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parkour死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parkour死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arkour死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arkour死亡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譚新強:香港應否繼續獨立參加奧運? 文章日期:2021年8月13日 【明報專訊】因疫情而被推遲一年的東京奧運終於圓滿結束了。恭喜香港取得歷來最好成績,中國隊亦取得38面金牌,只差美國一面,是歷屆海外奧運最好成績的一次。當然,如果把香港和台灣的金牌加在一起,其實整個中國拿得的金牌數目已超過了美國。 ...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5萬的網紅巧克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來給大家重新鍛練基本功...極限跳!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實際困難的跑酷啊! 🍫每天更新影片~喜歡我的頻道的話,就訂閱我吧!=► http://bit.ly/HiChocolate Minecraft兄妹尋找按鈕=播放清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

parkour死亡 在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04 15:26:33

. 11月最後一個禮拜的會員訓練,雖然來練習的人不多天氣冷,但是不會減少我對跑酷的熱情訓練。 精準是跑酷文化與運動的特有的特色,在訓練跑酷時候你必須做一個動作要準確無誤、乾淨、省力、流暢、適應,完成你做的動作 這個動作就叫精準。 一般來說精準都是指跳躍到一個目標落地,有沒有準確落點在精準的位置,...

  • parkour死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3 09:14:34
    有 98 人按讚

    譚新強:香港應否繼續獨立參加奧運?
    文章日期:2021年8月13日

    【明報專訊】因疫情而被推遲一年的東京奧運終於圓滿結束了。恭喜香港取得歷來最好成績,中國隊亦取得38面金牌,只差美國一面,是歷屆海外奧運最好成績的一次。當然,如果把香港和台灣的金牌加在一起,其實整個中國拿得的金牌數目已超過了美國。

    在漫長疫情中,奧運的確為我們提供一點渴望已久的體育娛樂,甚至可說有助提高全球人民精神。但這場為期只有17天的奧運,代價也非常沉重,是否真的有價值呢?

    今屆東京奧運超支4倍有多,估計東京或將虧本超過300億美元!但日本付出最重要代價並非金錢,當然是更寶貴的健康和生命。日本政府和國際奧委會(IOC)的官方講法是今屆奧運控制疫情工作已做得非常好,直接有關的COVID個案只有400多宗,大部分為本地工作人員,並非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事實上,從7月開始,日本新冠疫情急速惡化,每日確診已升至超過1.4萬宗,比上兩波的峰值高一倍多,怎可能與奧運完全無關?即使奧運村的疫情氣泡有效,病毒並非由運動員直接傳播出去,但必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採訪記者等等,怎證明他們並沒有播毒?

    在舉行奧運期間,日本總COVID確診超過17萬宗,死亡人數最少178人。奇怪的是這一浪的死亡率遠比早前兩浪低,如屬實當然是不幸中之大幸,但我實在有點懷疑。日本人口老化,疫苗接種率偏低,只約25%,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Delta變種病毒傳染性超高,致命率不見得比其他病毒株低,為何死亡率彷彿突然下跌了90%?是否治療方法大有進步?或者死亡只是滯後,遲些仍將大幅上升……還是日本政府故意造假?

    日本人民並非無知,一直非常反對舉行奧運,開幕前夕的反對率高達85%,連日皇德仁都表態有保留,最大贊助商豐田(Toyota)決定抽起所有以奧運為題的廣告,CEO更杯葛開幕典禮,但政府仍一意孤行,妄顧人民健康和生命,談何民主?日本政府企圖把責任推給IOC,即使IOC真的在合約上,擁有最後決定權,但日本是一個強大主權國,如以保護人民生命為由而毀約,IOC又奈得日本什麼何?最多不就是賠一點錢?

