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morphine代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morphine代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morphine代謝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急性心衰竭 (心衰竭指引 ESC guidelines, 2021) Part 2~~ key words: AHF: 急性心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DHF: 急性失償心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Cardiogenic ...
morphine代謝 在 Maple 楓藥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10:43
你便祕了嗎?來看看有可能的原因👌 1. 代謝及內分泌異常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鈣 2. 飲食與運動習慣 水份、纖維不足、過多硬化糞便的食物、運動不足 3. 年紀增長 老年人有 40%有便祕問題,但老化本身並不造成便秘,而是因為潛在疾病的發生率隨著年紀...
morphine代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急性心衰竭 (心衰竭指引 ESC guidelines, 2021)
Part 2~~
key words:
AHF: 急性心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DHF: 急性失償心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Cardiogenic shock: 心因性休克
MCS:機械式循環輔助 (Mechanical circulation Support)
RRT:腎臟替代療法(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Natriuretic peptides (BNP, NT-proBNP, MR-proANP)
MR-proANP = mid-regional 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HF流行病學、診斷和預後
AHF 是指 HF 的症狀和/或癥兆迅速或逐漸發作,嚴重到足以使患者尋求緊急醫療照護,導致意外入院或急診就診。AHF患者需要緊急評估,隨後開始或積極治療,包括經由靜脈治療或裝置步驟。AHF在院內死亡率為4%-10% 。出院後一年死亡率: 25–30%,死亡或再入院率高達 45% 以上。
AHF 可能是 HF第一次發作,或者是由於慢性 HF 的急性失償。與急性失償心衰竭相比,新發HF患者的院內死亡率可能較高,但出院後死亡率和再住院率較低。
AHF的診斷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超、胸部X光、檢查和肺超檢查。尤其無法檢測Natriuretic peptides(NP)時。如果診斷無法確定是否心因性心衰竭時,則檢驗血漿 NP數值(BNP 或 NT-proBNP 或 MR-proANP)。
NPs正常:排除AHF 的診斷。
急性 HF 的臨界值是:
BNP <100 pg/mL、
NT-proBNP <300 pg/mL
MR-proANP <120 pg/mL。
但NP值升高與多種非心臟疾病相關, 在一些患有晚期失償末期HF、肥胖、突發性肺水腫(flash pulmonary edema)或右側AHF的患者可測得低值NP。有AF和/或腎功能異常,其NP數值較高。
AHF診斷流程
