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penal colony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penal colony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enal colony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enal產品中有5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深度西班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西班牙安樂死法案正式在六月底生效,當初因為協助慢性病癱瘓在床30年的太太自殺而被起訴,卻也因此再次引起全國對此議題重視,間接促成此法案成功通過的安赫老先生,今天,司法部終於撤銷對他的告訴,無罪釋放。 2019年春天,安赫老先生,在禁不住癱瘓多年妻子的痛苦要求下,以錄影方式記錄下來了妻子離世前的最後...

 同時也有1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It's me Adam 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f you're from a country like mine, where the gay and queer community face difficulties such as discrimination and the potential of persecution under ...

penal 在 S A I L A J A M O R E A H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9:23:28

FAQ ON DOMESTIC VIOLENCE : @lawchamberssailaja 1. WHAT IS DOMESTIC VIOLENCE? Domestic Violence (DV) is not limited to physical abuse but also includ...

  • penal 在 深度西班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7 05:01:04
    有 1,120 人按讚

    西班牙安樂死法案正式在六月底生效,當初因為協助慢性病癱瘓在床30年的太太自殺而被起訴,卻也因此再次引起全國對此議題重視,間接促成此法案成功通過的安赫老先生,今天,司法部終於撤銷對他的告訴,無罪釋放。

    2019年春天,安赫老先生,在禁不住癱瘓多年妻子的痛苦要求下,以錄影方式記錄下來了妻子離世前的最後一幕:

    他詢問確認已經無法言語的太太的死志,用吸管將致死藥物靠近太太的嘴巴,太太毫不猶疑地,使用唯一還能自主行動的嘴巴,自行喝下藥物,十分鐘後死亡。

    安赫老先生自己打電話,向警方自首,通知媒體,因為,他們不希望任何人再走他們走過的荊棘路。

    此事不是唯一一起協助自殺案件,卻徹底震驚全西班牙,不只是因為這對夫妻的勇氣,更是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情:

    他無怨無悔地,照顧了臥病在床的妻子數十年。

    她直到死前,都在擔心先生會因她的死志,身陷囹圄。

    雖然,因為沒有逃亡可能,稍許拘留後就放了安赫老先生回家,但是,安赫先生因為性別暴力罪嫌被起訴,接著,又因為協助自殺罪被起訴。

    直到安樂死法案通過與實行,他才真正的從司法手上得到一個公道。

    這個案件從發生一直報導到現在,也算是個尾聲了。西班牙一如世界其他角落,充斥著各種不公平,傲慢與偏見,安樂死法案之路的背後,其實是更多類似這對夫妻血淚人生堆疊出來的辛酸路。

    正因為如此,如此稀少的大愛與大勇,更值得被珍惜。

  • penal 在 犀利檢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4 09:29:06
    有 1,361 人按讚

    最高法院,你說的算?你要確定neh?

     根據最高法院審理110年度台上字第3266號湯景華殺人案件新聞稿:「依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在西元2018年對公政公約第6條做出第36號一般意見的拘束力解釋,對應到我國刑法架構,所謂最嚴重的罪行是指涉及直接(確定)故意殺人的犯行,間接(不確定)故意殺人則不可以適用死刑。」

     為了釐清英文intent/intention/intentional/intentionally的意思,半夜特別去找出之前從亞馬遜買的美國刑法二手教科書,當時,那本書從訂購之後隔了好一段時間才寄來,除了花好多天以及一些運費以外,地址還被是寫中國的一省。(書目資料:Criminal Law Today (5th Edition) 5th edition by Schmalleger, Frank J., Hall, Daniel (2013) Paperback)

     回到正題,根據書的內容,犯罪的主觀要素分成普遍故意(general intent)以及特定故意(specific intent)。並舉例,如果行為人內心渴望犯罪結果發生,則有特定故意;如果行為人是故意為行為但缺乏渴望結果發生的這個想法(例如:是為了讓入侵者配合不侵害自己的財產而拿斧頭砍入侵者的腳),則屬於普遍故意。
     知道了兩個種類的故意(intent)之後,現在我們要來與確定/不確定故意來做對應。

     根據美國的模範刑法典(Model Penal Code,MPC),將犯罪主觀狀態分成4種,分別是:「蓄意」(purposeful)、「明知」(knowing)、「魯莽」(reckless)以及「過失」(negligence)。

     書中並指出,MPC中的「蓄意」與普通法上的「特定意圖」是相同的,從這句話可以推論出:普遍故意最重落在MPC中的「明知」,或者也有可能落在「魯莽」,而「過失」由於明顯差距太大,這裡不考慮。

     而MPC的「明知」,是指在知悉結果是很可能發生的主觀狀態下為行為,並且不要求行為人對該結果發生的特別意圖。由於我國第13條故意的類型沒有再區別是否有使結果發生的特定意圖,因此可能相當於我國《刑法》第13條第1項「確定故意」或第2項「不確定故意」。

