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腳動作控制訓練
“物理治療師的概念“
-
🏋🏻♂️ 深蹲,硬舉,健身房的訓練動作,大多都是雙腳踩在地上發力,很少會訓練到平衡,特別是單腳的平衡。作為物理治療師,常常會有人問我的訓練的菜單是什麼,好奇我的訓練是不是也是推拉腿循環,或是一天練胸一天練背
-
🎯 我訓練的方式是70%肌肥大,30%動...
💥單腳動作控制訓練
“物理治療師的概念“
-
🏋🏻♂️ 深蹲,硬舉,健身房的訓練動作,大多都是雙腳踩在地上發力,很少會訓練到平衡,特別是單腳的平衡。作為物理治療師,常常會有人問我的訓練的菜單是什麼,好奇我的訓練是不是也是推拉腿循環,或是一天練胸一天練背
-
🎯 我訓練的方式是70%肌肥大,30%動作訓練。我不太喜歡用功能性訓練這個字,功能性這字眼常常有誤導成份,好像是很新很厲害的東西,其實運動沒好壞之分,也不會因為這運動是功能性所以效果比別人好。那什麼是動作訓練,我的概念是,如果你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健康、外形好看,而不是為了要比賽,那訓練總不能只做固定式、單關節、單一運動平面的動作,還要包括日常生活的動作訓練,像走樓梯、拿重物、推東西,平衡訓練,單腳平衡訓練,動作鏈發動訓練。等等在英文都叫作”Prehab”,rehab是復健的意思,”p”就是”preventative”,或前置詞”pre”的意思,那”Prehab”就代表預防傷害的運動,也就是物理治療會做的治療運動
-
✅ 影片的訓練我選擇用Y-bell,做一個後跨步上推,接單腳羅馬尼亞硬舉,訓練左腳單腳的穩定性。我個人是覺得Y-bell沒壺鈴好用,看官網宣稱是啞鈴、壺鈴、藥球的合體。壺鈴的優點是重量在壺底,在擺盪的時候,壺鈴與身體的距離增加,更能感覺到壺鈴的重量。相反Y-bell沒錯是比較方便,中間的握把能當啞鈴,可是卻失去了壺底的重量
-
💯 趕快試試看做這個運動,訓練單腳的穩定性
—————————————————————————
💥 Single-leg movement
“How does a physio trains himself”
-
🏋🏻♂️ Single-leg mov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neglected type of exercises. Unlike deadlifts, squats, single-leg movements challenge proprioceptive feedback of your reflexes and rotational stability, and apart from muscle hypertrophy in my training program, it takes about 30% of my weekly routine
-
🎯 I use the word movement training rather than “functional” training. “Functional” gives a false image of something new, or better, than what we used to call deadlifts and squats
-
💯 What I call movement training is merely balance, proprioception, whole body exercises instead of just doing isolated, single-planar movements like bicep curls
-