• 初步驗血檢驗包括肌鈣蛋白(troponin)、血清肌酐、電解質、血尿素氮或尿素、TSH、肝功能檢查及D-dimer(疑似肺栓塞);和procalcitonin (感染),動脈血氧分析(呼吸窘迫),以及lactate(低灌注的情況)。(註:procalcitonin降鈣素原可用於肺炎的診斷,數據 >0.2 μg/L 時,可能有使用抗生素治療的適應症。)
• 特定檢查包括冠狀動脈造影(疑似 ACS)和 CT(疑似肺栓塞)。
• 急性心衰診斷的NT-proBNP臨界值:
<55歲:> 450 pg/mL
55 -75 歲:> 900 pg/mL
> 75 歲> 1800 pg/mL
AHF臨床表現
AHF呈現四種主要的臨床表現,主要根據充血和/或外周血流灌注不足的原因所呈現出來不同的臨床表現。(參考表21)
四種臨床表現分別是:
1.急性失償心衰竭
2.急性肺水腫
3.孤立性右心室衰竭
4.心因性休克
各種急性心衰竭的臨床表現:
1.急性失償心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DHF)
急性失償心衰竭 (ADHF) 是 AHF 最常見的形式,佔臨床表現的 50-70%。它發生在有HF病史和心臟功能異常,包括 RV 功能異常。與急性肺水腫表型不同,發作時程呈現漸進,主要變化是導致全身充血,液體滯留。
治療:
a. 使用環利尿劑,減少水份滯留。
b. 強心增壓劑(Norepinephrine):於周邊低灌注時使用。
c. 短暫使用機械式循環輔助(MCS):於周邊低灌注,器官受損時使用
c.腎臟替代療法(RR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如果利尿劑無效或腎病末期時,可考慮使用RRT (Class IIa)
2.急性肺水腫
急性肺水腫診斷的臨床標準包括:
呼吸困難合併端坐呼吸、
呼吸衰竭(低血氧症-高碳酸血症)、
呼吸急促、
>25 次/分鐘和呼吸功增加。
治療:
a. 給予氧氣,持續氣道正壓通氣、非侵入性正壓通氣和/或高流量鼻管。
b. 給予靜脈利尿劑。
c. 如果收縮壓 (SBP) 高,可以給予靜脈血管擴張劑,以減少 LV 後負荷。在少數晚期 HF 病例中,急性肺水腫可能與低心輸出量有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使用強心劑(Inotropics)、血管加壓藥(vasopressors)和/或MCS 來恢復器官灌注。
3. 孤立性右心衰竭 (Solitary RV Failure)
a. RV 衰竭是由於 RV 和心房壓力增加以及全身充血。RV 衰竭也可能損害 LV 填充功能,最後導致心輸出量減少。
b. 利尿劑通常是治療靜脈充血的首選藥物。
c. Norepinephrine,強心劑、血管加壓劑:適用於低心輸出量和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可能優先選用能降低心臟充填壓的強心劑, 如,levosimendan, phosphodiesterase type III inhibitors。
d. 由於強心劑可能會使動脈低血壓更嚴重,必要時,可以與norepinephrine合用。
4.心因性休克
心因性休克是由於原發性心臟功能異常導致心輸出量不足的症候群,包括危及生命的組織低灌注狀態,可導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心因性休克的診斷要件:
灌注不足的臨床症狀:例如四肢冷汗、少尿、精神錯亂、頭暈、脈壓變窄、低灌注。血清肌酐升高、代謝性酸中毒和血清乳酸升高,反映出組織缺氧和細胞代謝改變導致器官功能障礙。低灌注並不常合併低血壓,因為可以通過代償性血管收縮(使用/不使用升壓劑)來維持血壓。
應儘早開始治療心因性休克:早期識別和治療潛在原因。
尋找病因(口訣:CHAMPIT):(see photo)
包括急性冠心症,高血壓急症,快速心律不整,嚴重心搏過慢,傳導阻滯,機械性原因(如,急性瓣膜返流,急性肺栓塞,感染,心肌炎,心包填塞)
嚴重休克病人則需要考慮將MCS(Class IIa)作為移植的過渡時期使用。
急性心衰竭的藥物治療:
利尿劑
靜脈利尿劑是AHF治療的基本。它們增加鈉和水份的排泄,適用於治療大多數AHF患者的體液過度負荷和充血。
