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ly結尾的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y結尾的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y結尾的字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年的關鍵字,仍舊是疫情,但在亂世之中, 2020 年自己與 360 部電影共同走過。由衷覺得在台灣是幸運且幸福的,還能輕鬆走進電影院,於漆黑的場域之中,和無數陌生人共享光影魔法,而除了電影院之外,串流的發達與普及,也讓電影在疫情之中有了其他生存的空間。因此,在台灣,在世界各地,影迷與電影邂逅的方式...
ly結尾的字 在 看ig學英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7 22:41:07
用一分鐘學文法✨「hard/hardly」 以前老師說:「ly 結尾的是副詞,副詞用來修飾動詞」 ⚠️但也有例外啊~~~各位~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都很相似👀所以這次就整理出這個啦 希望能幫助到頭腦搞混的你們💗 附上一句經典名言 ✨Work hard P...
ly結尾的字 在 I am Cheryl 雪酪-英文學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7:07:38
用一分鐘學文法「near/nearby/nearly」 大家是不是常看到這類的字,但沒有認真細細品嚐~以為他們差不多意思呢?! 來!今天要認真品嚐這篇~我為大家整理的!三個用法大比較!🤤😂 看完你也會發現以為nearly是ly結尾,應該是附近的意思,沒想到!它的意思大不同😎 #學英文 #雪酪懂...
ly結尾的字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8 05:32:45
《悲慘世界》Ladj Ly ⠀⠀⠀⠀⠀ ⠀⠀⠀ ⠀⠀⠀⠀⠀ ⠀⠀⠀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世界上沒有劣種或惡人,只有壞的耕種者。」 ⠀⠀⠀⠀⠀ ⠀⠀⠀ ⠀⠀⠀⠀⠀ ⠀⠀⠀ Remember this, my friends: there are no such things as bad plant...
ly結尾的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的關鍵字,仍舊是疫情,但在亂世之中, 2020 年自己與 360 部電影共同走過。由衷覺得在台灣是幸運且幸福的,還能輕鬆走進電影院,於漆黑的場域之中,和無數陌生人共享光影魔法,而除了電影院之外,串流的發達與普及,也讓電影在疫情之中有了其他生存的空間。因此,在台灣,在世界各地,影迷與電影邂逅的方式,就無拘無束,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自己今年 360 部的電影之中,藉由年底回望今年,梳理出自己的「年度十大佳片」,留存為 2020 年自身的時代印記,更有幸提供給讀者、影迷參考、交流或是留存,作為 2020 年的回顧。
去年也同樣寫了年度電影推薦,當時的評選標準為「2019 年度台灣院線電影」,不包含影展、串流、數位修復等片,但由於 2020 年全球受到肺炎疫情影響,許多片子少了商業映演的機會,故今年更改評選規則,影展、串流皆納入考量,唯一限制為今年首度在台灣看見的作品(不包含舊片和數位修復)。順道一提,榜單中的某些電影為去年出品,但因片商作業時間拉到今年的台灣院線放映,仍舊選進評選。
整理了今年的觀影紀錄,發現讓自己最有感觸的,還是在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怎麼共處的作品,世界已經夠亂了,但透過影像我們好像還能奢侈地去反思,還能去醒悟,雖然某些時刻對於諸多議題有種無能為力的失能感,但在電影之中,或許人們終能找到一絲避世的位置。
🎬以下排名有分喜好順序,並附上短評。1 至 5 名後天刊出。
10.《#曼克》,【#Netflix】
名導大衛芬奇沉潛 6 年,在動蕩不安的 2020 年交出《曼克》。1941 年,劇場與廣播界的金童奧森威爾斯執導了震古鑠今的《大國民》,縱使《大國民》在 1942 年的奧斯卡僅拿下一座奧斯卡,但時至今日,《大國民》在影史的地位已不辯自明。當時的好萊塢有《亂世佳人》這類的大製作電影,而《大國民》的出現,走出與古典好萊塢截然不同的嶄新道路,是時代的開創者先鋒之一。
