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mg/dl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mg/dl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mg/dl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mg/dl中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26的網紅小虎.fip腹膜炎gs441524治療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獸醫血檢研究分享:哪些數據輔助判斷病發】本研究收集51隻經由屍解病理學確診的腹膜炎發病貓的檢驗結果:http://bit.ly/2Z9DJ5D、http://bit.ly/2Z5nExM 1)初次就診常見食慾下降,體重下降 2)發燒、精神沉鬱 隨病程進展臨床病理學會出現: 3)貧血(HCT下降,...

  • mg/dl中文 在 小虎.fip腹膜炎gs441524治療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15 19:00:01
    有 7 人按讚

    【獸醫血檢研究分享:哪些數據輔助判斷病發】本研究收集51隻經由屍解病理學確診的腹膜炎發病貓的檢驗結果:http://bit.ly/2Z9DJ5D、http://bit.ly/2Z5nExM

    1)初次就診常見食慾下降,體重下降
    2)發燒、精神沉鬱
    隨病程進展臨床病理學會出現:
    3)貧血(HCT下降,低於30%,關鍵!)
    4)淋巴球減少(LYM下降,免疫系統兵力下降),嗜中性白血球NEU上升
    5)高膽紅素血症(TBIL數值上升,出現尿黃耳黃)
    6)總蛋白TP升高、WBC白血球升高代表炎症
    7)白蛋白血症低(ALB白蛋白下降,營養供給不佳)
    8)高蛋白血症(GLOB球蛋白上升,炎症)
    9)第7項和第8項的變化,導致A/G ratio白球比下降低於0.7(關鍵!)
    10)有腹水(獸醫一般不建議抽腹水)
    11)有胸水(導致呼吸困難,危險,一般要抽胸水,但很快又會累積,盡快快打441)

    注意!!!以上數值未必會全部異常,或未必大部分出現異常,個體可以差異很大!A/G 0.7、HCT超過40%的病發個案也不是沒有的。
    看懂驗血報告:http://bit.ly/2HgXulr

    無論乾濕式FIP貓比較其初次就診與死前0-3天之血檢,可發現血容比由26.5±7.0%降至17.0±4.6%、膽紅素由0.7±1.0 mg/dL升為2.5±1.3 mg/dL、白蛋白由2.5±0.3 g/dL降至2.2±0.4 g/dL,皆有極顯著差異。

    研究中30隻貓(30/51, 58.8%)為濕式FIP,12隻貓(12/51, 23.5%)為乾式FIP,另外9隻貓(9/51, 17.6%)為混合式FIP。年齡分布由3個月大至7歲,一歲以下小貓佔74.5% (38/51)為最大量。發病公貓與母貓比例為49% (25/51)與51% (26/51),無顯著差異。

    另參考:https://disease.nvri.gov.tw/diseshow.aspx?p=2072
    血檢解讀:http://bit.ly/2XEemN4

    大家的貓貓如果中招有了FIP,可以加入這兩個群組求救和查詢。裡面有經驗豐富的管理員。小虎當初不是及時查詢,早已經死了:
    【香港:FIP 腹膜炎 (最新資訊) 治療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ipcatvirushk/
    【海外:FIP Warrior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8363205096283/

    --------------------------------
    腹膜炎病毒如何突變而來?貓需要隔離嗎:http://bit.ly/38TFhWE
    認識GS441是什麼:http://bit.ly/38cqWUO
    口服 vs 打針,打針會更有效:http://bit.ly/2ZWpwhr
    GS441治療為何會復發?九大原因:https://bit.ly/36ygMAp
    小虎的營養品清單:http://bit.ly/2NNkbBm
    恐怖的fip腹膜炎腦神經病變:http://bit.ly/2Qt7uNj
    小虎6月5日確診病徵記錄:http://bit.ly/2HQMYlo
    第一周441治療救命記錄:http://bit.ly/2HQxKg5
    透過mRNA檢測輔助停針:http://bit.ly/2MGg34f
    甚麼是 #FIP:http://bit.ly/2NOtEc6(中譯:http://bit.ly/2NLvJFO)
    #GS441524 病毒抑制劑研究報告:http://bit.ly/2XEemN4、http://bit.ly/2JzCsib(中文版:http://bit.ly/2JZLaGU)
    治療嚴重的眼部腦部病變:http://bit.ly/2SosZAA、http://bit.ly/2Zb71jW
    腹膜炎的一切知識:http://bit.ly/2HPPKab
    看懂驗血報告:http://bit.ly/2HgXulr(中文:http://bit.ly/2ZmUdHp)
    #cat #FIP #傳染性腹膜炎 #kitten #貓傳腹 #GS441

  • mg/dl中文 在 小家食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2-25 11:25:46
    有 25 人按讚