    國際奧委會多次爆出貪腐醜聞
    那麼為何IOC又執意堅決迫使日本舉行奧運?官方答案是推廣什麼奧運精神,但真正答案當然是金錢和權力。IOC的唯一存在意義就是舉行奧運,超過70%經費來出售轉播權,只計美國NBC已付出77.5億美元,買下至2032年的奧運轉播權。如取消東奧,IOC豈不是需要回水?據報道,IOC運作模式尤如主席巴赫(Thomas Bach)的個人獨裁小王國,他是德國律師,但出身是位曾奪奧運金牌的劍擊運動員,個子小,但出名拼命,永不放棄。IOC主席一職,理論上是義工,但亦有相當豐厚的房屋和各種支出津貼,更當然擁有崇高國際社會地位,整天與世界政商領袖打交道,實屬肥缺,足可滿足一些人的虛榮感。

    除此之外,更醜陋的是多年來,IOC是出名有嚴重貪腐問題的,幾乎每屆選擇主辦城市,都出現賄選醜聞,今屆也不例外。日本奧委會前主席竹田恒和(Tsunekazu Takeda),被指控在2013年,經新加坡一家顧問公司Black Tidings輸送了800多萬美元賄款,收買各IOC委員的投票支持東京舉辦權。竹田恒和因此被迫辭職,在2019年更在法國被落案起訴。2016年的巴西奧委會前主席,亦早已因此類似罪名而被捕。

    奧運的五環標誌,代表世界大同和平等友誼,但其實代表歐美的兩環是比其他三環大很多的。歷史上IOC的九任主席,全都是白種男士,8名來自歐洲,1名美國人。不少IOC委員更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王子、酋長和貴族等,所以對運動選項都非常保守,且充滿保護色彩,不能做到與時並進。馬術、射擊,即使劍擊都是極為小眾,充滿十九世紀歐洲貴族色彩的運動,是否真的符合全球大多數人的興趣呢?

    我不介意觀看游泳比賽,但真的值得分為35個不同距離、不同泳式的個人和接力項目嗎?同樣邏輯,為何跳水不分為3、4、5、10、15米彈板和高台項目呢?為何乒乓球(官方名稱為桌球)只分5項,連男女子雙打都被取消,改為團體賽,只新增混雙?

    奧運不能與時並進 收視率不斷跌
    奧運不能與時並進,所以全球觀眾也逐漸失去興趣,過去幾屆收視率不斷下跌。今屆開幕典禮和之後比賽收視,美國數據顯示,對比上屆下跌近50%,比倫敦奧運時更跌了三分之二。全球收視亦肯定下跌了最少30%,主要原因有4個:

    (1)奧運最大市場仍是歐美,今屆地點卻在東京,時差問題嚴重,所以收視差是可以理解的。

    (2)部分全球觀眾被形容為「woke」,即是有社會良知,所以杯葛奧運,認為如收看,即代表贊成和支持此「不道德」行為,更將充滿犯罪感。

    (3)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網上化和碎片化,誰會真的花數小時觀看賽事直播,最多只會看數分鐘的精華片段。

    再加上Esports(電子競技)的崛起,不止對奧運,連對籃球和美式足球等傳統主流運動,都有極大影響。在過去兩年疫情期間,本以為NBA和NFL的收視率會直線上升,但事實是剛剛相反,收視反而跌了不少。疫情期間,很多比賽停了一段時間,已有影響,另外美國運動員不少為黑人,有些表示支持BLM(Black Lives Matter),令部分白人觀眾反感亦是原因之一。無論如何,受惠的是Esports,吸收更多觀眾,據研究顯示,年輕人平均每周收看超過4小時Esports,比收看傳統運動的約2.5小時還要多。

    年輕人收看Esports時數超傳統運動
    (4)奧運也企圖扮作跟得上潮流,今屆就加入了滑板、滑浪和攀石等項目。我觀看了部分滑板比賽,感覺上組織得頗差,場地簡陋,比賽沉悶,運動員水準亦不高。下屆巴黎奧運將引入Breakdancing(奧運稱作Breaking),是與時並進嗎?我的反應是使我懷念Michael Jackson!為何不加入比傳統體操更精彩和創意的Parkour,以及直接引進Esports?

    我認為奧運做得最差的是虛偽地扮作非政治化,但事實上幾乎每個環節都充滿政治!首先如真的想去政治化,運動員應代表個人,為何代表國家?

