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paypal退出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aypal退出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aypal退出台灣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小胖子的陽春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aypal是自己退出台灣的, 不要抓條毛就在造謠, 圖又畫得難看, 這種粉專還是關掉省得髒眼 順便提醒nxxxx等吱吱 , 臉書創辦人親中, 哪天開放也不是不可能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aypal退出台灣 在 小胖子的陽春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aypal是自己退出台灣的, 不要抓條毛就在造謠, 圖又畫得難看, 這種粉專還是關掉省得髒眼
順便提醒nxxxx等吱吱 , 臉書創辦人親中, 哪天開放也不是不可能
paypal退出台灣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誰吹的牛比較大?PayPal 退出台灣境內服務,意外掀出電子支付產業不能說的秘密
by: TO 精選觀點 2015-09-16
《TO》導讀:電子支付專法實施,國內業者積極投入劃出未來成長大餅,除了本來的銀行業者、Paypal 之外,又加入了許多新興競爭對手也想踏入市場。不過前一陣子卻爆出 Paypal 無意參與台灣營運事件,為台灣的電子支付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說到底,還是因為台灣的支付相關法規限制,導致國際支付企業駐足不前。電子支付專法掀起的台灣支付產業洗盤誰會茁壯?誰會萎縮?誰又能從中挖到金礦?
本文作者為酷米移動傳媒 CEO 許世杰,他曾擔任東森購物資訊長兼策略長,在電子商務相關領域有很深的研究,以下為他對於近來台灣電子支付專法的看法。
電子支付專法實施了。幾個有趣的狀況大家一起來想想
狀況一:第三方支付的國際元老 PayPal 並不打算依據新法成立子公司後申請許可在台營運,而是選擇退出「純境內服務」的經營(也就是買賣雙方都是台灣帳戶的情形)。但是如果台灣買家向國外賣家買東西,或者台灣賣家接受國外買家的付款,還是可以繼續提供服務。
狀況二:台灣的代收轉付的元老,紅陽科技,據聞也不打算增資後去申請新的許可。因為紅陽只要不經營儲值,繼續專注在信用卡的代收轉付,只要日均餘額不超過十億,也不用申請許可。
狀況三:起碼有五家銀行,在原本的銀行架構與客戶資源下,延伸提供線上儲值支付的加值服務。
狀況四:一堆本業本來是遊戲或電子商務的公司,為了要經營儲值支付,都打算依法申請許可做電子支付。並且紛紛對外發表預期,認為幾年內電子支付的營收就會超過本來的本業。
綜合上述四個狀況,我們可以說:
1. 資深業者並不看好單純的境內服務市場,值得成立一個資本額五億的子公司來搞儲值支付。而且如果只專注做信用卡代小額代收轉付,那年交易額要達 2000 億,才會讓日均餘額超過 10 億。所以,先專注讓信用卡代收的年交易金額超過 2000 億再說吧。
2. 銀行兼營的額外投入不多,除了一次性的軟體系統開發費之外,都可以用原來的人力與行銷經費去處理。看成是對原來業務或服務的擴張與升級,其實很合理。
3. 專門成立來做儲值支付的公司。如果預期每月手續費收入可以和母公司的本業先相較時(例如 5000 萬),那每家公司每月的交易金額起碼要到 50 億才行。一年就是 600 億。但是不要忘了,去年悠遊卡的小額交易(不含交通類)也不過才 300 多億。
所以,你覺得是誰在唬爛呢?
資料來源: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9/16/taiwan-pay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