    跟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執行生酮低碳高脂飲食後,膽固醇升高的相關文章觀點。
    因為此作者的研究內容與凱莉的狀況相符合,所以我把它翻成中文,看看是否有類似症狀的人也可以看看喔(不過看得懂文章不代表會翻譯😆中間有得翻的很勉強你們再對照原文喔😘)

    雖然有相關文章論述膽固醇升高的原因,其中提出的原因可能為油脂未攝取均衡與剛開始的防彈咖啡所導致。但因為凱莉基本上很少喝防彈,並且很愛吃魚,炒菜的油幾乎是不飽和脂肪酸,並且都有吃魚油的習慣,碳水嚴格控制在10-15g以下。除了後期乳製品有增加份量,牛肉比例有提高,蔬菜後期攝取較少量之外,想不出來還有什麼其他原因會導致LDL上升🤔

    所以除了從飲食方面再加強攝取抗氧化物,降低飽和脂肪酸攝取以及戒掉乳製品,略為提升碳水攝取至25g以外,我又開始搜索各種可能。找到這篇文章的論點,雖然未經正式醫學證實,純屬Dave Feldman的個人研究,而從澳洲的low carb down under發布相關影片來看,也不無可能。

    文章從以下開始 by Dave Feldman
    http://cholesterolcode.com/
    完整文章可以加入小家好友團閱讀喔👇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46414959404962
    ------------------------------------------------------------

    你是精瘦的超反應者LMHR嗎?
    (Lean Mass Hyper-Responder)

    一般反應者 vs 精瘦超反應者

    我認為任何一個超反應者(比如我)都在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後,LDL低密度膽固醇顯著的升高,一般來說提高至50%甚至更高。就如一般典型的低碳飲食,大部分的人皆為高密度膽固醇提升,三酸甘油脂下降。

    不過,LMHR人建立了一個新標準數值,我認為數字如下:
    LDL-C (低密度膽固醇)200 mg/dl (5.2 mmol/l) 或更高
    HDL-C(高密度膽固醇) 80 mg/dl (2.1 mmol/l) 或更高
    Triglycerides(三酸甘油脂) 70 mg/dl (0.79 mmol/l) 或更低
    請注意這些只是起始範圍,基本上我遇到更多LDL與HDL不在此上範圍、三酸甘油脂還異常低的人,數值如下:
    LDL-C HDL-C TG
    431 147 46
    226 98 52
    342 110 61
    263 89 55
    277 102 67
    (註:凱莉的是LDL205 / HDL 132 / TG 38)
    這只是眾多數據中的其中五個, 我想我大概有其他半打以上甚至更多的數據, 不管從推特、電郵、或是這個網站的回覆留言。

    事實上, 第一個我接觸的LMHR人是在我的部落格留言的Nicole Recine。在我跟他合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我認為他是最好的低碳者範例。(你們可以去她的網站NicoleRecine.com看看)她的體脂肪低於10%, 非常有活力跟健美,是個寧願站著也不願坐著的人。她的LDL-C非常高, 558, 並且HDL-C也有140(總膽固醇721)然而像我一樣,她經常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結果都顯示正常。

    精瘦超反應者(LMHR人)的特徵
    就跟這個名詞一樣, LMHR人們傾向非常低的碳水飲食並且精瘦或是健美。有些人是超級運動員並非常讚揚且強化執行低碳飲食的生活方式。而且當然, 他們都很驚訝他們的膽固醇指數, 然而這是有一個很顯而易見的制式原因....

    簡單的理論
    對我而言這當然有一個簡而有力的解釋, 在讀以下文字之前, 請確認你至少看過我的簡易低碳水者的膽固醇系列導覽,從中知道你的基數。

    精瘦或是健美的低碳者有三個共通點
    1. 與同齡人相比有較少的脂肪儲藏量(較低的體脂肪)
    2.透過低碳飲食為主而降低糖原儲藏量(減少飲食攝取的碳水化合物)
    3.較高的能源需求

    我們的身體試圖保持肝臟和肌肉中的糖原儲存在合理庫存量,即使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但顯然,當你同時以更快的速度降低膳食碳水化合物和燃燒碳水化合物時,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以Volek 和 Phinney醫師的論述來說,身體在轉變能量過程時變得更好(我的數據可以確認這件事),不過這些需求仍然跟可用能源有關。

    所以想想 - (1)較低的脂肪燃料儲存,(2)較低的糖原儲存,(3)但較高的能量需求。 身體想要調動更多的脂肪能量來滿足需求是非常合理的。 是的,這最終意味著更多的LDL顆粒(LDL-P)將更多的三酸甘油脂輸送到細胞。 同樣,這意味著這些小船(載體)中的更多膽固醇(LDL-C)與它們一起被循環。

