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pgy訓練計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pgy訓練計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gy訓練計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gy訓練計畫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陳鈺萍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言:接生者的性別 傅大為在《亞細亞的新身體》中提到,在1950年代,即使是女婦產科醫師開業,也常常需要請產婆來幫忙。但是,她們與產婆的關係,與男醫師與產婆的關係,自然不同。正因為是女醫師---特別是女婦產科醫師太受歡迎、太忙,而接生之事也特別需要時間,所以更需要產婆的連繫與幫忙。在這...

pgy訓練計畫 在 尼克小姐|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7:09:25

小姐姐陸續收到找工作的疑問,或分享考上執照同時也擔心工作是否有著落。各位應屆畢業生都真的辛苦了,本篇整理履歷、找工作困擾相關。 先前履歷企劃活動,從大家寄來的履歷中關於精神科求職我有一些通則性的建議。 📣 精神科履歷準備 ✅一般我建議2頁或2部分 1️⃣基本資料 大頭照最好是正式一點好看的證件照 ...

pgy訓練計畫 在 一葉草的醫學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16:00:11

: 相信小草們對於職治畢業去 TFT當小學老師的憶㤈 都有著許許多多的問題~ 關於TFT更多的資訊 也可以去 @teachfortaiwan 看看 那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Q:什麼原因讓你決定離開醫院體系到偏鄉當TFT老師? A:我在大四實習期間,看見了學校系統內雖然有職能治療師,但能使用...

  • pgy訓練計畫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5 08:59:42
    有 71 人按讚

    前言:接生者的性別
    傅大為在《亞細亞的新身體》中提到,在1950年代,即使是女婦產科醫師開業,也常常需要請產婆來幫忙。但是,她們與產婆的關係,與男醫師與產婆的關係,自然不同。正因為是女醫師---特別是女婦產科醫師太受歡迎、太忙,而接生之事也特別需要時間,所以更需要產婆的連繫與幫忙。在這層意義下,從日治到戰後,在結構上都發展緩慢的女婦產科醫師,不可能有一天取代產婆,但是男婦產科醫師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發展,隱隱指向了三、四十年後的取代[1]。台灣接生者自1972年以後,由助產士接生為主轉為醫師,助產專業因為停止發照與教育中斷,在生產場域漸漸消失,也因為婦產科醫師過往以男醫師為多數,女性的身體的照顧知識與技術,轉為由男性主導。
    幾年前週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在會訊上提到,「近年來每年加入婦產科住院醫師訓練的醫學生只有20多位,80%以上都是女性,除了對產科興趣缺缺以外,結婚之後更是不可能做產科,所以產科醫師面臨嚴重的斷層問題[2]。」對於「女醫師」的性別刻板印象,從住院醫師時期就常聽到一些較父權的說法,在當今女醫師比例增加的趨勢中,應該要有所改變。我不認為女醫師對產科都興趣缺缺,也不能把產科醫師面臨嚴重斷層的問題,就這麼歸因到「80%以上都是女性」上頭。如果這個體制能給女醫師更多的空間與彈性,女醫師對產科應該有相當的熱誠,尤其在她們生過小孩,且有生產的身體經驗之後。
    在《女性主義改變科學了嗎?》一書中,Londa Schiebinger討論科學社群中的女性時,提到十七與十八世紀的科學革命,出現限制女性參與科學的現代體制與意識形態。科學機構(如大學、學院與企業)的結構,被塑造成預期科學家是男性,而且家裡有一位妻子負責照料他與他的家庭。順利的工作發展,仰賴的是妻子們的默默付出,她們負責料理全職丈夫的衣物與生活起居,提供井然有序的家,並且隨時協助男性的事業更上一層樓。隨著科學逐漸專業化,想要追求科學生涯的女性有兩個選擇。她們可以試圖和男人一樣,到大學上課並領取證書—但如我們所知,這些嘗試在20世紀的轉向之前都沒有成功。或者,她們可以繼續待在成為私領域的家庭中,擔任科學家丈夫或兄弟的助手,但她們的貢獻也將越來越難被看見[3]。
    來到21世紀的台灣,體制雖已漸漸在改善,但對於女醫師仍然不利。圖一是從2003年,我考取婦產科專科醫師那年開始,依性別區分的專科醫師人數統計,在之前都是男性遠多於女性。因為常要面對醫療糾紛,勞動條件不佳,當年醫師從內、外、婦、兒四大科出走,開始有「四大皆空」的提醒與呼籲。從統計上來看,女醫師通過專科醫師考試的人數十多年來並沒有太大的變動,變動的是男醫師的出走,而拉高了女醫師的比例。《生產救濟事故條例》於2015年公布實施,大幅降低了婦產科醫師執業的訴訟,住院醫師申請人數開始有起色,呈現在2019年的專科醫師人數陡升(住院醫師訓練四年後考專科醫師國家考試),人數回升之後,性別比例翻轉了!比較特別的一年是因為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制度)從2011年實施的關係,那年的容額只有35名,呈現了2005年人數大減,男性突然多於女性的一年。
    2003年我在醫學中心擔任第四年住院醫師,生了第一胎,不受勞基法保障的醫師,沒有產假、育嬰假,對於理想「母職」的發揮很不利,所以選擇從大醫院離開,到診所工作。有過生產經驗之後,看待生產的方式不同了,雖然還是在「西式產科學」的典範裡,我覺得這時期察覺到了些「異常現象」。開始調整一些在住院醫師時期學到的生產技巧,也在一次次接生經驗中學習[4]。
    2007年生第二胎坐完月子時,前輩醫師分享「生產改革聯盟」舉辦「二十一世紀台灣媽媽的生產夢想」徵文比賽,我以《婦產科醫師?媽媽!》為題參加了比賽,分享兩胎生產的經驗,得到優選。那次比賽獎品有《亞細亞的新身體》與《科技渴望社會》兩本書,我第一次知道有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這門學科,也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反思一直以來受的醫學訓練,與實際的生產經驗,會有怎樣的斷裂與落差。2012年考上了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開啟了人文社會學科的訓練,也在2015年畢業之後,開始了STS式的生產技術改革實作。

