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nature醫學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nature醫學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nature醫學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nature醫學中文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長壽醫學】年月有盡時 長壽無鐘點 人們通常認為年齡只是衡量「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多久了」的一個數值,但那只是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 age),科學家們認為,人們還有一個年齡,名為生理年齡(Biological age),而這數值或許才是真正能衡量人們身體機能及衰老速度的指標。由於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科學減肥】香港健身小老闆 Zoe 李芷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膽固醇 #心血管阻塞 相信膽固醇的高、低、好、壞,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連兩集為大家正解膽固醇問題 *常見混淆詞彙: 膽固醇cholesterol 低密度血脂蛋白(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血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

nature醫學中文 在 凡鳥手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54:42

#凡鳥醫學其柒 【疫苗種類與優缺點介紹】 文字在圖上,可直接閱讀。 ___ 今天,來講個大家最關心的疫苗。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每一段說明後面,我都有附上簡易示意圖。 示意圖的來源,是2020年4月份Nature期刊所公布的內容,版權歸他們所有,完整內容可以在網路上公開查到。 輸入篇名:『T...

  • nature醫學中文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2 12:00:00
    有 16 人按讚


    【長壽醫學】年月有盡時 長壽無鐘點

    人們通常認為年齡只是衡量「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多久了」的一個數值,但那只是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 age),科學家們認為,人們還有一個年齡,名為生理年齡(Biological age),而這數值或許才是真正能衡量人們身體機能及衰老速度的指標。由於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以及遺傳的因素影響,它可能與人的實際年齡不同。例如,一個50歲的馬拉松運動員的生理年齡可能比一個35歲的御宅族年輕。

    早在2018年,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霍瓦斯(Steve Horvath)意外地發現,生物的衰老或許是可逆的。在他的一次實驗中,有參與者服藥後不僅免疫系統的活力有所恢復,他們的「表觀遺傳時鐘」(epigenetic clock,在不改變細胞核 DNA 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即表觀遺傳學,「表觀遺傳時鐘」由DNA 甲基化位點構建出來,可用於追蹤、預測生物個體的生理年齡)也平均年輕了2.5年,這一結果也刊登於《自然》(Nature)雜誌上。

    「深度衰老時鐘」正是Deep Longevity基於此的研究成果,其本質是通過將血液測試以及語音和圖像輸入的多個指標集成到網絡中,來確定一個人真實生理年齡的一種算法。Deep Longevity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扎沃龍科夫(Alex Zhavoronkov)說,「預測過程將會從簡單的部份開始,如相片、心率、睡眠情況等,然後可以輸入血液檢測報告,例如膽固醇、血紅蛋白濃度等,這些數據不需要去特定實驗室做檢測就可以得出。」

    長壽產業方興未艾之時,扎沃龍科夫看準香港的潛力並在此設立基地,他將香港視作「東西方之間的理想之地」,他說,自己看好香港發達的金融生態系統,香港本地人均預期壽命長也是自己選址於此拓展市場的另一大原因。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2歲,女性則是88歲,在已發展的經濟體處於領先地位。他透露,有意在香港與本地醫療機構、診所等合作推廣長壽醫學科技。——楊括

    #Youngai #DeepLongevity #深度衰老時鐘 #長壽醫學產業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04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 nature醫學中文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7 06:39:58
    有 1,673 人按讚


    【用「#Taiwan」不得發表 國際學術期刊發生了什麼事? 】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yataib…/gangtai/jt-08262020113515.html


    ▫️英文版:https://www.rfa.org/…/news/china/article-09012020091523.html

    ▪️🙅🏻期刊編輯:不改成「中国台湾」不考慮刊登

    臺灣醫生吳若玄 Dr. Hsuan 若玄’s work-blog Hsuan Wu及她的團隊在8月24日收到一封來自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編輯部的回信,要求她在所提交論文中作者的國籍”#Taiwan “後面加上"#China",以符合該期刊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配合的中國相關法規,否則不考慮刊登。

    吳若玄25日告訴本台,這是她跟台灣大學老師合作的一篇關於視網膜病變的醫學論文,遇到這樣的政治審查讓她感到震驚。

    「我們沒有打算回復…我們就覺得算了,去找別的比較'友善'的期刊。」吳若玄說,考慮到一來一往的折騰,他們決定放棄在有學術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機會。

    「這凸顯臺灣學者在職業生涯中,只能被迫在’誠實面對自己的國家身份認同’及’學術機會’上做出抉擇的困境。」美國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歷史系助理教授周怡齡告訴本台。

    吳若玄把自己的經歷放上社交媒體,更引起學界對於學術期刊政治審查的批評。


    ▪️🥘施普林格自然:中國擁有的期刊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詢問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是否對投稿作者掛名「臺灣」有所限制?

