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office大量授權中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office大量授權中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office大量授權中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office大量授權中心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娛樂工業史上第一次,明星們 面臨必須擴展他們自己的生意 才能收成真正財富的處境。」 ——某經紀公司募資簡報 ─────────────── 站在娛樂產業秩序破壞和價值重建的一片煙塵中,除非真有...

  • office大量授權中心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30 14:23:48
    有 426 人按讚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娛樂工業史上第一次,明星們
    面臨必須擴展他們自己的生意
    才能收成真正財富的處境。」
    ——某經紀公司募資簡報
    ───────────────

    站在娛樂產業秩序破壞和價值重建的一片煙塵中,除非真有什麼「鉗形攻勢」的科幻秘技,不然人人都只能自己想辦法在漫天煙塵之中摸索下一個產業典範何所在......


    好萊塢經紀公司大地震
     ̄ ̄ ̄ ̄ ̄ ̄ ̄ ̄ ̄ ̄
    呼風喚雨的好萊塢三大經紀公司 CAA、UTA 和 WME 向來是好萊塢權勢排行榜的前幾名,因為自從片廠明星制敗亡之後,最靠近明星、最能影響一部電影開拍與否的就是這些明星的經紀人。

    然而2020年對於經紀產業來說是無比慘烈的一年。疫情導致好萊塢停止運作,連帶使這些靠著明星收入抽成過活的經紀公司成為受到經濟衝擊的第一線。此外早在疫情開始之前,經紀公司協會就和編劇工會為了額外向片廠收取組合費的陋規而全面撕破臉,導致好萊塢編劇集體開除經紀人的空前衝突,直到今日還沒有和解跡象。

    過去一週,好萊塢經紀公司突然迎來了今年第三波打擊:離職潮。

    以前三大經紀公司旗下的各個超級經紀人很少大動作跳槽,更別提跳出三大公司的小圈子。理由是這三家公司在好萊塢的權力結構已盤根錯節、無遠弗屆,使旗下的經紀人擔心一旦背叛三大公司就有可能被整個好萊塢放逐。但三大經紀公司在疫情期間的裁員、減薪和無薪假等等無情作為,使這些早就有異心的員工終於找到正當性掛冠求去。

    過去一週先有 WME 的合夥人 Phillip Sun (同時是 John Boyega 、Donald Glover、Idris Elba 、Michael B. Jordan、Rihanna 和 Henry Cavill 的經紀人)宣佈脫離 WME 自己出來創業,和另一位製片Charles D. King的製片公司整併為一家新的經紀公司 M88。新公司的第一個簽約客戶就是從 WME 挖來的藝人 Michael B. Jordan。

    不過真正的震撼彈還是這一波集體離職:CAA 四位資深經紀人 Jack Whigham、Dave Bugliari、 Michael Cooper 和 Mick Sullivan 同時出走,引發了 CAA 領導階層的大震撼。這四位經紀人將加入另外一個 CAA 前輩 Peter Micelli 即將成立的新經紀公司。

    這家名稱未定的新公司背後的金主也引發議論,因為這位出手撼動好萊塢經紀公司版圖的藏鏡人正是著名的 Trump 支持者、美國史上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身價141億美元的華爾街超級富豪 Steven Cohen。好萊塢因此充滿耳語,認為 Cohen 背後的右派勢力正想藉此清洗好萊塢向來堅貞的左派樂土。

    Hollywood Reporter 獨家取得這家新經紀公司的募資簡報,揭露其獨特的商業模式。這些資深經紀人在簡報中批評目前好萊塢小的經紀公司沒有夠水準的人才服務客戶,大的經紀公司又大到無法專心服務好萊塢前1%的頂尖人物。他們同時認為過去半年編劇工會和經紀公司之間的對抗是娛樂產業史上最嚴重的分裂。因此未來新公司將會召募資深經紀人和頂尖節目統籌(通常是編劇),來創造史無前例的合作關係。

    他們在簡報中用溫水煮青蛙的圖示來說明好萊塢明星的處境:他們說過去六年內五大媒體集團開始用各種方法獨佔電視電影的長期收益,逐漸將明星的角色轉變成領薪水的打工仔。「娛樂工業史上第一次,明星們面臨必須擴展他們自己的生意才能收成真正財富的處境。」

    這家新公司希望改變前1%好萊塢頂尖明星(包含明星演員、編導等)的維生方式,說服客戶應該讓自己的價值更多樣化,不再侷限於收取酬勞為別人演出或創作,而應該投資並掌握以自己為號召的內容產品,藉以親手把自己變成一台真正的自動印鈔機。他們將為每一個明星成立一家新公司,讓明星和經紀公司背後的投資人一起分享這些長期發展的價值。