✅ Here in this video is my first time using a Y-bell. Y-bell has the benefit of a grip handle like a dumbbell. But the downside is the weight of the equipment is not centered at the bottom like a kettlebell, which increases demand of body stabilization when the kettlebell is further away from the body
-
#jamesthephysio signing out
#physicaltherapy #exercise #physio #injury #recovery #fitness #taiwan #asia #performance #workout #movement #chiro #physiotherapy #rehab #dpt #prehab #workout #functionalfitness #strengthandconditioning #functionaltraining #personaltraining
#物理治療 #運動醫學 #動作訓練 #復健訓練
pre意思醫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炎亞綸學弟
當志工除了被安排抽藥以外,我也被安排幫病人登記。社區中心的病人大多都不會英文,更有許多長輩聽不太清楚,常常會看到志工以放慢三倍速度的英文對長輩大吼,只為了叫長輩左轉去打針處打針,但長輩依舊因為聽不懂所以右轉去撞牆壁。
這天恰巧被組長安排和一個ABC學生同組,他長的有點像清瘦版的炎亞綸,父母親也是台灣人。由於我們身旁有著大批的護校學生,我問小炎亞綸是不是其中之一,他說不是,而是UCLA的大四生,跟著教授來進行社區服務。這種會跟教授拉來回拉車兩小時來東洛杉磯做服務的大學生可不是因為吃飽太閒,而是為了打造一個好看的履歷,往往都是為了申請研究所或是醫學院做準備。
「原來是學弟,讓我猜猜,你是pre-med(想念醫學院的大學生)對嗎?」
「沒有沒有,其實我想申請牙科,是pre-dental。」學弟說到牙科,不好意思的笑笑。
「有意思,為什麼想申請牙科?而不是走醫學院呢?說來聽聽。」這是我過去幾年來第一次遇到想走牙科的大學生,我非常期待聽到一個圓滿且能迅速感動到我、甚至會讓我想幫他一把的答案。
「嗯,ㄟ,我覺得喜歡牙科,因為你就是把鑽精的學科學好,但當醫生感覺就是要做很多研究,還要去管很多其他醫院的人事物,感覺有點麻煩。」學弟想了很久,支支吾吾的說。
我愣了一下,除了這答案不清不楚以外,重點是沒有告訴我到底為什麼喜歡牙科。
「啊!你覺得我回答的怎樣?」學弟搔搔頭問我
「你知道,你去任何牙醫學院面試,他們都會問你這個問題,對吧?」我不好意思說得太直白,但是如果你在一句話之內沒有辦法打動我,讓我相信你可以當牙醫的話,那麼這個回答也就無法打動操之生死大權的牙醫學院面試官。
學弟於是跟我講他的故事,說其實對未來的方向感到有些猶豫和迷惘,一直到最近跟著一個牙醫師見習,很喜歡診所的步調(還有牙醫師不用半夜被挖起來看病人這件事情),於是對這行萌生興趣,對這行有好感有在考慮,但離王力宏唱的老歌「你就是我的唯一」還有段距離。
偏偏對面試官來說,你必須在一句話當中說服他為什麼牙醫是你的唯一?為什麼這所學校是真命天女(即便你去每所學校面試都得這麼說)?這個回答可以有很多種,但無論甚麼理由,必須真誠且是客製化的非你不可。不只是牙醫學院如此,換作申請醫學院、法學院、研究所、甚至是萬中選一的工作求職,同樣道理都適用。跟感情一樣,問你要不要走入下一步時所得到的回答模擬兩可、三心二意,往往其中的原因,就是我其實(還)沒那麼喜歡你,還沒確定你就是我的選擇。
「好奇的問一下,請問你是做哪一行的?感覺要不是在醫院管理部門工作,就是你本身也是醫療人員。」學弟忽然這麼問我。
「你猜猜看吧!」
PS…希望小炎亞綸學弟早日找到牙醫就是唯一的感人理由,也祝福他的未來鵬程萬里!
