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modified醫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modified醫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modified醫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modified醫學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Dr 文科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澳洲香港公立醫院大不同】 話說最近跟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聊天 發現澳洲跟香港在處理急救方面有非常大的分別 在澳洲,有一個概念叫做MET call (Medical Emergency Team)call 當任何醫護人員(醫生/護士/Allied health)認為病人情況危急或擔心病人...

  • modified醫學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11:12:10
    有 676 人按讚

    【澳洲香港公立醫院大不同】

    話說最近跟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聊天

    發現澳洲跟香港在處理急救方面有非常大的分別

    在澳洲,有一個概念叫做MET call (Medical Emergency Team)call

    當任何醫護人員(醫生/護士/Allied health)認為病人情況危急或擔心病人轉差,又或者病人vital signs持續惡化時,便會啟動MET call

    MET團隊會定期由不同的醫生+護士擔任,主要成員包括實習醫生再加幾名不同科較資深的醫生+護士,例如ICU trainee, Anesthetic trainee, physician trainee, surgical trainee和資深護士等等。

    所以一但有人召喚MET team時便會成房都是醫生和護士......

    話說有次個病人Sudden onset atrial tachycardia, ?SVT/rapid AF,護士擔心病人心跳持續過快,召喚MET team到場協助

    連同當時的病房醫生,我們總共有5名醫生+6名護士,護士再拿來一台E-trolley、ECG和vital sign machine,整個病房擠得水洩不通。

    處理?SVT/rapid AF一般來說不用太多人,也大概是Carotid massage, modified valsalva, adenosine +/- BB/CCB depending on rhythm,escalate if not responsive。

    如果病人穩定後便會step down交由病房醫生繼續處理。

    有時候我在想,真的需要那麼多醫生跟護士嗎......

    不過,當澳洲人手比例好到可以每個病人花30分鐘問診的時候,其實有條team專門處理急救又真係幾handy

    #不過如果我SVT突然間房出現12個人
    #我應該會幾驚驚

  • modified醫學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6 07:30:22
    有 84 人按讚

    【運動醫學】~ 次最大運動測試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ing)
      
    為了解決測試最大攝氧量的設備並不容易取得,以及部分不適合進行最大運動測試的族群,「次最大運動測試」被設計出來了。
      
    ※ 警語要寫在前面,如果你有已知的慢性疾病追蹤中,要進行下列測試時,建議諮詢你的家庭醫師,以避免測試中發生不必要的風險。
      
    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
      
    1. 改良式的布魯斯跑步機測試(Modified Bruce Treadmill Test)

    這在心臟科的檢查也常看到,就和運動心電圖相同的設置;測驗分為0~7不同階段 (共9個),對應不同的跑步機速率&坡度,每個階段跑3分鐘。

    最後看跑了幾分鐘,代入對應的公式,就可以得到預估的VO2max。(所以變數只有你能跑多久)
      
    2. 單一階段次最大跑步機走路測試(Single-Stage Submaximal Treadmill Walking Test, SSTWT)

    速度定在2.0mph ~ 4.5mph,以讓受測者可以維持在最大心率的50%~70%進行測驗,在坡度0%持續4分鐘;再上升至坡度5%測驗,並收集最後穩定的心率;最後調回坡度0%做收操。(所以變數有:跑步機速率、在坡度5%的最後穩定心率、年齡、性別)
      
    3. Astrand and Ryhming 腳踏車測試(A-R Cycle Ergometer Test)

    這兒指的腳踏車就是健身房看得到那種可以調阻力看功率的。

    一開始先因應受測者不同,選擇可能適合的功率75W、100W、150W。迴轉數設定在50rpm,進行6分鐘的測試,並收集最後15到20秒的心率數。

    如果最後的心跳數在每分鐘130~170次,且第5、第6分鐘,相差不到每分鐘5次,實驗即結束;如果相差大於每分鐘5次,就繼續踩下去;但如果心跳低於每分鐘130次,則要提高設定功率,再重新開始。