《大國民》讓觀眾跟著記者視角,透過回憶錄的方式不斷帶出主角凱恩的過往,拼湊可能的人生模樣,更重要的是,片子從媒體帝國巨擘之中,反映美國自由資本主義以及英雄主義;而《曼克》在大衛芬奇的視野底下,聚焦於《大國民》的編劇曼克維奇,他嘴巴凌厲,酒氣熏天,但才華過人,以筆為戈,觀注政治,反映社會概況。大衛芬奇在杯觥錯影、吞雲吐霧間試圖梳理出《大國民》劇本的生成原因,大衛芬奇同樣在解構神話,從財團的資本面向,到個人的英雄樣態,都是《曼克》拆卸的細節之一。
說到底,《曼克》是世人愛看的「小蝦米對抗巨人」的故事,曼克維奇是狂傲不羈,唾棄商業鉅子的編劇,奧森威爾森則是初出茅廬,亟欲證明自我的金童導演,兩者在片廠掌權的體制之中,不斷對立與斡旋,才有了曠世傑作《大國民》。大衛芬奇找到巧妙的切入點述說曼克維奇這位真實存在的人物,不刻意歌功頌德,反而聚焦於小人物在時代浪潮下的掙扎與失敗,大衛芬奇毫筆一揮,將人性的各種面向融於一爐。
而觀眾乘著《曼克》劇組匠心打造的時光機,返回 30 年代的好萊塢,橫跨在一戰後的經濟大蕭條、二戰時的風起雲湧,大衛芬奇遊刃有餘地刻畫紛擾的政經局勢,更在《曼克》後段花了篇幅勾勒加州選舉,並劍指官商間的操弄,與人心動盪,而當時代的政治概況回看今年,美國大選的擺盪與鬥爭,就有了某種趣味,《曼克》的出現能在美國大選中增添一絲解讀趣味。
至於手法上,《曼克》中隨處可見對於《大國民》的致敬。首先,兩部電影雙雙採用倒敘法,從這樣的形式來看,大衛芬奇對奧森威爾斯的挪移是顯而易見的。再來是分鏡,舉例來說,片中能看到主角曼克躺在病床上,從手中將酒瓶摔下,而後酒瓶在地上滾動,此處的剪接與攝影機運動對應到《大國民》,就成了主角凱恩躺在病床上,從手上將童年時的水晶球摔下而破裂,這是《大國民》的經典之一,「玫瑰花蕾」(Rosebud)就從這裡延伸而出。
最後是符號象徵,在《大國民》中,空間場域極為重要,冰冷的檔案室、夫妻間的餐桌距離,都暗示人與人之間的疏遠關係;在《曼克》中,主角曼克來到好萊塢權貴們的重要聚會,在此也出現了狹長餐桌,曼克在此發起酒瘋,而後被拒於門外,並被譽為「猴子」,此處的影像語言,與《大國民》遙相呼應,並對戲劇產生關鍵作用。而「猴子」一詞也是《大國民》中的經典台詞。
從這幾點來看,《曼克》巧妙掌握《大國民》的手痕印記,並準確在新的故事中賦予意義,並非為了「致敬」而「致敬」,大衛芬奇的導演功力依然無庸置疑。但平心而論,《曼克》並不是那麼容易入口的作品,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後設的趣味性,都要對於影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知曉箇中奧妙,但倘若能稍微理解《大國民》與當時的好萊塢狀況,《曼克》會是一部相當過癮的「影迷作品」。
《曼克》走到最後一幕,最後的台詞說道:「這就是電影的魔力。」替全片畫上最佳註解,在 2 小時 11 分鐘過去後,觀眾自然能明白,影像可以左右政治,干涉政權,而曠世傑作也可能僅是一個失勢、酒醉之人寫出來的奮力一搏,電影的魔力在《曼克》中展露無遺,並從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再度提煉而具現。大衛芬奇並不亞於奧森威爾斯,《曼克》是獻給編劇的作品,但在浪漫的說詞之中,觀眾望見的是不堪、醜陋與血淋淋的真實。
最後,有趣的是,1940 年走過 80 個年頭,當代電影產業的軌跡也發生巨變,尤其是在今年,串流大肆崛起,好萊塢傳統大型片廠應該沒想過,電影產業已經逐漸脫離電影院,人們在家中已然就是全世界,於是從今年的環境之中,Netflix 恰巧推出《曼克》,若用一種後設的角度解讀,《曼克》或許可說是大衛芬奇的《大國民》,藉以諷刺傳統掌權者,又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趣味。
9.《#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繁盛映畫 Wild Green Films】發行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是一部冷靜、克制的作品,但靜下心感受,能在表面之下挖掘出極富情緒的底蘊,巴勒斯坦電影代表人物伊利亞蘇萊曼不發一語地透視世界,熟稔「以畫面說故事」之道,輕點影像魔力,帶著觀眾心領神會,望見當代社會。