#志工兩三事 #小炎亞綸學弟 #PreDental #牙醫預備生 #小ABC的迷惘與決定 #其實每個行業都需要鑽精研究的 #不是只有牙醫而已 #文不對圖
延伸閱讀:
🐻不是只有當醫生:bit.ly/2Nhz01M
🐻母校UCLA:bit.ly/3vlbj9J
🐻更多面試須知請看《美國人的真正生活》:bit.ly/2PTyqYN
🐻新書《美國女子學》:bit.ly/3iQLebi
pre意思醫學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生,你幾時生日?]醫生生日開刀,病人易死好多。是真的。「識玩梗係2月29日開刀」
TLDR:是真的,醫生都係人啫。有幾出奇?不如做下研究,睇下跑馬或股災又有冇影響?或者球員生日會唔會易啲射失十二碼?易啲拎牌?又,史上應該得一個球員世界盃生日食紅牌,估下邊個?咁當然係7月生日的。名將嚟架。
告個急先:本人已被炒,未訂嘅記得訂Patreon,積小成多呀。訂咗嘅可以考慮加碼(https://bityl.co/4Y0h)。當然我唔係坐定定「我不想努力」,一星期至少出返六篇文,仲要之前有啲讀者贏到下錢嘅(但本人目標唔係玩畀冧把,係更高層嘅嘢)
1. 篇瑞幸大家反應好似幾好,可能都係唔想我貼咁多台北美食。「但我都係會貼」,for sake of completeness,況且,「免費讀者仲咁多要求?」。
2. 但無論如何,好似高級餐咁,兩度菜(或者兩大類嘢,例如主菜同甜品,甚至江振誠玩嘅pre-dessert 同 dessert)之間,畀啲Palate cleanser你,清下。都好講究架
3. 講返呢壇嘢,唔知點解原文開唔返,但Anyway,應該唔係假新聞。睇BMJ(英國醫學期刊)都有講(https://bityl.co/4tVc)
4. 原本標題都有啲搶,講「如果開刀嗰日醫生生日,老人家死亡機會大23%」。但BMJ講法都差不多,用字中性啲,atient death rates higher on surgeons’ birthdays。嘩。咁真係要問下醫生你幾時生日。又,識玩梗係2月29號開刀!但人地好似講緊急,唔係你自己揀。
5. Anyway,我冇睇原本個研究,但相信咁出得嚟都嚴謹嘅,你想像到,都唔係太複雜嘅研究。不過講返,observational study,搵唔到原因的,只能作者估估下,冇乜深入證據支持。
6. 但諗深一層,你諗下,成件事其實好合理啫。因為,醫生都係人嘛。(*)。有幾出奇?
7. 之前啲其他研究,都見到手術中病人死亡率,會受好多外在因素影響。聖誕,週末等等都幾有影響。
8. 仲有,我舊文(!)都寫過,台灣人十分迷信,好多人唔想「鬼月開刀」(https://bityl.co/4tVv)。實情根本係掉轉,研究見到,「鬼月」(農曆七月)開刀意外率先最低。好簡單,因為個個唔敢去,醫生好得閒,自然出錯機會少好多。六月八月人人湧晒去,醫生都係人,自然大啲機會犯錯。(仲有,七月唔開刀拖到八月,情況當然好大機會惡化)。呢啲,就係Contrarian 啦。 Life Hack,人生勝利靠呢啲。
9. 講返醫生生日開刀,似乎做到研究出嚟,幾明顯係醫生生日,個病人會易啲死。驚驚。但,點解?
10. 作者只能夠估,但唔使咩專業知識,都係一啲你估到嘅原因:最簡單,準時收工啦,約咗人食飯嘛,咪快手搞掂,咪可能出錯。仲有?護士同佢講生日快樂啦,問佢邊度食飯啦。或者?有人send whatsapp啦,「甚至冇較震機」(應該冇咁好笑掛?),哎啲,一嚇,切過咗幾毫米。仲有,可能生意,就抖下啦,早啲交啲簡單啲畀啲新仔做,甚至早知走。又或者,生日去咗遠啲食飯,收到急call病人有事,都搞一輪先返到嚟,可能平時好快手。
11. 你心諗,咁化學?我又覺得冇嘢。記住,醫生都係人嘛。你認清楚呢啲嘢,再去諗方法解決,總好過做駝鳥只係覺得「醫生好專業唔會受壓力影響」。
12. 又,同樣道理,我建議呢,「不如做下股災同醫生開刀病人死亡率」嘅關係。都半認真,醫生都係人。照計呢啲研究唔難做,分分鐘呃份Master Thesis都得(博士論文就太流了吧)
13. 另外,我都幫你諗埋。不如睇球員,睇下會唔會生日嗰日十二碼壓力大啲易啲射失。不過球員冇得趕收工,我估影響唔大。或者再睇下,會唔會啲球員生日特別hyper特別易食牌.