    該集團發言人25日以書面回復自由亞洲電台時,否認會要求作者改國家名,並把責任推給《Eye and Vision》期刊的擁有者:#中國溫州醫科大學。

    聲明寫道:「對於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所擁有的所有期刊,作者在論文中的機構關係如何呈現都由作者決定。不過,《Eye and Vision》期刊是由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所有,因此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26日進一步詢問施普林格自然與《Eye and Vision》的關係為何?得到的答覆是施普林格自然只是合作出版商的角色,「這是我們以及其他許多出版商為全球許多機構和學術團體所做的事情,」發言人在郵件回覆中寫道。


    ▪️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配合中國🇨🇳審查

    全球總部位於倫敦的施普林格自然是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旗下覆蓋包含《自然》(Natur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超過3000本期刊。

    2017年11月,施普林格自然也曾因配合中國合作夥伴,封鎖其中文網站上至少上百篇涉及 #臺灣、#西藏、#人權 和菁英政治方面文章,遭學界譴責是「以自我審查換取市場」,並擔憂日後會成為常態。

    當時,施普林格自然回應稱,僅有1%的內容是在中國無法查詢到的。


    ▪️💄走向國際的中國學術期刊

    至截稿,《Eye and Vision》期刊及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未回復本台查詢。

    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網站顯示,《Eye and Vision》是由溫州醫科大學主辦、該院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 #瞿佳 擔任主編的國際英文期刊,於2014年10月創刊。

    這個期刊是在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組織實施的「 #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專案 」下成立的,目標是為中國科研界「提升期刊國際化打通道路」。


    ▪️🏆🧑🏻‍🔬「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 帶來了什麼?

    中國自行創刊與外國出版商合作,或直接收購外國出版商,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在中國官方報導中,多使用「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的語境。

    2019年,中國科學院控股公司以全資收購由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創立的法國EDP Sciences出版社。新華社當時報導稱,這是中國科傳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中國藉由資金擴張收購國際學術期刊,並從中審查研究者的機構身份與論文內容,嚴重侵犯了學術自由的價值。」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文向本台表達擔憂。

    劉文在今年八月剛於SAGE 期刊出版關於心理學相關的論文,就被要求不得在署名中放上所屬單位為「臺灣」兩字,與她合作的另外兩名作者則得以加上所屬國家美國及南非。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助理教授王宏恩則向本台表示,近幾年臺灣學者投書學術期刊常遇到的兩種情況,一是要求臺灣研究單位的國籍改為中國,第二是當論文中提到臺灣,被要求加入「中國的一省」。

    🗣「有時可以跟編輯申訴不用修改,但有時也會因此被期刊拒絕,這類的情況還蠻常見的......這類(爭議事件)聲量要夠大,才有可能迫使期刊改變。」

    🗣華盛頓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則提出另一層擔憂,「這不僅跟臺灣有關,更是中國在控制世界的敘事、塑造成更符合中國共產黨利益的觀點。」

    她說,如同中國勢力在 #聯合國 及 #世界衛生組織 打壓臺灣的案例,中國政治審核進入科學界的代價不僅是讓臺灣學者無法為學術界貢獻力量,更影響到全球民眾的健康利益。

    #言論審查

    #學術自由

  • nature醫學中文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7 05:37:40
    有 2,766 人按讚

    【用「#Taiwan」不得發表 國際學術期刊發生了什麼事? 】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jt-08262020113515.html


    ▫️英文版:https://www.rfa.org/english/news/china/article-09012020091523.html

    ▪️🙅🏻期刊編輯:不改成「中国台湾」不考慮刊登

    臺灣醫生吳若玄 Dr. Hsuan 若玄’s work-blog Hsuan Wu及她的團隊在8月24日收到一封來自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編輯部的回信,要求她在所提交論文中作者的國籍”#Taiwan “後面加上"#China",以符合該期刊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配合的中國相關法規,否則不考慮刊登。

    吳若玄25日告訴本台,這是她跟台灣大學老師合作的一篇關於視網膜病變的醫學論文,遇到這樣的政治審查讓她感到震驚。

    「我們沒有打算回復…我們就覺得算了,去找別的比較'友善'的期刊。」吳若玄說,考慮到一來一往的折騰,他們決定放棄在有學術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機會。

    「這凸顯臺灣學者在職業生涯中,只能被迫在’誠實面對自己的國家身份認同’及’學術機會’上做出抉擇的困境。」美國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歷史系助理教授周怡齡告訴本台。

    吳若玄把自己的經歷放上社交媒體,更引起學界對於學術期刊政治審查的批評。


    ▪️🥘施普林格自然:中國擁有的期刊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詢問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是否對投稿作者掛名「臺灣」有所限制?