綜觀全片,蘇萊曼經常選擇從一顆用於觀察事物的鏡頭切入,然後帶回蘇萊曼「觀看」的動作本身,並不斷在這兩者間擺盪、轉換,點出「觀看」的主動/被動,同時拋出客觀環境,觀眾在此模式下,帶著些許超現實「被動地」共同「觀看」巴黎、紐約以及巴勒斯坦的處境與氛圍。
猶記得《一一》特愛拍後腦勺的孩童洋洋,這是屬於此年紀對世界產生好奇獨有的觀看方式,觀眾平常看不到的,洋洋(楊德昌)拍給我們看。然而,在《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中,伊利亞蘇萊曼和洋洋一樣,拍著背影,似正在對世界提問,這也恰恰為蘇萊曼提供觀眾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觀看永遠是事物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過與洋洋不同的是,蘇萊曼拍下的背影,少了點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省思與從容的凝視,在優雅中透著擔憂與諷刺。
「It Must Be Heaven」,天堂無處不在,此刻蘇萊曼外表仍克制,但激動之情早已溢於言表,透過畫面與音樂穿過銀幕傳遞出來。世人的確不能選擇出生的地方,但能選擇觀看世界的角度與方式(巴黎、紐約、巴勒斯坦的對比),「觀看先於言語」(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或許是導演先生挪移約翰伯格著作的溫柔提醒。
📝全文請點👉https://bit.ly/34QuTPz
8.《#誓血五人組》,【Netflix】
史派克李延續上一部作品《黑色黨徒》的風格,開場便開宗明義地使用歷史畫面,將砲管對準美國歷史上的戰爭污點──「不知為何而打的越戰」。《誓血五人組》開場呈現一段段黑人前往戰場的真實畫面,史派克李善用交叉剪輯,靈巧地在當中倏地剪進阿波羅 11 號登月的歷程畫面,聽著旁白說起:「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是縹緲的登月計劃,人類對外太空虛無的想像;而越南戰場中流血、送命的軍人,則是血淋淋的真實──兩相對比之下,當時美國的登月輝煌、軍備競賽中的勝利,與越戰的失敗並置,更顯諷刺。這是史派克李熟稔剪輯的力量,送給觀眾一記當頭棒喝。
《誓血五人組》是一部專屬於黑人的公路史詩電影,當年血氣方剛的英勇青年,經過歲月洗滌後轉為白髮蒼蒼的老人,然而,這些老兵就算帶著瘸腳的傷疾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到了熟悉的叢林,縱使地雷滿佈,仍舊對地形、環境記憶猶新──這是時間帶不走的歷史傷痛、戰爭遺毒。史派克李透過角色的傷痕,暗示越戰如同幽靈鬼魂般,纏繞著老兵,同時也籠罩於美國之上,揮之不去,也無法抹滅。
更驚喜的是,史派克李巧妙地透過攝影媒材的轉換,拉出今日與往昔的對比:電影中只要是「現在」的時空,畫面比例大都以 1.85 : 1 或 2.39 : 1 拍攝,進入回憶後,便限縮畫面比例,改以視覺風格較小的 1.33 : 1,藉此呈現出當時越戰壓迫、緊繃的氛圍。而本片攝影師 Newton Thomas Sigel 再透過 16 釐米底片獨有的顆粒色澤感,拉出舊回憶的時代感,光是媒材的轉換,便能窺見史派克李的用心。
綜觀全片,《誓血五人組》對於種族議題的力度,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都是直球對決,且史派克李雜糅各類型的影像,鏡頭語言豐富、視覺風格強烈,在公路類型中醒覺、成長、找到救贖,並與人性對抗,重口味卻不鹹膩、直通人心,進而反思越南戰爭。史派克李透過手中的鏡頭直面剖開美國底下的醜陋面紗,其情緒是鏗鏘有力,如同片中「美國欠我們的」那句台詞一樣,擲地有聲。
最終,《誓血五人組》結尾收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逝世一年前的真實演講畫面,開場是拳王阿里,結尾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史派克李透過兩名黑人平權運動且反越戰的英雄做出首尾呼應,更將真實歷史畫面和虛構故事合一,將劇情片與紀錄片兩者形式疊合,強調了這部作品的真實性,可謂神來一筆。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段宣言可以識讀史派克李現今對美國的態度,從電影拉回現實,美國目前正處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平權抗爭風暴之中,歷史過了幾百年,種族歧視的警察暴行等事件一再上演,美國或許正搖搖欲墜;美國或許離平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美國或許永遠抵達不了和平彼岸,但史派克李仍舊期許美國能成為理想中的樣貌,堅定帶著各種膚色的觀眾共同見證。
