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msnbc立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msnbc立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msnbc立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msnbc立場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5萬的網紅BBC News 中文(繁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週熱點回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美國MSNBC專訪時,被問到應否效法英國,向逃避政治打壓的香港人開啟大門。他說:「我相信我們要。」 他形容中國的行動令人震驚,破壞了香港主權移交時的承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則在一個視像發言上表示,美方應停止插手香港、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 msnbc立場 在 BBC News 中文(繁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6 11:02:53
    有 693 人按讚

    【一週熱點回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美國MSNBC專訪時,被問到應否效法英國,向逃避政治打壓的香港人開啟大門。他說:「我相信我們要。」

    他形容中國的行動令人震驚,破壞了香港主權移交時的承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則在一個視像發言上表示,美方應停止插手香港、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停止通過干涉中國內政來牽制中國發展,並要求美國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尊重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 msnbc立場 在 BBC News 中文(繁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2 14:00:17
    有 1,109 人按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美國MSNBC專訪時,被問到應否效法英國,向逃避政治打壓的香港人開啟大門。他說:「我相信我們要。」

    他形容中國的行動令人震驚,破壞了香港主權移交時的承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則在一個視像發言上表示,美方應停止插手香港、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停止通過干涉中國內政來牽制中國發展,並要求美國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尊重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 msnbc立場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0 17:00:41
    有 38 人按讚

    前段時間的NCC否決中天新聞台的換照申請,在正反兩方之間引發了許多關於新聞自由與國家意識形態衝突的論戰。支持NCC決定的人,認為這是政府開始重視受到中國強烈影響之媒體輿論,言論與新聞自由不應該毫無限制;反對NCC決議的人,則認為這是民主社會中最為諷刺的一刻,因為居然有新聞媒體被拒絕換照,而必須從有線電視頻道中被撤下。無論你支持或反對,這都是很好的機會重新討論與辯論我們心中認為的新聞自由是什麼,自由的邊界到哪裡。

    —————
    中天新聞下架前夜,直播倒數畫面充滿超現實感,「新聞自由」成為廉價口號,彷彿外賣App的菜色隨點隨送。最近,英美各發生一件火爆新聞爭議,恰可作為當下台灣的參考座標。

    被揭露的電視台黑名單
    首先是美國,總統大選餘波不斷,因主張「基本收入制」引發注目的楊安澤,選後在他的YouTube頻道中,視訊專訪新聞製作人佩克里(Ariana Pekary)。佩克里聲稱,她任職MSNBC期間正值初選,製作單位有一張民主黨參選人黑名單,強硬規定不得邀請他們連線或上節目,楊安澤也在其中。

    佩克里在推特表示,去年4月底,她工作的MSNBC新聞節目The Last Word with Lawrence O'Donnell製作團隊,接到明確指示,排除楊安澤等特定參選人受訪,但未說明理由。她隨後補充,這張名單由該節目自行制定,並非來自電視台高層,她也不知篩選標準為何。

    佩克里的公開揭露,在社群媒體迴響熱烈,MSNBC不願回應查證。在美國電視新聞光譜中,MSNBC強烈傾向民主黨,與親共和黨的福斯新聞形成對比;然而,即使在民主黨陣營中,該台也有明顯立場偏差,楊安澤曾因MSNBC在民調字卡中,多次刻意漏掉他的名字,表達強烈抗議,並呼籲支持者抵制。

    此外,由新聞台輪流主辦的多場辯論會中,楊安澤獲得的發言時間通常最短,往往只有華倫、拜登等人的一半,佐證各家電視台確實有「媒體寵兒」的名單。

    今年7月,忍無可忍的佩克里辭職離開MSNBC,隨後在網誌文章慨嘆,身邊同事都是聰明優秀的新聞人,但在糟糕環境下,每天都被迫做出糟糕決定。她批評,收視率決定了新聞話題、決定了曝光來賓,而且,電視人常以「大家都這樣做」自我說服;一名製作人甚至不承認自己是新聞工作者,宣稱「觀眾看新聞只是尋求心理慰藉」。

    另一名電視台資深同事向佩克里告解:「我們是一種癌症,而且無藥可治;如果你發明了解藥,就能改變世界」。這種「絕症感」主宰了新聞事業。佩克里的文章在媒體圈引發巨大迴響,但是,多數人只是被動等待解藥。佩克里痛心「即使在新冠病毒爆發之際,節目製作人只想聚焦在政治效應,而非積極追求防疫救人之道」,因為,與其提供枯燥詳實的科學論據,攻擊政治人物的收視率更高。

    佩克里的故事告訴我們,新聞媒體經常有立場偏好,除了老闆或高層指示,在廣告萎縮、收視流失的產業環境下,許多主流媒體為著自身利益與求生本能,刻意瞄準不同市場,製作偏頗片面的激化言論,藉此鞏固特定收視群,代價是,社會意見隨之兩極化,媒體信任也不斷跌破谷底。

    因此,美國媒體的社會評價低落,不能全怪在川普頭上,逞勇好鬥、各擁其主的新聞文化,才是破壞公眾信任的元兇。而且,當前數位趨勢下,新聞台的收視基礎只會持續萎縮,香腸越切越薄,擠牙膏終會只剩最後一米粒,最終留下難以逆轉的社會後果:一個惡意刻薄、敵對仇視的言論風氣。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1026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