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pediatrics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pediatrics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ediatrics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ediatrics中文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Dr 文科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物理治療師係香港其實係做啲咩既?》 上次同大家分享完藥劑師的工作不只是派藥,今日請來物理治療師朋友分享佢地嘅工作。以下由OH MY MYO提供 【首先,乜野係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直譯自英文 physical therapy ,就係 「物理」 同「 治療」。物理治療呢個字最多人以為係指用係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根本就是一宗世紀大騙案!做父母之前,總有過來人跟我們說,BB哭鬧不外乎「食、痾、瞓」,餵飽奶,換完片,抱他一下,自然就不會再哭。但實戰開始,你就發現BB哪有這麼容易「服侍」,有些BB沒病沒痛都會日喊夜喊,哭得父母心煩頭痛,新手父母更可能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懂照顧孩子。 但其實BB無定向歇斯底...

  • pediatrics中文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8 19:30:32
    有 785 人按讚

    《物理治療師係香港其實係做啲咩既?》

    上次同大家分享完藥劑師的工作不只是派藥,今日請來物理治療師朋友分享佢地嘅工作。以下由OH MY MYO提供

    【首先,乜野係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直譯自英文 physical therapy ,就係 「物理」 同「 治療」。物理治療呢個字最多人以為係指用係一啲物理形式(而非化學形式: 藥物或侵入) 去作治療效用:一般諗到既電療,熱敷/冰敷, 手法治療等。

    但其實physical 唔係淨係解作物理, 亦可解作「 身體的」。而另一個官方字詞 Physiotherapy,Physio- 字頭源自古希臘文, 中文意指「 自然 」。所以嚴格黎謂物理治療先至係真.自然療法。

    根據組織 World Physiotherapy,物理治療既定義係提供服務予個人和民眾,以在其一生中發展、維持和恢復最大的活動和功能。

    "Physiotherapists provide services that develop, maintain and restore people’s maximum movement and functional ability.......maximise their quality of life, looking at physical,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and social wellbeing.“

    所以係醫療系統入面,物理治療師係一個不可或缺既存在。

    物理治療可以從我地既身體結構分三大類

    【1. 肌肉及骨骼科/ 骨科 Musculoskeletal】

    大家對物理治療認識最多既一面,因為不論你踢波拗柴定訓"黎"頸或者跌斷骨,你都可能會接觸到既範疇。透過動作檢查及觸診,診斷病人既痛症問題。然後透過各種方法治療,例如:
    - 電療 : 超聲波、干擾波 等
    - 針灸 (其實已經係當侵入性)
    - 運動治療
    - 手法治療 (肌膜治療、關節活動手法等)
    - 動態矯正

    【2. 心肺科 Cardiorespiratory】
    透過運動治療、呼吸訓練、呼吸回復姿勢(recovery position)、及呼吸機等協助病人改善心肺功能,從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動(ADLs)。

    長期病患如心臟衰竭、慢阻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呢類患者可能連最簡單既活動: 刷牙洗面都會氣喘。

    另外就係病人係大手術後/昏迷長時間後甦醒,佢地既身體長時間訓平加上冇肌肉活動/ 因為手術後影響,由訓平到坐起身呢個動作,心臟都未必可以加大功率(增加血壓)去支持,所以有D人做完手術後起身會暈,因為心臟根本負荷唔到。

    (所以個啲劇情: 昏迷兩年後….(手指郁)醫生!醫生!佢醒啦!然後下一幕就係女主角用輪椅推男主出花園透氣,男主角可能要一兩星期先可以唔暈咁坐輪椅出去)

    【3. 神經科(Neurology)】

    透過運動治療、機器輔助治療(robotic training)、肌肉電流刺激、鏡像治療等協助神經系統疾病病人改善活動及自理能力。
    中風、柏金遜、甚至係因為早幾前因為ice bucket challenge 大熱既漸凍症 ALS 都係例子。

    另外物理治療亦會從服務受眾黎分類

    【兒科 Pediatrics】
    為大腦麻痺、唐氏綜合症 、發展遲緩、自閉症或其他各類先天疾病等病童提供復康計劃黎協助佢地發展。

    【運動科 (sports)】
    球隊軍醫: 駐場應急STANDBY(你睇英超有球員受傷後第一時間拎住個袋衝出去既職員)
    場外運動訓練黎減少受傷機會及提升運動能力,以及受傷後既復康計劃。

    【老人科 (geriatic )】
    主要服務對象係比較衰弱既老人家,運動及防跌訓練以強化身體能力及減少跌倒而引起既嚴重後遺症。

    【婦科 (woman's health)】
    提供產前、產後既痛症治療、保養運動等。

    物理治療師在醫療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極力提倡holistic care,醫生護士配合Allied Health為病人提供最全面的醫療服務。

  • pediatrics中文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05 19:51:39
    有 2,746 人按讚

    怎麼想也沒想到,武漢肺炎會意外的讓台灣人有了共同的光榮感,如果台灣人可以因此更加團結的話,應該是這個疫情,幫台灣上的最珍貴的一課!