    這解釋了為什麼LDL-P和LDL-C會更高,而TG相對更低。 TGs正在耗盡使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需要更多“小船”(LDL-P)來提供它們。

    兒童吃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可能性
    這需要盡快討論。 如果這種機制確實如此,我假設許多兒童接受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同樣會表現出相對於成人而言代謝率較高的LMHR的跡象。 事實上,在過去幾個月中,我已經知道了三起案件。 一個通過電子郵件私下分享,一個在本網站的評論中,另一個在另一個論壇上。 在這三種情況下,這個孩子都符合LMHR的模式。

    當然,這意味著很多孩子可能會被錯誤地診斷為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事實上,FH實際上是一種遺傳疾病。 它經常被單獨的膽固醇分數診斷出來是一種現代悲劇。 我擔心這種情況會更頻繁發生,因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越來越受歡迎,全科醫生對膽固醇和脂質系統了解不夠,無法理解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事情。

    最後總結
    所有的元素經過推論後,我希望這個理論證明是正確的,因為這有很大的意義。在這個特殊的模式出現之前,有很多實驗可以相互比較,我經常推測更高的LDL-P動員,可以被身體做為“替代糖原儲備”。這篇文章賦予了這個可能性一點肯定。
    #小家好友翻譯集 #生酮與膽固醇 #小家食堂

  • mg/dl中文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5-19 22:54:00
    有 202 人按讚

    蔚昀專欄:父母無地圖

    〈小兒子出生了〉

    雖然我很久以前就聽過:「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即使是手足,個性可能差很多。」但是不知為何我就是不信邪:「都是同一個娘生的,怎麼可能差太多呢!就算有差,反正都是孩子,養起來都一樣啦!」

    懷了老二後,我信心滿滿地以為,當了六年媽媽的我,這次一定駕輕就熟、老神在在,可以拋開書本,「第二胎照豬養」。不過,當預產期越來越近,嬰兒的存在也變得越來越真實,我不禁懷疑:「我真的記得怎麼養小孩嗎?會不會太有自信,最後倒繃孩兒?這樣不就很丟臉了嗎?」

    有點新又不太新的新手媽媽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緊張兮兮,如履薄冰,小兒子出生頭幾天,我還怕自己不記得如何換尿布,都拜託老公處理。後來,當我克服了心理障礙,自己動手照顧孩子,我發現我確實忘了很多事。

    我忘了半夜每個小時餵奶、幾乎不能睡覺的疲累,忘了媽媽手,忘了時間被切割、家事做不完(每天都有堆積如山的衣服和碗盤),忘了大兒子老是溢奶、有鵝口瘡、眼睛分泌物多、體重上升緩慢以及一堆疑難雜症,所以當小兒子黃疸指數上升、拉肚子、體重上不去、不停討奶/討抱…我在第一時間竟然慌亂得不知所措,要好一陣子才能冷靜下來安慰自己:「這不是什麼大問題,放輕鬆。」

    由於很多事忘記了,所以我依然像第一次當媽媽時一樣,一天到晚上網搜尋「嬰兒什麼時候會笑」、「嬰兒滿月體重應該幾公斤」、「嬰兒一天該睡多久」…或是問醫生:「嬰兒溢奶、每次放屁都大便正常嗎?」「一包尿濕的尿布要多重才算正常?」「嬰兒指甲紅紅的正常嗎?脫皮正常嗎?」問到最後,我自己都懷疑我是否是兩個孩子的媽。

    在經歷短暫的衝擊混亂後,身體和頭腦還是想起了育兒的感覺,讓我不會那麼快被挫敗感擊倒。我知道,這一切的辛苦都是會過去的(之前的六年也不就這樣過了嗎?)。追奶期會過去,臍帶會掉,黃疸會退,體重會慢慢上升…不管好帶還是難帶,小孩就是會長大,他不會一輩子都依賴我,我的犧牲和辛苦也是暫時的(雖然在當下會覺得彷彿永恆)。

    有了這樣的意識,我於是能以一個媽媽的身分來照顧、安慰、同理新生兒,與他共度難關,而不是跟這無助的小東西計較,覺得他在帶給我無盡的痛苦。奇妙的是,這麼做的同時,我也間接地照顧、安慰、同理了我自己,並且有多餘的心力時間從容不迫地享受新生兒帶來的愉悅 ── 這份從容,是生老大的時候沒有的。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優勢和挑戰

