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妻週記
今天來點輕鬆一些的,關於我滿常被問的問題。
最常被問的一直都是「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開玩笑,我最近其實很少被問這個問題了)
今天就用一杯咖啡的時間來談談作圖APP們!
用到的設備們:
iphone 12/ iPad pro/ apple pencil
1....
#小妻週記
今天來點輕鬆一些的,關於我滿常被問的問題。
最常被問的一直都是「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開玩笑,我最近其實很少被問這個問題了)
今天就用一杯咖啡的時間來談談作圖APP們!
用到的設備們:
iphone 12/ iPad pro/ apple pencil
1.「OVER」
英文介面/ 內購一年約$1000-1500左右/ 有iPad版
免費版其實就有滿多圖、照片、模版和字體可以是用;pro版當然就是全部解鎖,包含模板、可調整圖層等等;但因為是內購,所以無法家庭共享。
優點:靈活度高,我會在goodnotes手寫字之後貼在OVER的圖片上
缺點:不支援中文,所以中文字體選擇很少
2.「Canva」
中文介面/ 購買團隊專業版一年約$800內
也是免費版就有不少圖、照片、模版可以使用;專業版可以解鎖全部功能之外,還可以上傳中文字體。我覺得Canva在電腦上操作比手機和平板更直覺,所以我通常是拿來海報,或是做Instagram圖文的底圖。
優點:支援中文,專業版可以上傳字體,照片素材比OVER多
缺點:較不靈活,只能用內建的素材,或是要將素材上傳,不能直接貼上
3.「goodnotes 3」
中文介面/付費APP $ 270買斷/ 支援iphone和ipad
一次性買斷的APP,透過APP可以運用資料夾良好統整和分類筆記。可以簡單分成筆記和閱讀模式,在手機上我通常是用閱讀模式,書寫則是透過iPad和apple pencil。
-
其實圖文大概就是用到這三了APP而已。
其餘的就是看個人習慣,但我也簡單分享囉~
1.「Pinterest」
是圖庫海,可以在其中找拍攝和製作靈感。
圖片幾乎都是有版權的,切記謹慎使用囉!
2.「google文件」/「google雲端」
這是懶人如我使用的,因為我通常會在電腦打好文章再轉到Instagram,有時也會把圖文存在雲端,方便在電腦編輯。如果是MAC的話當然用記事本也是一樣的囉,但我覺得google的同步效果比icloud好~
3.「VSCO」
有豐富的色調,但除了套色調之外,還要再微調曝光、色溫等等才會變成一張完美的照片!
4.「photoshop Fix」
不壓縮檔案的精緻修圖軟體,通常用來修一些皮膚上微小的細節
他也有全臉的效果,但全臉應該美圖秀秀更厲害(笑)
-
以上大概就是圖文或是一般發文會用到的APP們,如果有好用的也快跟我分享
#小妻的第二篇3C文
photoshop中文字體 在 創富路 Richroad.h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hotoshop 25 歲了!
Photoshop創新革命25年
黃岳永
P h o t o s h o p 今年迎來25 歲生日,大家才發現竟然有軟件可以打破資訊世界的火速淘汰宿命,而且看來還能繼續進化下去。當年的開發者Thomas 和John Knoll 兩兄弟,原先只希望令自己的黑白顯示器裏的圖像更清晰一些,相信也想不到Photoshop會發展成為史上最大影響力的軟件之一,甚至改變了全球的新聞出版行業。
過去排版和印刷花費不菲,出版業是有錢有權的人才可以參與的行業。自從有了Photoshop,加上PageMaker 及後來的InDesign 和蘋果公司的AppleLaserWriter,排版工作便可走出印刷廠的車間,成為現在我們熟悉的辦公室桌面形式,而小批量的印刷也可用打印機完成,並有着媲美專業印刷機的質量。
電腦軟件改寫出版史
若說這個改變可跟幾百年前古騰堡(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相提並論,可謂半點沒誇張。古騰堡當年改變了歐洲的出版業,20世紀科技則令出版界再起革命,催生了大量新媒體,甚至人人都可擔任記者、報道最新消息。
老實說,對於自己有份參與這次出版業革命,改寫了中文出版界歷史,我可是非常自豪。
1989 年我們創辦了中文版PageMaker,跟壹傳媒及《蘋果日報》合作,以桌面排版技術,淘汰了「逐粒字」堆砌的植字機;我們還趁此機會將電腦的中文字型改成Vector Postscript 或Truetype 格式,這亦是大家今天網上及印刷中文字體格式的基礎,這些產品奠定了出版的全新標準模式,徹底改變了新聞生態。我們也在各大學及專上學院教授數碼設計和出版,為香港的設計及創意工業打開出路。
小傳媒挑戰歌利亞
後來,Netscape 在1995 年發明了網頁瀏覽器,讓大家可在網上自由發表文章或撰寫博客,亦推動了無紙化刊物; 再過幾年,數碼相機的普及令拍攝更容易,還可上網分享照片和影片:智能手機的出現,更令大家可以「隨時隨地」分享即時的資訊。每有大事發生,Instagram、YouTube 及Facebook已經成為公眾的新聞平台,任何人都可扮演記者作「現場直擊」報道,新聞行業的生態再度改變。
相比過往由大集團壟斷的新聞及出版界,現今不少出色並深受歡迎的傳媒都是小型創新企業,但他們憑着科技和創新,上演了一幕幕大衞大戰歌利亞的好戲,挑戰傳統媒體的市場地位,亦為我們提供更多不同的新聞和觀點,甚至帶來真正的出版民主化。
由兩兄弟開發的Photoshop,在過去25年改變了全球的新聞行業,筆者由衷希望更多新創企業可仿效它的成功,繼續憑科技改變世界,讓夢想得以延續下去。
黃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