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moma大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moma大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moma大衣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的愛牌D+AF開實體店了耶❤️ 而且店裡處處都是網美景 超美~這根本是全台最美鞋店了吧😍😍😍 今年冬天短靴正夯 D+af出了很多短靴 我是來試穿網路上超好評的方頭襪靴 這雙出乎我意外蠻好走的耶! 而且美腿效果也不錯! 我個人喜歡麂皮黑、麂皮棕 可能兩雙都會買😆 另外小細根的短靴也好好看~ 奶茶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eyitsmind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eyitsmindyy/ ————————————— 嗨大家好👋🏻 今天的影片是美國旅遊一個月的最終集! 隔了好長一段時間 終於把最後的片段都剪完了 在剪輯的時候 對比疫情前和現在的美國 不禁感到有點感傷 很希望可以早...
-
moma大衣 在 heyitsmind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29 19:00:04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eyitsmindyy/
—————————————
嗨大家好👋🏻
今天的影片是美國旅遊一個月的最終集!
隔了好長一段時間
終於把最後的片段都剪完了
在剪輯的時候
對比疫情前和現在的美國
不禁感到有點感傷
很希望可以早日看到大家口罩後的笑容
以及觀光景點的美景與熱鬧
那就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的影片
如果對我或是影片內容有什麼問題
都歡迎你們在底下留言✨
Thanks for watching!
ps.影片中補充說明景點資訊的字卡
有些內容是從網路上搜尋而來的哦!
(畢竟時間有點久遠...記憶會被折損...)
#USAVLOGFinal
—————————————
00:00 美國VLOG完結篇
00:21 12/25
紐約 New York
🏡Courtyard by Marriott Jersey City Newport
🍳1:29 Kobrick Coffee Co.
📍1:38 高架公園 The High Line
📍1:58 Vessel
📍2:22 Dyker Heights
6:06 12/26
📍6:44 The MET
📍7:07 Rockefeller Christmas Tree
🍳8:30 Madangsui
8:48 12/27
📍Woodbury Outlets
🍳8:51 Shake Shack
10:12 12/28
🍳Caffe Bene
📍10:44 MOMA
📍11:34 Bryant Park Winter Village
📍13:08 Macy’s (W 34th St)
14:32 12/29
🍳14:39 Sarabeth's
📍15:16 雀兒喜市場 Chelsea Market
🍳15:34 Lobster Place
📍19:25 One World Observatory (One World Trade Center)
🍳21:50 Eataly
22:11 12/30
📍22:22 威廉斯堡 Williamsburg
🍳23:02 Joe’s Pizza
🍳23:36 Salt + Charcoal
31:47 12/31
📍SOHO
📍33:57 Liberty Island
📍34:12 Statue of Liberty
🍳34:24 II Corallo Trattoria
36:36 1/1
西雅圖 Seattle
🏡Residence Inn Seattle Downtown/Terry Avenue
📍36:58 Pike/Pine
🍳37:15 Kizuki Ramen & Izakaya
🍳37:53 Salt & Straw
📍38:24 Starbucks Reserve Roastery
40:45 1/2
📍41:11 太空針塔 Space Needle
📍41:46 奇胡利玻璃藝術園 Chihuly Garden and Glass
🍳43:16 CaliBurger Seattle
43:31 1/3
📍44:22 Starbucks Pike Place
📍45:11 派克市場 Pike Place Market
🍳45:29 Ellenos
📍45:39 口香糖牆 The Gum Wall
📍45:46 Amazon Spheres
📍46:05 Amazon Go
🍳46:35 Vinason Pho
46:57 1/4
舊金山 San Francisco
🏡Chancellor Hotel on Union Square
🍳47:09 丸龜製麵 Marugame Udon
📍47:23 Union Square
🍳47:33 Asha Tea House
🍳47:52 The Cheesecake Factory
57:57 1/5
🍳48:20 Farm : Table
📍48:48 金門大橋 Golden Gate Bridge (Welcome Center)
📍49:24 Crissy Field
🍳50:08 Pizzeria Delfina
🍳50:39 Salt & Straw
50:59 1/6
📍51:17 惡魔島聯邦監獄 Alcatraz Island
📍54:47 Pier 39
🍳55:53 In-N-Out Burger
56:02 1/7
🍳56:14 Wooden Spoon
📍57:21 卡斯楚街 The Castro
(彩虹街地址: 18th St & Castro St)
📍57:35 雙峰 Twin Peaks
58:40 1/8
🍳59:00 Blue Bottle Coffee
📍59:13 Cable Car
📍59:45 倫巴底街 Lombard Street
1:00:31 1/9
拉斯維加斯 Las Vegas
🏡Travelodge by Wyndham Las Vegas Airport No/Near The Strip
📍1:01:14 M&M’s World
1:01:48 1/10
🍳Bacchanal Buffet
📍1:02:02 凱薩宮酒店 Caesars Palace
📍1:02:43 百樂宮酒店 Bellagio Hotel
📍1:03:39 紐約賭場酒店 New York-New York Hotel
1:05:39 1/11
📍The Hunger Games: The Exhibition
📍1:05:56 太陽馬戲團 KÀ秀 KÀ by Cirque du Soleil
🌹SpicyChoco https://spicychoco.com
輸入"MINDY" 可以有9折的優惠
適用於全站所有產品(包括折扣產品!!!)