    這個新模式如果真能發揮作用,將意味著好萊塢片廠的重要性會進一步被削弱。


    下一個 Spotify 會是什麼?
     ̄ ̄ ̄ ̄ ̄ ̄ ̄ ̄ ̄ ̄ ̄
    在什麼逆轉熵的神奇道具登場之前,誰才是音樂產業的下一場破壞式創新的原爆點也只能當事人說了算。

    上週,一家2018年才成立的音樂VR新創公司 MelodyVR 宣佈以 7000萬美元併購上個世紀的音樂新創公司 Napster。

    如果這家被併購的企業聽起來有點耳熟,你沒記錯,它就是曾出現在電影《The Social Network 社群網站》惡名昭彰真實人物 Sean Parker(Justin Timberlake 飾演)所創辦的公司。Napster 一方面是按下音樂產業末日鍵的那個反派,同時也是建構如今 Spotify 仍在使用的P2P傳輸技術基礎的英雄。

    MelodyVR 的執行長 Anthony Matchett 接受 Rolling Stone 訪問,解釋他們收購 Napster 的真正動機——他們想要變成下一個音樂串流巨人,下一個 Spotify。

    當年的盜版平台 Napster 早已轉型成為音樂串流平台,MelodyVR 則是在疫情中得到非常多注目的演唱會 VR 體驗的內容提供者。Matchett認為兩者結合之後,將可以同時服務對「聆聽專輯」和「體驗演唱會」有需求的愛樂者。Matchett 認為目前擁擠的音樂串流平台有一個致命的要害:他們都不是內容的擁有者,最後都會像 Spotify 那樣淪為替唱片公司到處收租的跑腿者,把所有的利潤都供上給唱片公司。MelodyVR 的優勢就是演唱會 VR 體驗的內容是自製的,而不是去向別人高價取得授權來的。

    許多人看好 MelodyVR 正在發展的虛擬實境音樂互動體驗會再次顛覆音樂產業,而 Napster 一個不小心又涉入了另一個破壞式創新的未爆彈。

    在此同時,Spotify 則忙著繞過 MelodyVR 執行長口中的致命要害:

    Spotify 剛剛簽下該公司第一個全球性的贊助合約,將成為《League of Legends 英雄聯盟》電競比賽的贊助商。Spotify 的行銷主管June Sauvaget說這兩個領域的消費者原本就有大量重疊:「玩家正紛紛在用音樂來配上他們的遊戲體驗」。在此同時,Spotify也開始在軟體上提供英雄聯盟專屬歌單,並準備為英雄聯盟製作一系列專屬Podcast節目,踩進電競轉播、報導、訪談的全新領域。成為玩家的專屬音樂平台是一回事,但顯然 Spotify 念茲在茲的還是擺脫唱片的束縛,試圖扮演聲音版的電競影音社群Twitch(附帶一提,Spotify也開始推影片版Podcast,所以他們跟Twitch的差別真的會越來越小了。)

    此外,Spotify 快速茁壯的 Podcast 版圖上週又增加新的板塊。繼簽下Kim Kardashian、TikTok 影音網紅 Addison Rae 後,Spotify 再度簽下生活時尚領域的 Instagram 網紅 Rickey Thompson和Denzel Dion。前者在 Instagram 上有590萬訂閱者,後者則有180萬。兩人將為 Spotify 主持一個每週更新的 Podcast 節目。

    在Spotify 到處蒐集網紅的同時,Spotify 平台上的重量級 podcaster Joe Budden 則突然宣布要跟 Spotify 終止合作,因為他認為自己節目的價值被 Spotify 低估。Spotify 從過去仰賴唱片公司授權內容到現在積極生產自己的內容,但它也終於必須開始面對服伺這些創作者的苦差事。究竟是要伺候已成大明星的,還是要加緊培養還未成氣候的,這是個難題。


    美國電影院的最後一搏
     ̄ ̄ ̄ ̄ ̄ ̄ ̄ ̄ ̄ ̄
    過去幾天幾個值得注意的票房數據:

    《Tenet 天能》在全球第四大電影市場韓國上映後雖拿下票房冠軍(首日即累積近60萬美元票房),但每日票房卻因為首爾疫情回溫而出現逐日下滑的現象。在此同時《Mulan 花木蘭》在韓國的上映計畫也因為疫情的不確定因素臨時喊卡。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票房仍然表現強勁,《八佰》的票房到昨日為止已經逼近18億人民幣,同時也使中國市場年度總票房在幾天前突破50億人民幣的關卡。英國的電影產業分析公司 Gower Street 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從疫情中完全恢復的電影市場,因為已經有90%的中國電影院已經恢復營業,而且過去一週的票房17.4億人民幣已經比去年同期的14.4億成長了18%。在此同時,全世界的電影院目前只有將近65%恢復營業。