    好幾屆奧運,如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都遭大規模杯葛,明年舉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已有不少美國政客鼓吹各種杯葛行動。其實我不介意西方杯葛,因為中國從來不是冬季運動大國,如美、加、瑞典等運動員不出席,中國得獎牌的機會將大大提升,多謝!

    不過,西方國家也要小心,冬奧是沒有多少城願意舉辦,擔保虧本的「冷煎堆」,今屆只有兩個城市競爭,所以才由根本下雪不多的北京贏得。如再麻煩多多,將來更少城市有興趣申辦。

    港隊豐收 惟獎牌平均成本非常高
    今屆奧運,香港可說豐收,一金兩銀三銅。香港政府龍顏大悅,馬上決定增撥11億元支持發展體育。但這數面獎牌的成本已非常高,每年港府花近8億元培訓所謂精英運動員,5年下來即已超過30億元,即每面獎牌的成本超過5億元!興建一個單車比賽場館velodrome,已花了超過10億元,有多少個普通市民使用過?

    今年港府財赤超過2500億元,再加碼培養少數精英運動員,真的有價值?觀察香港市民和甚至電視台評述員對今屆奧運的反應,似乎只集中支持港隊,對國家隊的反應有目共睹。我甚至懷疑如繼續容許香港單獨參加奧運,是否一個有利團結香港和國家的明智決定。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parkour死亡 在 北歐四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9 00:37:34
    有 193 人按讚

    【疫情下的"芬蘭新日常" (一) :面對無常/團體活動與嗜好】
    好幾天沒來更新現況了,最近大家暑假結束,開學開工,處在疫情下的"新日常"中,也有些感想與觀察,打算分幾篇來寫。今天先寫自己被影響最直接的活動與嗜好,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請留言),我再考慮第二篇寫寫口罩和芬蘭衛教,第三篇寫芬蘭做為"目前歐洲疫情較緩和的國家",居然還被某些鄰國稱為"成功案例",是怎麼回事?

    🎻管弦樂團,計畫從A換到C
    先說管弦樂團吧,這是對我來說每週最重要的嗜好活動之一,因為疫情停擺了半年,原本以為八月中要開始了,我曲子都快練好了,結果在疫情又開始升溫的情況下,指揮先是決定,為了保持安全距離,不能有50個人同時在台上,把兩首大型交響樂曲改成只有弦樂或只有管樂的小夜曲,這樣舞台上一次只有最多25個人,才能保持安全距離。

    這個plan b才剛決定沒幾天,我也在家剛練了幾次新曲目,結果又改了: 因為報名參加樂團的人太少(居然總共只有23個!),弦樂甚至只有13個人根本不夠,所以變成plan c: 只有管樂合奏,弦樂合奏整個取消了。

    可惜嗎? 坦白說,我鬆了一口氣。

    雖然很喜歡合奏的感覺,但是這個時節,能不要坐火車去赫爾辛基再換電車去團練,對我來說就是多出時間給自己和家庭,又少了一些路上的風險,於是,這個赫爾辛基我最喜歡的管弦樂團的活動,目前對我來說,就是暫時停擺了。

    🧗阿雷的嗜好
    原本阿雷有參加跑酷(Parkour)的活動,秋天新課程剛開始,但是我也決定不報名了,免得入秋後疫情萬一又升溫,到時又來一次封鎖,結果就會像春天一樣,交了一堆錢也拿不回來(小公司沒辦法退錢因為他們會活不下去),為了安全起見也為了省去這種可能浪費錢的麻煩,這個活動也不參加了。

    🎻小提琴課
    這是我們現在唯一剩下的嗜好了,一對一的教學,安全距離保持好,必要的話戴口罩,還是比較安全的,音樂學校也說了: 已經做好萬全準備,隨時有可能像春天一樣,突然改成線上遠距教學。

    🚴‍♂️小孩上學
    到目前為止都還好,不過校長也宣布了,原本九月初的學校家長會取消,目的是減少感染風險,請家長目前都不要擅自來學校,除非是有跟個別老師有約,不然,"家長的群聚"學校已經自主性的取消,校長說"看到孩子們終於可以快樂的玩在一起,我們想給他們最安全的環,並且希望來學校上課,可以維持越久越好,當然也做好準備,隨時需要也會提供遠距教學。"