    請大家先看一下這段英文:


    「Taiwan, despite being just 100 miles from mainland China with regular flights to and from Wuhan, has successfully staved off the worst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The country has so far seen five deaths and just under 350 confirmed cases, and most schools and businesses remain」

    這段英文是說,「台灣距離中國只有100英里,也有往返武漢的定期航班,卻成功地避免了嚴重的冠狀病毒大流行。台灣這個國家,目前有將近350例確診病例,5例死亡,大部分的學校和企業都持續運作沒有關閉」。

    相信大家會說,這就是對台灣社會現狀的表述,很持平啊!
    為什麼要叫大家看這段英文?實在有點摸不著頭緒齁!

    但是如果告訴你,這段話是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Joan Streisand)發的推特呢?
    沒錯,就是那個集歌手、電影演員、導演、製片於一身的芭芭拉・史翠珊 ; 就是那個得了兩座奧斯卡金像獎、十座葛萊美獎、五座艾美獎、九座金球獎的芭芭拉・史翠珊。

    芭芭拉・史翠珊是在台北時間4月5號中午12點37分發了這則推特,緊接著自己在這則推特下面,做了說明...

    「open. How did Taiwan do it? “Aggressive action,” says Dr. Jason Wang, the former project manager for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form Task-force. He is now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Policy, Outcomes and Prevention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ediatrics and medicine」

    中文的意思是「台灣是怎麼做到的?就是採取積極行動!」,而這個Jason Wang就是前陣子投書力讚台灣科技防疫的史丹佛大學副教授王智弘(他曾經在我們健康保險改革特別工作組工作過)。王智弘在投書裡說,台灣很早就建立健保資料庫,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有大數據連結使用。沒多久芭芭拉・史翠珊就又留言,附上王智弘接受美國媒體訪問的youtube連結。

    --

    台灣棒棒!

    不要讓防疫工作破功,大家多多配合中央的指揮。

  • pediatrics中文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21 16:19:40
    有 1,402 人按讚


    孕媽咪的牙齒健康照護並不只是為了自己喔

    這是我們牙科醫師分享來的訊息

    我必須說
    一定要給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一個大大的讚
    實在太貼心了
    做的真棒

    https://www.aap.org/…/campaig…/tiny-teeth/Pages/default.aspx

    最重要的是
    還有中文版還有中文版還有中文版
    上面寫Taiwanese!!!

    我覺得這中間的資訊真的太重要了
    我無法更動任何字眼
    我就把它放在下面了👇👇👇

    ***大多數女性對口腔衛生和懷孕的6個疑問

    問:懷孕期間去牙科就診安全嗎?

    答:是的!事實上,我們還建議這麼做。在您懷孕期間,晨吐和荷爾蒙變化會使您更容易罹患牙齦疾病和蛀牙,而這些疾病會影響您寶寶的健康。牙醫師可治療或協助您預防這些題。

    問:我應該在懷孕期間的哪個時間點接受牙科檢查?

    答:請在寶寶出生前接受牙科檢查。如果距離您上次就診已超過六個月,或您有任何口腔健康問題,請儘快安排約診。

    問:我應告訴牙醫師關於我懷孕的哪些資訊?

    答:請告訴您的牙醫師您已懷孕及您的預產期。也請確定讓他們知道您正在使用的任何藥物、特定的醫療狀況、任何形式的菸草或藥物使用、或您是否為高危險妊娠。

    問:懷孕期間的牙科治療安全嗎?

    答:是的。只要牙醫師得知您懷孕,那麼X光、局部麻醉藥和大多數止痛藥都可安全使用。

    問:懷孕期間,我應該採取哪些步驟來預防口腔衛生問題?

    答:請務必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兩次,清潔牙縫、接受牙科檢查,並限制含糖食物攝取。如果發生晨吐,請以一茶匙小蘇打溶解在一杯水中用以漱口。

    問:為什麼在我的寶寶出生後,我的口腔衛生對寶寶很重要?

