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人』:嗜糖如命的人
到底為什麼會那麼愛吃糖,原因可能有很多,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到底是屬於怎樣的螞蟻人
第一型:天生螞蟻人
大部分原因都在⬇️
🍭媽媽在懷孕期間就特別愛吃糖
🍭家長、孩童期間也沒特別控制
🍭孩童想吃就買給他吃
未來有懷孕計畫的人可以嘗試下面:
💯適量吃水果的兒童相對會降低飲...
『螞蟻人』:嗜糖如命的人
到底為什麼會那麼愛吃糖,原因可能有很多,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到底是屬於怎樣的螞蟻人
第一型:天生螞蟻人
大部分原因都在⬇️
🍭媽媽在懷孕期間就特別愛吃糖
🍭家長、孩童期間也沒特別控制
🍭孩童想吃就買給他吃
未來有懷孕計畫的人可以嘗試下面:
💯適量吃水果的兒童相對會降低飲料中甜味的渴望(水果≠果汁)
💯苦味零食的攝取越高,對苦味巧克力的偏好就越高,甜味就越少
第二型:性別螞蟻人
🍭女性天生就比男生愛吃甜食,有研究發現
🍭飯後2~5小時,大部分女性的甜食渴望明顯大於男性
🍭即使餐後半小時女性有更高的飽足感與滿足感,但甜食渴望也遠大於男性
🍭特別處於『低碳水』+『低熱量密度』與每日脂肪含量>50%的『高脂飲食』都特別想吃甜食
如何改進呢?
💯飯量維持在150g上下(增加運動的方式來減重)
💯避免高脂肪飲食(脂肪50~55%)
第三型:常態螞蟻人
🍭生活產生的壓力,導致皮質醇增加伴隨著神經胜肽-Y增加與瘦素減弱,而攝取過多的熱量
🍭研究發現,皮質醇升高會讓你特別想吃甜食跟爆吃
🍭睡眠不足也同時會造成隔天的皮質醇上升
💀平常上班壓力已經夠大,還不好好睡覺,到底要怪誰?
🍭生活的環境因素也會默默地讓你多吃
🍭室溫:溫度越冷也會讓你吃更多,室溫越高(超過33度)也會讓你更想喝含高碳水飲品
🍭氣味:聞到食物味道30分鐘內會增加胃酸分泌,另外甜味通常會讓你想吃甜食
*當你的同事在冬天煮紅豆湯🫕,你跟著吃一碗紅豆湯🫕是正常現象
生活中的壓力影響睡眠,睡眠又影響內分泌
🍭研究發現當睡眠只剩4小時整天的熱量會是一般的130%,而晚睡會
🍭降低胰島素敏感性
🍭飢餓素上升
🍭當下皮質醇也會持續作用
最後幫大家整理
不管是天生還是後天讓你成為螞蟻人,都是有辦法可以擺脫的(如果妳有想要改變)
1️⃣早睡、多睡:避免晚睡時的爆吃與惱人的皮質醇
2️⃣足夠的蛋白質與每餐150g的澱粉
3️⃣不求快:避免報復性的爆吃
4️⃣減肥:有研究說透過減肥能夠降低對糖的慾望
5️⃣寵物:是絕佳紓壓的管道,養一隻不會吵你睡覺的貓或狗是不錯的選擇
吃糖又不胖,並不代表健康,吃太甜對於健康絕對有害
如果當天行程一定會有高糖食品我就會建議
1️⃣透過任何APP安排自己的一日飲食📲
2️⃣甜品之外的就盡量無糖、無奶、無奶油🥛
3️⃣同一天甚至是隔天,選擇瘦肉、青菜🍗
4️⃣血拼是貴婦的活動,我們是飛輪或是練腿日🦵
希望這篇對大家有幫助,輕鬆分析你屬於哪一種螞蟻人對症下藥才是重點
就算樂於當螞蟻人,也要是一隻健康的螞蟻
文獻參考
Fry Vennerød, F.F.; Lengard Almli, V.; Berget, I.; Lien, N. Do parents form their children’s sweet preference? The role of parents and taste sensitivity on preferences for sweetness in pre-schoolers.