📝全文請點👉https://bit.ly/3rzZEC5
7.《#悲慘世界》,【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發行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19 世紀問世的名著小說《悲慘世界》,在 21 世紀成了法國新銳導演拉德利(Ladj Ly)鏡頭下的犀利映襯,一本書、一部電影,不同媒材但核心異曲同工,盤根錯節的結構性問題、人性不斷的對立、來自社會底層貧窮的掙扎,仍舊不斷重演。人類文明看似不斷前進,卻被拉德利拆解成停滯,甚至是倒退;雨果筆下的革命百年之後,對於拉德利來說或許近在咫尺,全片擲地有聲,令人膽戰心驚。
拉德利聰明地透過這三位個性鮮明的警察視角,遊走(巡邏)在充滿犯罪、危險氣息的底層街頭,觀眾得以紮實地一窺與警察處在對立位置上的各種小人物,拉德利也進而描繪出這些小人物們不同的求生輪廓,拼湊出郊區的完整樣貌,難能可貴的是,拉德利並非一味地批判,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善」與「惡」當然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
《悲慘世界》是一部生猛有勁的作品,拉德利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剛強氣勢,在巴黎郊區中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衝突,隨時充滿箭在弦上的挑釁,引人入勝,且其暴力筆觸也神似賈克歐狄亞在 2015 年拿下坎城金棕櫚的《流離者之歌》。
《悲慘世界》雖然發生在巴黎,卻能打破文化藩籬,因為此種對立走出巴黎,在世界各地、社會的角落上仍舊不斷上演。但或許,拉德利並不想極為悲觀地認定人性的無可救贖,開放式的結尾以及開場的人心凝聚就是很好的證明。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沒有壞種子或惡人,只有壞的耕養者。」雨果百年前提筆的嚴厲警示,到了當代,拉德利巧妙地挪用,鏗鏘有力地奏出一曲法國當代的底層荒涼悲歌。
📝全文請點👉https://pse.is/3avndj
6.《#殺戮荒村》,【捷傑電影】發行
《殺戮荒村》由巴西名導克雷伯曼東沙費侯和長期藝術指導合作夥伴胡里安諾杜內耶斯聯合執導,很難想像這部帶著些許科幻感的民族記事,在風格上會展開成昆汀式絕地大復仇中的暴力美學,且在轉場上皆有 70 年代西部電影的味道,開頭便替這部時間軸定於未來的電影注入矛盾的衝突美感。
敘事上則在名為巴庫勞(Bacurau)的小村落中,殘酷劃分社會、種族間的階級地位,透過一群由美國白人組成的殺手集團,埋下政治操弄後對窮人村落進行的屠殺,由此來看,巴庫勞可以視作過往歐洲帝國主義對巴西的殖民以及文化上主導地位的典型。
然而放眼未來,高科技更可能使人們認為有「權力」將人命視為屠宰遊樂場,編導對於歷史傷痕、現今局勢、未來發展,有著細膩、透骨的觀察,這些不斷上演的掠奪,無時無刻發生,不管是在從前,或是未來,且背後原因令人寒毛直立。
《殺戮荒村》是一部充滿幻想的當代寓言故事,但其核心主題,可能更是這群無力的個體們對企圖剝削其利的強國們的終極反動(白人、遊客),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經濟上的,也正如同昆汀塔倫提諾的《決殺令》般,在影像中出了口惡氣,大快人心。《殺戮荒村》真實的可怕。 巴庫勞是極為渺小的貧瘠窮鄉,或許世人不會注意到它是否存於地圖中,但在這座小村中政客與強國卑劣的荒謬事,極有可能發生於當代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自然也能這樣看待台灣了。
📝全文請點👉https://bit.ly/3nRmrXX
#2020年度片單
ly結尾的字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解析文章獻給一群努力的台灣國家隊友:外交領事人員
以及他們協調整合的美國眾議員們!
