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organize形容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organize形容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organize形容詞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萬的網紅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亞馬遜的狼系管理方式,一直受到很多批評。但員工組工會,一直組不成。這次因疫情,員工的不滿情緒,再度沸騰,亞馬遜在阿拉巴馬州貝塞摩的一處倉庫員工於是決定要投票表決是不是要組工會。亞馬遜這個成立不到二十年的公司,目前已成為全美第二大雇主,更重要的是,它雇用了很多沒有大學文憑的藍領勞工,這次的投票結果,很...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organize形容詞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亞馬遜的狼系管理方式,一直受到很多批評。但員工組工會,一直組不成。這次因疫情,員工的不滿情緒,再度沸騰,亞馬遜在阿拉巴馬州貝塞摩的一處倉庫員工於是決定要投票表決是不是要組工會。亞馬遜這個成立不到二十年的公司,目前已成為全美第二大雇主,更重要的是,它雇用了很多沒有大學文憑的藍領勞工,這次的投票結果,很有可能成為將來雇用藍領勞工的雛型,所以倍受囑目。但結果在上個周末出來,有71%的員工,投票反對。亞馬遜還要求驗票,所以最終結果,工會方搞不好會輸得更慘。
很多朋友對這個結果很詑異,亞馬遜對員工這麼差,為什麼員工會投票反對組工會為自己爭取權益呢?
根據NPR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的報導,亞馬遜貝塞摩的倉庫工人們發起這次投票,目的是表決是否要加入零售、批發與百貨員工工會 (RWDSU) ,但記者訪問到一名投反對票的工人,他說因為亞馬遜的薪資和保險福利遠高於該區域同類型工作的平均,公司宣傳「工會無法提供亞馬遜已經給出來的東西」,加上組成工會勢必要繳納會費,很多員工在權衡之後,因此選擇不組成工會。
亞馬遜目前是全美國第二大雇主,目前大約有八十萬的員工受僱於亞馬遜,但沒有任何一次亞馬遜的員工成功組成工會。2014年一群在德拉瓦州的亞馬遜技工與工程師也曾發起投票想要成立工會,但在公司方面組織公關活動反對工會之後,投票沒有獲得通過。這次在阿拉巴馬州貝塞摩的倉庫大約有5,900名員工,大約半數的員工參與投票,結果一樣沒有成功,亞馬遜公司方面說「這並不是公司的勝利」,是員工自己選擇不成立工會的,工會支持者則譴責公司刻意打壓並提供員工片面資訊來反對工會成立。
支持工會的員工現在打算要提出法律訴訟,繼續爭取翻盤的機會。工會成員說亞馬遜公司耍了一些小手段,包含設立一個臨時郵筒給大家寄選票,但這個郵筒就設在公司的一個帳篷裡,進出的人有可能會被監視。另外還有公司門口的紅綠燈也在工會設立倡議開始之後被改短,工會說這樣會讓工人們比較沒有時間聊天串連,但郡政府跟亞馬遜方面都說這個紅綠燈縮短秒數只是為了減少塞車。
我其實對這個結果不是很意外。亞馬遜目前給的薪資是當地基本薪資的兩倍,福利較當地其他公司能提供的已經相對好很多,這是事實。阿拉巴馬本來就不是個勞工意識多高漲的地方,本來就有反工會的傳統。更現實的是,現在大家都搶著要亞馬遜去設廠,你搞了工會,亞馬遜打包走人的可能性很高。不要說員工損失,整個地區都損失,政治人物不會支持的。加上美國又不像很多歐洲國家,法律對勞工及工會的保護較多,除非設工會的決定,是美國聯邦法律規定,全國都要設,亞馬遜無所迴避,工會才有可能有機會。但我打包票,這樣一來,自動化會更快實現。因為出了美國,亞馬遜還得跟阿里巴巴競爭。
這次的結果對很多關注勞工權益的人來說,的確很失望。但紐約客的報導提醒我們,二次大戰前,美國鋼鐵工人的狀況一樣很差,最大的抱怨跟這次亞馬遜員工一樣,排名第一的訴求,不是錢不夠,是”不把我們當人看”,要的是”基本的尊重”。工會運動過程中,一樣遭到公司方的嚴打,這不是形容詞,在有些狀況上是真打,頭破血流的打,是在爭取了二三十年之後,因為發生了二次世界大戰,羅斯福總統因為需要鋼鐵工人幫他造武器一起打仗,再加上戰時總統的權力很大,於是工會便趁勢成立了。
