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增加免疫力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劑可能會使病情加重, 在沒有與醫生或藥師討論前,要避免服用任何補品。能降低發炎的食物則可以多吃,像是燕麥、地瓜、十字花科蔬菜、多酚莓果類、 Omega 3、 深海魚油、磷蝦油、紫蘇籽油或魚類。
【多醣體】
藉由刺激迴腸的淋巴組織,引起巨噬細胞、嗜中性白血球與...
***能增加免疫力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劑可能會使病情加重, 在沒有與醫生或藥師討論前,要避免服用任何補品。能降低發炎的食物則可以多吃,像是燕麥、地瓜、十字花科蔬菜、多酚莓果類、 Omega 3、 深海魚油、磷蝦油、紫蘇籽油或魚類。
【多醣體】
藉由刺激迴腸的淋巴組織,引起巨噬細胞、嗜中性白血球與T細胞的作用,增強其搜尋及撲殺細菌、病毒等外來入侵物的能力。但因為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正確判斷敵方與我方,反而會造成惡化,只要是這方面疾病患者都不建議使用。
例如:靈芝多醣體、台灣國寶樟芝、巴西蘑菇多醣體 、酵母 β-(1,3/1,6) 葡聚糖。
【紫錐菊】
紫錐花(Purple Coneflower)又名紫錐菊(Echinacea Purpurea),它含有菊苣酸、多醣體及烷醯胺(alkylamide)等成份,是一種免疫興奮劑,能提昇淋巴球的活性,增加腫瘤壞死因子(TNF)的釋出,與促進干擾素的生成。
適合用於被病毒感染初期,預防或治療感冒及促進傷口癒合,和其他傳染性疾病有幫助。因此也不建議自體免疫所苦的患者使用。
【人蔘製品】
目前已從人參中分離到幾十種多醣類物質,人參多醣主要含有酸性雜多糖和葡聚糖。雜多糖主要由半乳糖醛、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構成,它們的結構十分複雜,而且含有部份的多醣體,分子量為10,000-100,000。
該類化合物具有調整免疫,也會加強免疫功能的藥理作用,因此自體免疫疾患者要避免服用任何人蔘製品。
【中藥補品】
從中醫臨床免疫學角度言,自體免疫疾病臨床目前多屬熱症,飲食忌「熱補」。也就是說不宜使用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耆、枸杞、紅棗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加重。
例如:十全大補湯、當歸鴨、麻油雞、中藥薑母鴨...等。
【OMEGA3】
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又稱n−3脂肪酸,是一類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3種為:ALA(存在於植物中的油,次亞麻油酸)、EPA和DHA(這二種發現存在於海洋動植物油中)。海洋動植物含有較多ω−3脂肪酸的油脂包括:魚油、海藻油、魷魚油、磷蝦油。
Omega-3中的 Ecosanoid 在人體代謝中會產生 PGE3、TXA 及 LTB5……等荷爾蒙,它們與細胞上膜磷脂質代謝時產生的 PGE2、TXA2 及 LTB4 極為相似,;LTB4 是一種發炎因子,LTB5 則較不易引發發炎症,因此 Omega-3 亦具輕微的消炎作用。同時由於 DHA 會抑制發炎前驅物質的形成,所以具有消炎作用。
【ALA】
含有較多ALA(次亞麻油酸)的植物油脂包括:沙棘果油、亞麻籽油、車前葉藍薊油、南美印加果油、奇芽籽油、大麻籽油、紫蘇籽油等,Omega-3含量最高者為紫蘇籽油。
ALA則能在人體內轉換成EPA和DHA。藉由增加攝取這些成分,能夠抑制引起發炎的物質產生,具有改善、抑制發炎反應及癌細胞生長的效果。主要用在抗發炎、有益心血管、腦部與視力健康上。
更多病症疾病之保健問題,請洽「巧克藥師」 : )
pge2作用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藥事知多D】一物兩用:Bromelain
〈Bromelain的第二個用途 = ?〉
跟寵物小精靈一樣,一種藥同時往往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屬性,從而有兩種不同的用途。這絕不罕見。
當中一些用途乍看好像真的跟這種藥扯不上半點關係,實在又很難讓人猜得出來。
例如Bromelain。
對,上一章藥罐子曾經介紹過Bromelain這種消化酶,而且還是蛋白酶(Protease),顧名思義,主要用來消化食物裡的蛋白質分解成為氨基酸。
所以不用問,第一個用途當然是消化不良,幫助人體消化食物裡面的蛋白質,促進吸收,KO消化不良,例如積滯(俗稱「飽飽滯滯」)、胃氣、腹脹、肚風、噯氣,甚至嘔吐的症狀,對吧?