    該集團發言人25日以書面回復自由亞洲電台時,否認會要求作者改國家名,並把責任推給《Eye and Vision》期刊的擁有者:#中國溫州醫科大學。

    聲明寫道:「對於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所擁有的所有期刊,作者在論文中的機構關係如何呈現都由作者決定。不過,《Eye and Vision》期刊是由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所有,因此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26日進一步詢問施普林格自然與《Eye and Vision》的關係為何?得到的答覆是施普林格自然只是合作出版商的角色,「這是我們以及其他許多出版商為全球許多機構和學術團體所做的事情,」發言人在郵件回覆中寫道。


    ▪️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配合中國🇨🇳審查

    全球總部位於倫敦的施普林格自然是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旗下覆蓋包含《自然》(Natur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超過3000本期刊。

    2017年11月,施普林格自然也曾因配合中國合作夥伴,封鎖其中文網站上至少上百篇涉及 #臺灣、#西藏、#人權 和菁英政治方面文章,遭學界譴責是「以自我審查換取市場」,並擔憂日後會成為常態。

    當時,施普林格自然回應稱,僅有1%的內容是在中國無法查詢到的。


    ▪️💄走向國際的中國學術期刊

    至截稿,《Eye and Vision》期刊及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未回復本台查詢。

    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網站顯示,《Eye and Vision》是由溫州醫科大學主辦、該院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 #瞿佳 擔任主編的國際英文期刊,於2014年10月創刊。

    這個期刊是在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組織實施的「 #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專案 」下成立的,目標是為中國科研界「提升期刊國際化打通道路」。


    ▪️🏆🧑🏻‍🔬「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 帶來了什麼?

    中國自行創刊與外國出版商合作,或直接收購外國出版商,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在中國官方報導中,多使用「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的語境。

    2019年,中國科學院控股公司以全資收購由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創立的法國EDP Sciences出版社。新華社當時報導稱,這是中國科傳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中國藉由資金擴張收購國際學術期刊,並從中審查研究者的機構身份與論文內容,嚴重侵犯了學術自由的價值。」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文向本台表達擔憂。

    劉文在今年八月剛於SAGE 期刊出版關於心理學相關的論文,就被要求不得在署名中放上所屬單位為「臺灣」兩字,與她合作的另外兩名作者則得以加上所屬國家美國及南非。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助理教授王宏恩則向本台表示,近幾年臺灣學者投書學術期刊常遇到的兩種情況,一是要求臺灣研究單位的國籍改為中國,第二是當論文中提到臺灣,被要求加入「中國的一省」。

    🗣「有時可以跟編輯申訴不用修改,但有時也會因此被期刊拒絕,這類的情況還蠻常見的......這類(爭議事件)聲量要夠大,才有可能迫使期刊改變。」

    🗣華盛頓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則提出另一層擔憂,「這不僅跟臺灣有關,更是中國在控制世界的敘事、塑造成更符合中國共產黨利益的觀點。」

    她說,如同中國勢力在 #聯合國 及 #世界衛生組織 打壓臺灣的案例,中國政治審核進入科學界的代價不僅是讓臺灣學者無法為學術界貢獻力量,更影響到全球民眾的健康利益。

    #言論審查

    #學術自由

  • nature醫學中文 在 【科學減肥】香港健身小老闆 Zoe 李芷慧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08 17:45:12

    ‌#膽固醇 #心血管阻塞
    相信膽固醇的高、低、好、壞,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連兩集為大家正解膽固醇問題

    *常見混淆詞彙:
    膽固醇cholesterol
    低密度血脂蛋白(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血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以下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超實用,記得抄筆記!)

    「高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血管帶回肝臟,分解或排出體外,因此被稱為「好」。
    「低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全身 (因為身體需要使用),若果在經過血管時積聚會形成斑塊導致血管塞,因此被稱為「壞」。
    「三酸甘油酯」是血液中另一類脂肪,將從飲食攝取的過量熱量儲起。

    膽固醇功用
    人們總是擔心膽固醇過高,膽固醇是製造荷爾蒙的原料,包括性荷爾蒙和抗壓荷爾蒙等,因此過低問題更大。膽固醇過低會發生維生素D不足、使荷爾蒙分泌不足,導致性慾降低、記憶力變差、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等,臨床上也發現不少癌症病人有膽固醇偏低的現象。

