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macbook air m1尺寸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macbook air m1尺寸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KimomiKai (時雨大天使)看板MAC標題Re: [麥書] M1 MacBook Air規...
※ 引述《wellgood234 (Sun)》之銘言:
: 想都不用想一定是要升RAM
: 你如果要剪輯、修圖那個256g跟雞肋沒兩樣,
: 你現在一台4K60P的機器出一張記憶卡直接就爆倉了。
: 動態後面一定走到NAS或是陣列,
: 到時候你要考慮的還有內網的速度,
: 這個花起來更恐怖。
: 你現在在過渡期它還有TB3接口
: 買一個1T外接 1秒讀寫近1000mb 的ssd現在大概5000搞定。
: 使用 MACOS的影像工作者就是要做好檔案分流的習慣(機內放軟體、文件),機外放專
案
: 大檔。
: 但是缺RAM整個就不可逆了,
: 尤其現在這種集成式的。
: 千萬別聽說什麼8g夠用,
: 我20年iMac 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美光36g*4
: 這6000絕對要花。
: 我就是因為16g還覺得太少,
: 才在等16吋m1。
: -
: 這邊特別讓各位理解一下接口協議跟現在儲存裝置概況。
: Mac目前配的 USB-C 口,基本上都是Thunderbolt 3.0的接口,長得跟他一樣的還有USB
3
: .0 3.1 3.2 gen1.2等等。
: 目前TB3也就是雷電三理論值可以跑到40gbp.
: 也有就是快5G 每秒的傳輸速度,都可以拿來外接顯卡了。
: 退而求其次就是USB 3.x gen2 傳輸速度可以上 20gbps/s,也就是每秒理論值都上2000m
b
: 了。
: 而且現在 NAS跟交換器還在拼的有:電網路口跟光纖網路口,單網路口上10gbp ,雙2.
5g
: bp口兩條一起用走鏈路聚合等等等...
: 基本上每秒破1000mb的內網傳輸速度這幾年絕對會普及。
: 以上是以用線傳輸。
: 另外內接式SSD這些Pcie..M.2接口就是插ping的,基本上更快.....所以目前機內傳輸
速
: 度走這
: 種通道的大概都每秒2500mb基本,現在在拼衝到3.4000mb了,有另外一種走SATA的介面
會
: 比較慢一點。
: 所以前面推文裡面的我在這邊總結...
: 基本上
: 1.目前最快的傳輸速度就是直接幹在主板上的M.2 SSD最快最穩。
: 2.接下來就是外接M.2盒+Thunderbot3 接口的,理論值可以跑到逼近速度,但是穩定度
沒
: 板上好,而且也是貴,但是!還是比直接在官網點升級SSD便宜很多,我目前離機剪輯4
k1
: 20p,都
: 是用這個方案,用owl tb3 / m.2x4 外接盒解決 ,我裝1T*4,目前市售外接產品速度最
快
: 就是這個方案了,我使用上感覺不出跟機內速度的多少的差異。
: 3. 速度往下就是M.2 外接盒配上 Usb gen2*2,或是集成式的ssd+接口,受限Gen2*2
速
: 率上
: 限,這個跑起來大概就是每秒近2gb速度,其實也超夠.
: 4. USB 3.x. Gen 1x2 ,這個現在非常常常見,每秒讀寫大概1gb左右,1TB容量可以
壓
: 在5千內,SANDISK有賣。
: 5.更便宜的就是一些 sata+gen1搭配這種,至少也有500mb。 1TB,3000左右吧。
: 在這邊要說的是,機內的m.2容量以內容創作者來說根本不可能有夠用的一天,而且貴
到
: 靠邀,一,定要去了解這些接口跟每個Gb/秒的價錢,搭配你的使用需求去做離機熱儲
存
: 規劃,現在
: 的外接速度跟以前那種USB3.0 跑 HDD 的時代不同了....