我想對所有必需要對抗巨人的大衛們,都要有的理解,就是要打敗巨人,要有無比的耐心。很多勞權人士不把這次亞馬遜的投票當作一次決定性的挫敗,而是勞權運動往前走了一小步。更多人關心這個議題,給勞權人士更多將來組織勞工運動所需要的經驗。只要不放棄,總有一天,那個打倒巨人需要的天時地利人和,就會出現。
https://www.theverge.com/2021/3/28/22352987/amazon-bessemer-alabama-union-vote-rwdsu
https://www.npr.org/2021/04/09/982139494/its-a-no-amazon-warehouse-workers-vote-against-unionizing-in-historic-election
https://www.newyorker.com/news/news-desk/the-union-battle-at-amazon-is-far-from-over
organize形容詞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微冷 清末民初的新名詞之戰
近年隨著中國文化對外輸出,臺灣在遣詞用字方面也受到影響,甚至引起了中國用語入侵臺灣的相關討論。詞彙的使用引起論戰不是二十一世紀的專利,早在一百年前,就有類似的故事。
大清末年,西學大量進入中國,在此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嶄新的名詞。部分學說是經由日本轉譯進入中國,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日譯的新名詞(和製漢語)。面對這些新名詞的到來,當時清國內部也有引起討論。
相較於梁啟超等人是透過日本學術界來認識西方學術,嚴復是直接從英文翻譯西方重要著作,管道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譜系。
嚴復在翻譯斯賓塞的《社會學研究》(The Study of Sociology,當時他翻作《羣學肄言》)時,就創造出了「拓都」和「么匿」,通常日文會翻譯成「團體」和「個人」。這兩個嚴復創造的詞曾經短暫的流行過一陣子,知名作家魯迅對這個翻譯相當推崇「又古雅,又音義雙關」,梁啟超也曾經大量運用。
根據郭沫若的記載,「拓都與么匿」還曾經成為天津軍醫學校考題。
「最最奇特、使我終身也不能忘的,是一道國文題,叫做「拓都與么匿」。這五個字實在令我摩不著頭腦。我自己不記得糊里糊塗地寫了些什麼東西去繳了卷。」
嚴復所創造的音譯還有版克(Bank)、威朵(Veto)、美台斐輯(Metaphysics)等。
除了音譯以外,他也義譯了許多詞,主要是各種學科。生學(生物學)、質學(化學)、計學(經濟學)、群學(社會學)、內景之學(生理學)、言語科(修辭學)等。
英文文法中的詞彙,嚴復也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名物(名詞)、稱代(代名詞)、區別(形容詞)、疏狀(副詞)等,他們都是出自嚴復的翻譯。
這邊再舉兩個例子。
Organize被嚴復翻成「部勒」,這個翻譯有一定的典故,因為傳統所謂的組織是指紡織品的編織,嚴復認為應該要用既有的詞彙,也就是指涉部署、約束和佈局的「部勒」。
Right,日文翻成「權利」,嚴復認為這是正面的詞彙,不應用具有負面意義的「權」,因此鼓吹用「直」來代替;彌爾的自然權利他主張應該翻作「天直」或是「民直」。
不過,很可惜的,雖然嚴復殫精竭慮的翻譯出這些詞彙,但在這場新名詞大戰中,嚴復幾乎全軍覆沒,僅有很少數的譯詞沿用至今。
學者歸納嚴復失敗的原因有幾個,市占率較低;有些詞過於古典,和當時時代氛圍悖離;喜歡用單字詞,意義豐富度不比雙字詞。
現今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名詞,當初也是經過一番波折才變成今天的現況。
參考資料:黃克武,《新名詞之戰:清末嚴復譯語與和製漢語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