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ppar作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par作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par作用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多囊性卵巢(PCOS)是肥胖的果不是因‼️不要再把變胖的原因怪在多囊了😂] 記得之前有個女明星短期內爆肥,說是「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PCOS),所以半年體重暴增」這樣的報導完全就是倒果為因,其實 #多囊性卵巢就跟第二型糖尿病一樣,是 #自己的飲食跟壓力造成的,而其中關鍵在腸道菌的結構改變。 多...
ppar作用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多囊性卵巢(PCOS)是肥胖的果不是因‼️不要再把變胖的原因怪在多囊了😂]
記得之前有個女明星短期內爆肥,說是「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PCOS),所以半年體重暴增」這樣的報導完全就是倒果為因,其實 #多囊性卵巢就跟第二型糖尿病一樣,是 #自己的飲食跟壓力造成的,而其中關鍵在腸道菌的結構改變。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臨床表現非常複雜,主要有三項,包括排卵功能異常、多囊性卵巢及雄性激素過高,只要這三項當中有出現兩項,且排除其他內分泌疾病,就可以確診。過去認為PCOS的核心是胰島素抗性的產生,現在發現只是多個原因之一。
今年一篇回顧研究闡述了PCOS的機轉,包括 #腸道菌結構異常,造成的 #胰島素抗性、 #過多雄性素血症、 #慢性發炎、 #代謝症候群,而造成多囊性卵巢的形成。
研究發現這些多囊性卵巢患者的菌相,有幾個異常:
1️⃣物種多樣性下降導致熱量加倍吸收(energy absorption)
之前的文章常聽到多樣性/豐富度下降的菌相,常出現在肥胖者,就是某些對碳水化合物跟熱量吸收特好的「胖子菌」佔了大多數,造成脂肪儲存加快。
2️⃣短鏈脂肪酸代謝路徑受阻(the pathways of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
短鏈脂肪酸是益菌的代謝產物,可以調控肝臟跟肌肉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活化受體(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γ) ),這個受體跟血糖的調控有關係,常被運用在糖尿病相關藥物,腸道菌異常的人會出現肝臟跟肌肉的 #胰島素抗性,也會使短鏈脂肪酸代謝出現異常—>食慾刺激荷爾蒙appetite-stimulating hormone (ASH) 下降⬇️—>雄性素(Androgen)不正常升高⬆️⬆️。
3️⃣脂多糖途徑影響(lipopolysaccharides,LPS)
高糖高脂飲食或是壓力造成富含LPS的格蘭氏陰性菌增加,造成一連串發炎激素分泌,產生胰島素抗性跟身體的慢性發炎,從而產生了多囊。
4️⃣膽鹽跟膽酸過多
PCOS腸道菌分解動物性脂肪跟蛋白質中的膽鹽跟膽酸,會變成三甲胺(TMA),經肝臟代謝成TMAO(氧化三甲胺)就是造成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產物。當會製造三甲胺的菌不正常增加,就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大幅增加,這也就是為何PCOS跟冠心症有極大關聯。
5️⃣腸道壁的滲漏
研究發現PCOS的人,因高脂高糖跟肥胖造成的好菌下降,使腸道壁的完整性被破壞,導致更多內毒素可以跑到血液中促使了全身的發炎反應。
6️⃣失衡的腸-腦 軸
研究發現PCOS的人常合併憂鬱、焦慮等等身心症狀,起因為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跟腸道互相影響的關係(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許多神經荷爾蒙是由大腦跟腸道互相作用,若是飲食跟壓力造成腸道菌的失衡,便會影響到腦相關荷爾蒙,還有不孕症(例如免疫T淋巴球的比例失衡)。
因此我在臨床上都會衛教PCOS的病人,一定是因為某一段時間的不良飲食跟壓力,大大破壞了妳的腸道菌結構,經年累月的相關發炎跟賀爾蒙異常、脂肪堆積,導致了最終多囊的產生, #腸道菌的異常是可逆的,只要認真的健康飲食的改變,千萬不要「自以為天生多囊」就自暴自棄,多囊是一連串飲食壓力的結果,臨床上很多人在飲食改變期間突然懷孕,才發現原來多囊早已消失😊
#多囊性卵巢是飲食可逆的
#許多不孕症也是
Reference:
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 2020 Feb; 80(2): 161–171.
