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完沒了
#你用什麼釀梅酒
去年因為參加梅酒釀酒課,才陸續意識到台灣人很愛釀梅酒耶。各縣市鄉鎮不分老少,根本就是家族傳統。
而且,比起以前看日本人前輩釀梅酒,台灣人更有創意跟實驗精神,梅子的種類、基酒的選擇,各種組合豐富多元。
邊釀梅酒邊喝邊聊天,是個享受時節與大自然產物,又能增加感情交流的...
#梅完沒了
#你用什麼釀梅酒
去年因為參加梅酒釀酒課,才陸續意識到台灣人很愛釀梅酒耶。各縣市鄉鎮不分老少,根本就是家族傳統。
而且,比起以前看日本人前輩釀梅酒,台灣人更有創意跟實驗精神,梅子的種類、基酒的選擇,各種組合豐富多元。
邊釀梅酒邊喝邊聊天,是個享受時節與大自然產物,又能增加感情交流的文化體驗呢。
去年釀梅酒的時候,試了五種不同種類的基酒:威士忌、琴酒、清酒、真露、蘭姆酒。
其中因為威士忌梅酒,厚實醇厚的梅香與甜感實在太好喝,今年決定專攻威士忌基酒,來實驗一下會呈現什麼不同風味。
一般釀梅酒,挑選基酒都是便宜、酒精濃度夠就好。
這次實驗之前,市調過問問前輩們要用什麼威士忌好。
結果得到一些建議:
・用波本桶威士忌去釀會有煙燻烏梅的風味
・雪莉桶味威士忌跟青梅沒有那麼搭
・泥煤威士忌贊否兩極
・用白蘭地釀更好喝
基於這些意見,決定都來試試看。
從我的酒櫃挖出這些酒款來當參賽選手:
🥃Omar 波本花香
🥃Kavalan 珍選
🥃JohnnieWalker 黑雪莉
🥃格蘭花格105
🥃Talisker 10年 (威士忌中我的all time favorite)
🥃St Remy Brandy聖雷米白蘭地
釀一瓶梅酒使用的基酒量是約300ml,這幾瓶的單價在650元-1400元之間,有些人說這樣釀梅酒太奢侈,但反正都是要喝掉的,邊釀邊喝的時候純飲也要夠好喝,釀起來才過癮好玩啦。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片威士忌選手當中,聖雷米畢竟是葡萄的蒸餾烈酒,是乾淨香醇的果香感,加點冰塊也非常易飲順口,價格更是好入手。據說配上梅子的酸甜,組合起來會是相當優秀的梅酒,好期待開瓶啊~
4月30日釀的,等至少3個月才能開瓶,預計8月可以來辦個慶生梅酒趴。(我是獅子寶寶)
這些參賽選手當中,你最期待哪一款梅酒成品啊?
有興趣的歡迎留言+1,之後活動確定後會第一個通知你!
釀酒過程待下回分曉😋
#梅酒 #威士忌 #白蘭地 #梅子 #南投 #whisky #brandy #stremy #stremybrandy #talisker #omar #kavalan #johnniewalker #glenfarclas #ウィスキー #梅酒 #梅酒作り #ブランデー #spring #summer #fun #diy #taipei #taipeifood #plum #plumwine #聖雷米 #聖雷米白蘭地
omar威士忌雪莉果乾價格 在 Whiscript 威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年份威士忌,這六個字讓大家感覺都很複雜對吧? 身為一個現在已被酒商們唾棄的過氣部落客,只怪我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寫酒雞巴情不留。對於做出來應付搪塞的NAS產品一項興趣缺缺又冷笑以對。我知道世界上的年份威士忌不夠,我知道公司還是要賺錢,但是我不同意一直出很貴,名稱很Fancy,酒標很漂亮但是盲飲喝起來水準不到其價格百分之一的威士忌。但我也不擋人米路了,留在這裡還會讀,也還願意讀我寫的東西的你們應該某方面都跟我一樣討人厭,真是太開心了咪納桑。
但請不要誤會我,縱使我在我私人臉書上開玩笑用萬歲牌Janet的口吻說道 “沒有二十年,我可是不喝的喔” 但我的酒架上仍然可見NAS的蹤跡。因為我喝的是我喜歡的東西,我喝的是盲飲依然好喝的東西。我不喝廠牌,我不喝酒標,我只喝味道。
今天要講的這間酒廠讓我非常滿意,小而精緻,酒的價錢便宜,但是香氣細緻,味蕾表現也非常出色。先賣個關子,聊聊這間酒廠的一些理念跟作品呈現,最後再來揭曉這間酒廠。這間酒廠位於一個非常多森林的國度,用本土產的大麥 (忘記問講師品種,低級的新手錯誤,我該死) 以及來自冰河時期的水源。
此蒸餾廠除了使用美國白橡木的的波本桶以及雪莉桶外,還會使用當地的橡木品種,當地的橡木品種相較於美國白橡木有較少的木質素及糖分,酒廠表示這樣威士忌會多一些橡木辛香以及較少的香草味。雖然酒廠這樣說,我在這次的核心款項品飲中感覺到的滿滿的果香,乾淨及透明度。木質辛香必然存在,但是我認為調和得很出色,平衡性兼具外就是滿滿的乾淨以及透明度。
我覺得平衡性以及酒廠本質在NAS上特別重要,因為既然不是高年份強項應該不會是層次感跟尾韻的主場,我知道有些NAS很年輕然後一直拿桶子去猛洗猛加味然後再賣你個五千新台票,這麼喜歡桶子你住桶子裡不就好了?
