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perceptual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erceptual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erceptual中文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888的網紅江杰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運動員的敏捷性表現(Agility performance),一直是令人著迷的體能特質。 突然的抄截、快速擺脫對手,既流暢又充滿爆炸性能量的移動, 往往能令觀眾眼睛為之一亮,成為鎂光燈捕捉的焦點 然而,如何有效訓練敏捷性一直是個謎, 相關科學研究也在這十年間才陸續產出 再加上敏捷繩梯...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erceptual中文 在 江杰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運動員的敏捷性表現(Agility performance),一直是令人著迷的體能特質。
突然的抄截、快速擺脫對手,既流暢又充滿爆炸性能量的移動,
往往能令觀眾眼睛為之一亮,成為鎂光燈捕捉的焦點
然而,如何有效訓練敏捷性一直是個謎,
相關科學研究也在這十年間才陸續產出
再加上敏捷繩梯、敏捷性測驗等錯誤的冠名往往教練/肌力與體能教練霧裡看花,造成誤解。
因爲存在許多未知
【運動員改變方向與敏捷性表現】
成為了我博士論文的主題
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NSCA也因應趨勢,將第四版教科書第十九章【速度與敏捷性單元】的內容大幅改版。
從生物力學、生理學的角度重新詮釋這些令人著迷的體能特質
章節合著作者之一 Dr. Sophia Nimphius 不但是此類研究主題的代表學者。在豐富肌力與體能訓練的背景下,對於檢測、應用更有獨到的見解
我是NSCA中文第四版速度與敏捷性訓練的譯者,也是 Dr. Sophia Nimphius 的學弟,在校方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
經費的支持下,終於等到這個機會將她親自請來台灣!
Dr. Sophia Nimphius 將在10/6跟大家分享改變方向與敏捷性表現的各種議題,內容包含:
Know “why” before “what” change of direction and agility test selection (學科)
【選擇測驗前,先了解什麼是改變方向與敏捷性表現】
Multi-factorial approach for multi-directional movement improvement: Practical program design(學科)
【提升運動員多方向移動能力:課程設計實務】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COD physical capacity and Perceptual-Cognitive ability(術科)
【測驗改變方向與認知-知覺能力:質化與量化觀點】
Task and constraint drills to enhance specific strength, mobility and movement solutions for multi-directional movement(術科)
【提升多方向移動能力:特殊肌力與活動度考量】
本次活動國立體大教職員師生【不需繳交任何費用,但需要親自到教練科學研究所報名】(限30人)
校外人士報名費為5,000台幣(限30人)以報名的順序優先,報名方式請至以下網址參考日程與報名網頁連結
https://coa.ntsu.edu.tw/files/13-1032-32511-1.php?Lang=zh-tw
沒有任何吸收知識的管道,能比直接跟作者本人互動更讓人興奮
本次我也將全程擔任主持人與口譯人員,讓大家不會被英文的障礙阻擋學習的動機!
我們 10/6國立體育大學見!
#NTSU高教深耕
#國立體育大學
#肌力與體能訓練
#國體大運動表現團隊
perceptual中文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活學習】不知道有人看過《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 》這本書嗎?重溫一下我寫的譯者序文:
『當世界和你都靜止不動時,你將看不見一切。』
1804年,瑞士的哲學家托私勒(Ignaz Troxler)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眼睛凝視在某處不動時,視野中的靜止物體將會從視覺意識中消失。這就是所謂的「知覺消逝」(perceptual fading)或「托私勒消逝」。
同樣的,我們的心靈也是如此。當你停止用新的觀點接觸世界,周遭就是一片死寂。南格博士的《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就是在探討用心和不用心的本質,及其對人們的影響。
那什麼是「用心」呢?南格博士時常會問學校裡的老師和學生們,什麼是專心?什麼是用心?大家總是回答:用心就像是用相機把眼前的事物牢牢捕捉下來,一動也不動地專注其中。南格博士認為,這種想法恰好突顯出我們的不用心,而且更糟的是,我們一點都不知道自己不用心。這種把世界以靜止方式捕捉起來的行為,剛好讓我們陷入了不用心的陷阱,因為我們的心對靜止不動的事物毫無興趣。
這種不用心的根源,就在於我們的學習過程幾乎都是在試著尋找事物的「確定性」。我們總是認為,只有找到確定的特質,我們才真的理解事物。但我們應該警惕的是,這些確定性會反過來造成我們的不用心。因為當我們找到了確定性,我們就會停止觀察,其中的變動本質就會被我們忽略。
因此,南格博士認為,我們必須要隨時以不同的觀點去看待世界,或者操弄事物、或者轉變心境,只有透過不斷的變動和觀察,我們的心才能保持靈活、才能創新。我們甚至應該要主動去面對「不確定性」所帶給我們的恐懼感,只有透過探索「不確定性」,我們才能理解它的強大力量,這才是真的用心。
《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這本書的英文版出版已經超過二十年,至今已被翻譯成13種以上文字。2007年,此書由我和高薏涵譯成繁體中文在台灣出版。2013年受邀寫序,再次閱讀此書後,不得不感歎科學實證的不朽性。你可以在書中發現當年南格博士所使用的嶄新辭彙,現在都已經變成了眾人琅琅上口的心理學概念,其背後扎實的實驗證據更是讓這些概念屹立不搖。
另外值得我們反思咀嚼的,就是書中彼此交錯融合的科學與人文哲學思想。在這位哈佛大學心理學科學家的文字中,你不但可以感受到縝密的科學思維,更能夠見識到西方知識份子慣有的豐富哲學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