🌹Yesstyle https://www.yesstyle.com
輸入"MINDY10” 滿$49可享9折
On Me:
(*代表有點久以前)
12/25
圍巾: 不可考
灰色大衣: H&M*
帽子: H&M*
襯衫: 淘寶
米色高領內搭: Stylenanda*
12/26
圍巾: 不可考
米色高領內搭: Stylenanda*
帽踢: Urban Outfitters*
大衣: H&M*
12/27
米色高領內搭: Stylenanda*
帽踢: Urban Outfitters*
灰色大衣: H&M*
12/28
棕色高領毛衣: H&M*
大衣: H&M*
戒指: & Other Stories*
12/29
高領毛衣: 媽媽的
牛仔外套: Urban Outfitters
貝蕾帽: 媽媽的
12/30
黑色大學踢: 媽媽的
灰色大衣: H&M*
12/31
藍色高領內搭: Stylenanda*
針織帽踢: Urban Outfitters
灰色大衣: H&M*
1/1
紫色毛帽: oiiv*
米色高領內搭: Stylenanda*
紫色毛衣: Stylenanda*
灰色大衣: H&M*
1/2
耳環: Urban Outfitters
黑色棒球帽: Urban Outfitters
灰色高領內搭: Zara*
駝色大衣: Aland (3.3 Field Trip)
1/3
項鍊:Urban Outfitters
黑色棒球帽: Urban Outfitters
白色大學踢: 媽媽的
駝色大衣: Aland (3.3 Field Trip)
1/4
黑色高領毛衣: vii&co*
紫色毛帽: oiiv*
1/5
白色上衣: Zara*
牛仔外套: Urban Outfitters
耳環: Urban Outfitters
1/6
帽子: H&M*
米色高領內搭: Stylenanda*
綠色帽踢: Bershka*
駝色大衣: Aland (3.3 Field Trip)
1/7
漁夫帽: 媽媽的
黑色內搭: 媽媽的
駝色大衣: Aland (3.3 Field Trip)
1/8
灰色帽踢: Zara*
格紋大衣: H&M*
耳環: Urban Outfitters
1/9
紫色毛帽: oiiv*
黑色高領毛衣: vii&co*
灰色大衣: H&M*
MAIL / [email protected]
Music ♪ :
eel. - yellow
G-Slow - too_hard_to_chill_227(shiloh flip)
NVYKO - i’ve been waiting, yes i've been waiting
hot_mandoo - Sky Road
Lejija - The Girl From Ipanema - Joao Gilberto (cover)
nobu loops - Fresh Start
barnes blvd. - intro (w rook1e)
neonblinds - considerate
gouachepaint - most of all
majeur - Catchup - Woody's Trip
• Camera: Canon G7X Mark ii
• Editing Software: Final Cut Pro X
• Earrings: https://www.facebook.com/mangoccc/
• Skin Type:
夏天 偏油肌 Normal to oily
冬天 偏乾肌 Normal to dry
FTC: Not Sponsored.
moma大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愛牌D+AF開實體店了耶❤️
而且店裡處處都是網美景
超美~這根本是全台最美鞋店了吧😍😍😍
今年冬天短靴正夯
D+af出了很多短靴
我是來試穿網路上超好評的方頭襪靴
這雙出乎我意外蠻好走的耶!
而且美腿效果也不錯!
我個人喜歡麂皮黑、麂皮棕
可能兩雙都會買😆
另外小細根的短靴也好好看~
奶茶色跟咖啡色都美都好搭
店員說實體店因為場地關係
沒有展示所有的款式
但實體店展示的一定是網路熱銷款
反正每雙鞋都能試穿到妳高興為止
就挑好妳要的款式、尺寸
回家上網買也ok😆
PS.
我的腳是23.5-24拿38正好!
但尖頭靴我穿39會比較舒服喔!