a. Furosemide: 起始劑量為 20-40 mg,或靜脈推注 10-20 mg。Furosemide可以每天 2-3 次推注或連續輸注。由於給藥後,會有鈉滯留的可能性,因此不鼓勵每日單次推注給藥。連續輸注時,可使用負荷劑量以更早達到穩態。
b. 利尿劑治療開始後應立即評估利尿反應,並可通過在2或6小時後進行當時尿鈉含量(urine sport sodium) 和/或通過測量每小時尿量來評估。
c. 適當的利尿反應可以定義為2小時後,尿鈉(urine spot sodium) >50–70 mEq/L and/or
d. 前6小時尿量 >100–150 mL/h。
e. 如果利尿反應不足, 環利尿劑IV劑量可以加倍,並進一步評估利尿反應。
f. 如果利尿反應仍然不足,即使利尿劑劑量加倍,但每小時利尿量<100 mL,可以考慮同時使用其他作用於不同部位的利尿劑,即thiazides, metaolazone, acetazolamide。但需要仔細監測血清電解質和腎功能。
血管擴張劑
a. 靜脈血管擴張劑,如nitrate,可以擴張靜脈和動脈,因此減少靜脈返回心臟,充血減少,後負荷降低,增加心搏出量,因此緩解症狀。
b. Nitrate主要作用於靜脈,而nitroprusside則是動靜脈擴張。由於它們的作用機制,靜脈注射後,血管擴張劑可能比利尿劑更有效。急性肺水腫是由於後負荷增加和液體重新分配到肺部,而沒有周邊積液。
c. 當 SBP > 110 mmHg 時,可以考慮使用靜脈血管擴張劑來緩解AHF症狀。它們可以以低劑量開始並逐漸增加以達到臨床改善和血壓控制。應注意避免因前負荷和後負荷過度降低而導致的低血壓。因此,對於 LVH 和/或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應謹慎地使用。
強心升壓劑 (Inotropes)
a. 低心輸出量和低血壓患者的治療需要強心升壓劑(見表 22)。使用於左室收縮功能障礙、低心輸出量和低收縮壓(例如 <90 mmHg)導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良的情況。必須從低劑量開始謹慎使用,並在密切監測下逐漸增加。
b. Inotropes其是那些具有腎上腺素能機制的藥物,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增加 AF 患者的心室率,可能誘發心肌缺氧和心律異常,增加死亡率。
血管加壓藥(Vasopressors)
a. Norepinephrine具有顯著動脈收縮,適用於嚴重低血壓患者。主要目的是增加對重要器官的灌注。但會增加 LV 後負荷。因此,可以考慮同時併用Intropes + Norepisnephrine,特別是對於晚期 HF 和心因性休克的患者。
a. 休克患者第一線血管加壓藥的比較:Dopamine vs Norepinephrine,顯示在心因性休克患者Dopamine發生較多的心律不整,和死亡率。但低血容量或敗血性休克則沒有。
b. 在另一項前瞻性隨機試驗中,在急性 MI 引起的心因性休克患者中比較了Epinephrine vs Norepinephrine,由於頑固性心因性休克發生率較高,該研究提前終止。
c. Epinephrine會有較快的心率和乳酸中毒。儘管存在樣本量相對較小、追蹤時間短以及缺乏有關最大達到劑量的數據,但該研究表明Norepinephrine有較好的療效和安全性。這些數據與一項包括 2583 位心因性休克患者的綜合分析一致,顯示與Norepinephrine相比,心因性休克患者使用Epinephrine的死亡風險增加了三倍。因缺乏有關劑量、持續追蹤時間,和病因,使這些結果仍需進一步探討。
鴉片類製劑(Opoid)
a. Opoid類藥物可緩解呼吸困難和焦慮,在非侵入性正壓通氣期間用作為鎮靜劑,以改善患者的適應能力。 副作用包括噁心、低血壓、心搏過緩和呼吸抑制。
b. Morphine給藥與會使機械通氣頻率更多、住院時間延長、重症監護病房入院次數增加和死亡率增加。因此,不推薦在AHF中常規使用opoid類藥物。嚴重頑固性疼痛或焦慮治療的情況下,亦可考慮使用opoid類藥物。
c. SBP <90 mmHg時,勿用Morphine.
