[爆卦]professor簡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professor簡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rofessor簡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rofessor簡稱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徵才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人員區分:其他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無 名額:1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90-屏東縣 有效期間:110/07/02~110/07/08 資格條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110學年度第1學期徵聘「研究人員」公告 (教育人文與資訊領域/校務基金進用) (自本校通知報到日起聘) ...

  • professor簡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2 16:18:25
    有 6 人按讚

    徵才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人員區分:其他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無
    名額:1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90-屏東縣
    有效期間:110/07/02~110/07/08
    資格條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110學年度第1學期徵聘「研究人員」公告
    (教育人文與資訊領域/校務基金進用)
    (自本校通知報到日起聘) 公告日期:110年7月2日

    ■徵聘單位:研究總中心(教育人文與資訊領域)
    ■徵聘職稱:助理教授級研究員等級以上
    ■名額:1
    ■一般資格條件:具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相關系所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以上教師資格證書者。
    ■專長領域或特殊資格條件(含研究著作要求):
    1.具有教育相關領域博士學位。
    2.具有校務研究及創新教學研究相關經驗及專長。
    3.具有SSCI期刊論文發表能力。

    ■Department:General Research Service Center
    ■Position:Assistant Professor Rank Research Fellow (or above)
    ■Vacancy:1
    ■General Requirement:A PhD’s degree recog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R.O.C. in relevant fields is required or assistant professor (or above) with an official teaching certificate.
    ■Specialization or Special Qualification(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requirement included):
    1. Ph.D. degree in education related fields.
    2. Experience in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nd research in innovative teaching.
    3. Experience in SSCI journal publication.
    工作項目:
    ■備註︰
    一、以上應徵之「一般資格條件」,須於公告截止日前(110年7月8日)已具有博士學位。
    二、以上應徵之「專長領域獲特殊資格條件」中有關「實務工作經驗」之審核,本校將依教育部訂定公布「技專校院專業科目或技術科目之教師業界實務工作經驗認定標準」規定辦理。
    三、報名期間︰自公告日起至110年7月8日止截止收件。
    四、報名方式︰報名方式︰一律採書面方式報名,收件至報名截止日止。
    (一)郵寄方式報名:以郵戳為憑,請寄送至91201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學府路1號,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人事室收。
    (二) 親送方式報名:以本校人事室「職缺收件章」收件日期為憑,請於報名截止日前之本校工作日期間親送至本校行政中心二樓人事室,交由人事人員收執,並加蓋「職缺收件章」。
    ※ 應檢附之證件不齊或逾期者,均不予受理。
    五、聯絡電話︰08-7703202轉分機6113 本校人事室盧先生。
    六、應徵信封右上角請務必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單位(領域)」;資格符合者由徵聘單位辦理後續審查事宜,不合者恕不退件及函復。如未獲錄取時需返還書面應徵資料,請附足額回郵信封以利郵寄。
    七、報名需繳交表件︰(徵聘單位另有資料需求者,請依其需求辦理)
    (一)現職工作佐證文件(國外任職證明文件須附中文譯本並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
    (二)個人基本資料表(請詳細註明通訊地址、聯絡電話、行動電話及電子郵件信箱)。
    (三)最近五年內著作一覽表。
    (四)最高學歷畢業證書影本,畢業學校如係國外學歷須為教育部所認可且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有案者,須於公告截止日前取得之學歷始予採認。
    (五)檢附相關實務工作經驗之證明文件影本。(須於公告截止日前之實務工作經驗始予採認)
    (六)最高學歷歷年成績單影本,畢業學校如係國外學歷須為教育部所認可且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有案者。
    (七)其他有利於聘審之資格證明文件。
    (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個人資料蒐集聲明暨同意書。
    ※※(一 ~ 八)項資料請勿膠封,使用長尾夾固定成冊即可※※
    八、請應徵者詳閱「本校個人資料蒐集聲明暨同意書」,確認同意相關事項後簽名,並隨同履歷資料繳件。
    工作地址:
    聯絡E-Mail:
    聯絡方式:
    九、前述第七項(1款)所需之「個人基本資料表(word檔案)」、「個人資料簡表(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Excel檔案)」表格,刊登於本校首頁(網址:http://www.npust.edu.tw/)點選「徵才資訊」及人事室網站首頁(網址http://personnel.npust.edu.tw/bin/home.php)最新消息、徵才求職,請自行下載相關表格使用;其中有關「個人資料簡表.xlsx(Excel檔案)」,請另行以E-mail方式逕傳送以下相關系、所承辦人:
    項目 單位 郵件信箱
    (一) 研究總中心 grsc@g4e.npust.edu.tw
    十、依「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聘用辦法」規定:
    (一)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以編制外人員契約進用,其等級分為特聘級研究員、教授級研究員、副教授級研究員、助理教授級研究員及講師級研究員等五級(以下簡稱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其遴聘資格準用「大學研究人員聘任辦法」之規定。
    (二)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聘期,以一年一聘為原則,但計畫期限在一年以內者,應依實際所需時間聘用。
    (三)聘期最長以三年為限,每年須依規定接受評鑑,其辦法另定之。
    (四)用人單位辦理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辦理續聘時,應提出聘用期間執行研究成果績效報告,並載明要求事項及檢據證明文件資料,提送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評審委員會審議。
    (五)校務基金進用研究人員於契約期間至少應參與一項研究計畫並於本校課程期間內每週實際授課2至4小時。
    十一、應徵者之個人資料將用於本校此次徵聘研究人員之各項相關業務;且錄取後,將其個人資料供校務行政之用。
    十二、本校聘任前依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登記報到查訪及查閱辦法第14條之規定,應申請查閱有無性侵害犯罪紀錄。
    十三、本公告同時刊登於下列網站:
    (一)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網址http://www.dgpa.gov.tw/點選「事求人」。
    (二)本校首頁網址http://mportal.npust.edu.tw/bin/home.php 點選「求才資訊」。
    (三)本校人事室網址http://personnel.npust.edu.tw/bin/home.php點選「最新消息」及「徵才求職區」。
    (四)「全國就業通」網址https://www.taiwanjobs.gov.tw/Internet/index/index.aspx 點選「找工作」。
    (五)「104人力銀行」網址https://www.104.com.tw/index.cfm。
    (六)「教育部全國大專教育人才網」網址https://tjn.moe.edu.tw/index.php/點選「職缺訊息」。
    (七)「科技部網站」網址https://www.most.gov.tw/?l=ch/點選「動態資訊/求才訊息」。
    <<** 詳細內容請依人事室網站公告內容為基準 **>>
    <<** 相關報名表格請至人事室網站最新消息及徵才求職區下載 **
    <<** 人事室網址http://personnel.npust.edu.tw/bin/home.php >>
    職缺類別:
    不使用應徵者履歷調閱