14. 不過,啲數據要小心啲做。因為手術日日做,但波唔係日日睇。會歇冬,「冬天生日嗰啲好難食紅牌」。又例如,我有搵下,有邊位球員係世界盃生日食紅牌。答案應該咁多年以嚟得一個,名將嚟添。
15. 而你諗下,世界盃都係六七月踢,所以一定係夏天生日嘅球員會上榜。
16. 嗰位,就係車路士/意大利嘅蘇拿。係1994年美國世界盃16強,尼日利亞對意大利,7月5日,蘇拿生日。尼日利亞上半場開紀錄,意大利勢色唔對,65分鐘換入蘇拿,但佢落場十分鐘多啲就紅牌出場。最後?意大利88分鐘追和,加時入多球12碼,反勝晉級。邊個梅開二度?你估下?94年意大利仲有邊個?
17. 嗰屆意大利真係神奇之旅,碌入決賽。分組賽踢到一pat嘢(咁對手都強嘅)。四隊同樣一勝一和一負!全部4分!得失球都全部係0,死未。但意大利入球多啲,小組第三出線(仲要係最後一個第三名出線位)!到淘汰賽,連續三場2-1,碌入決賽。然後大家都知,巴治奧嘅十二碼。
18. 唔好意思講得長咗,老人家啲回憶返晒嚟。1994年我升中四,真係叫做第一次完全自由睇波,好似場場睇咁滯。90 92 係冇呢回事的。
(*)我諗起以前有個中學師兄,好似都比較隨性,上堂睇馬經定乜。後來考咗入中大醫學院。咁好似我化學老師(亦有教過佢)同佢唔妥,就在我地面前講呢個故事。然後話希望第時唔好有事見到係佢,佢話:如果我見到係呀乜乜乜醫生,我就叫佢just let me die.咁我相信,呀乜乜乜師兄,唔會做手術賭馬嘅。「不過不如研究下賽馬日開刀係咪易啲死」。真架,江湖常識,星期三晚唔好去茶餐廳嘛,最好唔好飛髮添。
==========================
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蚊唔使,4個月已900人訂!(https://bityl.co/4Y0h)
pre意思醫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和吉他的淵源》之八
那是在 1988 年底,我剛發行了「愛人同志」專輯,滾石唱片的一票歌手,大家一起 到中南部的幾個城市的唱片行去舉行簽售會,並每個城市舉辦了一場小小的演出。 巡迴回到台北的最後一站,是在當時還叫做 「新公園」的露天舞台大家做最後一場的簽售表演。 演出後在舞台左側,在等我的堂哥 羅志光,跑到現場來告訴我一個消息:母親在美國大頸鎮 病危送醫。
兼程趕到了長島,母親是動脈瘤破裂引起的意識不清,半昏迷狀態。她被送到 紐約大學在 34 街的醫學中心 的腦神經外科去做手術。 手術幸好很成功 - - 好在她那時人正好在紐約,那個醫院正好有一個很強的腦神經血管外科團隊。
這個手術做完以後需要觀察幾個星期,我就在紐約待了下來。事情不多,唱片剛出完,就想到 48 街的樂器行去逛一逛。
「疑?!這是什麼吉他?」
在 Manny‘s 樂器行的櫥窗裏掛著的那一群吉他裡,在左前方那一把吉他就這樣跳了出來。
我知道它的整個形狀、琴身曲線,和 琴頭都是 Telecaster,但是 ,琴身正面板卻是 透亮的雙邊對稱 楓木,細的直條紋輕柔的散佈在整個面板,另一層在下方,打橫的較厚的,而且在像水波紋一般的粗粗細細彷彿在輕拂微風下湖水的呼吸般,日炙噴漆的深褐色黑框,框住逐漸淡入往內變成淺褐色內的主身軀色澤,如同曬到古銅色一般的性感的皮膚: 這個正面板的清漆和亮漆的光面處理,像是一面無限深度的鏡子般的反射到我驚訝著迷的面孔。
它整支透亮的琴頸也層層的有著一條一條波浪似的暈入、暈出的水紋辦的楓木木紋,這樣的楓木木紋一直上升到了 Telecaster 那個著名的細長雙弧度琴頭,卻逐漸像湖面波浪一樣漸寬漸寬大的暈出了琴頸的頂層,如煙般上飄而末。
它在眾琴之中彷彿是舞群中的主角一般的,主演的舞者傲然但是低調,毫不誇張的矗立在其餘舞者中間。 我不自覺的,覺得喉嚨前側的唾液似乎,自主神經反射一樣的淡然冒出,要一直將口水吞咽下去。
回去路上,往東行到第二大道南下到曼哈頓橋的途中,連闖了三、四個紅燈,心神不寧的一直在想著那把琴的身影。
回老姐的家裡上床後,輾轉難眠,一直深怕什麼時候那把琴就被別人彈了,試了琴,就被別人買走了..........