205 位美國國會議員連署支持台灣參加 WHA 以及 WHO 技術會議
點開連署信看到 205 個簽名真的很感動,背後是多少奔走努力
(WHO 是世界衛生組織,WHA 是該組織的大會,世界衛生大會)
美國聯邦眾議院總共 435 位國會議員,國會已實施遠距工作 WFH 兩個月
這樣的艱難下還能有 205 位議員連署,很不容易
一起來看連署信的用字遣詞精選
During this unprecedented global public health crisis, we write to express our strong support for Taiwan’s unconditional inclusion as an Observer in the 73rd 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 and i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echnical meetings.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公衛危機中,我們堅決支持台灣無條件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第 73 屆世界衛生大會以及世衛組織的技術會議。
-unprecedented: 空前的(近期已經不知道出現幾次了,該學起來囉 XD)
-unconditional: 無條件的
-inclusion: 包含、納入
-assembly: 這個字雖然是ly結尾,但他是個名詞,為集會的意思
Taiwan’s commitment to global public health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including Taiwan in WHO activities.
台灣對全球公共衛生的貢獻以及對新冠疫情的因應,在在展現其加入 WHO 活動的價值
-commitment to: 對…的貢獻,後接名詞(或動名詞)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展現對…的價值,是個很棒的詞組!
Taiwan has an outstanding record of multilateral engagement on a wide range of health challenges.
台灣多方應對各樣公衛挑戰也有出色紀錄
-multilateral: 複合字,多邊、多方的
-lateral: 側邊的,常見的變化還有bilateral 雙邊的,如雙邊會談:bilateral meeting
-engagement: 接觸、參與
*multilateral engagement兩個字就清楚表達了台灣在全球公衛中的參與程度
-a wide range of: 廣泛的
Despite Taiwan’s outstanding response and demonstrated expertise
儘管台灣展現了其專業性與面對疫情的出色反應
-despite: 儘管,介係詞,後接名詞
*句構討論:此處結構較為特別,是「儘管台灣的(針對疫情)出色反應 and 展現出的專業」,所以 outstanding 與 demonstrated 都是分詞功能,做形容詞使用。由despite帶兩項台灣的成績( despite A and B 的結構)
Taiwan’s statistics have been misleadingly included with thos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台灣的統計數據卻被誤導式地列在中國的數據之中
-statistics: 統計數據,常用複數型,有統計數據及統計學的含義
-misleading: 誤導的,加上ly變成副詞
-be included with: 被包含於…
PRC has succeeded in pressuring WHO to withhold an invitation to Taiwan to participate as an Observer at the last three WHA annual meetings.
中國成功施壓 WHO,拒絕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近三次的 WHA
-succeed in: 成功、達到…
-pressure: 施壓,實質與抽象壓力皆可
-withhold: 扣留、拒絕給予
Given Taiwan’s contributions and the health needs of its people, WHO cannot uphold the spirit of its Constitution to seek the health of all people while excluding Taiwan from participation as an Observer at this year’s WHA.