    1.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臺北,群學,2005。
    2. 王宇林、陳治平:台灣週產期醫學會會訊,2013201期。
    3. Londa Schiebinger著,柯昀青譯:女性主義改變科學了嗎?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
    4. 陳鈺萍:產科教科書中的「自然生產」:「生產技術」成為女性科技研究的可能性。助產雜誌2014;56:23-32。

    台灣醫學Formosan J Med 2020;24:305-13
    =============================
    2015年陪伴好友居家生產與接生,是阿萍醫師做溫柔生產的起點。
    這五年來,從成立好孕工作室做產前教育,到成立台北市目前唯一的助產所,到協和婦女醫院建立起完整助產師與醫師共同照護模式。好孕團隊仍然繼續前進,尋求讓生產更美好的各種可能性。
    兩天四堂課,是這四年來的總整理。思考模式的轉換、創業的歷程、接生技術的典範轉移、兩百多個新家庭用充滿愛與美的方式誕生,都將與大家細細分享,邀請大家來參與。
    ******************************************************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YlLbRa
    活動網址:https://reurl.cc/RdApL6

    報名人數:每堂課40人額滿
    ***四堂皆報名者,享有名額優先權***

    協辦單位:高雄 芒果咖秋
    上課地址: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400號(左營孔子廟內)

  • pgy訓練計畫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9-23 19:11:08
    有 365 人按讚


    『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賠上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和機會?

    可能中醫藥相關人士才比較體會的辛酸戰場
    因為這串下面的回應太經典了,故轉之


    民國103年,在環境都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硬推「中醫負責醫師訓練制度」全面實施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新任主委黃林煌


    親。自。在這串下面回應!
    大家自己去看

    ---------------------------

    這是個比較艱難小眾的議題,簡單說明一下


    各校中醫系(單主修7年,雙主修8年)或學士後中醫系(5年)


    中西醫見習(clerk)實習(intern)完畢之後

    然後,畢業後

    再然後,考取高考執照後

    一。定。要。在特定醫療院所訓練滿兩年
    才。可。以。自己出去開業

    好其實講到這裡ok,主管機關想培養醫師,增進民眾健康,改動政策
    還算有道理,是吧?

    落實的好,我可以接受這樣的邏輯


    但是,當年(民國103年前後)是在整個台灣中醫界都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硬推政策全面上路。(現在也準備好了嗎,嗯?)

    中醫師受不了,醫院受不了,整個環境都受不了。

    ---------------------------

    (1)訓練的容額不足 (到今天都還不足)


    畢業學生不到一半(兩年47.8%)的人有地方可以訓練。
    剩下一半?抱歉回家洗洗睡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4852


    『但衛福部中醫藥司於104年推動的「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卻進展緩慢,兩年來只有47.8%的受訓率』


    『另外西醫與牙醫的培訓,容額比夠才開放制度上路,但中醫培訓制度,容額多少都還不知道就已經開放,也是導致現在面臨此困境的一大主因。』




    (2)訓練的內容呢?


    這個我開放大家補充,我沒有親身經歷的東西我習慣不說。但是應該會很精彩。


    不想具名的又信得過學姊的,歡迎大家匿名投稿給我
    我PO。



    (3)訓練的費用呢?

    各訓練單每一個都在該說不夠不夠沒辦法接多


    一個醫院該,我會想是不是該醫院問題。
    三個醫院+診所該,我在想是不是有區域性的問題

    但是所有醫院和能接想接這制度的診所都在這樣該,嗯?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4852

    『但衛福部中醫藥司於104年推動的「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卻進展緩慢,兩年來只有47.8%的受訓率』

    『目前編列106年度醫發基金的經費分配,中醫負責醫師訓練總經費計4,053萬6千元,但牙醫PGY總經費計8,941萬7千元, 兩者訓練總經費差距竟高達4,888萬元,再對照104學年度中醫學系與牙醫學系之招生人數,中醫招生數約365名,牙醫約371名,兩類醫科招生人數相當,二者本應擁有相近之補助總經費,不應出現如此不合理之差別處遇。

    (略)


    對此醫事司回應,因為資源不夠,所以有些醫院只能收一兩位的中醫師名額,怕做賠本生意』


    啊主委你不是在這串裡面說你爭取很多錢?