    🧘‍♀️大人上班
    芬蘭政府繼續建議, 可以遠距上班的就遠距上班,不過很多員工和公司都沒辦法再像春天一樣,直截了當地給出100%遠距上班的決定了,原因是,完全看不到同事和其它員工,有些自然而然的互動和靈感啟發,還是不容易做到,我們其中一位主管則說: "這個看來不再只是兩個月忍一忍就過去的危機,變成一個長期馬拉松抗戰了"。

    的確,正因為情況不斷變化、抗疫已經從緊急事件,變成馬拉松之戰,我開始感覺到,有些人也開始"失去耐心"了。

    開始有人轉發"這個疫情其實死亡率沒有想像中那麼高"的文章;

    開始有人原本興沖沖地買了口罩響應要戴,戴了兩天受不了時就問"真的有理論根據說口罩有用嗎?"

    赫爾辛基的酒吧與餐廳據說人都很多,在戶外跑趴的也不少,最新感染的人口都是年輕人(20-30歲),是不是因為他們覺得無所謂了呢?

    也有原本對於要參加樂團演出有些保留的朋友,在參加過一場演出之後說: "就算我明天就感染了病毒而住院,至少今天我笑過、我開心過,我真正活過了! 而不是在家裡面對四面牆,不能從事最愛的演奏!"

    他的話,大概道出很多人的心聲:不是不想防疫,但是生活還是要過下去,都躲在家裡也不是辦法。

    疫情走到今天,沒有哪一件事是絕對的了。從學校、到嗜好團體、考驗的是人性、是只想著自己,還是也想到別人。

    沒有人想得病,但人們也同樣有著自己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標準,心靈的健康跟身體的健康同樣重要,甚至習習相關,沒有人知道疫情哪一天會過去,大家期盼的疫苗,是否真的是這個疫情的解藥,大概也還有很多未知數,那麼如果疫情持續兩三年,人有辦法兩三年都不再從事自己喜愛的、與人群相關的活動嗎?

    如果生命是有限的,為了疫情的安全,而放棄掉熱愛的嗜好,真的是值得的嗎?

    很多事情在疫情下已經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找出"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與安全"之間最好的平衡。

    所謂的"新日常",就是一個不再有標準答案的日常,而且是個瞬息萬變的日常,生活中的不確定遠多過確定的事物,是不是,這其實就是生命的本質,疫情只是逼著我們去看見, 去面對這個事實?

    這是芬蘭此刻的防疫日常,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如何,有的只是好好的活好每一個今天,用自己覺得最適當的方式好好過。

    #芬蘭防疫
    #新的日常

  • parkour死亡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10 15:42:33
    有 12,725 人按讚

    香港風暴中,科大學生周梓樂案,周末我進入將軍澳尚德停車場勘察之後,疑點眾多,以下從頭析論。
    首先現場的地形:多層停車場與周梓樂居住或當夜駐在的富康花園之間,有一天橋走廊。並作啞鈴形狀(圖一):

    11月3日星期日晚上10點多,街頭示威開始。午夜即11月4日星期一凌晨零時10分,周梓樂由富康花園去停車場。

    以下推論,全部根據警方公布的資料與到目前為止商場發放的錄影帶歸納:

    隨後的半小時,周同學在停車場2樓徘徊,正在使用手機。手機最後上線,在凌晨 1時。

    這一部份並不太重要。關鍵在於凌晨一點,周同學離開尚德停車場2樓,通過天橋走廊,返回富康花園。

    但走了一大半,卻忽然折回,重返停車場2樓,錄影帶顯示, 1:02分,周同學正在2樓的汽車斜坡走上3樓。

    但1:05分,周已被發現重創昏迷復生月停車場2樓欄牆外的走廊。

    全案關鍵,在於這短短4分多鐘內,發生了什麼事。

    停車場3樓的水泥欄牆有三呎多高,不可能倚牆失足墮斃。但他卻昏臥下層。只有兩個可能:意外、他殺。

    自殺的可能性,完全排除。若是意外,則他為何要在1:00重新返回停車場,走到3樓?只有兩個可能:

    1,周同學壓力太大,忽然想回到停車場玩一回Parkour。

    2,1:00他收到朋友短訊,叫他返回停車場,找高處觀察。他發現3樓的欄牆看不見街道,決定回到2樓,但懶得走樓梯,決定由3樓圍牆跳下去。

    但現場可以目測,一層樓那麼高,周同學平時沒有做過特技演員,周圍平靜,他可以用旁邊的樓梯,而不是如頑童一樣跳下。

    事後有人發放資料,指出那道欄牆在視覺上有誤導,令人以為牆的另一端是平地。但其實這層樓的另一邊另有欄牆,外為2.5樓。兩牆不可蓄意混淆:(圖2與3)

    除了意外,剩下的就是他殺了。

    周同學回到3樓的時候,遇到至少兩名兇徒伏擊,短時間內快速制服,不確定周同學是否清醒的狀態下,被抬起越過欄牆向2樓擲下。

    但這樣做,是為了謀殺還是懲罰?只有一層樓的高度,周同學生還的機會極高,事後完全可以指證。不論是殺人還是懲戒,此是愚蠢的下策。

    行兇之後要逃離,錄影帶並無記錄。若要避過360度的錄影機掃拍,必須事先審慎預謀。但周同學已經離場再折回,即興返回3樓,有很高的偶發性,預謀在3樓伏擊,可能性極低。

    另一可能,是3樓的樓梯間有防暴警察或便衣埋伏,以防暴徒出沒。遇到折回的周同學,雙方對峙,衝突而追捕,周同學不顧安全,情急跳下3樓的欄牆。

    但同樣,若有這種情形,錄影會錄得到。而且短短一兩分鐘,時間極為短促。

    警方的說法,是當夜只來過停車場兩次。一次在午夜前11:30左右,發現平安無事之後撤走。另一次,就是在凌晨消防員先到場急救周同學後,警員才抵達。

    警方第一次到場後,有沒有留下兩三個埋伏防守?目前只能假設:沒有。

    所以只能又回到意外失足的那個可能性。

    但是領匯又發佈了當夜稍後,凌晨兩點,有兩名市民不約而同,在3樓地點企圖翻跳牆欄,「以為」外面是2.5樓處的淺矮地面,幸好皆身手敏捷,有驚無險,懸崖勒馬,安全無事。

    換言之,這個停車場的3樓欄牆,長期有高度的視覺誤導,一夜之間,可以隨時製造三名意外失足墜下的「周梓樂」,而這一夜,其中兩人大難不死。

    若風險如此之高,一年之中,險蹈此死亡陷阱之過度活躍症人士,當有上千人因而不幸捐軀。是否商場的經營者早應有發現,在牆壁貼滿「此牆後有十五呎高,切勿攀爬」之溫馨提示?

    這就是必須開死因庭的原因。尤其醫護人員的醫療報告,以及獨立的法醫解剖報告。

    再強調一次:以上推論,全部根據警方公布的資料和目前得到的錄影帶為依據。有否延誤了救治,則屬次要的第二爭議。

    關鍵在於:凌晨一點開始至凌晨的4分多鐘裏,周同學發生了什麼事?

    追究真相,並不是所謂的消費死者。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總統的頭蓋骨圖片、血衣,日日對外公布,因為一顆「魔術子彈」(The Magic Bullet )的力學,出現奇怪的反常狀態。

    若錄影帶已經公布完畢,剩下的微弱證據,只有周同學手機裏,最後上線時零晨一點,他收到的是什麼短訊,或導致他重返停車場。雖然那個短訊,可能只是他的母親叫他回來睡覺,很晚了。

    但周同學永遠不會回來了。

    我們希望,天長夜永,周梓樂之死不會成為香港史上類似JFK的第一懸案,只有真相大白,方可保障社會公義,令周同學真正安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