  • professor簡稱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6 13:45:19
    有 9 人按讚

    【 #聯署聲明 | 6.26 聯合國國際支持酷刑受害者日 】

    #呼籲國際持續關注中國酷刑問題
    #敦促中國履行締約義務 #包括落實有效措施禁止一切形式酷刑

    1987 年 6 月 26 日聯合國《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簡稱《禁止酷刑公約》)正式生效。至 1997 年,這一天被定為「國際支持酷刑受害者日」。

    今年是《禁止酷刑公約》的 34 周年紀念,我們以下聯署團體及個人謹此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致並堅定不懈地監督中國的酷刑問題,這對推動中國政府正視其人權違反狀況,至為關鍵。

    中國為《禁止酷刑公約》的首批締約國,卻從未顯示其消除酷刑的決心。我們不忘聯合國人權專家多年來透過與中國政府的對話,提出對中國酷刑與不人道待遇問題的關注和憂慮。即如專家多次強調作爲締約成員,中國政府務須依據國際人權標準及原則,為酷刑定義,修訂刑法及刑訴程序,規範行政及執法權力,整理數據,完善監督問責機制等。

    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政府對專家的大部分建議和呼籲,置若罔聞,而酷刑受害人亦鮮有成功申訴、索償或是追究刑責的例子。

    中國政府背道而行,近年不斷強化嚴刑峻法、以含糊虛泛的國安之名,拓張行政和執法權力、將諸如「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長期羈押和任意拘禁合理合法化,縱容酷刑繼續存在,將申訴人滅聲,令司法制度進一步扭曲。

    根據酷刑受害人的報告指出,他/ 她們在關押期間,曾遭遇的酷刑和不人道的對待包括受襲、毆打、電擊、強迫長時間固定動作、幽禁、剝奪睡眠和足夠食物以至言語侮辱、威嚇和脅迫等等。

    就此,我們深切關注近期關於北京丁家喜律師、法律學者許志永、廣東人權捍衛者牛騰宇曾在羈押期間遭受酷刑的報道。

    此外,我們仍然憂慮以下各人的身心以及精神健康狀態:
    - 陝西人權律師常瑋平,疑因公開自己在 2020 年年初曾受酷刑後,同年 10 月被帶走,至今音訊全無。
    - 長沙公益仨人程淵、劉永澤和吳葛健雄;從 2019 年 7 月被羈押後至今音訊全無。
    - 北京女權倡議者李翹楚,研究員,2021 年 2 月被帶走,至 3 月正式逮捕,至今無法會見律師及家人。
    - 北京人權律師余文生,被判四年徒刑,現於南京服刑中。

    除牛騰宇外,上述各人均被控以國安相關罪名,並因而被其本國法律剝奪會見律師的權利,直接增加其遭受酷刑的風險。

    我們要進一步指出,近年有報告揭露,在中國酷刑除了被用來針對個別異見和維權人士外,更已被發展成為臣服新疆少數民族的系統性手段,也是管控和鎮壓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工具。

    就著這些嚴重的關切,我們呼籲中國政府與相關的聯合國人權專家充分合作;亦即是作爲優先事項,允許國際人權專家,包括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立即前往新疆,並在尊重高級專員提出的條件下,讓她不受限禁,進入當地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吉爾吉斯族及其他受影響社區作有意義的接觸探訪。

