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rl3104 (Carl)
看板DSLR
標題[閒聊] 來聊聊NIKON Z三顆新鏡頭
時間Thu Aug 23 23:21:10 2018
今天是NIKON發表新系統NIKON Z的大日子,很多玩家把目光放在新機身Z7 Z6上,
不過別忘了還同時發表三顆新鏡頭,來聊聊它們吧~
三顆鏡頭都是常見的規格,並沒有令人驚奇的焦段或是光圈,
而且都沒有搭載光學防手震,也許有了強大的機身防震就不需要鏡頭防震了吧?!
官方連結:
http://www.nikon-image.com/products/nikkor/zmount/ 1. 24-70/4 S
這顆鏡頭有收合的功能,可以讓鏡頭不使用時更加小巧,
雖然這種設計早已應用在無反以及單反鏡頭上,
不過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第一次用在全片幅鏡頭,
500g的重量不算小巧,與對手SONY FE 24-70mm/4(426g)比還要更重,人家還多防震呢~
2. 35/1.8 S
這個焦距與光圈似乎沒有性質相似的鏡頭可以互相比較,
只好拿它來跟NIKON自己的單反鏡頭來比,有趣的是,它比單反版本的35/1.8還要更重,
這顆有370g,單反的AF-S 35mm f1.8G只有305g,兩者鏡片數同樣是11枚,
為什麼新鏡這麼有份量就不得而知了~
3. 50/1.8 S
這顆焦段光圈非常普遍的鏡頭反而讓我感到驚訝,原因在於它複雜的鏡片設計,
以往全片幅的50/1.8都採用經典的5群6枚雙高斯設計(或是小改良),
這在底片時代就是如此了,
連兩年前才推出的SONY FE 50mm/1.8也是這樣子的設計,重量只有186g,
可是新鏡的鏡片數大幅增加到9群12枚,設計也比經典雙高斯要複雜的多,
鏡尾鏡片還相當靠近接環處,重量則來到了415g,
看的出NIKON對其畫質相當有企圖心,
寧可犧牲輕便性也要用更複雜的鏡片結構來矯正各種影像缺陷,
還蠻想看這顆跟FE鏡PK的~
整體而言新系統NIKON Z發表的三顆鏡頭都相當有份量,
頗有接班BIGMA或蔡司Otus的氣勢,
感覺上特別適合只求完美光學效果不在乎器材重量的玩家,
不過是不是真的如想像中的那麼好,
就只好等更多網站上的評測再來看看了~ (PS我買不起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197.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35037675.A.567.html
推 Derp: 太 貴 08/23 23:29
推 kenbill8899: 真的就是貴 08/23 23:30
推 eelke: 還有556阿~ 08/23 23:34
→ tyf99: nikon1 10-30,30-110 同樣的伸縮收納設計,全都是維修常客 08/23 23:36
推 hitsukix: 鏡頭發展至今 應該也不會有什麼超大的進步了吧 08/23 23:38
推 jhangyu: Bigma:嗯哼 08/23 23:42
推 t7556281: 沒大進步的只有牙膏廠吧,我看隔壁家跟副廠都各種黑科 08/23 23:44
→ t7556281: 技 08/23 23:44
推 IcebearK: 50/1.8s這顆對手可能是55z吧 如果是這種等級的鏡頭那這 08/23 23:48
→ IcebearK: 價格不意外啊 08/23 23:48
→ IcebearK: 可能50跟1.8的組合聽名字就讓人覺得應該要很便宜 08/23 23:49
推 bbsbug: 呃我是覺得鏡頭外型設計沒有新意,有點平凡有點醜,哈哈 08/24 00:17
推 s6525480: 鏡頭不卡到中指 就值得 08/24 00:23
推 kblover: 這幾顆應該都是比較高級的鏡頭吧 08/24 00:28
→ kblover: 但我還是覺得太貴q_q 08/24 00:29
推 ferrinatice: Sony研發了五年始終無法成功做出一個35mm f/1.8 XDD 08/24 00:29
推 inway: 機身減的重量都在鏡頭上了,最後整體還是變重了 08/24 00:33
→ keynote1: 三顆都考量了呼吸效應,適合影片拍攝,35有雙AF環形馬達 08/24 00:35
→ keynote1: MTF和1.8G舊鏡比也贏很多 08/24 00:35
推 blueneo007: 可惜不是z6先上,不然就衝了 08/24 00:35
推 KSWang: 看完這次再看防潮箱的nikon們 可能半年後都是sony了... 08/24 01:02
推 jengmei: Sony笑而不語: 08/24 01:04