有鑑於台灣的貢獻以及其人民對健康的需求,WHO 不能一邊將台灣排除在今年WHA 觀察員之列,卻又一邊堅持其為全人類謀求健康之宗旨
*正式文章通常用 cannot 而非 can’t,cannot 就是一個字,不拆開
-given: 介係詞,考慮到、有鑑於…
-uphold: 支持、維護(尤指法律上的決議)
-Constitution: 此字首大寫,表 WHO 本身的規章、宗旨。此字平時多用來指國家的憲法
-seek: 尋求
*句中的 while 作為此句的連接詞,不止連接句子,同時這個連接詞也有表示前後句子的對比關係,這邊意指 WHO 不應該以雙重標準,做著與其宗旨相悖逆的行為
205 位眾議員簽名的連署信! https://reurl.cc/Kk9Dzp
想看完整版全文翻譯的話請留言 +1
#私訊送你
#TeamTaiwan
ly結尾的字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周上映的兩部電影日前看過都相當喜歡,一部是獎季最後一塊拼圖《李察朱威爾事件》,另一部則為法國推派的最佳國際影片,並非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燃燒女子的畫像》,而是換了一個時空依然警世的新銳導演 Ladj Ly 首部長片《悲慘世界》,雖然沒有時間寫長文,但很想再推薦一次,相信會是大家這個假日院線觀影的好選擇。
▍《李察朱威爾事件》短評:https://reurl.cc/W4pkqZ
Clint Eastwood 以一貫不疾不徐、穩紮穩打的敘事風格,同時保有張力和戲劇性,關注於當代社會議題,透過正義的目光看媒體的造神和嗜血,看輿論的未審先定罪,看新聞今天推銷希望明天販售責難,看大眾何其需要崇拜的對象更渴望唾棄的目標。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讓人想來不寒而慄,李察朱威爾的故事是被述說出來了,但我們當今一心求快、捕風捉影的社會到底直接或間接親手將多少被誣賴的、被懷疑的、被錯殺的無辜之人推落懸崖?
故事聚焦於李察朱威爾的立體性格、過往經歷,一直到他在 1996 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發現遭人放置的炸彈,如實呈現輿論受害者和其家屬的身心煎熬,一夕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平民英雄,也徹底嚐到揚名立萬與聲名狼藉的一線之隔。《李察朱威爾事件》於美國上映時曾引發了一陣討論,關於為了突顯是非黑白而刻意醜化、汙名化 Olivia Wilde 飾演的女記者 Kathy Scruggs 為搶新聞不擇手段的行為,真實世界的她已在事隔沒多久後的 2001 年藥物過量不幸死亡,指責導演在力求平反一個人的同時又傷害了另一個已逝之人的聲譽。我想,這也是此部電影的另一個看點,在揭露真相與伸張正義的行為面前,無論立意良善或別有所圖,無論重重提起或輕輕放下,都可能造成更深一層的二度傷害,於電影之外更值得當今世代的觀眾細細反思,我們自身日常的行為是否也成為推波助瀾的始作俑者之一。
▍《悲慘世界》短評:https://reurl.cc/qDMOZE
從雨果《悲慘世界》一個舉世熟知的故事象徵社會的動盪,時至今日,仍舊正走向天堂,也走向地獄。電影從象徵自由、平等、博愛的凱旋門開場,拿下世足賽冠軍的巴黎群情激昂,各種背景、種族、階級的人們批上藍白紅國旗聚集於此共襄盛舉,人人口中喊的名字都是 Mbappé,不禁想起《出走巴黎》,一位拋下自我身分的以色列移民來到此處,他所接觸到的一切並非多數人一心嚮往的那席流動饗宴,《悲慘世界》聚焦於美好憧憬背後的不見天日,世上所有的大城市都有陰暗面,被社會住宅區隔,被居住區域劃分,被社會階級箝制,被宗教意識定位,被人種膚色撕裂,遵循暴力扭曲的秩序共同生活在看似繁華文明的國家裡。
Ladj Ly 的故事前半段中規中矩,後半段卻意想不到是緊湊刺激張力十足,結尾收的鏗鏘有力,令人大氣也不敢喘一下。在學校和監獄的取捨之間,社會暴力貫穿其中,因為一隻遭竊的小獅子引發一連串失控的後續效應,有如《意外》與《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帶來的後座力,因此浮上檯面的問題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引爆革命只需要一條導火線。有相對的權力在執法者背後支撐,就有相對的暴力壓迫在弱勢者身上,貧窮及歧視成了惡性循環,以暴制暴則滋養出更大的憤怒,成年人以及手握權勢者為求自保以最惡劣的方式為孩子上了一堂震撼教育,空洞的眼神讀不出一絲情緒起伏,善念是顆種子,仇恨亦是,釋放光明與製造黑暗的皆為人心,等到有一天,悲慘世界再也找不到寬恕和救贖時,只剩體制由上而下的慢性腐蝕、社會陰暗面的逐步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