除此之外,不說不知道,這些消化酶原來還可以「踩過界」踩出消化道,進入體循環[1][2],便有消炎止痛的功效,用來KO一些痛症的炎症症狀,例如紅、腫、熱、痛。
所以第二個用途便是痛症,例如關節炎(Osteoarthritis)。
唔……說真的,這種消化酶真的好像跟消炎、止痛沒有半點關係,不過偏偏就是有人能夠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嘗試解釋這些消化酶消炎止痛的作用原理。
曾幾何時,藥罐子倒是曾經聽過一個極富創意的答案……
「哦!這些消化酶能夠消化這些發炎的細胞、組織,吃掉這些東西,自然便能夠消炎,對吧?」
你們說,這答案夠創意嗎?
唔……姑且不論這個說法孰真孰假,雖然暫時還是不太清楚具體的作用原理,不過一般相信主要有以下兩個:
第一,能夠降低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緩激肽(Bradykinin)的水平,便可能會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從而紓緩腫、痛這些炎症反應。[3]
第二,能夠降低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 TXA2)的水平,減低因為前列腺素而誘發的炎性反應,從而收縮血管,降低血管的通透性,紓緩炎症,減輕疼痛。[3]
話雖如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Bromelain消炎止痛的實際療效。[3]
或許是這個原因,根據經驗,要是消炎止痛,Bromelain絕少落單,一般會配合其他消炎止痛藥一同使用,例如撲熱息痛(Paracetamol / 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目的在負責助攻,輔助止痛藥發揮理想的藥效,加強療效,在相當程度上,這算是一種「協同效應(Synergic Effect)」。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Reference:
1. Kolac C, Streichhan P, Lehr CM.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roteolytic enzymes. Eur J Pharm Biopharm. 1996;42:222-232.
2. Smyth RD, Brennan R, Martin GJ. Studies establishing the absorption of the bromelains (proteolytic enzymes)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xp Med Surg. 1964;22:46-59.
3. Sarah Brien, George Lewith, Ann Walker, Stephen M. Hicks and Dick Middleton. Bromelain as a Treatment for Osteoarthritis: a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04;1(3):251–257.
pge2作用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藥罐子藥房事件簿】Indomethacin vs Piroxicam事件
〈消炎好 = 止痛好?〉
今次的案情主要是這樣的:
早陣子,上午時分,一個年約二十多歲的男生,短髮、圓臉、粗眉、細眼、高鼻、厚唇,案發當日穿著一件墨綠色長袖外套、一條灰色過膝短褲、一對白色運動鞋,前來藥房問藥。
甫進藥房後,這個男生便直接問藥罐子:
「Indomethacin和Piroxicam,哪一種的消炎效果較強?」
唔……
單從這條問題,這個男生應該認識這兩種藥,至少知道這兩種藥是一種消炎藥。
不過「消炎藥」只是一個籠統的詞語,準確一點說,這兩種藥其實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唔……首先單是消炎,有人認為Indomethacin的功效較強。[1]
接著這個男生便繼續問:
「那Indomethacin便是一種較好的止痛藥嗎?」
唔……
理論上,根據一些參考資料,Indomethacin的消炎功效較強,這點無錯。不過實際上,消炎功效強,不代表止痛功效強。兩者不一定構成關聯。
簡單說,消炎跟止痛是兩回事。
這話怎麼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除了Indomethacin、Piroxicam外,其實還有Ketorolac這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相較Indomethacin、Piroxicam而言,Ketorolac的消炎功效較差,不過Ketorolac偏偏就是一種足以媲美鴉片類藥物(Opioid)的止痛藥。[2]
所以單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孰強孰弱、孰優孰劣,消炎只是其中一個客觀因素,不是唯一一個,一般而言,背後主要還有以下兩個因素:
一、適應症
對,舉凡大部分的痛症,例如關節炎(Osteoarthritis),綜觀大部分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藥效其實沒有明顯的差異[3],彼此的實力可謂不相伯仲,在相當程度上,根本沒有排名、座次。
單是這個例子便足以證明「消炎功效的高低不代表止痛功效的強弱」。
不過在藥理上,不同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還是可能會存在些微的差異,從而各有長短,各自較適用於紓緩不同的痛症。
舉兩個例子:
第一,Indomethacin還可能會抑制多形核白血球(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PMN)的活動能力[4],同時可能會抑制顆粒白血球(Granulocyte)吞噬尿酸鹽(Urate)[5],便可能會抑制尿酸鹽所誘發的炎症反應,所以一般較適用於紓緩痛風。
第二,Mefenamic Acid還可能是一種前列腺素E2受體拮抗劑,直接阻斷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受體,導致子宮平滑肌鬆弛,所以一般較適用於紓緩經痛。
二、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簡單說,「安慰劑效應」就是「心理作用」。
舉凡一些涉及主觀感受的病症,例如痛症,個人覺得總是帶著一點「安慰劑效應」的成分,不是嗎?
