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nginx設定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nginx設定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nginx設定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nginx設定檔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50的網紅矽谷牛的耕田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這篇文章也是一個入門介紹文,雖說是一個入門介紹文,但是我覺得期主題滿好的,主要是針對 Ingress 這個架構來探討。我個人認為 Kubernetes 的架構加上 Yaml 安裝一切的結果很容易導致大家其實不知道 Kubernetes 做了什麼,也不知道架構到底是什麼,總之 Yaml 寫寫功能就...

  • nginx設定檔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8 09:00:08
    有 83 人按讚

    今天這篇文章也是一個入門介紹文,雖說是一個入門介紹文,但是我覺得期主題滿好的,主要是針對 Ingress 這個架構來探討。我個人認為 Kubernetes 的架構加上 Yaml 安裝一切的結果很容易導致大家其實不知道 Kubernetes 做了什麼,也不知道架構到底是什麼,總之 Yaml 寫寫功能就通了。因此如果本來對於 Ingress 背後含義與架構的讀者是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重新複習一下對於 Ingress/Ingress Controller 的差異與概念。

    Ingress: 其實從抽象層面來看, Ingress 就如同過往使用的 reverse proxy 一樣,根據不同的方式來轉發不同的請求封包到不同的後端服務。然而這個抽象概念於 Kubernetes 被拆分為二,分別為資訊定義端以及真正實作端。

    舉例來說,假如我們採用 Nginx 作為 Ingress 的解決方案

    資訊定義端(Ingress Yaml Definition): Ingress 的物件描述,也就是大家最常看到的 Ingress Yaml 資源格式,這個格式是由 kubernetes 所定義,本身沒有任何實作功能,完全是一群規則的描述。

    真正實作端(Ingress Controller): 負責將 Ingress 物件轉換成 Nginx.conf,並且動態的告知 Nginx 伺服器去載入最新的設定檔案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都要先安裝一個 deployment之類的服務到 k8s 之中,該 deployment 會扮演 Ingress Controller 的角色
    接者我們根據需求部署各種 Ingress 規則到系統中,然後先前部署的 Ingress Controller 就會去抓取這些資源,並且轉換成真正可行的 nginx.conf 這種資源

    本文使用的是 Kong 這套解決方案,但是整體運作邏輯跟上述提到用 Nginx 的邏輯一樣,因為這邊遵循的都是 k8s Ingress 的運作模式,因此只要搞懂其背後邏輯,未來學習任何一套解決方案的時候,都會有相同的脈絡跟模式可以參考,比較不會瞎子摸象的感覺

    原文: https://medium.com/swlh/kubernetes-ingress-simplified-e0b9dc32f9fd

  • nginx設定檔 在 哪裡好吃哪裡去:神秘的水原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4 16:36:54
    有 1 人按讚

    當使用Gitlab在進行檔案產出時 可能會遇到容量過大的情況 這個部分可以先從nginx的限制查起 在nginx的設定檔中加上 client_max_body_size =0; 這個參數後再reload服務 (如果你有很多層nginx, 就每一層都要加...) 接著進Gitlab的介面管理後台 在Setting頁面內 找到CI/CD的設定 將Maximum artifacts size (MB)設定需要的上限 (這個選項可能會因為gitlab版本不同而出現在不同名稱的選單內) 這樣應該就可以了

    https://mshw.info/mshw/?p=2621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