推 rush007: Sony的35/1.8到底在那裡 把RX1那顆拿來改不就好 08/24 01:42
推 wildspirit: 50/1.8這顆的色差控制應該是可期待的 08/24 01:55
推 wildspirit: 又是支少見的凹玉鏡 XD 08/24 01:57
推 jaylj14: 50/1.8應該是要跟蔡司55PK的吧 08/24 07:50
推 Estazolam: 結果之後凹玉變成主流? XD 08/24 08:09
推 mikechang: 光看MTF看起來新鏡超銳利… 08/24 08:15
推 jorden: 光學物理極限就擺在那邊 沒辦法克服 08/24 08:21
推 BIGP: 以後最貴鏡頭群就是N家了 08/24 08:31
推 smileahpain: Leica:QAQ勿忘我 08/24 09:02
推 Mysex: 感覺挺不錯 但是貴成這樣 我還是買A7系列好了 08/24 09:02
推 albertlu1206: 真的假的18萬台幣喔 = = 08/24 09:25
推 icexice: 說個笑話,sony相機雖好但鏡頭群貴XD 08/24 09:33
推 ferrinatice: 花18萬買這手動鏡頭我不如直接買GFX50S接Sigma 85mm 08/24 09:43
→ ferrinatice: f/1.4 ART得到的視角與光圈差不多而且照片比例還是4 08/24 09:43
→ ferrinatice: :3 08/24 09:43
噓 haopig: 4萬人民幣不是18萬是17.9萬台幣 08/24 09:49
→ haopig: 哈,我刷笨了,不要理我上面的推文XD 08/24 09:50
推 GPX2000: 重新定義0.95 08/24 09:56
推 microchianag: 價格上面重新定義 08/24 10:00
推 NewTypeNeo: 是不是 就說了在5999鎂這級 08/24 10:03
→ SwordDevil: 是參考之前二手 C50/f1.0L (15萬)的價格訂的嗎 XDD 08/24 10:12
推 ddik32: 結果無反系統的鏡頭做的還比DSLR更重 囧... 08/24 10:25
推 ddik32: 結果Z系統的定位反而變成 有錢不在乎重量不減反增 為了追 08/24 10:30
→ ddik32: 求極致畫質的用戶 想便宜又輕就去玩原本的F環吧 (? 08/24 10:31
推 jhangyu: 18萬……除非有要銳利度,要不然一般人會買老蛙吧 08/24 10:36
→ doglegbow: 說真的,只關心Sigma、Tamron對於Z系統的開發計畫 08/24 10:40
→ doglegbow: 用了Nikon 14年,現在只有一顆50 1.8d是原廠,其他都是 08/24 10:41
推 doglegbow: 副廠,假如能夠有價錢不貴質量不差的鏡頭群,才是繼續 08/24 10:46
→ doglegbow: 留在N家的可能,要不然原廠鏡越來越貴,機身也不便宜 08/24 10:47
推 kiminbrush: 50 1.8的等級應該跟FE55 1.8Z做比較 08/24 11:02
推 blueneo007: 台灣定價都還沒出來 08/24 11:40
推 waakye: nikon 鏡頭從來沒便宜過 銷售策略與canon是根本上的不同 08/24 12:11
推 ialeou: 四萬換一塊 人民幣版 08/24 12:46
推 aaaa8444: sony跟同級比根本不貴只是沒有出平價鏡,目前常用平價1. 08/24 19:45
→ aaaa8444: 8只有85跟50,但那顆50真的廢到笑,85真的好到爆,感覺s 08/24 19:45
→ aaaa8444: ony全系列的鏡頭都很兩極化 08/24 19:45
→ victoryuy: 其實看MTF就知道 Nikon這幾顆不輕的原因 08/24 22:42
→ IcebearK: Sony鏡頭應該是二手、水貨、副廠的選擇少所以感覺比較 08/24 23:41
→ IcebearK: 貴? 比如說C家想買70200/2.8這種鏡頭可以以選原廠二手 08/24 23:41
→ IcebearK: 、前代、副廠 甚至水貨新品都比sony唯一一顆70200GM便 08/24 23:41
→ IcebearK: 宜得多 其他定位的鏡頭亦然 08/24 23:41
→ IcebearK: 兩極化也還好?除了50和2470z之外 其他鏡頭品質穩定 不 08/24 23:44
→ IcebearK: 便宜但也頂多就是原廠等級的定價 08/24 23:44
推 albertlu1206: 大三元貴一截 其他還好 08/25 00:01
推 chinesex88: 人家萊卡50 0.95可是賣30萬呢 08/27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