    我們重申,作爲《禁止酷刑公約》的締約國,中國政府必須履行其締約義務,以積極認真態度面對聯合國專家的關切,並竭力消除其國内的酷刑和不人道對待問題。

    我們再次確認國際人權原則和標準,呼籲中國據此改革其刑事訴訟程序和機制:

    1. 立即釋放所有被不符合國際人權準則程序關押和囚禁的律師、人權捍衛者以及公民。
    2. 承認不受酷刑為不可克減權利的特殊性,不能以國內法給予但書。
    3. 以《禁止酷刑公約》爲本,將酷刑的定義納入中國法規;並據此檢視修訂其《刑事訴訟法》,包括但不限於廢除任意羈押和長期拘留、確保會見自選律師的權利等。
    4. 制定可及、透明和有效的酷刑投訴機制,以確保受害人可以申索救濟和補償,而加害者得以被法律追究。
    5. 設立包含官方和非官方專家的獨立委員會,監督《禁止酷刑公約》在中國有效落實。

    作爲此聲明的聯署團體及個人,我們承諾將繼續為中國的人權狀況發聲,並共同努力,推動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消除酷刑。

    聯署:

    團體
    -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 臺灣
    - 無國界律師組織(Avocats Sans Frontieres)
    - 改變中國(China Change) 美國,華盛頓
    - 中國死刑關注(China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CADP)
    - 中國政治犯關注組(China Political Prisoners Concern Group) 香港
    - 中國人權捍衛者(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 美國,華盛頓
    - 全球基督教團結組織(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 英國
    - 中國律師之友(Committee to Support Chinese Lawyers) 美國,紐約
    - 經濟民主連合(Economic Democracy Union) 臺灣
    - 國際危難律師日(Foundation day of the Endangered Lawyer) 尼德蘭
    - 前線衛士(Front Line Defenders) 愛爾蘭
    - 香港邊城青年執行委員會(Hong Kong Outlanders Executive Committee) 臺灣
    - Human Rights Now 日本
    - 人權觀察 (Human Rights Watch) 美國
    - 國際人權服務社 (International Service on Human Rights) (ISHR), 瑞士
    - 國際西藏網路 (International Tibet Network) 美國
    -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Judicial Reform Foundation) 臺灣
    - 律師助律師 (Lawyers for Lawyers) 尼德蘭
    - 律師權利觀察(Lawyers' Rights Watch) 加拿大
    - 萊特納國際法暨正義中心(Leitner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Law and Justice)美國,紐約
    - Monitoring Committee on Attacks on Lawyers 法國
    - 國際人民律師協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ople's Lawyers )(IAPL).
    - 華人民主書院(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臺灣
    - 台北律師公會(Taipei Bar Association) 臺灣
    -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Taiwan Alliance to End the Death Penalty)
    - 台灣人權促進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臺灣
    - 全國律師聯合會(Taiwan Bar Association) 臺灣
    - 臺灣聲援中國人權律師網絡(Taiwan Support China Human Rights Lawyers Network) 臺灣

    個人

    - Jean-Philippe BEJA,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巴黎政治學院國際研究所名譽教授(Research professor emeritus CNRS-CERI Sciences po, France)
    - Jerome A. COHEN, 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 榮譽法學教授(Professor of Law Emeritus, New York University, US)
    - Martin FLAHERTY,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國際公共關係部門 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Princeton University, US)
    - Eva PILS, Professor,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潘迪生法學院 教授(Dickson Poon School of Law, King’s College London, UK)
    - Stuart RUSSELL, 澳大利亞麥覺里大學法學院 教授 (退休) Macquari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Australia (retired)
    - TENG Biao, 美國芝加哥大學波津人權中心 客座教授 Pozen Visiting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

    (2021 年 6 月 26 日--臺北.日内瓦)

  • professor簡稱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6 17:50:12
    有 480 人按讚


    【助理教授是教授,不是助教】

    我版上有不少媒體朋友,以後若您要採訪教授的話,請容我給您一個建議。

    台灣的教授跟美國一樣,有三個層級:

    Assistant Professor 助理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副教授
    Professor 正教授

    助理教授就是教授,不是助教。請不要把助理教授當成助教。在電視上常會看到記者採訪助理教授後,在畫面上把人家簡稱為「陳助教」。其實人家不是助教,是教授。

    媒體為了省字找簡稱我理解,但把「助理教授」簡稱為「助教」是很 Low 的錯誤。若一定要簡稱,就稱「陳教授」就行。因為不管是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都是教授。

    您若犯了這樣的錯誤,每訪問一個助理教授,您就多得罪一個助理教授。以後您會發現願意接受您採訪的助理教授越來越少了。

    雖然我幾年前升等正教授,自己不會再遇到這種問題。但每次看到媒體訪問別的助理教授,在電視畫面上犯了這種錯誤時,我都還是覺得很不應該。

    這是我衷心的建議,千萬不要犯這種天條!

    #請別再把助理教授簡稱為助教

    (歡迎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