    這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狀況。轉頭看第一大電影市場美國,則仍在等待果陀......啊,不對,是天能:

    加州州長 Gavin Newsom 昨天發佈了新修訂的防疫準則,使舊金山和聖地牙哥等城市符合初步解封標準,可以讓電影院以25%上座率(不超過100人)的標準重新開放營業。但好萊塢所在的洛杉磯郡官員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即便該郡真的達到州政府的解封標準,郡政府仍打算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實施該郡原有的防疫準則,禁止包含電影院在內的所有室內服務場所和購物中心開門營業。也就是說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即使是好萊塢從業人員,也可能必須長途旅行到其他城市才有機會在9月3日第一部疫情後上映的片廠大片《天能》上映時躬逢其盛。

    有些好萊塢從業人員則積極勸阻大家不要這麼做。漫威電影《Doctor Strange 奇異博士》導演 Scott Derrickson 在網路上警呼籲美國觀眾「請千萬不要去電影院看《天能》或是其他任何電影。」他引用美國民主黨政治人物同時也是醫生、流行病學家、公衛學教 授 Abdul El-Sayed 博士的發言,主張對美國人來說現在進電影院絕對不是好主意。順便更新一下美國疫情:昨日單日新增確認案例為44258例(累計597萬例),昨日新增死亡案例為870人(累計18.2萬人)。

    另一方面 Warner 仍力挺美國電影院復甦之路:媒體消息來源指出 Warner 將要求必須當地的普通室內電影院可以照常營業,才會容許當地的汽車電影院放映《天能》。比如屆時如果洛杉磯的普通電影院無法正常營業,當地的汽車電影院將不得映演該片。IndieWire 認為 Warner 之所以封殺這些汽車電影院,是因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仍然比較屬意傳統電影院的放映品質,並且不希望《天能》對於票房的刺激作用落在汽車電影院上,致使汽車電影院數量繼續增長。電影院體驗的最後一位聖盃騎士封號完全不是當假的!

    在此同時,也有掠食者正在虎視眈眈地等待美國電影院撐不過這一關:

    2012年中國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收購美國 AMC 電影院,2016年 AMC 再以11億美元收購另一家連鎖電影院品牌 Carmike,藉以成為全美國以及全世界最大的連鎖電影院。不過當年為了併購案可以獲得政府核准,AMC 向反托拉斯法的主管機關司法部承諾退出15個地區的電影院市場,來避免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四年之後,AMC 傳出向法院請求撤銷當年的協議,使他們可以買回當年被迫出售的幾家電影院。

    有趣的是AMC似乎正在跟母公司的另外一個事業體萬達電影採取相同的策略,趁著疫情致使各電影院競爭體質弱化的良機,拉攏這些電影院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萬達電影採用的是加盟體系,AMC 則打算直接併購瀕臨破產的電影院。手段不太一樣,但目的是一樣的:透過規模擴充來降低經營成本,並增加對發行商的談判力量。

    問題是已經半年沒有一毛錢票房進帳的 AMC 還有多少流動現金可以用?


    |新聞出處|

    WME Partner Phillip Sun, Macro’s Charles D. King Launch M88 Representation Firm, With Michael B. Jordan as Sun’s First Client(https://bit.ly/34JzML5)

    The Great Agency Exodus: Top Reps Flee the Majors As Management Civil War Looms(https://bit.ly/34zqUaV)

    After Agency Exodus, New Firm Pitches Investors On Star-Driven Production "Cash Cow"(https://bit.ly/3jte2ra)

    Spotify Buys Exclusive Sponsorship for Riot Games ‘League of Legends’ Esports(https://bit.ly/2ElxlUm)

    Why ‘Tenet’ Is Limiting Drive-In Screenings: Here’s the Logic Behind the Policy(https://bit.ly/2EyekOk)

    The director of 'Doctor Strange' told people not to see 'Tenet' in theaters(https://bit.ly/2EjY97C)

    Napster’s New Bosses Want To Make A New Kind of Music-Streaming Giant(https://bit.ly/31wcExI)

    Spotify Inks Podcast Pact With Influencers Rickey Thompson, Denzel Dion(https://bit.ly/3b29DIA)