High-fat diet-related stimulation of sweetness desire is greater in women than in men despite high vegetable intak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Sleep Restriction on Weight Gain, Caloric Intake, and Meal Timing in Healthy Adults
Effect of Ambience on Food Intake and Food Choice
The metabolic burden of sleep loss
metabolic貓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黃春明:【能活就要動,別想著自己老,年齡不是包袱】―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及十大運動原則
英國伯明翰大學與倫敦國王學院合作研究,發現有單車運動習慣的長者,肌肉質量與力量沒有流失,不只比同齡沒有運動的長者好,免疫系統的功能更不比年輕人差。而保持運動習慣也有助維持免疫系統T細胞的數量[1]。
■黃春明:「能活就要動,別想著自己老,年齡不是包袱」
高齡86歲的黃春明為台灣當代重要作家,2014年罹患淋巴癌,化療後,體重從72公斤掉到53公斤,體力也不如從前。但黃春明仍愛說故事,還想著若有餘力活化閒置空間,他期盼邀請老人與孩子混齡生活。講故事、教方言,也可以烹煮拿手美食與孩子一同享用,小朋友受到溫馨照顧,老人也因為看到孩子的活潑而忘卻年老[2]。
『禮運大同篇』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在一千多年後過去的現在,靠著社會福利制度『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皆有所養』;因為進步的醫療,使得『廢疾者,皆有所養』;而不論是幼兒或是老人,多多少少都因為進步的社會福利制度而有所獲利;進步國家的人們更因為先進的醫療體系而逐漸進入了高齡化社會。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內政部在2018年4月10日宣布,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2018年3月底達到14.05%,也就是說,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即65歲人口占比超過20%[3] [4]。
■老年人的十大運動原則
運動有強身健體、瘦身減肥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或減緩許多慢性疾病和失智症的發生。
雖然部分的老年人行動緩慢,但若因此不願意,或是覺得不能運動,那可是不對的喔!只要遵守相關原則,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它是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效用的。
由於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大不如前,尤其是年輕時期沒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除了要避免激烈的運動外,在選擇運動項目前,可以先請教醫師的建議,並且記得運動前請參考以下建議:
1. 依個人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類型。
2. 運動環境的選擇以安全為原則,以免發生危險。
3. 穿著寬鬆的衣服及大小合適的運動鞋。
4. 運動前先做充分的暖身運動 。
5. 運動量的增加,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6. 運動時要注意身體與心理的感受是否舒適愉悅。
7. 把運動融入生活當中,隨時隨處都可以運動。
8. 運動時避免憋氣或太過用力。
9. 運動後要盡快把汗擦乾,並注意補充水份。
10. 運動要持之以恆才有成效!
■銀髮族常見的疾病與運動建議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以溫和、不激烈為原則
例如散步、體操、騎固定式腳踏車,以及太極拳、外丹功、香功等,都是相當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項目。 以每星期至少三次,每次以不超過三十分鐘為原則。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的老年人
在醫師的許可下,可以從事如散步、慢走、外丹功、太極拳、桌球、羽球等運動。
▶而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
有散步、慢跑、舞蹈、太極拳、外丹功、羽毛球、乒乓球、腳踏車、柔軟體操、爬樓梯、提腳跟、彎膝、甩腿、墊腳尖等[5]。
■運動的好處
▶生理效益
(一)心肺耐力
有氧運動可以增加最大攝氧量10-20﹪,改善血液循環,減緩心肌老化速度,如:可以走的比較快、比較遠、比較不會喘等。
(二)肌力、肌耐力
肌力訓練可以刺激肌肉蛋白質的生成,減少流失,增加肌肉纖維的直徑及強度。肌力及肌耐力的維持及改善有助於老年人維持日常生活活動的獨立性。
(三)柔軟度
活動關節面及伸展周圍的軟組織,可以預防關節的僵硬並增加關節活動度。
(四)身體組成
低強度長時間(50-60分鐘)的有氧運動幫助燃燒脂肪,減少體脂肪百分比;肌力訓練則可以增加肌肉量,這兩者對於老年人之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及總能量消耗都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效益
(一)舒壓助眠
運動可以放鬆心情,減低不安及焦慮感,幫助提升睡眠品質。
(二)改善心智狀況
老年人會有記憶力、認知能力的退化,運動可以增加大腦血流量,改善記憶力及認知能力[6]。
■黃春明被問及是否曾擔心老、有一天走不動該怎麼辦