在極低溫以及低的天使稅下,產出了一個我沒有接觸過的風格。這個風格也讓我為之著迷,我很難去準確敘述乾淨以及透明感這兩個字,但這就是我在這間酒廠感受到的兩個Key Word.
我們開始品酒吧,若你看得懂酒名那你就提前知道這間蒸餾廠的國籍了,若你看不懂就把它當代碼然後等我全部品完後揭曉吧?
1.Mackmyra Brukswhisky
Color: 淡檸檬黃
Cask: First Fill Bourbon
ABV: 41.4%
Nose:
Intensity: 強
Aromatics: 綠色香草,迷迭香,鼠尾草,草本,檸檬,芹菜,琴酒暗示,淡木質精油,青椒,香蕉,奶油,薄荷,雞蛋花淡香。
Palate:
Entrance/Body: 中
Tannin: 中上
Oiliness: 中
Complexity: 中下
Flavour: 木質,青草,奶油,香蕉,楊桃,水梨,胡桃油脂,柑橘白絲,白胡椒,辣薄荷。
Finish: 油脂與單寧在舌後並存,口腔鼻腔為木質香氣,最後留有一絲絲Brie Cheese的白層乳脂香氣。
2.Mackmyra Äppleblom
Color: 中金黃
Cask: Calvados
ABV: 46.1%
Nose:
Intensity: 中
Aromatics: 蠟質感,青椒,青草,青蘋果,奶油,淡淡肉桂,乾香料,黑色甘草糖,熟香蕉,柑橘,鮮奶油。
Palate:
Entrance/Body: 中上
Tannin: 中低
Oiliness: 低
Complexity: 低
Flavour: 奶油,單寧,蠟質,木質,烘烤腰果,水梨,香草,杏仁豆腐糖水,白砂糖,白胡椒,肉豆蔻。
Finish: 奶油甜味與具表現性的單寧共存,油脂表現度良好並且韻長出色。
3.Mackmyra Svensk Ek
Color: 淡檸檬黃
Cask: Heavy Toasted Swedish Oak
ABV: 46.1
Nose:
Intensity: 中
Aromatics: 柑橘,淡花香,烘烤麵包,薑糖塊,肉桂,糖霜檸檬蛋糕,麥當勞蘋果派。
Palate:
Entrance/Body: 中上
Tannin: 中
Oiliness: 低
Complexity: 中
Flavour: 奶油,木質辛香,塵土香氣,蠟質,牛奶巧克力,車輪餅皮,紅豆沙。
Finish: 油脂跟單寧,非常棒的紅辣椒及甜椒,巧克力香氣。
4.Mackmyra Gruvguld
Color: 中金黃
Cask: PX/Olorosso
ABV: 46.1
Nose:
Intensity: 中
Aromatics: 蠟質,楓糖漿,泥煤,動物氣味,八角,菸草,香草莢,榛果巧克力。
Palate:
Entrance/Body: 中
Tannin: 中低
Oiliness: 中
Complexity: 中
Flavour: 陳皮梅,淡淡烏梅,生巧克力,楓糖漿, 薑片,烏龍,塵土感
5.Mackmyra Svensk Rök
Color: 中橘金色
Cask: N/A
ABV: 46.1%
Nose:
Intensity: 強
Aromatics: 中藥,肉骨茶,鹹氣,泥煤煙燻,香草,黑胡椒,燒稻草。
Palate:
Entrance/Body: 中低
Tannin: 中
Oiliness: 中上
Complexity: 中低
Flavour: 橡膠,烏梅汁,咖啡,太妃糖,木質,單寧,蜜漬柑橘巧克力,塵土,人蔘,中藥包,黑胡椒。