    膽固醇的製造
    膽固醇很重要,所以身體會自行製造。事實上有80% 的膽固醇都是身體自己在肝臟造出來的,只有20%從食物得來,並且部分會經糞便排出體外。

    [以下是膽固醇成魔之路的歷史記載]
    人們對吃膽固醇的恐懼,大多始於100多年前的一項兔子實驗:
    -1913年,俄羅斯病理學家尼可拉·阿尼契科發現,餵食兔子巨量膽固醇,兔子身體會出現動脈粥狀化式的損害。這是人類史上,最初把膽固醇攝入與心臟病連結在一起。其後的科學家,基本上都是以此實驗來引證膽固醇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但卻沒有實質證據證明膽固醇對人體有害,這是因為大家忘記了一件事:兔仔日常飲食是草,不是蛋!兔仔是草食性動物,沒有分解膽固醇的能力。相反,人類是雜食動物,進食過多或過少膽固醇,身體可以自行追節。

    -1937年,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家提出:如果我們能避免攝取蛋黃,就可以預防膽固醇升高,進而遠離心臟病。

    -1977年,美國膳食指南在沒有任何有力科學證據支撐下,將膽固醇攝入建議量限制在每天300mg以內(相當於不能超過1顆蛋)

    -後來安塞·基斯給推翻研究發現,不管志願者攝入多少膽固醇,甚至是每天2000毫克(相當於15個雞蛋)的巨量膽固醇,對總膽固醇影響也不大。

    -瑞典醫生鄔非·洛凡斯科夫也曾拿自己做實驗,從一天1個雞蛋,改成一天吃8個雞蛋,一周後,他的總膽固醇反而下降12%(從278 mg/L 降到 246 mg/L)。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的研究團隊進行實驗,讓受驗者每天攝取3個蛋黃含量的膽固醇(750毫克),並持續兩週觀察其身體的變化。驗的結果顯示,壞膽固醇上升的人占總受驗者的35%,其他65%的人沒有變化,壞膽固醇降低而且好膽固醇上升的人則是約44%。由這次的實驗結果可知,蛋不是只能吃一顆,而是吃愈多對身體愈好。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調查了12萬人的飲食與心臟病情形,發現吃蛋與心臟病,沒有具體關聯。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一項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發現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

    -2015年,美國開始修改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取消每日最多食兩隻雞蛋的建議。不過對魷魚,蛋黃這些高膽固醇食物避之則吉的想法已深入民心。



    ** 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



    参考文獻
    1. Ross R.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J]. Nature, 1993, 362(6423):801-809.
    2. Katagiri H, Yamada T, Oka Y. Adipo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disturbance of the regulatory system consisting of humoral and neuronal signals[J]. Circ Res, 2007, 101(1):27-39.
    3. Glass CK, Witztum JL. Atherosclerosis: the road ahead[J]. Cell, 2001, 104(4):503-516.
    4. Steinberg D. Atherogenesis in perspective: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inflammation as partners in crime[J]. Nat Med, 2002, 8(11):1211-1217.
    5. 美國1977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6. 安塞·基斯的研究
    7.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研究團隊進行的實驗
    8.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
    9.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的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
    10. 美國2015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以下是我推薦的必看影片:
    【科學減肥知識系列】
    5個斷食常犯錯誤
    https://youtu.be/_yIWAooNGJ0
    持久不復胖的減肥科學10大問題
    https://youtu.be/PcHoW3VAFu8
    如何減脂不減胸?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增肌/減脂適合你?蛋白質 吃多少克?
    https://youtu.be/N5vxgYtf9RE

    【Zoe生酮必看系列】
    生酮研究:(1)TDEE計不計(2)脂肪到底吃多少(3)酮體測量法
    https://youtu.be/9jHB1iTJC10
    生酮前要想清楚 !好處壞處I 內附健身教練身體檢查
    https://youtu.be/KEGTjaUOSpc
    生酮飲食吃什麼? 超市必備
    https://youtu.be/LixYQVt5bL0
    iHerb開箱 l 生酮減肥必買清單
    https://youtu.be/N-VDDTjIcBQ

    【跟教練做運動系列】
    4mins HIIT 超燃脂間歇訓練丨美女們減肥生捱的秘訣
    https://youtu.be/IMSrZKzS5QE
    居家運動 20mins 全身消脂HIIT
    https://youtu.be/V0HM4A32h4k

    【Zoe精選食譜系列】
    健身每天早餐丨牛油果or朱古力蛋白奶昔碗 丨無敵低醣甜點丨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Zoe 是中文大學運動科學碩士、合資格生酮斷食教練。
    Zoe 是一位健身教練也是健身中心老闆,全力研究及推廣健康飲食和運動,在youtube和IG裡經常放各類教學,歡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理性討論!記得馬上訂閱噢!

    希望大家喜歡和訂閱: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ZoeSportDiar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oesport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