: 離機剪輯是絕對可行,就算是8k60p都行。
: RAM不夠就沒救了,這是一定要把預算花在當下的選擇。
: 尤其是M1這種集成式架構。
============================
這次就不鎮樓了。
首先大大還是針對UMA的統一記憶體保持傳統的概念,一直把它當PC端的Ram看待。
但事實上,你要知道UMA的設計思路是透過一條”寬廣”的道路去”直通“各個元件存取
指令或是檔案。
UMA,統一記憶體。
其實他就是LPDDR4X,只是在M1裡面用了一條Bus就完成CPU-GPU-NPU之間的交換,省去了
以往PC平台上面同一個一段數據從記憶體寫入要經過北橋再經過FSB再進入CPU內執行。訊
號的距離越短,所使用的「功耗」以及「延遲」都會有著影響。這是現階段PC上面還辦不
到的,畢竟模塊化的代價就是沒辦法比得上系統封裝技術。
更進一步可以推斷,世界上也只有阿婆可以拋棄DDR記憶體轉而投入HBM2,這是其他家廠
商做不來的(前一個做HBM2的AMD 在6000系列還不是轉回來依靠DDR。)
所以在這次M1問世之後,各個使用者體感都會是8GB就頂用,16GB是奢用。原因在於一個
常用的技術”交換記憶體“。會造成”文書使用”8GB壓根兒就喂不飽。
https://i.imgur.com/6nxifwM.jpg
(如果想看負重資料處理的使用狀況,我記得我前幾篇有分享過,要不然就是在低卡那邊
,請自行尋找了)
我說大家都把M1三個“入門級”產品想得太神了。
阿婆給你16GB明擺著告訴你,你要重度工作的,就不要選擇這三台。卻一堆人探討想要用
入門級產品越級打怪。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再者是焊死的固態硬碟。
這三台入門級產品,也就只有mini的接口給得多,筆記本都只有兩個Thunderbolt 3。
一個接口要輸出螢幕(多螢幕輸出請詳洽我之前那篇Dell D6000分享文),這個倒還好,
如果可以同時兼顧供電,那一個接口就可以結束了。
剩一個接口你要接外接式硬碟/外接式磁碟陣列。
你已經把兩個接口都用滿了。
Thunderbolt 3細看,其實是有貓膩的,並不是外面宣稱的40Gbps跑好跑滿,其實他是給
你預留了“圖形輸出帶寬”18Gbps和“Data 傳輸帶寬“22Gbps,加起來才是你看到的40G
bps。這是固定的。
而去年底發表的Thunderbolt 4,直接整進去CPU裡面,不再與PCI-e/SATA/USB 2.0/USB 3
.2/WiFi共用一條OPI這條Bus。新增了一條“動態帶寬分配”,這才能讓單一輸出可以自
由調配傳輸速度。不再受限於要跟其他元件搶OPI限制的32GT/s。
其實很納悶的是,一個外接盒(外接磁碟陣列)他不貴嗎...
Thunderbolt 3的外接設備都非常貴,動輒5000起跳。再加上一條NVMe的SSD。
你說外接能有多省?
主要造成Thunderbolt 技術貴,還是出在英呆爾。畢竟是他發表的協議,他要賺取授權的
...
: ※ 引述《AKAJJ (小可)》之銘言:
: : (手機排版)
: : 板上各位晚上好~
: : 小弟是即將升大學的高三生
: : 預計購入一台macbook做備審以及上大學後的使用
: : 因為想申請的科系為廣電系 之後會較常使用剪輯功能(應該為4K以下的素材剪輯)
: : 這次的M1越看越燒 爬了一些文以及youtuber開箱 各種吹吹吹上天 最後決定選擇air
的
: 版
: : 本(不喜歡touchbar+這代的air及pro效能似乎差不多? 有錯歡迎指正)
: : 有聽說過「儲存空間之後還可以買,記憶體不能升」這件事
: : 家裡長輩認為直接買最低標配就可以了
: : 但我爬過隔壁迪卡同系學長姐的文後 幾乎一致建議升上16G記憶體(指的是intel版
本
: 但
: : M1看起來真的豪厲害r)
: : 想問問板上各位大大 依照小弟的使用方式 應該+6000給他升上去ㄇ
: : (用途不外乎剪輯加上看看劇、回line等簡單功能)
: : https://i.imgur.com/qqCSVMB.jpg
============================
給學生的建議。
1.預算
你是自己賺/父母資助,你都應該省再省!
