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討論,就一對一溝通,儘量不要開會。」 這是《#popeyemagazine》前總編木下孝浩(Takahiro Kinoshita)、現任 Uniqlo Global Creative Lab Tokyo 創意總監在今天的「#LifeWear magazine 閱讀美好生活座談會」...
「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討論,就一對一溝通,儘量不要開會。」 這是《#popeyemagazine》前總編木下孝浩(Takahiro Kinoshita)、現任 Uniqlo Global Creative Lab Tokyo 創意總監在今天的「#LifeWear magazine 閱讀美好生活座談會」中提及,入行時前輩所分享的一句話,而從他今天的分享看起來,木下先生的編輯生涯與工作風格,也因此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全球發行量達到一百萬本的 #Uniqlo《LifeWear magazine》,雖然頁數僅有120頁,不過卻是一本內容非常紮實,同時也沒有任何廣告的刊物,首期甚至飛往瑞士採訪網壇知名球王 Roger Federer 。你能想像這樣的一本刊物,背後的編輯團隊包含木下先生竟然只有兩個人嗎?也難怪乎主持人劉維公先生會語帶玩笑的說:「那個人真辛苦。」崇尚小型團隊編制的他,在決策上也傾向主編要能夠自己獨立做出大多數決定,這樣近乎獨裁的方式,賴以支撐的絕對是豐富的現場經驗與學養。
或許很難想像在《POPEYE》時期重新詮釋「#CityBoy」的精神的他,竟然會表示做雜誌不需要設定目標讀者,劉維公先生則是舉了蘋果不做焦點團體(Focus Group)調查的例子來呼應這件事,應該藉由編輯本身的專業,做出值得提供給讀者的內容。
木下先生也特別提到封面之於雜誌的重要性,「千萬不要採用主編自己沒興趣但具有高人氣追蹤的 #influencer 來拍攝封面」他說道。在 #KOL 當道的今日,忠實傳遞編輯所信賴的價值,反而成為一種像是近乎偏執的職人堅持,不過反過來說,這或許才是他心目中,身為雜誌編輯角色謹守專業道德的稱職表現吧。
線上看 LifeWear 雜誌,一同探索美好生活靈感👉 https://s.uniqlo.com/2nLJn0y
#lifewearmagazine #雜誌大神木下孝浩監製大作 #UNIQLO #UNIQLOLIFEWEAR #UNIQLOTAIWAN #LifeWear簡約更顯不凡 #木下孝浩
popeye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的父親跟他完全不是一類人,是一個嚴肅、不苟言笑的上班族。有天小羅賓發現父親坐在電視機前面盯著喜劇演員喬納森.溫特斯(Jonathan Winters)的秀,笑得合不攏嘴。
.
他心想,這個人是誰?竟然逗得自己正經的父親如此捧腹大笑?
.
羅賓.威廉斯追求喜劇表演的動機就此深根,他不僅希望能夠讓父親發笑,也希望能讓所有疲憊的、拘謹的觀眾們卸下心房。
.
當羅賓.威廉斯後來成為世界一等一的喜劇演員時,即便他依然是派對裡的焦點,像是永動機一般不斷噴射笑料給旁人。但這種超乎常人的表演慾,卻也經常讓人感到不安,因為他的表演看來似乎不像是真的有感而發,而是一種深深的焦慮感,他深怕自己沒有朋友、失去觀眾、無法引來笑聲。
.
尤其當他一旦選擇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知道,事情肯定不對勁了。
.
2014年8月11日,羅賓.威廉斯在家中自縊身亡。而且死意甚堅,發現割腕無法結束生命,便取來了繩子。在第一時間,各家媒體都以羅賓.威廉斯深受憂鬱症所苦作出結論。但後來驗屍報告公布,才知這位喜劇泰斗生前深受「路易氏體失智症」所苦。
.
