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php相對路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php相對路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hp相對路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hp相對路徑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216的網紅農民教主碎碎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又一篇有趣的,今天真好 然後很多人族吃低碳水吃到碳水耐受也爆了🤣 【低糖飲食吃太久,再吃高糖竟然會死掉!】 別誤會,標題講的不是智人,而是一種罕見的果蠅「塞席爾果蠅(Drosophila sechellia)」,因為除惹實驗室以外,只住在東非外海的塞席爾群島。 《短篇 狗消化澱粉的能...

  • php相對路徑 在 農民教主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08 11:47:58
    有 55 人按讚


    又一篇有趣的,今天真好

    然後很多人族吃低碳水吃到碳水耐受也爆了🤣

    【低糖飲食吃太久,再吃高糖竟然會死掉!】

    別誤會,標題講的不是智人,而是一種罕見的果蠅「塞席爾果蠅(Drosophila sechellia)」,因為除惹實驗室以外,只住在東非外海的塞席爾群島。

    《短篇 狗消化澱粉的能力,在何時開始加強?》
    http://neanderthaldna.pixnet.net/blog/post/211250224

    住在小島上的塞席爾果蠅,食物相當特殊。許多果蠅以爛掉的果果為主食,塞席爾果蠅大概也能吃,不過有得選擇的話,它最喜歡的是諾麗果(Morinda citrifolia)。

    諾麗果對許多昆蟲有毒,卻是塞席爾果蠅的第一選擇。營養方面,諾麗果的糖分很低,因此塞席爾果蠅習慣的口味是-低糖-低能飲食。

    有趣的是,塞席爾果蠅遺傳上最近的親戚,叫作「擬黃果蠅(Drosophila simulans)」,全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分佈,吃的食物也很多元,甜度從高到低都有。2 種近親,飲食習慣卻差很多,是如何造成的呢?

    這個論文首先比較,2 種果蠅在不同甜度中,結蛹成功的程度。用的糖是蔗糖,濃度介於 0 到 20%。結果是,不管甜度高低,擬黃果蠅生長狀況都還不錯;塞席爾果蠅卻不耐高糖,10% 就開始變差,20% 會死光光。糖對塞席爾果蠅而言,竟然是致命的毒藥!

    有意思的是,2 種果蠅情慾交流生下的後代,儘管配備各一半的祖源,耐糖能力卻和擬黃果蠅差不多。這表示怕糖,源自於塞席爾果蠅的遺傳因素。

    《 【小島果蠅啟示錄】看似假基因,真的會表現 ?》
    https://geneonline.news/…/…/drosophila-sechellia-pseudogene/

    為惹尋找哪些基因影響耐糖,研究者採取回交(backcross)的策略,希望製造出,絕大部分基因組都是塞席爾果蠅,但是配備擬黃果蠅版本的耐糖基因,所以仍能耐糖的品系。靠著 20% 蔗糖篩選,經過殘酷的 10 代考驗以後,順利獲得目標。

    多代情慾交流獲得的果蠅,大部分基因組都源自塞席爾果蠅,只有染色體 2R 上的一些地方來自擬黃果蠅,不過僅靠這些擬黃果蠅的遺傳區域,耐糖能力就和 100% 的擬黃果蠅一樣好。可見耐不耐糖,只取決於少數基因。

    源自擬黃果蠅的基因共有 302 個,論文選惹 102 個看起來有搞頭的繼續研究,最後覺得其中 9 個基因,和耐不耐糖比較有關係。

    3 個基因(mRpL43、CG4882、bonsai)在不耐糖果蠅中,基因表現量都明顯降低。它們的蛋白質產物,都是粒線體的核糖體(ribosome)的結構成分,可見耐糖能力,與粒線體作用有關。

    《短篇 長鏈脂肪酸作為訊號分子,調節粒線體功能 》
    http://neanderthaldna.pixnet.net/blog/post/109714039

    還有 3 個基因(SERCA、PPP1R15、Pi3K59F),參與不同的訊號傳遞路徑。SERCA 與脂質恆定有關,在不耐糖果蠅中表現量降低;而塞席爾果蠅此一基因,之所以表現量低,是由於啟動子(promoter)的 DNA 序列差異所致。(驅動比較沒力)

    PPP1R15 和 Pi3K59F 則是在不耐糖果蠅中,表現量增加。有意思的是,特別研究的 9 個基因中,只有 PPP1R15 的氨基酸序列,比別人有更多改變,不過不清楚是否與耐糖有關。

    另外 3 個基因(Taldo、Dpit47、GlcT-1),影響比較小。

    綜合看來,果蠅切換高糖或低糖飲食,會造成很多基因的表現量改變,不過耐糖與否,關鍵只在於相對少數的基因,與粒線體作用,以及訊號傳遞有關。

    還有個有趣的問題是,塞席爾果蠅「為什麼」怕糖?一個可能是漂變,它們平時只吃低糖,沒機會碰到高糖食物,應付高糖的能力,也就隨機消逝惹。另一個可能是適應,長期仰賴低能飲食下,處理高糖的基因版本不利於生存,因此被天擇消滅。

    論文認為,在微糖飲食下的發育狀況,不耐糖和塞席爾果蠅,都勝過耐糖與擬黃果蠅,所以耐糖能力的喪失,大概不是隨機,而是有利的適應導致。

    奇怪,寫完突然好想吃奶昔~

    論文: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40841
    新聞稿: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2019-01/uoh-ffh010319.php
    圖片:
    https://www.datahand.com/sugar-level-by-bevera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