相信看得懂酒標語言的人畢竟在少數,但這個酒廠就是來自瑞典的Mackmyra ,這隻酒廠,是我目前認為NAS該有的樣子,我先來簡單評論一下這五隻酒好了。我當天喝完後現場買的是一號Brukswhisky跟三號Svensk Ek 。
一號主要使用的應該是First Fill Bourbon,但是香氣表現與味蕾表現都非常出色。 尤其是水果及青草香氣迷人,是隻清新適合在春夏飲用的威士忌。其中最愛的是那乾淨的水果口味,香蕉,水梨,楊桃以及奶油跟結尾的Brie Cheese。我知道神之雫很假掰,但是這隻酒的意象就是一個金髮藍眼白洋裝素顏但五官迷人的女孩。這隻酒乾淨透明而且香氣層次表現明顯,不像是一隻41.4%的酒會有的酒體。可能是這間酒廠單寧偏重,賦予了更立體的酒體,讓它喝起來很有原酒的酒體。鼻腔滿滿的水果跟香草,味蕾甜蜜飽滿,好喝。
第二隻我現場買的是三號的Svensk Ek ,也就是瑞典橡木的意思,木桶是深度烘烤的瑞典橡木,所以換句話說就是瑞典版本的Virgin Oak啦。鼻腔上是漂亮的肉桂跟麥當當蘋果派以及檸檬蛋糕,味蕾上表現比較沈穩,不似一號綠色及白色的意象,多了烘焙以及些許塵土調,讓我驚喜的三個元素分別是牛奶巧克力,紅豆沙以及韻尾最後一絲絲的乾辣椒味。紅豆沙跟乾辣椒都是我未曾體驗過的味蕾表現,所以更覺得有趣。最近比較有名的Virgin Oak應該是南投Omar的處女桶,這兩隻有一些些的共同元素,但是呈現出來的強度跟豐厚度是完全不一樣的,至於南投Omar處女桶放了半年後出現烤鴨甜醬捲餅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這隻Svensk Ek 的肉桂蘋果派以及味蕾的紅豆沙完全收買了我,好喝。
二號的Calvados桶,四號的Olorosso/PX桶以及五號的泥煤桶我簡單帶過,因為我認為有些可惜,我非常喜歡酒廠的酒體表現,所以在最簡單的呈現下,也是最好的呈現出酒廠本質。二號Äppleblom不知道味蕾從哪裡變出了杏仁豆腐糖水這道甜點的味道,非常有趣讓人記憶點深刻,但是我認為有點像把一號給濃妝艷抹,上了一層太過強烈的妝。是好喝的,但是記憶點反而沒有一號來得強。
四號嘛,Gruvguld是金礦的意思,因為聽說酒廠把這批酒放在低於地底50米的礦坑中進行陳年,鼻腔中有美好的菸草味但是有種霧霧混濁的動物騷味,味蕾上可能是因為桶子也蓋上了一層紗,然後我本來就不是一個愛雪莉的人。我認為有這麼清澈又香氣迷人的酒質,實在不該畫蛇添足。但身為一個重度波本愛好者,大家應該聽聽比較客觀的人的說法才公平。
最後是泥煤Svensk Rök,翻譯出來就是瑞典的煙。若PowerPoint正確,泥煤也是用瑞典產的泥煤。我不是一個泥煤控,不太能夠去了解它的美好,我對於不懂的東西不會發表太多的意見,但是這隻酒鼻腔上我觀察到強烈的中藥味以及肉骨茶的肉味。味蕾上比較有趣的則是人蔘以及煙燻烏梅汁。吶…我不知道好不好喝呀,因為對我來說它就是泥煤威士忌,我不會分。
臉,食材,跟威士忌不都是一樣嗎?好看的臉素顏還是好看,優質的食材最簡單的調味就能感受它的味道,優質的威士忌用最基本的兩種桶型就能展現其美好的特質,而且還是NAS!!! 想想這兩隻無年份的四十幾度核心普飲款怎麼樣能讓平常只喝高年份原酒強度的我買單,你就該知道這間酒廠多厲害。而且這兩隻酒價錢都超級漂亮,兩隻買下來不到三千塊,沒記錯應該是找了兩百多塊?
