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parafilm封口膜威士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arafilm封口膜威士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arafilm封口膜威士忌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697的網紅Whiscript 威事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享瓶兩三事] 不久前與兩位前輩談到分享瓶的利與弊,不過我各人認為這問題該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後輩今天就來與各位談談分享瓶,希望能激發出些討論議題。 記得當初想考取Sommelier時非常苦惱,因為紅酒開了不能久放,自己時常喝不完又浪費,半瓶裝的品相相對的少。認識酒類,就是要多喝多嘗試,在紅酒...
parafilm封口膜威士忌 在 Whiscript 威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瓶兩三事] 不久前與兩位前輩談到分享瓶的利與弊,不過我各人認為這問題該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後輩今天就來與各位談談分享瓶,希望能激發出些討論議題。
記得當初想考取Sommelier時非常苦惱,因為紅酒開了不能久放,自己時常喝不完又浪費,半瓶裝的品相相對的少。認識酒類,就是要多喝多嘗試,在紅酒中孤軍奮戰,實在不好成長。威士忌相較之下卻友善多了,開了之後雖會有風味變化,不過卻遠遠不及紅白酒那樣戲劇化。最讓我著迷的就是分享瓶這東西了,不用很多錢,卻可窺探高階昂貴酒款的風貌,先不說是不是越貴越好喝,人性對貴對稀少的物品總是存著不少浪漫情懷,我大概一輩子都不會有錢去花前買一隻五大堡,超級托斯卡尼或American Cult Wine, 可是我卻可以用分享瓶買到Ardbeg Lord Of The Isles, 197X, 196X甚至195X的威士忌,如果只買50ml那真是相對的便宜。我各人認為這議題要從宏觀到微觀,我們開始討論吧。
“從原廠的觀點” 分享瓶的概念我猜是源自原廠的小樣酒,量不大,喝了喜歡再買。如果酒廠能販賣全品相的50/100ml分享瓶那當然很理想,用相對低的價錢就能喝到許多平時想都不敢想的高年份甚至珍奇逸品,不過這同時也可能粉碎極多人對老酒甚至限量款的幻想(這就不深入討論,大家心知肚明)。那,如果是消費者自己分裝販賣呢?好,第一個,這違法,網路上的流通一直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甚至有出現店家分裝再貼上自製標籤販賣,法律我不太懂我也不多討論,不過上次討論出的大問題有幾個。
1。如果瓶中物非實品呢?這問題可嚴重了,先別說假酒,光是以低年份酒冒充高年份酒就已夠頭痛,除非親眼看著賣家分裝,自然有買到“假酒”的機率。
2。保存方式造成末端飲用者的感觀差異性, 講到這我想我們必須岔開討論一下保存狀況, 威士忌到底要再怎樣的狀況下喝才是正確的呢?不同的保存狀況會不會影響味蕾上表現的水準呢?我個人認為是會的. 我相信原廠的小樣酒包裝穩定性會大幅高出私人分裝, 容器器具的乾淨度, 包裝的密封度, 儲存運送的穩定度應該都勝出, 不過為什麼要討論這些因素呢? 首先, 不乾淨的容器會有雜味影響威士忌風味(應該沒人會拿分享瓶先去Autoclave), 更嚴重者污染酒體本身, 包裝的密封度影響是否有外在污染源進入瓶中, 儲存跟運送我相信也有一定的影響, 我曾經開著車載着酒去中南部找朋友, 一路溫度不一又搖搖晃晃, 開瓶後我發現風味怎麼跟我記憶中不一樣? 問Steven峰哥是否威士忌跟紅白酒一樣會暈車暈船, 他的觀點也是 “會” , 我不知道威士忌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復原甚至這個過程 “可不可逆”. 可是目前拿回家的分享瓶表現水準都遠遠低於當下喝的. 分享瓶的玻璃一定沒有小樣酒的玻璃厚度高, 氣密度應該也有差異性 (加了Parafilm膜後難說), 若曝曬在高溫下受熱面積相較也大, 在種種不確定因素下, 末端引用者喝到的這小杯威士忌是否是酒廠當初自豪, 想要呈現給飲用者的那杯威士忌呢? 我絕大多數的酒源都是分享瓶, 我今天反思也覺得我錯怪甚至誤會了很多隻酒. 這種情況對酒廠來說也許是不公平的, 畢竟想傳遞的訊息跟精神也許無法100%被正確地傳遞甚至解讀.