第二天一早,在 Manny's 一開門,我就進去找了個店員,把它買下去,帶了回來。
那是一把 Fender 廠紀念開業四十週年,也是 Telecaster 問世的四十週年紀念的 Custom Shop 做的紀念吉他。而且,這是 Fender Custom Shop 首次做的一批琴,共製作了 300把,我買的這把是編號 135的日炙(Sunburst)色琴。 Michael Stevens 和 John Page 等,當初 Fender 廠主要的七、八位製琴師的簽名,就在頸拾音器的凹腔裏;這些製琴師有好幾個(比如上面的 M Stevens 和 J Page 兩位),在日後都成了 製琴大師。
當你回家,把這把琴翻轉過身來,它背面呈現的就竟然真的跟一個人的背影一樣,仍然充滿了線條的誘惑: 如所述,正面板是楓木的表層,那應該就是最高檔的楓木(Maple),大約六向釐米厚度;而真正整個琴身百分之八十五的下半部是 白蠟木( Ash)的雙邊對稱實木做成的;在這裏他們用 Ash 來做這款琴,完全合乎當初 1949~1950 Leo Fender 用白蠟木來做 Broadcaster、Esquire 等 (Telecaster 的兩款前身)的歷史;這白蠟木的木紋,很顯然就跟前面的楓木木紋完全不同了:它是直條式的幾乎垂直,但非直線而是放射一般的弧度,從吉他背面的底部,像火焰一樣的往上放綻放開花出來! 由於淡淡的深褐色的光漆下的木頭,實在太像人的肌膚的顏色了,那個吉他下半身部,較寬大而渾圓的兩側從腰身擴張曲線向下的弧度,真的像極了一位性感女士的背影的臀部!
天哪!不就是那個木頭嗎!
那已經是1989年初。 但是, 吉他蒐藏與 所謂 Vintage Guitar 的概念並不普遍:很簡單,Fender 這間公司的年紀,在那時也才將近四十歲;而如果我們只講 Fender 這間公司,那麼大家當然就會想到它的 Pre- CBS 的琴,那些早期的琴因為被認為是 李奧芬德 的私人公司早期的創作,花了更多的人為工藝技術 與手工 與 實際的人體、人眼的判斷來製琴(比如,琴頸的木工的刨製,就不可能用機器來做,因為它的手握感、適合手指的每一格大小不同逐漸往上間距變小的彈按、和弦的食指 Bar Chord直壓、彈到高把位琴頸變寬而前後變窄且 要向頸身連接處的踝部渾圓交接的三不管地帶,要把製琴的琴頸的直條木板塊拿住一邊刨,一邊回來握;一邊削,一邊再回來握;一邊磨砂,再一邊握住來捉摸它的握感等~),所以 Fender 廠在售給 CBS 的1965 那年以前 的琴,由於極高度的手工製成的關係,價值就特別高,賣得很貴。
天哪!不就是木頭嗎!