    China Is World’s First Market to Achieve Full Box Office Recovery, Says Analytics Firm(https://bit.ly/3hB5WfC)

    Los Angeles Won't Reopen Theaters in Near Future, Even If State Allows It(https://bit.ly/3jmLGif)

    AMC Moves to Take Over Theaters Impacted by COVID-19 Crisis(https://bit.ly/2YNkBNn)

  • office大量授權中心 在 黃之鋒 Joshua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25 10:06:56
    有 5,947 人按讚

    #國際戰線【黃之鋒x鄺頌晴|投稿《華盛頓郵報》:北京立法宣告「一國兩制」死亡】

    Oped of Joshua Wong & Glacier Kwong in Washington Post: This is the final nail in the coffin for Hong Kong’s autonomy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港版國安法》從醞釀到正式宣佈,至今只是不夠一個星期的時間,形勢相當緊迫與嚴峻,爭取國際盟友反對惡法已是爭分奪秒的事情。當路透社報道白宮消息人士表明考慮制裁,當下國際戰線手足必然會推波助瀾,我亦繼昨晚在英國《獨立報》發表文章後,與鄺頌晴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爭取西方政界關注,切實執行對香港官員制裁。

    同時,有幾句說話想講。

    就係想多謝俾我拖咗落水一齊寫文夾專欄嘅鄺頌晴,要知道自從國安法宣佈左之後,呢個唔知有冇追溯期嘅惡法,根本就能夠隨時以言入罪,分分鐘呢篇外媒投稿文章,都能夠成為所謂叛國或者顛覆國家嘅證據。

    無錯,國際戰線嘅成本係提高左唔少,但家陣香港都去到存亡號召嘅境地,別無他選都只能夠頂硬上。所以,無論有無同我合作,取態定位一唔一樣,甚至我認唔認識都好,依家仲會開樣開名,所謂「喺枱面上」嘅國際戰線手足,希望大家都可以俾多啲鼓勵佢哋每一位。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0/05/24/this-is-final-nail-coffin-hong-kongs-autonomy/

    ————————————————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公布了一份與香港《國安法》相關的決定草案,聲稱有關草案可以「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以及「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安全」。一旦通過,此決定草案將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完全繞過香港本地立法程序的情況下,直接在香港實施惡法。字面上,《國安法》的目的是禁止任何分裂國家丶顛覆國家政權丶恐怖活動以及境外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活動。然而,此舉實為香港本已千瘡百孔丶極度脆弱的「高度自治」以及公民自由再添上致命的一擊。

    2003年,香港政府意圖以本地立法程序,強推與《國安法》性質相近的23條時,遭到廣泛社會強烈反對,因而宣佈撤回方案。在如此具爭議性的議案面前,暴露了香港政府欠缺民主荃礎。十多年後,香港政府及中央政府的正當性在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當中,再次面對挑戰。

    然而,正當國際社會忙於對抗疫情,北京卻藉此機會對香港的自治作出一連串的打壓。它先是將中聯辦對香港的「監督權」制度化,現在全國人大更是繞過香港立法會的立法程序,將港版《國安法》直接放在《基本法》附件三,稍後由香港政府公布實施。

    香港2019年的運動得以持續多時,有賴三條不同的戰線:街頭抗爭丶議會選舉以及國際遊說的工作。北京以「國家安全」為名,引入一系列的法律條文,一方面藉此取得不受制約的權力,任意打壓示威者以及選舉候選人,另一方面則可以隔絕香港與國際社會之間的連結,阻撓外界對香港的支持。

    與此同時,北京已經進一步加強在港的政治宣傳工作,不管示威和平與否,多次指是「本土恐怖主義」抬頭。這亦意味著,於接下來的日子,示威者會極易墮入新《國安法》的規管,並且面對更嚴苛的法律制裁。令人更為擔憂的是,這條法案亦表明針對境外勢力「干預香港事務」。這意味著,不論是議員或抗爭者,單單因為曾經參與國際遊說工作,就可能會被剝奪參選的資格,甚至面臨監禁。而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s)以及其他組織丶團體,他們的員工以及資產均可能遭受法律清算。

    在沒有一個妥當、民意基礎的立法程序下,定義含糊的法律用詞像「分裂國家」以及「顛覆國家」極易會被用作打壓、迫害的工具,侵害我們與生俱來的自由和權利,包括言論自由、集會自由以及宗教自由。所有對於中國以及香港政府的批評,甚至只是支持香港運動的聲音,極有可能被視為分裂或顛覆國家的行為,受到法律制裁。這種寒蟬效將會持續發酵,城內將會出現大量的自我審查,而這種審查勢將蔓延至國際社會。