以上給大家參考~
如果對尺寸有疑惑的話
直接來實體店試穿
馬上就可以買回家也不錯喔😉
👗今日穿搭👗
白色襯衫/韓國買
灰色背心/O-LIWAY
https://flowery.tw/o-liway/
黃色短裙/MOMA
https://flowery.tw/moma/
黑色外套/更衣室
綠色大衣/淘寶
來看看我的D+af心得文:
https://flowery.tw/daf-boots/
moma大衣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兩個孩子 #國一 #小三
我知道,這個議題,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同意。您可能會覺得「帶孩子去看那個做什麼」「這真的好嗎」。我能理解,請讓我分享一些事實、觀察,以及實際跟孩子的對話,給您參考看看。
「上週末的 Taiwan LGBT Pride 2019,就在台北,你參與到了嗎?」
Pride Parade,以前叫做 Gay Pride Parade,但因為除了男同性戀外,現在也擴大到各種非典型性別者,包括女同性戀、跨性別者、自有性向者等,所以統稱 Pride Parade,中文的話,叫做「多元性別驕傲遊行」可能蠻恰當。
事實上我們白天有本來的行程,但因為在 Google 地圖上,他會用彩虹路線顯示封路的遊行路段,想說難得遇到,不如就帶孩子一起去看看。
旅行不就是這樣嗎?在安全的前提下,多多感受不同的文化,我們也可以帶他們一起討論,認識更多的事實,至於要有什麼看法,就是他們那一代的事了。
倫敦畢竟是世界大城,之前波士頓馬拉松的爆炸悲劇也從新聞上注意過,所以這次我預計只加入整個遊行的最後半小時,也只從遊行途中的特拉法加廣場邊緣參與,避免過於擁擠的環境,讓小孩感到壓力,也避免突發狀況無法應變。
從地鐵站過去的時候,就能發現人真的很多。英國人參加遊行很熱情,身上一定要打扮一番的,不管是旗子、臉上彩繪、領帶、皮帶都行,一定要有彩虹旗。
在台灣最有感的就是 Halloween,美語班的外籍老師都超級投入在扮裝,反倒是台灣家長都覺得很苦惱,往往想的是「買這個一年用一次的道具要做什麼?」XDD 但我想,一個社會邁向富裕的過程,漸漸的會從物質轉向體驗,既然這是我要開心的一天,讓自己打扮得更投入,當然就能更開心囉!
到了特拉法加廣場附近,就能感受到,Pride Parade 的氣氛真的很歡樂,每個人都穿著自己覺得最好看的樣子,當然,這些審美觀不見得是被每個人都能稱讚的,而且普遍「肌膚露出率」與「身體線條展示率」都偏高。
對這件事情,我的想法是,pride 是對自己的性向感到自豪,也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豪。花了時間練的身體線條,能被認同自己的人看見,很不錯;對自己的身體感到驕傲,即使並不是電視或雜誌定義的那種美,開心地與自己的樣貌和解,也很不錯。
這種 pride 在英國,即使不是 Pride Parade 也常可見。在台灣,如果胖的男生女生,多會用寬鬆的衣服,或西裝大衣等本身有明確線條的衣服,做視覺上的遮掩 修飾。但英國人很多肚子比我還大,一樣穿著緊身衣緊身褲,開心的跟大家分享自己養出來的飽滿肚腩。讓我也檢討了一下自己,到底是怎樣的教育,讓我失去了這種 pride 呢?如果我能看開這點,或許也不用整天說要減重了 XD
當然,現場也有很多一般在媒體上比較不會看到的討論,尤其那些比較政治不正確的觀察。像是有個團體是 Pride Resound Chinese,揮舞著五星旗,但諷刺的是,近年他們對同性戀的打壓漸大,更別說 LGBTQ+ 族群。其實他們揮舞著的,是一個打壓著他們自己的政權旗幟,不知道他們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多些,還是認同自己多些呢?