我認為,這種表現力,這種價位,才是無年份威士忌們的典範。這句話後面藏了很多話,你們已經夠懂我了。廠商沒有給我業配,這兩隻酒我也是自己買的。
Mackmyra Brukswhisky 以及Svensk Ek ,是我目前心目中無年份的典範。快去買。
omar威士忌雪莉果乾價格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南投酒廠「豐收」-兼談調和
我曾多次講過,威士忌從穀物到裝瓶的製程中,唯有一項無法用工程師的角度去拆解分析,那就是調和。對我而言,製作是工藝,調和是藝術,工藝必須採用數字去管理,但牽涉到風味的藝術則……
我對調和的瞭解完全來自山崎蒸餾廠的輿水精一和福輿伸二兩位大師,在過去的10年間,兩位大師多次來訪,藉由拆解「響」、「角瓶」和「新響」這三種調和式威士忌,讓我有機會一窺調和的堂奧。至於行銷全球的蘇格蘭調和式威士忌,無論我大聲疾呼多少次,多位酒廠的首席調酒師也數度來台,但從來就沒有針對這個主題進行精闢的講解。或許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簡單解釋的技藝,更不是短時間內可傳授的心法,所以乾脆就含糊帶過。
不過我對調和擁有至高的敬意,遠比單一桶高上許多,因為調和的困難在於:
1.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調酒師手中必須擁有足夠種類、數量的調和基酒;
2. 調酒師必須掌握每一種調和基酒的特性,才知道如何以及需要選用哪些基酒;
3. 需要耐心的多方嘗試,調配比例的增減可能微乎其微,才能決定最終的調和配方;
4. 根據配方將所有的基酒放入調和桶之後,必須與原來調製的風味進行比對,在裝瓶前作最後的調整。
最終裝瓶上市的威士忌,除了必須能完整反應酒廠風格、符合行銷預期和市場潮流之外,還得盡量保持每個批次調和的風味都相同。一間有規模的酒廠不可能靠單一桶長長久久的吃遍天下,一定得推出普飲版的單一麥芽或調和式威士忌,如此才能讓OB酒款的種類和價格呈基礎穩固的金字塔型,也才能讓酒廠長治久安成為百年老店。
台灣的噶瑪蘭和南投酒廠是新興酒廠,行銷策略上以單一桶打頭陣,拼命送酒參加國際競賽,在最短時間內打響知名度。這個策略執行得相當成功,但接下來如何站穩才是酒廠生存之戰,噶瑪蘭有經典、山川首席波、珍選、頂級指揮、波本桶、雪莉桶和堡典等2,000元上下的普飲款,馬步紮得極穩,南投酒廠僅有波本花香和雪莉果乾兩款1,000元出頭的酒款,而後就是3,000元起跳的單一桶和水果酒桶等,顯得勢孤力單許多。
所以這就是南投酒廠於去年底推出「豐收」的緣起。正如我們所知,南投酒廠手中除了波本、雪莉桶之外,還有荔枝、梅子、葡萄和柳丁水果桶以及泥煤桶,已經具備足夠的調和基酒,至於如何調和?根據我的明查暗訪,酒廠原來是以去年賣得極好的格蘭利威13年為假想敵,但廠內的雪莉桶數量不足,所以更改為波本桶的基調(幸好、幸好)。水果酒桶中,荔枝桶因酒體偏輕而忍痛捨棄,其他酒桶則相互匹配如下:
1. 梅子、葡萄和柳丁桶分別與波本桶調和後,將酒精度降低到46%,成為最早的基酒;
2. 梅子+波本桶、葡萄+波本桶先行調和,而後以少量比例慢慢加入柳丁+波本桶;
3. 泥煤桶將酒精度降低到46%後,因為風味強烈,因此以0.5%的增量緩慢加入上述的調和中
我曾於輿水精一先生解構「響」時,瞄到一張投影片中的調和比例,其中某種基酒為0.1%,因為如此,我瞭解泥煤桶必須慎重再慎重的理由。
那麼,第一版「豐收」的風味如何?
Nantou OMAR '豐收#1' (46%, OB, 2019)
時間:3/7/2020
總分:88
Nose:充滿奶油油脂的麥芽甜,淡淡的燒烤煙燻很是舒服,如同烤得略焦的吐司塗上奶油,偏向柑橘的果甜慢慢甦醒,許多的香草甜和微微的梅子,一段時間後轉變為帶著土地感的煙燻,微微的木炭和一點點泥煤暗示,再拉長時間後,逐漸釋出甜美的夏日水果,少許柳丁皮
Palate:很充分的油脂入口,油脂豐腴的香草甜、麥芽甜和少許柑橘甜下方帶著許多的炭烤煙燻,一點點梅子在口中游移,少許微微刺激的泥煤,胡椒、荳蔻般的辛香,略苦的木炭、咖啡、烤奶油麵包,一絲微妙的鹹味
Finish:中,奶油的油脂感包覆著舌面,略沉的麥芽甜,炭烤煙燻、烤麥芽餅乾、可可亞、咖啡,少許鹹味依舊遊蕩在口中
Comment:一款不以輕巧的果甜為主,而是較為深沉、展現著麥芽和煙燻、適合熟男在夜裡品飲人生況味的酒,無論香氣或口感都充滿著奶油油脂,恰恰呼應著秋收冬藏的豐收意象(想像法國畫家米勒著名的畫作《拾穗者》)。
#同步發表於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