黃春明想起他的爺爺,腦海中那一幕至今依然印象深刻,爺爺曾經在聊天時說過「老了,懶得動了」,結果三個月後的某一天他突然不動了、身體往前倒在黃春明的懷裡,過世了。
這個景象讓黃春明深深相信,能活就要動,特別在罹癌、挺過6次化療後,他囑咐自己每天晚上10點左右到河濱公園走兩圈,有時會走三圈。他說,運動途中跟鄰居與他們的貓狗打打招呼、有時停下來扶著牆賞月,都是美好的事情。
黃春明認為,不分年齡,每個人都是有生命力的活體,因此沒有必要一直想著自己好老、自己會不會是負擔,「身體已經老化虛弱了還煩惱這個、煩惱那個,煩惱都把你煩死了」,「只要能做一點正面的事情,就不是包袱了」。
現在的他盡量找事情做,或寫東西,或將喜歡的文本重新拿出來溫故知新,評估體力可勝任的演講就出席。他想睡就睡,晚上睡不著就讀書寫作,享受夜半的孤獨、寧靜、專注,以及河濱公園傳來的天籟。
不過,這還未達他最理想的老後生活。黃春明喜愛講故事,他也認為,許多閒置老屋值得活化運用,可以組織老人社群,讓長者進駐空間,再邀請孩子前來活動,雙方互相學習,促成讓老有所終、幼有所長[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明報副刊 - 明報健康網)「研究:恒常運動維持T細胞數量」:https://bit.ly/3lYnHbA
∎[2]
(udn.com 聯合新聞網)「能活就要動 黃春明仍想說故事給孩子聽」:https://bit.ly/3rESR9n
∎[3]
(華人熟齡生活產業發展協會-https://bit.ly/3cAm9Sh)「所謂,老有所終」:https://bit.ly/3m1bW4n
∎[4]
(國發會)最新「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https://bit.ly/31yGJM9
∎[5]
(愛長照)【要活就要動!】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及十大運動原則:https://bit.ly/2QNOlsg
∎[6]
教育部體育署- I運動 「為銀髮族階段保持健康」:https://bit.ly/39q9jUB
➤➤照片
∎[1]
四大長者強身運動
∎「為自己度身訂造運動計劃」- 長者及護老者適用:https://bit.ly/3dm22Gi
中等強度帶氧運動:每周應完成至少150分鐘;以每天運動30分鐘為例,每周就要做至少5天,而每天的運動可以一節完成或以幾節不少於10分鐘的短節來累積。若體能許可的話,世界衞生組織亦建議長者可循序漸進地將每周的運動累積至300分鐘以獲得更多的健康效益。強化肌肉運動:每周應隔天做2-3天,並且包括8-10組主要的大肌肉。伸展運動:每周2節或以上,每節不少於10分鐘。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藥物濫用對健康與社會之衝擊:問題與對策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者 #高齡化 #老齡化 #運動 #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metabolic貓 在 Lily的澳洲獸醫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Week6 Day6 - Internal rotation: Small Animal Medicine】
昨天結束了在學校的內科實習。這一週感覺比ECC還辛苦,不知道是不是大腦使用量更高,每天回家吃完晚餐就直接昏睡。稍微補個眠後再起來看一下隔天病患的病史和治療診斷方向。
內科的HEAPC要求很高,如果是初診病患的話最累,過去所有就醫紀錄都要全部瀏覽,還記得有一天一個同學的病患病史高達100頁,慶幸不是我拿到,不然依我的效率大概整天都在整理這些紀錄吧。
*HEAPC代表的是History、examination、assessment (differentials)、plan (therapeutic & diagnostic)、communication。
星期一接到急診轉來的DKA可卡(詳情請見上回),經過兩天的輸液和胰島素調整,星期二狀況都穩定後就辦出院了。不過這隻狗還有另外很多狀況,像是很嚴重的牙周病,外耳炎,乾眼症,都會造成糖尿病很難控制,所以也要一併處理。每個糖尿病病患出院consult,醫生都會示範一次胰島素的使用和施打方式(用少量食鹽水模擬),然後讓飼主自己操作一次已確認能正確的給藥。
星期三的病患是一隻Cushing’s的傑克羅素梗(腎上腺皮質亢進),不過聽老師說他是一個蠻特殊的例子,對trilostane很敏感,用藥一年多後開始變成Addisonian crisis(腎上腺不足),大部分狗如果發展到Addison的狀況大多都是永久性的腎上腺損傷。但這隻狗在停藥一個多月後又rebound回Cushing’s,所以又開始用藥。星期三回診血檢(ACTH stim test)後發現腎上腺功能又掉到太低,所以又開始停藥。
星期四早上是一隻三歲就IRIS stage4 慢性腎衰的貓咪,來的時候很嚴重的metabolic acidosis和低鉀,超音波下看到整個腎臟的結構都很不對(renal dysplasia),預後相當不樂觀。下午是一隻攝護腺炎的拉拉,來做尿檢recheck,飼主人好nice,在等配藥的時候,跟我聊天問我未來想要走什麼方向,還叫我有機會一定要去他們所在的城鎮玩一玩。
星期五來了一隻13週大的可愛巴哥小幼幼,不過好多問題,先天肝門脈分流(PSS),加上扁臉狗幾乎無一倖免的短吻呼吸道症候群,還有嚴重的脫窗、隱睪,所有手術治療初步估計可能會高達30多萬台幣,由於金額太龐大飼主需要一些時間思考,所以就先讓飼主帶回家,先從內科和飲食上面控制以降低對大腦的傷害。昨天傍晚小巴哥出院前由於太不捨我就跑到急診室去跟他say goodbye,剛好急診室有一個IMHA的狗飼主決定安樂,我莫名其妙成為唯一一個在急診室現場的學生(原本輪值班的ECC學生不知道跑去哪),於是急診室的醫生(當初跟我一起執行第一個安樂的醫生)就請我去幫他一起安樂,最後就以一個明明是內科rotation,人卻在ECC幫忙的莫名狀態下執行了人生第二個安樂,送這隻狗狗無病痛地離開。
實在覺得待在內科的時間太短,才開始上軌道就要準備離開了,也蠻可惜沒有看到所有想看的case,不過當身處在內科之中又希望趕快結束,哈哈人就是這麼ㄈㄢˋ ㄐㄧㄢˋ
PS 照片是好漂漂的St. Kilda beach
(Photo Credit: K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