d. Morphine會抑制呼吸,使用時特別注意呼吸狀況及保持呼吸道通暢。
Digoxin
a. AF患者使用了乙型阻斷劑,但仍有心室心率過快(AF with RVR) (>110 b.p.m.) ,可考慮使用Digoxin。
b. 如果未曾使用過Digoxin,可以靜脈推注 0.25–0.5 mg。
對於CKD或影響Digoxin代謝的其他因素(包括其他藥物)和/或老年人,維持劑量可能難以理論上估計,應檢查血清Digoxin level。
血栓栓塞預防
a. 推薦使用肝素(例如低分子量肝素)或其他抗凝劑預防血栓栓塞。
c. 若正服用服抗凝劑或禁忌,則不需使用肝素。
短期機械式循環輔助(MCS)
a. 心因性休克可能需要短期 MCS 以增加心輸出量和維持器官灌注。
b. 短期 MCS 可用作恢復前(BTR, bridge to recover),治療策略決定前(是否繼續積極治療或視為無效醫療, BTD, Bridge to decision) 暫時過渡期的使用。臨床研究證據仍然很少。因此,不支持在心因性休克患者中未經選擇地使用 MCS。
c. 心因性休克 II (IABP-SHOCK-II) 研究中的IABP-SHOCK-II顯示,主動脈內球泵浦 (IABP) 和合適藥物治療之比較,於心因性休克患者接受早期血管再灌注的急性 MI 後之休克中,30天和長期死亡率沒有差異。根據這些結果,不推薦 IABP常規用於 MI後的心因性休克(Class III)。然而,其他非ACS引起的心因性休克,對藥物治療無效,IABP作為BTD、BTR ,仍有幫助(Class IIb)。
d. 在小型隨機試驗和傾向匹配分析中將其他短期 MCS 與 IABP 進行了比較,但結果不確定。ECMO與 IABP或 MT進行比較的RCT亦無確定結果。
e. 一項僅包括觀察性研究的綜合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接受靜脈-動脈 (VA-ECMO) 治療的心因性休克或心臟驟停患者的預後良好。 VA-ECMO 也可用於治療暴發性心肌炎和其他導致嚴重心因性的疾病。
f. 根據心肌功能異常和/或合併二尖瓣或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的嚴重程度,VA-ECMO 可能會增加 LV 後負荷,同時增加 LV 舒張末期壓力和肺充血。在這些情況下,可以通過經中隔/心室心尖通氣口或使用解除LV 負荷(例如 Impella 裝置) 。
本文出處:
https://reurl.cc/VEy9Gn
Ref: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1) 00, 1-128
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dvance-article/doi/10.1093/eurheartj/ehab368/6358045#292214341
morphine代謝 在 三健客蔡藥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二類: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NSAID作用機轉為抑制cyclooxygenase (COX),使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無法代謝成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達到止痛、消炎效果。
COX又分成兩種形式:
COX-1 : 可維持腸胃道、血小板、腎臟功能
COX-2 : 在組織受傷時才被誘發的,主要促使prostacyclin (PGI2)的生成
PGI2會誘導發炎反應而導致疼痛、腫脹及不適感。
一般常見的NSAID會同時阻斷COX-1及COX-2,阻斷COX-1會破壞腸胃道黏膜以及影響腎臟血流並且會抑制thromboxane A2(TXA2) 長期使用導致傷胃傷腎以及出血等副作用,阻斷COX-2則會減少PGI2的生成,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但也會促使血小板凝集,而導致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等心血管方面副作用的增加。
說了那麼多,那常見的NSAIDS 藥物之間又有什麼差別呢? 主要的差別在於對COX -1 /COX-2阻斷的比例,對COX-2選擇性越高,也就越不會阻斷COX-1,也較不會有傷胃及出血的副作用。