現場也有騎腳踏車的急救小隊,這不是純逛街的喔,因為喝酒的人很多,喝很大的也不少,我們跟著人流與這兩位向前走後,就發現他們是要趕去一位路倒遊行參加者那邊,我沒逗留觀察,猜想應該是喝太多,醉倒了。
周邊的公園,人滿為患,垃圾也很多,已經有清潔隊員開始初步清理,但流浪漢也借這個機會收集些對他有幫助的物品。畢竟這遊行有主題的,今天不是 Homeless Pride。一路上蠻多這樣的街友,他們在快樂的遊行中,一臉茫然。
多數你在媒體上看到的,都是拍人群,快樂自信的笑容。但如果低頭看看腳下,幾乎都是這樣。
就教育來說,我認為這樣的參與其實不錯,不做太多的價值判斷,先讓孩子體驗,然後問問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回答他們的問題。
升國一的女兒覺得,他們遊行開心很好,但現場抽菸的人太多了(真的多),而且音樂聲音很大(真的大聲),地上垃圾也太多(真的有點多),很可惜。
Then we went to the Pride Parade and stand by watching, but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smoking and the sound they were playing were very loud, also there are a lot of garbage all over the ground. / Jin’s Blog
http://bit.ly/2BMoXYW
我跟她說,因為這些性向不同的朋友們,過去受了太多的欺負跟壓抑,一個民主社會,必須做點事,甚至稍微矯枉過正一點,去讓這件事情被注意、被看見,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垃圾要收集、市容要恢復,很容易,但社會逼死一個人,甚至一群人,那是沒辦法復原的。
升小三的兒子則是很好奇,對每個遊行花車、公司標誌、LGBTQ 個別的定義有興趣,我就一一講給他聽。
他們即將面臨的世界,不是我能想像的世界。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事實、知識,以及在他們還小的時候,陪他們看看這世界,未來,再由他們來告訴我們,他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吧。
🚩 寒假、年節出遊前的必修教養課程,與孩子互動,不怕沒有梗。年前僅此一場,開放報名!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帶著孩子去看 London Pride Parade
➤ http://bit.ly/344PtsM
▌延伸閱讀
➤ 6 個在旅行中,對孩子的整體能力培養的小技巧。
➤ http://bit.ly/2IyRRQd
➤ 旅行中,晚上無聊時,適合跟孩子做的 5 件事。
➤ http://bit.ly/2ATMTcB
「素養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沒有邊界,或者我們應該說,「邊界,是自己定義的」,不是課本學門定義的,不是教學進度定義的,不是課本自修定義的,不是考試範圍定義的。
這樣的引導、整合、輔導,很難要求一次要管 30 個小朋友的學校老師幫忙。即使家教老師,跟孩子的相處時間不夠久,也很難去串起這一切。跟小孩一起生活的我們,是最適合的老師。
《素養教育工作坊》,我們將分享,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瑣事,你可以怎麼觀察自己的小孩,並做跨領域的引導整合。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過年前僅有一班,開放報名。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帶著孩子用他們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
🔹 2019/11/30(六)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堂上直接做出你的部落格,回家還能幫小孩架一個。
🔹 透過孩子最真誠的書寫紀錄,也能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moma大衣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兩個孩子 #國一 #小三
我知道,這個議題,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同意。您可能會覺得「帶孩子去看那個做什麼」「這真的好嗎」。我能理解,請讓我分享一些事實、觀察,以及實際跟孩子的對話,給您參考看看。
「上週末的 Taiwan LGBT Pride 2019,就在台北,你參與到了嗎?」
Pride Parade,以前叫做 Gay Pride Parade,但因為除了男同性戀外,現在也擴大到各種非典型性別者,包括女同性戀、跨性別者、自有性向者等,所以統稱 Pride Parade,中文的話,叫做「多元性別驕傲遊行」可能蠻恰當。
事實上我們白天有本來的行程,但因為在 Google 地圖上,他會用彩虹路線顯示封路的遊行路段,想說難得遇到,不如就帶孩子一起去看看。
旅行不就是這樣嗎?在安全的前提下,多多感受不同的文化,我們也可以帶他們一起討論,認識更多的事實,至於要有什麼看法,就是他們那一代的事了。
倫敦畢竟是世界大城,之前波士頓馬拉松的爆炸悲劇也從新聞上注意過,所以這次我預計只加入整個遊行的最後半小時,也只從遊行途中的特拉法加廣場邊緣參與,避免過於擁擠的環境,讓小孩感到壓力,也避免突發狀況無法應變。
從地鐵站過去的時候,就能發現人真的很多。英國人參加遊行很熱情,身上一定要打扮一番的,不管是旗子、臉上彩繪、領帶、皮帶都行,一定要有彩虹旗。
在台灣最有感的就是 Halloween,美語班的外籍老師都超級投入在扮裝,反倒是台灣家長都覺得很苦惱,往往想的是「買這個一年用一次的道具要做什麼?」XDD 但我想,一個社會邁向富裕的過程,漸漸的會從物質轉向體驗,既然這是我要開心的一天,讓自己打扮得更投入,當然就能更開心囉!