    香港的自由─不論是她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還是她充滿生命力的公民社會─都關係到國際社會的利益。再者,基本法所承諾的「一國兩制」丶「高度自治」以及普選,本就得到國際法下所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認可。是次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國安法》已經不只是香港的本地事務,更是對國際社會的威嚇,讓其噤聲。

    一直以來,香港是異見者丶思想破格的人以及革新者的容身之所。縱然面對著日益強大的中國,我們堅持發聲,道出真相。在疫症期間,中國已經顯示出它實為流氓政權的真面目。而在過去一年,我們一直站在對抗中國極權的最前線。

    我們衷心希望,世界並不會因中國承諾的經濟利益而妥協,犧牲一直所秉持的核心價值——亦即對人權的尊重;不應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衰退,而靠攏日益橫蠻的中國威權。經濟貿易應建立於平等和公平的基礎之上,而非透過威脅以及霸凌來達致。我們呼籲美國執行《香港人權民主法》,歐盟通過《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對中國實施制裁,以及在即將與中國達成的貿易協議內加入與香港人權狀況相關的條款。

    我們再一次懇請世界與香港同行。

    ————————————————

    Beijing has just hammered the final nail in the coffin for Hong Kong’s autonomy. The promis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s dead.

    Last week,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introduced a draft decision that purport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and enforcement mechanisms”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in Hong Kong. Once passed, the decision will empower the NPC’s Standing Committee to entirely bypass the local legislative process in Hong Kong and implement the infamous “national security law” in the city. On paper, this law aims at prohibiting any act of secession, subversion agains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errorism and foreign interference with Hong Kong affairs. It constitutes, however, a devastating blow to Hong Kong’s already fragile autonomy and civil liberties.

    Back in 2003,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forceful attempt to pass a similar piece of legislation in the local legislature was met with uproar from civil society and was aborted. The undemocratic nature of the government proved to be its Achilles’ heel.

    More than 15 years later, the legitimacy of the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faced yet another major challenge amid the 2019 anti-extradition bill movement. But now, Beijing has taken advantage of the global covid-19 pandemic and initiated a series of assaults against Hong Kong’s autonomy whil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its hands tied by the virus. It first attempted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supervisory power” of China’s Liaison Office in the city. The NPC is now further attacking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by circumventing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It legislates by way of insert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directly to the Annex III of the Basic Law, Hong Kong’s constitution, which will later simply be promulgated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Three elements helped sustain the 2019 movement: street protests, local electoral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tional advocacy efforts. By introducing a series of legal instruments in the name of national security, Beijing wields massive discretionary power to punish protesters and electoral candidates on the one hand, and to cut off Hong Ko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its crucial support on the other.

    Beijing has stepped up its propaganda efforts in Hong Kong by framing the recent protests, peaceful or otherwise, as terrorism. In the future, und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protesters might easily be subject to much more draconian legal punishments. Worse still, the law explicitly takes aim at foreign interventions “meddling in Hong Kong affairs.” Not only can activists or legislator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international advocacy efforts be barred from running in elections or even imprisoned,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ir personnel and assets, can also be subject to legal persecution.

    Ultimately, without a proper democratic legislative procedure, vague legal terms such as “secession” and “subversion” easily devolve into repressive tools that intrude on our fundamental freedoms and rights, including freedom of speech, assembly and religion. It is not implausible that any criticism against the Chinese or Hong Kong governments — or even demonstration of support for the Hong Kong movements — will soon be construed as a subversive act, punishable by law. This chilling effect will eventually snowball: It starts with widespread self-censorship in the city and then spills over its borders in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liberty of the city — from its rol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hub to the vibrancy of its civil society — has always been important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urthermore, the promises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and universal suffrage enshrined in the Basic Law are backed by the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which was recognized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Top-down insertion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goes beyond a local matter in Hong Kong: It is intended to silence the wil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istorically, Hong Kong has been the safe haven for the dissident, the liberal-minded and the nonconformist; we speak truth to an increasingly powerful China. Amid the virus, China has revealed its true colors as a rogue state. And in the past year, we have been standing at the forefront against China’s encroaching authoritarianism.

    We sincerely hop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ll not give in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China has to offer and sacrifice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The economic recession brought by the virus ought not to be resolved through succumbing to China’s encroaching authoritarianism; trade happens on equal and fair terms but not threatening and bullying. We urge the U.S. government to execute the 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impose sanctions on China and include human rights terms in relation to Hong Kong into trade treaties they are about to conclude with China.
    We ask you, once again, to stand with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