    在波蘭懷大兒子的時候,我得了姙娠糖尿病,因為要控制血糖,必須少量多餐,常常感到飢餓,又不能吃想吃的東西,情緒一直很糟。到了懷孕後期,我無法遵守嚴格的血糖標準(台灣的標準是飯後兩小時不超過120 mg/dl,波蘭的則是飯後一小時血糖不超過120 mg/dl),自暴自棄吃太多,造成寶寶長太大,出生的時候竟然超過四公斤!這次回到台灣,血糖標準沒有那麼嚴格,反而比較好遵守,雖然偶爾無法壓抑口腹之慾而導致血糖超標,但基本上來說控制得比在波蘭好,也不必打胰島素。

    除了血糖問題的治療,我覺得台灣的產後照護和對母奶媽媽的協助,也比在波蘭好。生上一胎時,我在生完後被移到產後恢復室觀察了一整晚,第二天早上才被送到病房。礙於醫院規定,這一整晚我身邊沒有家屬陪伴,也不能看到小孩。等我終於看到孩子,老公卻告訴我,護理師已經給他餵過配方奶了。

    想要親餵母奶的我對此感到很憤怒(完全沒有人問我的意見!),但我剛剖完腹、奶水不足,在旁人壓力下(護理師一直告訴我:「我們不能讓他餓著啊。」)也不能做些什麼,只好接受母乳加配方奶的既成事實。這次在台生產,家屬可以在恢復室陪我,產後四小時我就和小兒子重聚,並且在護理師耐心的教導、解說下,開始餵他吃母奶。雖然出院後,小兒子體重上升不理想,我們還是有餵一些配方奶當作補充,但我很高興他人生中的第一餐是我的母奶,而且這是我主動選擇的結果。

    不過,雖然在台灣生產對我來說比較有利,我老公就比較辛苦。他不會說中文,很多時候醫護人員要解釋什麼事,為了方便省時和減少誤會,就會直接對我或我父母解釋。但是這樣子,老公就會覺得他被忽視、不被尊重,而且也不能即時掌握可靠的醫療資訊,於是在面對新生兒的時候備感焦慮。可惜的是,在台灣不像在波蘭一樣有助產師到家裡教導新手父母如何照顧新生兒(註),所以我老公的焦慮也無法得到安撫。

    重新調整和家人的互動,坦然面對改變

    出院回家後,一開始是我爸媽幫我坐月子。因為老公和我父母的互動變得比以前頻繁,雙方的磨擦和誤會也跟著變多,隨便一件小事都可能擦槍走火(我想,許多台灣的婆媳,也會有類似的問題吧)。我覺得要處理他們之間的嫌隙很煩,常因此不開心。後來,我發現與其煩惱這些我無法解決的事,不如先把我自己和嬰兒照顧好比較實際。

    我於是告訴父母,我自己坐月子就好,不用來照顧我。雖然無法接受父母的好意有點可惜,但為了避免外在的情緒干擾,我寧願自己辛苦一點,換取和嬰兒相處的平靜時光。出於同樣的理由,我現在也比較少和老公吵架、催他去做家事(反正會做的就是會做,不會做的就是不會做),畢竟吵架勞心又傷心,對我和嬰兒都沒有好處。

    我和大兒子的互動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懷孕期間,我立志做一個公平的媽媽,不會因為小兒子出生就忽略大兒子,這樣才能營造出兄友弟恭、手足相愛的環境。然而小兒子真的出生後,我整天要給小兒子餵奶、換尿布、哄睡、洗澡…經常沒時間理會大兒子。當他跟前跟後,想看弟弟,想和弟弟玩(有時是危險動作),想幫忙(有時是幫倒忙),或是想要我的關愛而撒嬌、唱反調,我還會不耐煩地對他大吼或責罵他。我因此對大兒子感到很愧疚,但也沒有別的辦法。畢竟,我已經不是一個孩子的媽了,我只有兩隻手,能做到的就做到,不能做到的就只好拜託老公處理,或是放手。

    和六年前比起來,照顧嬰兒雖然辛苦依舊,但我好像比以前放鬆了。我比較不怕小孩哭,也不那麼想用規則來掌控、馴化他。或許,「照豬養」的真諦並不是放任和隨便,而是有彈性、不強求,讓生命自行找到出路。

    這樣相對放鬆的育兒態度,加上環境的不同,以及孩子本身天性的差異,會讓小兒子有什麼樣的個性呢?會和大兒子的個性很不同嗎?我不知道,但我期待著,準備好面對改變。

    (註:在波蘭,新手父母可以在小孩出生後六個禮拜期間,請助產師到家裡教導父母照顧新生兒,這是健保制度的一部分,最多可以申請六次。它不只提供新手父母知識和技能,也是一種陪伴和醫療支援的延伸,讓父母能在舒適的環境,擁有充裕的時間向助產師詢問在門診來不及提出的問題,並且討論關於新生兒的居家照護,包括臍帶護理、如何給新生兒穿衣洗澡、如何餵奶、媽媽怎麼保持產後傷口清潔…等。)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17年四月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