到了特拉法加廣場附近,就能感受到,Pride Parade 的氣氛真的很歡樂,每個人都穿著自己覺得最好看的樣子,當然,這些審美觀不見得是被每個人都能稱讚的,而且普遍「肌膚露出率」與「身體線條展示率」都偏高。
對這件事情,我的想法是,pride 是對自己的性向感到自豪,也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豪。花了時間練的身體線條,能被認同自己的人看見,很不錯;對自己的身體感到驕傲,即使並不是電視或雜誌定義的那種美,開心地與自己的樣貌和解,也很不錯。
這種 pride 在英國,即使不是 Pride Parade 也常可見。在台灣,如果胖的男生女生,多會用寬鬆的衣服,或西裝大衣等本身有明確線條的衣服,做視覺上的遮掩 修飾。但英國人很多肚子比我還大,一樣穿著緊身衣緊身褲,開心的跟大家分享自己養出來的飽滿肚腩。讓我也檢討了一下自己,到底是怎樣的教育,讓我失去了這種 pride 呢?如果我能看開這點,或許也不用整天說要減重了 XD
當然,現場也有很多一般在媒體上比較不會看到的討論,尤其那些比較政治不正確的觀察。像是有個團體是 Pride Resound Chinese,揮舞著五星旗,但諷刺的是,近年他們對同性戀的打壓漸大,更別說 LGBTQ+ 族群。其實他們揮舞著的,是一個打壓著他們自己的政權旗幟,不知道他們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多些,還是認同自己多些呢?
現場也有騎腳踏車的急救小隊,這不是純逛街的喔,因為喝酒的人很多,喝很大的也不少,我們跟著人流與這兩位向前走後,就發現他們是要趕去一位路倒遊行參加者那邊,我沒逗留觀察,猜想應該是喝太多,醉倒了。
周邊的公園,人滿為患,垃圾也很多,已經有清潔隊員開始初步清理,但流浪漢也借這個機會收集些對他有幫助的物品。畢竟這遊行有主題的,今天不是 Homeless Pride。一路上蠻多這樣的街友,他們在快樂的遊行中,一臉茫然。
多數你在媒體上看到的,都是拍人群,快樂自信的笑容。但如果低頭看看腳下,幾乎都是這樣。
就教育來說,我認為這樣的參與其實不錯,不做太多的價值判斷,先讓孩子體驗,然後問問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回答他們的問題。
升國一的女兒覺得,他們遊行開心很好,但現場抽菸的人太多了(真的多),而且音樂聲音很大(真的大聲),地上垃圾也太多(真的有點多),很可惜。
Then we went to the Pride Parade and stand by watching, but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smoking and the sound they were playing were very loud, also there are a lot of garbage all over the ground. / Jin’s Blog
http://bit.ly/2BMoXYW
我跟她說,因為這些性向不同的朋友們,過去受了太多的欺負跟壓抑,一個民主社會,必須做點事,甚至稍微矯枉過正一點,去讓這件事情被注意、被看見,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垃圾要收集、市容要恢復,很容易,但社會逼死一個人,甚至一群人,那是沒辦法復原的。
升小三的兒子則是很好奇,對每個遊行花車、公司標誌、LGBTQ 個別的定義有興趣,我就一一講給他聽。
他們即將面臨的世界,不是我能想像的世界。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事實、知識,以及在他們還小的時候,陪他們看看這世界,未來,再由他們來告訴我們,他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吧。
🚩 寒假、年節出遊前的必修教養課程,與孩子互動,不怕沒有梗。年前僅此一場,開放報名!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帶著孩子去看 London Pride Parade
➤ http://bit.ly/344PtsM
▌延伸閱讀
➤ 6 個在旅行中,對孩子的整體能力培養的小技巧。
➤ http://bit.ly/2IyRRQd
➤ 旅行中,晚上無聊時,適合跟孩子做的 5 件事。
➤ http://bit.ly/2ATMTcB
「素養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沒有邊界,或者我們應該說,「邊界,是自己定義的」,不是課本學門定義的,不是教學進度定義的,不是課本自修定義的,不是考試範圍定義的。
這樣的引導、整合、輔導,很難要求一次要管 30 個小朋友的學校老師幫忙。即使家教老師,跟孩子的相處時間不夠久,也很難去串起這一切。跟小孩一起生活的我們,是最適合的老師。
《素養教育工作坊》,我們將分享,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瑣事,你可以怎麼觀察自己的小孩,並做跨領域的引導整合。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過年前僅有一班,開放報名。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帶著孩子用他們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
🔹 2019/11/30(六)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堂上直接做出你的部落格,回家還能幫小孩架一個。
🔹 透過孩子最真誠的書寫紀錄,也能更瞭解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