    也許是啦

    但是上面新聞數字都算出來的巨大差異如果存在


    那。請。問。當。年。幹。嘛。硬。幹?

    98年前後就在提大家都知道,也有時間表,是,大家都知道

    但是事實擺在眼前,請問這樣的政策是不能暫緩實施?


    平常太多這種案例了吧w




    『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賠上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和機會?

    -----------------

    『西醫與牙醫的培訓,容額比夠才開放制度上路,但中醫培訓制度,容額多少都還不知道就已經開放,也是導致現在面臨此困境的一大主因。』


    『只要我黃林煌在!負責醫103一定上路!!!』
    學弟妹如此轉述當年的公聽會

    喝酒去

    ------ 延伸閱讀 -----------

    由在校學弟妹做的 人蔘只比當歸長一點

    敲碗下一集啦!!!

    【蔘蔘養蔘日記-中醫蔘的負責醫師訓練制度(中)】
    https://ppt.cc/f9IhBx

    【蔘蔘養蔘日記-中醫蔘的負責醫師訓練制度(上)】
    https://ppt.cc/fD7wrx

    [回答競爭力與不爭氣]

    中醫有許多不言說的知識(tacit knowledge),確實需要師徒相承。事實上西醫也是一樣。或者說,任何學問都有這種需要前者提攜後者,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方式。

    但明師難尋,高徒難求。學院提供的是書本知識,多數學生都明白這些紙上學問遠遠不夠,因此無不上山下海,自行束脩,其實都非常努力。我認為目前的學生素質大大優於過去整體平均。現在既然特考已走入歷史,如何制度性培養新一代中醫師是很重要的問題。

    後中競爭激烈,大家進入學校後無不是積極學習、四處跟診 。可是面對這些積極向學,且是中醫師主力的群體,他們遇到的是什麼樣的環境?

    首先,因PGY而無法取得開業資格。即便受僱,薪水也不斷下降,又面臨中醫系一家一家開、人數年年爆長,對醫療要求日多的消費者與政府,所有開業成本都高於過去。優於平均值的群體,得到更惡劣的環境,這完全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造成的。事實上,現在需要的努力比以前還要多。

    如何從制度面來改善環境,從群體的角度來改變,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也許我的醫術普通,但中醫環境的問題方方面面都要有人下去做,才能造福群體。 西醫過去也是比誰藝高膽大,快刀斬足快手拔牙,但因公共衛生的群體概念引入與合作,改變西醫的整體結構。中醫與公衛並不互斥,我們可以借用公衛概念,開始從整體角度來看如何改革,讓有興趣與天份的學生可以尋得明師,讓專業可學習可累積可精進,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 pgy訓練計畫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1-02 15:07:35
    有 866 人按讚


    上午與 食安立委 吳焜裕 委員、 醫師立委邱泰源 委員一起召開 中醫師訓練資源失衡記者會。

    這個案子上個會期也和 堅持.張廖萬堅委員一起與學生、全聯會和中醫藥司開過協調會,但是中醫藥司依然不願意針對其政策錯誤導致醫學生、醫師的權益受損,進行積極的補救。

    中醫藥司實施「中醫醫療機構負責醫師訓練計畫」,規定中醫系和後中醫學生畢業之後,必須接受二年中醫師PGY訓練, 方能取得「中醫醫療機構負責醫師」資格,講白話,就是如果沒有完成PGY訓練,就不能自行開業,只能擔任受僱醫師。

    以長期實施PGY制度的西醫、牙醫師制度來看,西醫與牙醫師的PGY訓練師資及場所提供,達97%和103%,也就是說,西醫師和牙醫師只要願意接受PGY訓練就能接受到完整的訓練;但是即使在中醫師全國聯合會的協助媒合之下,中醫師的PGY訓練資源只有47%,根本無法讓有意接受PGY訓練的中醫師達成訓練。而更不要說這是在師生比1:4的狀態下硬撐出來的訓練員額(西醫和牙醫PGY都是師生比1:1)。

    簡單來說,中醫藥司在沒有準備好培訓資源的情況下,硬是實施「中醫醫療機構負責醫師訓練計畫」,美其名是讓中醫師接受更好的訓練提供病患更好的醫療品質,但事實卻是讓超過半數的畢業中醫,從此無法自行開業,僅能成為約聘醫師,國家直接剝奪專業人員的自主執業權!

    實施這個未完備的制度以來,已經有超過250名未能接受訓練的中醫畢業生,而如果中醫藥司不做任何補救,就即將以每年增加100人以上的速度持續增加流浪中醫師!

    本辦公室要求中醫藥司盡速檢討提出,僅將醫院設為中醫PGY訓練的理由為何? 是否有圖利醫院、限縮診所之嫌? 具有中醫藥司認定可以提供中醫PGY訓練的師資或訓練課程為何? 數量又是如何? 如果明知數量不足,為何倉促實施? 為何師徒經驗傳承為非常重要的中醫訓練,卻能夠容許比西醫高出4倍的生師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