ppar作用 在 藥學人生 - Pharmalif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趣的研究與好文推薦:【Pioglitazone可預防再次發生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的風險】
━━━━━━━━━━
原始研究:Pioglitazone after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 http://goo.gl/gaojAz
好友出品:黃峻偉醫師 http://goo.gl/BeQdlc
━━━━━━━━━━
這篇剛孵出來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了,想留在週末寫,但黃醫師不愧是新陳代謝科的大澤隆夫,不到一天的時間馬上就把這篇研究分享了出來,也加入了一些自己行醫多年的看法。我想,針對糖尿病這塊領域,我就閃開~ 讓專業的來XD
━━━━━━━━━━
當然,分享之餘還是要來聊一下這個不簡單的 trial。
這是一個收納 3,876 人、為期 4.8 年的大型、多中心、雙盲試驗。
P: 40 歲以上,近 6 個月曾發生缺血性中風 (ischemic stroke) 或短暫性腦缺血意外 (TIA),本身有胰島素抗性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 3.0) 但 "沒有" 糖尿病者。
I: Pioglitazone (target dose, 45 mg daily)
C: Placebo
O: 主要試驗終點 (primary outcome):死亡或非死亡性中風或心肌梗塞 (MI)。
━━━━━━━━━━
其他重要實驗參數:
追蹤期限:4.8 year
分析方式:intention-to-treat
━━━━━━━━━━
主要結果:
⚡ Pioglitazone 能顯著降低再中風或再心肌梗塞的風險 (9.0% vs. 11.8%; HR, 0.76; p=0.007)。
⚡ Pioglitazone 能顯著減低患者進程為糖尿病之風險 (3.8% vs. 7.7%; HR, 0.48; p<0.001)。
🔥 副作用安全性分析:
😞 Pioglitazone 較容易導致體重上升,近半數的人胖了 4.5 kg (BWt > 4.5 kg: 52.2% vs. 33.7%, P<0.001)
😞 Pioglitazone 較容易導致水腫 (edema)(35.6% vs. 24.9%, P<0.001)。
😞 Piogitazone 較容易提高骨折,及需開刀或住院之嚴重骨折風險 (5.1% vs. 3.2%, P=0.003).
💓 Piogitazone "不會" 提高心衰竭之風險。
━━━━━━━━━━
我們知道 pioglitazone 除了能活化 PPAR-γ 之外,亦具有 PPAR-α 部分致效劑的作用,因此能延緩胰島素阻抗之患者惡化為糖尿病的進程,是可以被理解的;然而,此獨特的機轉,也似乎讓 pioglitazone 在中風、TIA 之次級預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方面,提供許多保護效果。
五年期的研究,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其實有點尷尬,但換句話說,五年內就能達到如此差異,我們是完全可以期待他繼續做下去的。
副作用方面,水腫和體重變重,如果並不會隨之加重心衰竭或呼吸系統問題,反而得到降低胰島素阻抗和減低 stroke/MI 的好處,我想這是還算值得一試的 secondary care,但是骨折風險著實讓人有些怯步...。
這篇研究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建立了 pioglitazone 在 stroke/TIA,甚至是 MI 方面的次級預防角色。然而,由於副作用並不是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的(新代醫師無奈搖頭),再加上目前還需要證據來印證這方面的效益與風險。另一方面,雖然同樣作為 secondary prevention 的 statin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 (statin) 本身也有一些安全性考量,但由於證據力充份、保護效果高、耐受性也較好,因此,在 stroke/TIA/MI 的次級預防選擇上,statin 仍會是比 pioglitazone 更好的選擇。
不過是也可以做一下 statin / pioglitazone / combination 作為的stroke/MI 之 secondary prevention 的 me-too study 啦~
━━━━━━━━━━
os: 不是說自己要閃開? 還打這麼長一串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