以下是常見NSAIDS藥物的介紹
1 Aspirin
Aspirin和其他同類藥物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是唯一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凝結長達4-7天的藥物(低劑量下就有效果),也因此在心血管用藥上佔有一席之地(目前因腸胃道副作用明顯已少用於消炎止痛) 。
2 Diclofenac
有證據說明Diclofenac能抑制Lipoxygnase pathway,減少leukotrienes的形成,另一方面抑制phospholipase A2的作用,這些額外的作用也解釋了為何Diclofenac是強度很高的NSAID之一,他的止痛效力是Indomethacin的六倍,另一方面Diclofenac 相較於選擇性COX-2 inhibitor,在高劑量 (每日150毫克),可能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或可能致死栓塞事件的風險,此風險會隨著使用的劑量和時間上升而增加
3 Ibuprofen (很多人去日本會買的EVE主要成分)
Ibuprofen 在NSAID中腸胃道副作用方面風險是較低的,在退燒方面較為安全有效(美國FDA僅核准ibuprofen有此適應症)
4 Indomethacin
Indomethacin是一個非常強效的COX inhibitor,抗發炎效果幾乎是NSAID中最強的,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比較多(心血管,腸胃道) ,目前主要用於急性痛風的治療
5 ketorolac
ketorolac是NSAID 中止痛效力最強的藥物,30mg的ketorolac約等於10mg morphine(嗎啡) ,也是目前急診室用量最大的止痛藥
6 Celecoxib
celecoxib 含有磺胺類結構,磺胺類藥物過敏的人不能使用,做為一個選擇性COX-2抑制劑,celecoxib有較少的腸胃道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像celecoxib有-coxib字尾或者像piroxicam,meloxicam 有-xicam結尾的藥物有較長的半衰期因此也較適合用於長期慢性疼痛的病人(OA,RA)
使用NSAID藥物的時候必須考慮到病人本身的背景,有些病人不適合使用NSAID藥物,像是懷孕的婦女,使用抗凝血劑治療的病患,對aspirin或任何NSAID有過敏反應,胃潰瘍的病人等等。
但是我們也不需要過度妖魔化止痛藥,當用則用,止痛藥一般建議在疼痛剛開始時就服用,越晚服用效果可能越差,甚至要加重劑量才有效果,遵循醫生,藥師的指示下服用,才是正確使用止痛藥的原則。
morphine代謝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用止咳藥速查〉
〈天氣開始凍,萬一咳……咳……咳……應該點揀止咳藥呢?〉
各位看倌,大家在服用一些止咳藥的時候,有時候,會不會摸不著頭腦呢?
其實,暫時姑且撇開成分、牌子不說,單是劑型,便可以分為咳藥片、咳藥水兩種;單是成分,還可以分為鎮咳劑、化痰藥兩種,五花八門、分門別類,族繁不及備載,同樣真的讓人看的眼花撩亂,不知道自己正在服用哪一種止咳藥。
首先,值得一提,實際上,咳嗽是體內一種正常的反射機制,作為一種防衛機制,將吸進氣管的細菌、誤進氣管的食物,或者湧上氣管的痰液,透過咳嗽,排出體外,防止呼吸系統受到異物侵入。
這就是說,一般而言,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太建議服用止咳藥,避免干擾體內呼吸系統的正常保護機制,讓細菌、痰液難以咳出,不利痊癒。
藥罐子相信,各位看倌,看到這裡,可能會拍掌道:
「嘿嘿……好,好,好,不用服藥,這是一道好消息,不是嗎?」
誠然,「沒有人喜歡服藥」是天下共識,這是走不掉的。
實際上,藥罐子看到很多用藥者,總是抱著一種「不服藥總比服藥好」的心態,寧願辛苦自己,還是堅持不肯服藥。
問題是,藥,是解決問題,不是製造問題;藥,是方便用藥者,不是為難用藥者。
所以,話是這樣說,無錯,但是如果咳嗽真的擾亂用藥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用藥者的生活質素,這時候,自然便沒有一個拒絕用藥的理由。對吧?
這就是說,凡事總有例外。不然的話,這些止咳藥,用來幹什麼?