    答:母親和寶寶共享一切,甚至包括細菌。如果您有蛀牙,您的口腔內也有導致蛀牙的細菌。這種細菌可從您口腔傳至寶寶的嘴裡,還會增加寶寶蛀牙的風險,所以請務必接受牙科檢查,在寶寶出生前鞏固口腔健康。

    ***母親對於照顧嬰兒口腔的6個疑問

    問:在寶寶萌牙前,我可以做些什麼來照顧寶寶的口腔?

    答:不管您是以母乳餵哺或以奶瓶餵食,都請您在每次餵食後及就寢前擦拭寶寶的牙齦。請持續關心您自己的口腔衛生,並避免用您的嘴巴清潔奶嘴。

    問:當我的寶寶開始長乳牙時,我該做些什麼?

    答:請嘗試用乾淨的手指摩擦牙齦,安撫正在長乳牙的寶寶,或讓寶寶咀嚼乾淨的濕毛巾。您也可以請您的醫師推薦安全的(嬰兒長牙時咬的)橡皮環。長乳牙通常不會導致發燒、皮疹或腹瀉。如果您的寶寶有這些症狀,請致電您的小兒科醫師。

    問:如果我的寶寶在餵食期間含著奶瓶睡著了,我該怎麼辦?

    答:餵食嬰兒期間,嬰兒可能會嘴中含著奶瓶就睡著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請嘗試用乾淨的軟布擦拭寶寶的牙齦。如此有助於擦除會共同導致蛀牙的糖分和細菌。請避免用奶瓶哄嬰兒入睡。

    問:我該何時開始刷嬰兒的牙齒?

    答:第一顆牙一長出來後,就可開始刷牙。請務必每天兩次使用一點點的牙膏(米粒大小)刷牙。

    問:我該把寶寶的第一次牙科就診安排在何時?

    答:應在您的寶寶長出第一顆牙之後去看牙醫,但不應晚於寶寶的一歲生日。如果您需要協助搜尋兒童牙科的牙醫師,或受過治療兒童之訓練的牙醫師,可請您的小兒科醫師提供建議。

    問:寶寶的牙齒重要嗎?

    答:是的,儘管乳牙最終會脫落,但避免寶寶蛀牙仍然重要。寶寶的牙齒有助於兒童吃健康的食物、發展其說話的能力,並為恆齒保留空間。在寶寶牙齒中導致蛀牙的細菌會留在口腔中,且可能導致恆齒的蛀牙。

    新同學們
    複習功課的時候到嘍
    延伸閱讀👇👇👇👇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氟化物這件事吧
    https://drsu.blog/2018/08/07/super180807/

    關於氟錠
    https://drsu.blog/2018/09/02/super180902/

  • pediatrics中文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0-24 08:30:00

    這根本就是一宗世紀大騙案!做父母之前,總有過來人跟我們說,BB哭鬧不外乎「食、痾、瞓」,餵飽奶,換完片,抱他一下,自然就不會再哭。但實戰開始,你就發現BB哪有這麼容易「服侍」,有些BB沒病沒痛都會日喊夜喊,哭得父母心煩頭痛,新手父母更可能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懂照顧孩子。

    但其實BB無定向歇斯底里地哭三個小時以上,是有學名的,醫學界稱之為「colic」,中文譯作「腸絞痛」,亦是坊間一般所指的「肚風」或「百日哭」。很多人以為這是跟嬰兒飲奶時,肚子入風有關,但原來這個是誤解。「腸絞痛」的真正成因,至今在學術界依然是一個謎。

    科學家試過從心理、生理等不同角度去探究,始終都未能有一個完滿的答案。無證據證明腸絞痛跟嬰兒腸胃發育或者腹部健康有直接關係,跟父母育兒技巧亦似乎無關。不過,我們仍然嘗試綜合相關資料,希望有這個煩惱和擔心的父母可以對嬰兒的無故哭鬧有更多了解。

    參考資料

    Roberts, Donna M., Ostapchuk, Michael, & O'Brien, James G. (2004). Infantile colic.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0(4), 735-40.

    Johnson, J., Cocker, K., & Chang, E. (2015). Infantile colic: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92(7), 577-82.

    Anabrees, J., Indrio, F., Paes, B., & Alfaleh, K. (2013). Probiotics for infantile colic: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ediatrics, 13(1), 186.

    Ockwell-Smith, S. (2016, March 22). Worried your baby is suffering from colic? This revelation will BLOW your mind. Retrieved from EXPRESS

    Batlivala, S. (2017). Colic: An Evolutionary Selective Pressure for Good Parents? Clinical Pediatrics, 56(8), 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