小結:
就算不說用假酒, 低年份充當真品, 威士忌一開瓶一離開原來的瓶身就會開始諸多化學反應, 更要計算瓶子蓋子的乾淨度, 密封度, 運送環境, 儲存環境等等諸多變數, 也許對酒液的詮釋是不準確也許也不公平的?
“從學習者的觀點” 增加Database最快的方式就是要大量, 廣泛但有系統的去喝, 去瞭解國家, 產區, 酒廠的風格特色, 除了參加品酒會(要有瞭解酒廠細節, 精神, 技術並有一定知識背景的講師)之外, 分享瓶實屬優良的起步工具, 價錢也相對可以分擔. 只是要確保來源, 裝載器具, 保存環境要確保. 剛剛雖然說在個人經驗中, 帶回的分享瓶往往沒有從瓶中品飲的出色, 但是以累積經驗, 學習風格特色來說, 該是沒有太大影響的, 有些些許的差異性算是可以接受的.
“從品酒者的觀點” 在上次的討問中, 布納哈本品牌大使Jackie哥說, 其實很多時候, 從原廠瓶中喝與從分裝瓶中喝, 感受就不一樣. 這點我同意, 有酒瓶的氛圍與從小透明玻璃瓶喝的氛圍又不一樣了, 也許很多時候喝酒貪圖的是當下感性的氣氛, 是一種與自我對話的品味時刻, 與一邊寫品飲筆記一邊聚精會神觀察味蕾上的品飲過程是有差異性的, 這個就要看你/妳的出發點了. 常常有人取笑分享瓶像是醫院的尿瓶, 你/妳覺得呢? 我一點都不這麼覺得, 我倒覺得我的收藏像是精緻的甲蟲標本, 小小隻卻都有精緻的標籤及記載, 也記錄了喝過看過這一路沿途的風景.
最後, 我們就(從後輩的意見)來談談分享瓶該如何處理吧. 從相熟的買家(或自己要保存分裝), 如果可以請對方提供拆封, 開瓶, 分裝的照片. 一般酒友是沒有滅菌機這種昂貴的器材的, 用滾水煮過玻璃瓶算是基本要求吧, 用水沖一沖也太隨便了. 分裝過程請務必小心, 因為倒酒時必然會有失酒的狀況 (從瓶口流出…etc), 如果可以用移液器/吸量管是最好的了, 你覺得我開玩笑, 我很認真. 有些瓶蓋內會有內墊一層塑綿或鋁箔, 請把這些移開, 因為酒液接觸後也許會侵蝕產生異味, 最後封罐後請好好寫酒標再用Parafilm封口並放在陰涼沒有日曬處. 如果能當面拿就當面拿, 其實我覺得長途運送酒大概就會受傷了 (歡迎討論指教), 最後, 其實個人認為能快喝就快喝, 畢竟離開原來包裝酒液就已進行各種化學反應, 不過這些反應也許不全為負面的.
初學者們, 大家大可以多收集分享瓶來認識及記錄不同國家, 產區風格之間的差異性, 品飲家們不妨就買一整瓶, 開瓶後慢慢觀察欣賞威士忌的生命週期及變化吧. 但是不論如何, 當一杯威士忌出現在你面前時, 請好好的, 抱持著感謝的心, 用120%的專注力去品飲紀錄或者單純享受它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