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桌面與app分享-
最近為手機做了一次大掃除,把不使用的app都刪光,雖然不經常使用但是必要的app放在app資料庫內,像是會員的app或是各家網銀等等,會放在桌面的都是自己兩三天就會用到一次的,除了桌面看起來乾淨整潔外,拿手機做事時也不會受到其他app的干擾,我的桌面分為四個資料夾,有工作、每...
手機桌面與app分享-
最近為手機做了一次大掃除,把不使用的app都刪光,雖然不經常使用但是必要的app放在app資料庫內,像是會員的app或是各家網銀等等,會放在桌面的都是自己兩三天就會用到一次的,除了桌面看起來乾淨整潔外,拿手機做事時也不會受到其他app的干擾,我的桌面分為四個資料夾,有工作、每日、社交與工具,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為什麼這些app能夠留在桌面吧!
👉🏻工作work
裡面包含Line OfficialAccount、Outlook、Gmail以及雲端硬碟,第一個官方帳號是用來與個案聯繫,因為無法用私人手機聯繫,所以官方帳號就成為很好利用的app,不得不讚嘆科技的進步,而兩個信箱其實很想整合,但會過於混亂所以還是作罷,雲端硬碟就不用說了,裡面放了許多工作資料可以隨身帶著走。
👉🏻 每日everyday
這個資料夾代表我每天都會打開這個app最少一次。
Google Keep-主要記錄個案或其他工作上較細瑣的小事,特別是訪視或會談完必須立刻記錄的細節,也同時會列出我的個案記錄完成進度,但之後可能會合併到Notion。
記事探險-我的習慣追蹤與生活雜事提醒。
CWMoney-用了大概八年的記帳app,但每月總預算仍會使用excel。
發票怪獸-現在幾乎都使用電子發票,所以都會歸戶到這邊,每天記帳時會點開檢查並透過明細檢視自己的消費。
Timetree-主要是與伴侶及工作的行程規劃使用,今年度加入不消費的消費記錄,還可以提醒自己是不是這個月有太多消費。
Forest-提升我專注力的小幫手,寫文章跟閱讀的時候都會點開來並用沉浸模式,以防自己想拿手機,也能更快投入專注。
天氣即時預報-每天早上都看他穿衣服哈哈,很討厭變天的日子,所以一定會點開來。
MyFitnessPal-最近開始記錄飲食,想了解自己到底都吃了什麼以及吃了多少,關心身體健康。
Notion-被 @muserry_daily 燒到的app,但我主要拿來存放文章以及蒐集題材、資料的地方,歸納方便真的很容易上手,Muserry也有提供週計畫規劃的教學,在她的IG TV唷~
👉🏻 社交social
主要使用Line、Messenger及instagram,Messenger是因為有些個案跟我的朋友沒有Line,不然我其實很想刪掉了。
👉🏻 工具tool
這邊真的是精挑細選的app,雖然目前使用起來很OK,但不確定未來是否會改變。
花蓮縣公共圖書館-今年目標裡有不購買實體新書,所以圖書館的app變的極為重要,除了可以替代實體借閱證外,也能跨館借書或預約。
Spotify-平時聽音樂的app,有比較多樂團的歌,同時我寫文或做事的時候都會放lofi音樂來聽。
Richart-我的主力信用卡,但最近一兩個月居然都沒有刷,加上今年發布的優惠好複雜好麻煩好想剪卡。
其他app的功能應該很容易知道我就不贅述了哈哈~
通常我一個月會審視一次手機桌面的app是不是很久沒開了,如果是「everyday」裡的我會先移到「tool」,如果一個星期內還是都沒使用,但可能真的偶爾會使用,就會移到app資料庫,確定完全不使用的就會刪除,同時我目前也在思考是不是能把所有的筆記、待辦事項及資料都集中在Notion,只是因為對Notion還不太熟悉,不過很期待app越來越少之後桌面就不需要資料夾了,也會更簡潔清爽!
不知道大家對於哪個app特別有興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我再把我的使用方式提供給大家,希望app不只是娛樂更能提升生活!
#極簡 #極簡主義 #minimalism #theminimalists #斷捨離 #極簡生活 #簡單生活 #app #googlekeep #cwmoney #timetree #forest #MyFitnessPal #Notion #googlemaps #spotify #Richart #foodie #記事探險 #amberlifestyletw #amber的生活分享 #手機桌面
notion替代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閱讀素材】-部落格推薦 Farnam Street
👉 推薦一個不錯的blog,部落格簡介參考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238187
Fernam Street 的網站首頁顯示的「Upgrade Yourself」(提升自我),創辦人Parrish 主張通過嚴格遵守一些原則來建立優良的思維習慣、致力於幫助讀者提升自己的思維、做決策的模式以及培養終生閱讀和學習能力。
Ray Dalio 在 Farnam Street 上做了一個 podcast 訪談,而大佬 Daniel Loeb 也對外強推 Parrish,稱:Shane Parrish 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
👉 歪打正着的跨界:被追求精進人群追捧
加拿大人 Shane Parrish 本科學的是計算機科學,他開通了部落格 Farnam Street 最初是為了記下自己在上一份工作里的碎碎念,尤其是如何自我提高、來應對他工作中越來越大的技術和精神壓力。
大概 6 年前,Parrish 注意到一個令他意外的數據:萬萬沒想到,80% 的部落格讀者都來自華爾街。越來越多的公、私募基金經理開始找上門,他們都覺得 Parrish 的這套反傳統自助雞湯的、更嚴格的自我提升的思維模式和框架對改善自己的投資決策非常有用。
👉 點進網站:https://fs.blog/
文章通常都不會很長,但是提到的觀念都很不錯
文章推薦:
1️⃣️ Winner Takes it All: How Markets Favor the Few at the Expense of the Many
這篇主要是講大企業如何築起自己的護城河,在贏家通吃、利潤分配的過程衍生出的現象與局限討論。
https://fs.blog/2018/09/mental-model-winner-take-all/
2️⃣️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Future
這篇提出了Howard Marks討論風險的概念,如何評估每種可能性與未來發生的概率。
https://fs.blog/2016/11/future-probability-distribution/
3️⃣️ Nassim Taleb on the Notion of Alternative Histories
這篇講塔雷伯所說的替代歷史概念,其實同樣也是隨機與不確定性的概念。我們通常用結果來論定,其實應該將未發生的結果也納入決策考量。
https://fs.blog/2014/03/nassim-taleb-alternative-history/
4️⃣️ The Decision Matrix: How to Prioritize What Matters
這篇在講決策矩陣:如何決定優先順序?這篇很實用,可以納入我們平時的決策流程當中。
https://fs.blog/2018/09/decision-matrix/
其他文章也都很不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