一般而言,止咳藥,主要的目的,有以下兩個:
第一,減少用藥者因為經常咳嗽所帶來的不便,從而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舉例說,如果是夜間咳嗽的話,便可能會導致用藥者難以入睡,嚴重影響睡眠質素,連帶影響日常生活。這時候,服用止咳藥,便能夠止一止咳,助一助眠,從而讓用藥者可以高枕無憂,解決睡不著覺的問題。
第二,減少用藥者因為經常咳嗽所帶來的損害,從而減少對健康的影響。
舉例說,如果是經常咳嗽的話,便可能會咳破喉嚨,喉嚨受傷,便可能會導致流血,誘發炎症,從而增加出現感染的機會。
在用藥上,鎮咳劑一般較適用於紓緩沒有痰液的咳嗽,即乾咳。如果咳嗽帶有痰液的話,即痰咳,一般不建議使用鎮咳劑,避免妨礙痰液的咳出。
其中,綜觀市面上的鎮咳劑,其中一類常用的成分主要是鴉片鹼(Opium Alkaloids)。
鴉片鹼,在藥理上,是一種中樞性鎮咳劑(Antitussive),作用原理,顧名思義,主要在抑制延髓(Medulla Oblongata)的咳嗽中樞(Cough Center),從而抑制咳嗽反射(Cough Reflex),達到鎮咳的效果。
現在,藥罐子便在這裡整理一些鴉片鹼常用的成分,供各位看倌參考一下:
一、Codeine
在藥理上,除了可以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樞外,Codeine還可以抑制支氣管的黏液分泌,所以,理論上,相較其他鴉片鹼而言,鎮咳的效果較大,但是同時可能會增加痰液的黏度,反而會妨礙痰液的吐出,所以不建議用於紓緩帶有痰液的咳嗽。
在副作用上,Codeine進入人體後,在代謝的過程裡,便可能會進行脫甲基作用(Demethylation),進化成為嗎啡(Morphine)。
所以相較其他鴉片鹼而言,副作用較大,除了較可能會出現成癮的風險外,俗稱「上癮」,同時較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從而較可能會出現嗜睡、便秘、呼吸抑制(Respiratory Depression)這些副作用。
二、Pholcodine
相較Codeine而言,Pholcodine的副作用較少、較輕,在使用上,一般較安全。
三、Dextromethorphan
在藥理上,Dextromethorphan可以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樞,抑制咳嗽反射,同時不會干擾上呼吸道壁上纖毛(Cilia)排除痰液的正常功能,所以,理論上,較少會妨礙痰液的咳出,從而較少會加劇痰咳的症狀。
這就是說,同是鎮咳劑,Dextromethorphan固然未必適用於紓緩痰咳的症狀,但是至少不會雪上加霜,進一步妨礙痰液的咳出,從而惡化痰咳的症狀。
在藥效上,一般相信,相較Codeine、Pholcodine而言,Dextromethorphan的藥效較差。
在副作用上,在正常的劑量下,相較而言,Dextromethorphan的副作用較少,較少會產生嗜睡的副作用,同時較少會產生成癮性,在使用上,一般較安全,較少出現濫用的風險。
最後,值得一提,不管是鎮咳劑,還是化痰藥,服用這些止咳藥的時候,藥物不會直達咽喉,而是透過食道,進入消化系統,然後在腸道吸收,進入體循環,散布在氣管、支氣管、肺泡裡,產生藥效,所以多喝水並不會影響藥效,反而是一種不錯的止咳方法。
所以不管是乾咳,還是痰咳,多喝水還是會有一定的幫助的。
實際上,大部分的咳嗽大多只是一些自限性病症(Self-limiting Disease),在正常的情況下,不論有沒有服藥,大約在幾天內便會自行痊癒,所以如果咳嗽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的話,例如超過2星期,還是沒有紓緩症狀、改善情況,便應該盡快求醫處理,探討一下潛在的病因,從而針對病源,對症下藥。
對,有時候,單是咳嗽,未必真的源自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傷風、感冒。
舉例說,一些血壓藥,例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顧名思義,能夠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這種酵素,所以同時可能會抑制緩激肽(Bradykinin)的分解,從而增加體內緩激肽的水平,誘發乾咳的副作用。
這時候,便可以透過轉用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透過不同的作用原理,繞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這種方法,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這樣便能夠減少乾咳的副作用,從而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