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篇稍微整理一下重點後,覺得這個問題不能在留言回覆...因為一定會很多爭議😂
所以附上一些資料給各位參考看看。
然後關於上一篇留言回覆中,有人提到人體對於蛋白質的吸收率不高這點稍微提一下。
我最近剛好看到一篇,MDPI營養學期刊有提到,在靜止時全身口服蛋白質利用的簡化概述。攝入的蛋白質中,約有5...
繼上一篇稍微整理一下重點後,覺得這個問題不能在留言回覆...因為一定會很多爭議😂
所以附上一些資料給各位參考看看。
然後關於上一篇留言回覆中,有人提到人體對於蛋白質的吸收率不高這點稍微提一下。
我最近剛好看到一篇,MDPI營養學期刊有提到,在靜止時全身口服蛋白質利用的簡化概述。攝入的蛋白質中,約有50%在進入周圍循環之前被內臟組織提取。
有趣的是,僅約10%的攝入蛋白質被用於骨骼肌蛋白質合成,而其餘的則被分解代謝。
⚠️沒錯,就是這麼低!
_
然而研究建議為了促進減肥過程中的瘦體重,提倡蛋白質攝入量約為2.3–3.1 g / kg /天。
身體脂肪百分比較高的未做過運動的成年人應力爭達到該範圍的下限,而具有抵抗訓練經驗的較瘦的人則更傾向於在能量限制期間失去瘦體重,其目標是達到該範圍的下限範圍。
_
文末有提到當我們透過運動或阻力訓練可以提高骨骼肌蛋白質吸收及合成利用率。或者在輕斷食後人體利用率也會隨之增加。(想看這篇的留言給我,我再提供編碼)
_
另外在幾篇研究中,也有實際從運動員跟一般人去做的研究(見圖)
研究發現,不管是運動員還是一般人,在每日攝入蛋白質超過2.2g/kg/天與1.6/kg/天並沒有顯著差異。
_
所以呢!
經過幾篇研究建議後;最終我分享一個建議範圍,我認為我們蛋白質攝入可以抓在體重的 1.2 g/kg/天~ 1.6g/kg/天( < 2.2g/kg/天)就足夠了。
在這個範圍內去調整增肌或者減脂所應該攝入的份量。
我個人是控制在每日攝入總熱量的15%~20%的蛋白質而已🤪
其餘的應該考慮到的是碳水化合物跟脂肪的比例!
_
之後看到有些人設定50%蛋白質覺得好可怕,都低碳低脂?都不用活動?🤦🏿♂️🤦🏿♂️🤦🏿♂️
又不是植物人躺在床上剩內臟跟呼吸功能😂😂😂 #蛋白質 #知多少 #健身 #營養 #很重要 #ahufitness #physiotherapy #fitness #coach #gym #workout #muscle #str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