路易氏體失智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會導致患者產生認知功能障礙、情緒不穩、焦慮與自我懷疑,在睡夢中,他們的肌肉不會完全放鬆,會具體地將夢境演出來,對枕邊人拳打腳踢。但由於比較明顯的症狀包括動作遲緩、走路不穩、手抖或肢體僵硬等,與帕金森氏症相似,因此羅賓.威廉斯生前誤以為自己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
直到死前,他都不知道真正困擾自己的原因為何。
.
任何熟知羅賓.威廉斯的人,都知道他不可能會想要讓自己的觀眾失望,看似即興的表演,其實背後的準備工夫,遠超過外人想像。但世人對他的了解,除了透過他的表演與節目訪談之外,也沒有別的了,我們所看見的,終究是他最想讓我們看見的樣子。
.
在紀錄片《羅賓威廉斯:我心深處 Robin Williams: Come Inside My Mind》(2018),觀者難得有機會看見一部將其生涯脈絡完整呈現的影像作品。除了他對家人的追憶,還有他早期即興表演、劇場演出的精彩花絮,一路到他以影集《Mork and Mindy》(1978)躍升為家喻戶曉的喜劇之星,再到他以主演《大力水手 Popeye》(1980)惹人嫌棄,以及他生涯最重要的轉變──好友因吸毒過量致死。
.
《羅賓威廉斯:我心深處》 CATCHPLAY + 線上看:https://bit.ly/3kGMv9A
.
你也會很驚訝地發現,這位一代笑匠出身的學校與《春風化雨 Dead Poets Society》(1989)裡的私立中學竟是如出一轍,令人不由得聯想,或許他在片中對同學們的啟蒙,正是在對過去的自己對話。尤其珍貴的一個片段,還有當他在影評人協會獎當中成為唯一被排除在外的入圍者,他如何上台展現羅賓本色,搶盡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和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的風采。
.
羅賓.威廉斯已經走了七年了,我常常想,如果他還在,會不會登台戲仿川普(Donald Trump)?在近年續集電影的潮流之下,他會不會願意拍攝續集《大力水手2》來一雪前恥(沒想到在本片中竟然還提到了)?又會不會在《野蠻遊戲:瘋狂叢林 Jumanji: Welcome to the Jungle》(2017)再顯身手?又或者他還會出演哪些精采之作,讓新一代的觀眾也能認識他的名字?
.
在五年前的現在,我與好友詠雙在新竹市兒童影展擔任影片策劃,堅持要做的單元,就是「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我有點私心,因為我說羅賓.威廉斯是陪伴我長大的一個人,我想讓孩子們也能認識他。雖然版權洽談經常碰壁,但我們最後還是邀請到了《虎克船長 Hook》(1991)、《阿拉丁 Aladdin》(1992)、《野蠻遊戲 Jumanji》(1995)、《家有傑克 Jack》(1996)、《飛天法寶 Flubber》(1997)等作。
.
永遠難忘,放了幾天之後,有個小朋友觀眾笑著對我說:「羅賓.威廉斯演的電影都好好看!」
.
如果他還在,今天就是他的70歲生日了。羅賓.威廉斯,生日快樂。
.
各位,一起分享你最愛的羅賓.威廉斯電影以及對他的回憶好嗎?
.
.
https://www.catchplay.com/tw/search/person/robinwilliams
除了上述作品之外,在 CATCHPLAY+ 也還能看見許多羅賓.威廉斯的作品,包括他顛覆喜劇形象的《心靈捕手 Good Will Hunting》(1997)、《迴光報告 The Final Cut》(2004)與《白宮第一管家 The Butler》(2013)。此外,兩部同樣也存在羅賓「身影」的《A.I.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I lntelligence》(2001)、《超能玩很大 Absolutely Anything》(2015),猜猜看他演的是什麼角色?