學生第一已經有學校這個資源可以利用了,再者學士研究專題不會難到要跑model跑個五
天不眠不休這樣。
你應該是要先去問自己/父母可以在未來大學四年內投資多少的預算在電腦這塊領域,畢
竟你上來開口說你的需求,有的人“體感覺得”夠用不夠用這是一回事,真的要你捏預算
,出資的人是你/父母,難不成是要捏爆LP嗎,跟你說你即使捏爆拿不出錢還是一樣拿不
出來。
別再給一些無建樹的回答了。
2.檢視使用習慣
很多人用了電腦,卻是無止境的要求他能做很多事情,確實進入電子科技時代後幫人類社
會帶來飛躍性的進步。但這並不是無底洞啊,頂天的性能,那還是頂天,他並不會突破天
際的好嗎。
每個使用者使用習慣不同,他這樣使用不代表你這樣使用適用於你。
舉個例子,有誰會跟我一樣拿這台入門級MBA整週工作日都在做大數據分析嗎? 有的話
我還真想認識你跟你交流一下。
3.環境
軟體層面各自表述,各系統都有各系統專門的軟體。
也因為在Mac下你只能選用Metal或是部分軟體會開用OpenGL等等API,導致體驗方面在兩
平台各種各的不同。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會說我需要跑Adobe PR,那我絕對要買Mac!
這不對...你要知道Adobe向來在OpenCL之下往往表現差強人意,所以在這裡建議,如果妳
要專注用PR的,妳還是把錢投入在有CUDA的N卡筆記型電腦或是桌機。
至少是2060級別以上的電腦。
但是反過來,如果你是要用FCPX的,那你也沒得選,你只能挑Mac,而且強烈建議要把存
儲容量SSD加大,不然當你在做剪輯,ProRes格式下去很快就沒多少空間了。
這邊講這麼一點主要是讓你知道,不同的系統不能直接比較。各有各的優勢以及引用何種
系統層面去處理各條指令。
沒有誰比較優秀,單純是看你「作業環境」最適合哪一套。
最後講個殘酷但是是最直接的例子。
EXCEL這套軟體大家肯定不陌生。
但是一般使用者根本不會對「上限」這件事情有特別大的感觸。
Excel是有著1,048,576* 16,384的上限。
很多感測器的資料數據往往都是86400*一個月天數*12個月筆資料起跳。若是要喂資料進
去計算,肯定是要拆。
往往就會存在著,資料數目一多,打不開的情況。
但是同樣價格的MBA(8G/256GB),別說是打開了,開起來放樞紐分析照樣順給你看。
同一件事情「能做」、「不能做」差別是很大的。往往成品是節省時間是天數單位起跳。
剛好低卡有回一些文章,可以多少搬過來這裡回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87.2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C/M.1612186670.A.BDF.html
不過理論上不是屬于統一記憶體。
他們的做法相當於把GPU的繪圖訊息寫入DDR然後由CPU調用,中間還是會走傳統的北橋FSB
。
仁王2要出了,最近努力破本傳QQ
本喵已睡(哈欠
我在想很多人現在越來越不常關機了,都是直接合起來休眠。
問題是還是會存在Memory leak佔用的情況。
所以我大致上會養成禮拜五下班就關機,隔天禮拜六早上如果有要休閒娛樂再開蓋起來,
反正現在開機也不用花那麼久的時間,去泡個咖啡也可以。
上次讓我在上班時間關機再開機的應用軟體是QGIS,我IDW內插運算了50張圖,每一張圖
的網格數我記不得了,但是我光是算一張圖就花了30分鐘有餘。
額...兩邊都有人有針對M1有選購障礙,然後就戰起來了Peko
※ 編輯: KimomiKai (42.74.137.187 臺灣), 02/02/2021 10:49:43
前文不就有說了。
※ 編輯: KimomiKai (36.237.1.108 臺灣), 02/16/2021 0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