舉例說,同是「刮骨去毒(《三國志.蜀書六.關羽傳》)」這種手術,連旁觀者都「掩面失色(《三國演義.七十五回》)」,不過患者偏偏就是能夠「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三國演義.七十五回》)」,「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國志.蜀書六.關羽傳》)」。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既是《三國志》,又是《三國演義》,所以這算是真人真事!
最後藥罐子只是答道:
「唔……如果你真的問我的話,人人的反應各有不同,有人覺得這種藥好,有人覺得那種藥好,再說,痛本來便是一種主觀感覺,所以真的很難說……」
雖然這好像答了等於沒答一樣……
pge2作用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周五重溫:經痛,為什麼大多會用Mefenamic Acid這種藥?】
【Mefenamic Acid = 經痛藥?】
這兩個星期,藥罐子主要跟各位看倌分享過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跟胃藥的關係,同時分享一些常用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作為例子,輔助說明相關的腸胃風險。
好,既然開了頭,那麼,今天我們不如重溫一下其中一種常用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吧!
同時,這種藥,總是跟經痛離不開關係……
首先,說在前面,撇開一些痛症不說,例如神經痛、偏頭痛、癌痛(Cancer Pain),舉凡大部分的痛症,例如頭痛、牙痛、經痛,在治療上,常用的藥物,主要離不開撲熱息痛(Paracetamol / 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兩種。
在用藥上,在正常劑量下,相較撲熱息痛而言,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副作用較多,其中,因為這類藥可能會增加胃酸分泌,刺激胃壁黏膜,所以,最常見的副作用,主要是腸胃不適,甚至胃潰瘍、胃出血,在坊間,這種現象,在一般人裡,較生活化、形象化的表達,俗稱「削胃」。
所以,在用藥上,撲熱息痛,一般會視為首選,用來紓緩一些簡單、輕微的痛症,如果不行的話,便會考慮轉藥,轉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看一看,能不能奏效,對,這就像行樓梯一樣,一步一步,一級一級,拾級而上,採取漸進式用藥,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調整用藥策略。
實際上,一般而言,綜觀大部分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在大部分的痛症上,例如關節炎(Osteoarthritis),其實,藥效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在用藥上,沒有等級,沒有排名。但是,同一種藥物,在不同的用藥者上,藥效還是可以不盡相同,所以,在相當程度上,藥效便取決於用藥者的個人反應,孰強孰弱、孰優孰劣,真的很難一概而論。
但是,誠如《動物農莊(Animal Farm)》所言,「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雖然,單是藥效而言,對,的確,實力可能不相伯仲,但是,在治療痛症上,不同的藥物,在藥理上,還是可能會存在些微的差異,從而各有所長,各自針對不同的痛症。
其中一個較常見的例子,便是經痛。
有時候,各位女生,在醫院、診所領經痛藥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如果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話,那麼,八九不離十,大多可能會領到「Mefenamic Acid」這種藥。
那麼,在芸芸眾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裡,為什麼不選擇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偏偏就是對Mefenamic Acid情有獨鐘呢?
首先,在繼續討論前,不說不知道,原來,在經痛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還擁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減少經血,減少流量,這就是說,在相當程度上,擁有止血的功效,從而能夠紓緩月經的情況。
至於,在藥理上,跟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一樣,Mefenamic Acid,能夠透過抑制體內分布在發炎組織的環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活性,減少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的代謝,從而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的產生,其中,在前列腺素裡,主要的始作俑者,便是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
其實,經痛,主要的肇因,是女性在月經的時候,子宮內膜(Endometrium)開始製造大量的前列腺素E2,從而釋放大量的前列腺素E2,進入經血,誘發一連串的炎症反應,例如疼痛、發炎,甚至導致子宮的平滑肌收縮,誘發經痛。
所以,透過抑制因為這種前列腺素而誘發的反應,例如疼痛、發炎、子宮平滑肌收縮,從而導致子宮平滑肌鬆弛,紓緩炎症,減輕疼痛,緩和經痛的症狀。
同時,因為前列腺素是主要的病因,所以,相較撲熱息痛而言,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藥效較大。
除此之外,原來,據說,Mefenamic Acid還可以作為一種拮抗劑,可能會直接阻斷前列腺素E2受體,提高紓緩經痛的功效,所以,一般看來,可能會較適合用來紓緩經痛這種痛症。
在用法上,不論是什麼止痛藥,不管是撲熱息痛,還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不用問,在正常的情況下,當然是需要時服,簡單說,就是「有痛便服,沒有痛便不服」。
在劑量上,一些文獻,還可能會建議首次服用,首先加倍相關的建議劑量,作為起始劑量(Loading Dose),然後,服用正常的建議劑量,直至經痛消失為主。
最後,值得一提,在經痛上,乍看之下,單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而言,Mefenamic Acid看來是首選,但是,實際上,除此之外,Ibuprofen、Naproxen同是常用的選項。
但是,真的要說的話,在選擇上,一般建議,主要還是取決於用藥者個人的喜好,其中一個,當然是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