但是,1989 年距離 1965年,也不過就是二十四、五年的時間,對年輕人而言,當然可能夠長;但是,很抱歉,對於我們有一些「資深音樂人」來說,就顯得資歷、時間的醞釀不夠。 比如說,Vintage 這個概念,其實是從葡萄酒的工業轉借而來的,有 「好年份」(特指葡萄收成的年份而非裝瓶的年份)、「佳釀」、「陳年」、「復古」等意思,筆者並非精研葡萄酒專家,但也知道 Vintage 一字並不容易將它定義的很清楚。
這個字眼 很難翻譯,它並不是 古董 Antique,也不是 古典 Classic,説它是 正統的、陳年的、典範的、佳釀的、典藏的、最佳的、經典的、正牌的、正港的.......似乎都有點通,但是也都有點,不足。
這就是木製的吉他有趣的地方。因為它像葡萄酒或是人體一樣,是有生命的;或說至少它跟人體互動,是會產生驚人生命力的一種樂器。 而我們知道,任何有生命,或是生命力的個體,都是很難用文字去描述的。
因為生命的特質在於,它會展現一些原來無法預測的風貌與力量。
比如這一把 1988 年製的 Fender Telecaster 四十週年紀念琴,在我身邊已經三十多年了,而且,它上面的金屬銅板塊已經有點氧化,開始表面變粗、展現鏽貌,而且當我打開它琴身去探索它頸部拾音器的身腔裏那一些 製琴師們 的簽名的時候,拾音器的線圈處已經老化,開始掉出一些氧化的綠色粉末下來。
金屬,是這樣的。 可是,琴身所有的木頭的部分,幾乎就像是三十多年前我購買它的那時:一模一樣! 而且幾乎完全一樣! 甚至,更驚人的綻放出一種多年撫摸,多年彈奏的微淡的光芒出來!
不就是木頭嗎!
那,這不是生命的展現是什麼?
我真的認為 李奧芬德 當初在製作 Telecaster 的時候,他真的沒有想得那麼多,也沒有辦法預測他的琴的力量和完整性可以延續多久:因為人都不能預測未來。
但是,畢竟這份全心全力投注在電吉他上的 - - 良心,有了回報。這個回報並不需要在他的生前就讓他擁有,沒有關係。
李奧芬德 死在 1991年。 在 1992 年,他的名字就被置入了在 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市的,搖滾名人殿堂的博物館裡。 李奧芬德他一生從來就不會彈吉他 ~~所以你要他怎麼能預測他做的琴可以活多久呢~~,而且,搖滾樂根本就是在他發明了(是的,發明!)Tele、 Strat 等吉他好幾年以後才慢慢、慢慢發展出來的,所以,他當初也完全沒有可能去想「搖滾樂」這一回事。
但是他的名字,就是被置入了 搖滾名人殿堂。
這意思,就是說,你如果生為一顆葡萄,就不要去想太多有關葡萄酒、Vintage Wine 或是一瓶售價多少錢的事情。 你該做的,就是做一顆很好的葡萄,這樣就夠了。
或者說,你如果生為樹木,在生時只要全力去做一棵好樹木就夠了;有關古董、傢俱、名畫、遊艇,或是一把 1959年的 Les Paul 的價錢可以買一棟房子的事情,就不要煩惱那麼多了。
畢竟,要做一棵好樹木,在一個地球暖化日益嚴重的時代裡,是不容易的。
——
#You編
這篇連載講到了關於「本質」與「緣分」。常聽大佑哥提到音樂取於大自然,如同吉他的木頭取自山林,這是音樂的本質。因為愛琴的這些愛琴好友,是因為緣分而相遇。本週即將展開百年百琴特展以及因為愛琴演唱會!珍惜我們的緣分,希望有緣現場見⋯⋯⋯⋯
#愛琴故事 #因為愛琴
#11月27日至11月29日
#百年百琴吉他特展 #免費開放入場@華山中四A館
#因為愛琴演唱會@華山Legacy #購票請洽:
http://bit.ly/guitarmania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