     至於下面一個等級的「魯莽」,則是對於主觀犯罪要素的「知」介於有與無之間的中性狀態(行為人沒有希望事情發生,也沒有希望事情不發生,在魯莽的狀態下行事),大概就是我國「不確定故意」與「有認識過失」中間那條界線(在我國是非黑即白,在美國是一種獨立的主觀狀態)。

     套用到本案中,如果根據最高法院新聞稿中採用的事實:「湯景華預見用火點燃停放騎樓的機車,#極易 造成火勢延燒到本案住宅及附近車輛,而且凌晨3 時左右,是一般人熟睡時刻,本案住宅樓上住戶 #會逃生不及,#而發生死亡的結果,也不違背其本意……」則應該是對應到MPC的「明知」。

     承上所述,既然不確定故意落在MPC的「明知」與「魯莽」之間,而本案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殺人罪的「明知」狀態,那顯然具備普遍故意(general intent)。這也與People v. McDaniel(2011)案中提及:「A basic definition of general intent is the intent to perform the criminal act or actus reus. If the defendant acts intentionally but without the additional desire to bring about a certain result, or do anything other than the criminal act itself, the defendant has acted with general intent.」即使沒有特定意圖,仍使用「intentionally」的用語的情形相符。因此回到第36號一般性意見第35點,本案符合intentional killing的要件,並非不能宣告死刑。

     雖然MPC中的「purposely」常被稱為「intentionally」,但是個人認為,從第36號一般性意見第35點的脈絡及體系觀察,「intentionally」只是要強調具備的故意狀態,與過失作區別,而無意排除「不確定故意」。

     當然啦,以上很大篇幅是參酌英美法來解釋。不過無論如何,最高法院要把沒有在《兩公約》的條文上寫的文字拿來判決,還要自己當老大自為改判被告燒死6人而歷審都判死刑的判決,連雙重確認的機會都不想留,而且判了就會定讞、未來就算用非常上訴或再審也不能判更重的,那更有義務要清楚澄清「根據《兩公約》不確定故意,不能宣告死刑」是從哪邊出來的。是把「直接且故意」錯譯成「直接故意」?還是道聽塗說?不然,難道是抄襲廢死聯盟的文章?(前一篇:https://www.facebook.com/FuriousProsecutor/posts/1822169637957458)

     而且,固然主觀狀態是刑法中極為重要的要素,但真的能夠因為主觀狀態不在法律歸類裡面的最嚴重的等級,就能outweigh其他所有情狀,認為不是最嚴重的犯罪嗎?何況,最高法院在98年台上字第2750號刑事判決敘明:「故意屬犯罪之不法要素,即構成要件該當性之主觀構成要件,除有特別規定外,及於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並無軒輊。至在罪責判斷上,故意固具可非難性,惟直接故意抑間接故意,在科刑時於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上,兩者對罪責之成立,並無區別。僅於審酌同條各款之一切情狀時,可為諸多標準之一,且非必然後者較前者為低,而仍須視其各行為之具體情狀綜合判斷之。」

     如果因為主觀並非直接故意,就說不是最嚴重之罪,那我們也可以從犯罪的每個層面看,例如:只燒死6個人,沒有撞死49個人,不是最嚴重之罪;或者,行為人沒有對被害人凌虐、分屍,手段不是最殘忍,也不是最嚴重之罪。那麼這樣子解釋的話,沒有案件可以宣告死刑了。

     最高法院對於高等法院的判決,只要有點地方寫不夠充分就動輒發回,結果自己的判決(目前是新聞稿)卻交代得不清不楚。這就好像老師常常把班上同學的作業因為字跡不整的理由退回,結果老師自己的評語就像鬼畫符一樣。

     就算我學藝不精,上面寫的通篇都錯,貴為終審法院,而且還是自為改判,不管從哪裡得到這個判決的法源以及推理,一定要交代清楚,而不是一句話「第36號一般意見的拘束力解釋,對應到我國刑法架構,所謂最嚴重的罪行是指涉及直接(確定)故意殺人的犯行,間接(不確定)故意殺人則不可以適用死刑。」帶過就可以的。

     如有錯誤或其他意見歡迎批評指正。

  • penal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6 15:07:09
    有 3,899 人按讚

    Thank you @pichaeats , @deborahenry & dear Chef Dalia for advocating and sharing the need for a more inclusive society. Wearing my 💚 ribbon proudly, courtesy of our patron for mental health - Tengku Puteri @imanabdullah.

    We all share a pandemic-filled joint experience; the urgent fervour and need for better #mentalhealth support.

    However, it’s terribly unfortunate that our national budget for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have seen a decrease this year; when sufficient mental health support is needed by everyone - regardless their partisan stripes.

    Once Parliament reconvenes, I hope to again push for the need to decriminalise attempted suicide; supporting the request by the Mental Health Advisory Council, urging the government to repeal Section 309 of the Penal Code; which involves attempted suicide, a crime which is punishable by up to a year in jail, a fine or both.

    Join us in voicing your support. P/S: We’re also lucky to have professional counsellors joining us during our constituency visits - to lend that extra mental health support - and to remind each other that you’re never alone 🙏🏽 #MentalHealthMatters #BreakTheStigma

    Instagram @n_izza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