#羅賓威廉斯 #RobinWilliams #RobinWilliamsComeInsideMyMind
popeye線上看 在 青話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討論,就一對一溝通,儘量不要開會。」
這是《Popeye》前總編木下孝浩(Takahiro Kinoshita)、現任 Uniqlo Global Creative Lab Tokyo 創意總監在今天的「LifeWear magazine 閱讀美好生活座談會」中提及,入行時前輩所分享的一句話,而從他今天的分享看起來,木下先生的編輯生涯與工作風格,也因此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全球發行量達到一百萬本的 Uniqlo《LifeWear magazine》,雖然頁數僅有120頁,不過卻是一本內容非常紮實,同時也沒有任何廣告的刊物,首期甚至飛往瑞士採訪網壇知名球王 Roger Federer 。你能想像這樣的一本刊物,背後的編輯團隊包含木下先生竟然只有兩個人嗎?也難怪乎主持人劉維公先生會語帶玩笑的說:「那個人真辛苦。」崇尚小型團隊編制的他,在決策上也傾向主編要能夠自己獨立做出大多數決定,這樣近乎獨裁的方式,賴以支撐的絕對是豐富的現場經驗與學養。
或許很難想像在《POPEYE》時期重新詮釋「City Boy」的精神的他,竟然會表示做雜誌不需要設定目標讀者,劉維公先生則是舉了蘋果不做焦點團體(Focus Group)調查的例子來呼應這件事,應該藉由編輯本身的專業,做出值得提供給讀者的內容。
木下先生也特別提到封面之於雜誌的重要性,「千萬不要採用主編自己沒興趣但具有高人氣追蹤的 influencer 來拍攝封面」他說道。在 KOL 當道的今日,忠實傳遞編輯所信賴的價值,反而成為一種像是近乎偏執的職人堅持,不過反過來說,這或許才是他心目中,身為雜誌編輯角色謹守專業道德的稱職表現吧。
線上看 LifeWear 雜誌,一同探索美好生活靈感👉 https://s.uniqlo.com/2nLJn0y
#lifewearmagazine #雜誌大神木下孝浩監製大作 #UNIQLO #UNIQLOLIFEWEAR #UNIQLOTAIWAN #LifeWear簡約更顯不凡 Uniqlo Taiwan
popeye線上看 在 吳東龍的設計東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線下線上的日雜閱讀】今晚8:00@敦南誠品B2藝文空間
線下|POPEYE╳&PREMIUM「城市潮流編輯術」展覽到週日就要結束了,今晚 8:00 - 9:00 我要去串門子,大概帶300本日本雜誌去分享吧(任性什麼?三百本講得完嗎),有路過得朋友可以進來看看喔!聽完還可以喝一杯(請自行前往)。
「對我來說雜誌就是智庫,常常出國都會購買雜誌,手機裡也有兩、三百本的電子雜誌,需要的時候就會翻閱。」
十年前日本的店像 MUJI 都尚未進台灣,每次踏上東京都能親身 經歷很多原本只能在雜誌上、網路上看到的店家、物品,因此喜歡 上東京。包括我做第一本書《設計東京》也是因為東京街頭都可 以體驗到設計。我從兩千年開始注意到《BRUTUS Casa》這本 雜誌,讓我非常著迷,喜歡的原因不外乎它讓人驚奇,切入的點相當有趣,甚至在過去東京設計周的時候,他們會找設計師設計 Casa Brutus Café,也會在設計周四到六天裡,每天發報刊,這 種有趣的手法讓我著迷。
日本各家雜誌會用不同的方式詮釋同一 個議題,這件事情很有趣。或許是有點收集的癖好,尤其是聊東 京城市的雜誌,我幾乎都有蒐集。
(吳東龍,東京設計觀察家)摘錄自《提案》
線上|TAAZE 讀冊生活:名人冊格子「我的 少女 / 少男時代那些跟日雜一起度過的日子」活動
大家可以透過讀冊線上看看有很多人經過多年,心中是否仍有幾本,不可丟棄的日雜是啥麼。(叫我如何斷捨離?)http://www.taaze.tw/static_act/201607/26day/c.htm#c6
祝大家週末愉快喔~下週就八月啦!
(暑期的夏令營們,可以不要再玩用屁股寫8的遊戲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