    最後再用穩定心率和設定功率去查表,並配合年齡校正因子,即可得到最大攝氧量估計值。
      
    4. 加拿大有氧適能測試(Canadian Aerobic Fitness Test, CAFT)

    這有點像台灣的體適能測驗常用的「3分鐘登階測驗」,只是更複雜一些,分為兩個階段。

    依據年齡不同,登階的初始速率就不同;而收集運動後10秒的心率數,再決定要不要進到第2階段。

    附註:台灣常用的三分鐘登階測驗 (不過最後得出的數值不是最大攝氧量)
    https://www.fitness.org.tw/measure06.php
      
    5. 12分鐘跑步測試(12-Minute Run Test, 12-MRT)

    這個很單純,就是12分鐘,你能跑多遠是多遠,變數就只有距離一個。後來因應心血管疾病族群,設計了12分鐘走路測試。

    像我的運動錶,叫我去跑或走一段15分鐘以上的活動,就可以算出最大攝氧量,那應該就是用這個公式(因為這個算式完全不考慮到心率數,所以如果要刷數據就儘量衝,不用管配速了...XD)
      
    6. 20公尺折返跑測試(20-Meter Shuttle Test, 20-MST)

    每1分鐘為一階段,初始速率分別為女生8.5km/h、男生10km/h;每完成一階段,上升0.5km/h,評估最後到什麼速率沒辦法再跟上。

    最後把最大的速度及年齡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出最大攝氧量估計值。
      
    7. 1英里跑道步行測試(Rockport Fitness Test, 1-MTW)

    在一英里長的距離中,能「走」多快是多快,並在每1/4英里時紀錄心跳數,至少要進行2次;最後把所需時間及4次心跳數的平均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最大攝氧量。

    後來也發展出,1.5英里跑步測試、2英里跑步測試...等。
      
    〖小結〗

    上面介紹的各項「次最大運動測試」都是經過信效度檢驗可信度相對高的方式,但估計畢竟是估計,一定會有誤差值。

    而且,你可以看到,有些測驗方式,根本不去看心率變化,和很多練習跑步的人,會特別去算不同的心率區間,好像搭配不起來。

    其實大家千萬不要有數值越高,運動表現越好這種迷思;最大攝氧量就只是一個有氧適能的參考值,運動最終的表現,影響的因素太多了,以跑步而言,例如:跑步的姿勢、配速、技巧,甚至是無氧適能等等,都會決定最後的結果。

    總算寫完這一部分了,明天是最後一個單元,從文獻中來看看,怎麼樣的訓練,可以提升最大攝氧量。
      
    ※ 參考文獻:

    Noonan, Vanessa, and Elizabeth Dean.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Physical therapy 80.8 (2000): 782-807.

    https://doi.org/10.1093/ptj/80.8.782

  • modified醫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22 20:30:00
    有 26 人按讚

    ➥【重點摘要】: 目前並無有效預防冠狀病毒感染的疫苗,Dr. Addo研究團隊於2020年4月20日的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醫學期刊中報告關於MERS病毒(MERS-CoV) 候選疫苗 (MVA-MERS-S)於26健康受試者臨床試驗第一階段的結果。


    全部受試者均無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以頭痛倦怠出現的頻率最高,但於注射疫苗一到三天後消失。結果證實 MERS-CoV疫苗對人體無嚴重的危害,此疫苗應可在樣本數更大的研究樣本進行。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蔡慧如博士 摘要整理)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712/


    📋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modifi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vector vaccine candidate for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an open-label, phase 1 trial(2020/04/20)+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Till Koch, Christine Dahlke, Anahita Fathi, et al.
    ➥Link: (The Lance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248-6/fulltext


    🔔豐富的學術文獻資料都在【Covid-19 新冠肺炎資源網】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