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lol隱分怎麼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lol隱分怎麼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ol隱分怎麼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ol隱分怎麼查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臉書最近又被炎上了,華爾街日報最近寫了一系列的報導「The Facebook Files」揭露了一些臉書內部的事情,這應該是 2018 年劍橋分析以後最大的公關危機! 幫大家快速重點整理一下這一系列報導: 1. 臉書對外聲稱他們對於言論審查的規則是適用於所有人,大家都是公平的,但其實內部有一個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J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的聊電Jing要介紹的是一個超神的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 "OP.GG Extension"可以在開局時自動查隊友戰績跟牌位(台服也適用) 還能自動配符文+出裝推薦,根本是新手與懶人的救星!! ▪️ OP.GG Extension 下載頁面 https://chrome.googl...

lol隱分怎麼查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2 05:08:14

這是來自許多要升大二同學的求助 怎麼大一轉眼就結束了 怎麼回顧過去根本什麼都沒做等 所以這篇特別想分享一些簡單的想法給大二以上同學 1.太努力,你反而會失敗 這是很多人從小就被灌輸,根深蒂固的想法=>我要成功我就要努力,並且付出比別人加倍的努力才更可能會成功 錯了 何謂努力?對於多數人...

lol隱分怎麼查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07:13:37

某位男同學 「嗨,可以問個問題嗎?」 . 『恩,可以呀,你說』 . 「想請問學長聖誕節都帶女友去哪約會,我剛交了女朋友,真的覺得排約會行程好難喔」 . 『我現在沒有女友耶』 . 「真假!? 怎麼可能」 . 「ㄜ...好喔,那沒事了,對不起打擾了!!」 . ............. . 為什麼會有種...

  • lol隱分怎麼查 在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6:38:48
    有 182 人按讚

    臉書最近又被炎上了,華爾街日報最近寫了一系列的報導「The Facebook Files」揭露了一些臉書內部的事情,這應該是 2018 年劍橋分析以後最大的公關危機!

    幫大家快速重點整理一下這一系列報導:
    1. 臉書對外聲稱他們對於言論審查的規則是適用於所有人,大家都是公平的,但其實內部有一個 “XCheck” 的系統,來確保許多 VIP 的發文不會被審查

    2. IG 做過一系列的研究,證實了他們的 App 對於青少年女性有負面影響,造成了許多心理問題,但臉書之前在聽證會的時候刻意隱瞞這方面的研究

    3. 2018 年馬克有說過要改變演算法,讓動態出現更多朋友跟家人的文章,來增加大家的互動讓臉書更健康,但數據顯示使用者反而更生氣了

    4. 臉書內部員工多次反應有販毒集團跟人口販子利用臉書做許多違法的勾當,但公司管理層幾乎沒有任何作為

    5. 臉書曾公開宣布要在他們的平台宣傳新冠肺炎的疫苗,但平台卻被許多反疫苗的激進份子拿來當作宣傳反疫苗的工具,這顯示了即使領導層設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臉書這個大平台也很難朝他們想要的方向邁進

    個人點評:其實蠻多抨擊的點都是冷飯熱炒,大部分的問題多多少少之前都揭露過,平台長成這麼大不管怎麼做都會被罵,況且 FB 跟媒體關係一直都不好,也難怪馬克最近會想要開始在動態牆上大外宣宣傳臉書這個公司的好 lol

    #連結在留言區
    #肯吉唧唧

  • lol隱分怎麼查 在 Taipei Ethereum Meetu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5 21:53:21
    有 18 人按讚

    📜 [專欄新文章] 從 Rollups 來聊聊以太坊 Layer2 的演進

    ✍️ Kimi Wu

    📥 歡迎投稿: https://medium.com/taipei-ethereum-meetup #徵技術分享文 #使用心得 #教學文 #medium

    Photo by Clark Van Der Beken on Unsplash

    去年 Defi summer 的熱潮後,以太上 Defi 應用呈現爆炸性成長,造就高昂的交易手續費,為了有更快的交易速度及可負擔的交易費用,人們對側鏈、Layer2 的需求更加強烈。Rollups 是 Layer2 的一種技術,在今年相當熱門,幾個耕耘已久的專案 zkSync、Optimism、Arbitrum 等也開始廣為人知。今天想來聊聊以太坊上 Layer2 技術的演進。

    State Channel

    state channel 最一開始是建立在 Bitcoin 上,最廣為人知的就是 lightning network。簡單來說,就是兩方在私下建立一條可以互相轉帳的通道,轉帳完畢後把通道關閉,接著將交易後的狀態更新到鏈上。若交易一筆後即關閉通道,那交易成本就跟在鏈上一樣,所以在實務上,通道一直開著(或是一段時間),交易數筆、數百筆後再上鏈更新狀態,藉此平均每筆的交易手續費就大幅降低。也因為只需通道雙方驗證交易內容,交易速度能大幅提升,讓小額支付能夠實現,就不需等10分鐘(Bitcoin)後交易才會被打包,甚至要等6個區塊的時間。而最早在以太上的 state channel 是 Raiden。

    對於 Raiden 技術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Plasma

    Plasma 於2017年8月由 V 跟 Joseph Poon (Lightning Network的創始人之一)所提出,概念上是可以有鏈中鏈中鏈(就是Layer2 → Layer3 → … LayerN),藉此可達到百萬級甚至更高的交易量,不過概念太美好,沒人知道怎麼實作。

    隔年1月 V 提出了 Plasma 的第一個版本 Plasma MVP,是以 UTXOs 模型的設計,接著3月提出了第二個版本 Plasma Cash,同年(2018)Plasma 的提案數呈現著爆炸性的成長(絕大部分都是基於 Plasma MVP 跟 Plasma Cash 做改進)(如下圖),強大的社群力量,讓大部分關鍵的問題在同年年底都找到了解答。也為之後的 Optimistic Rollup 打下了基礎。

    而較著名的開發團隊,除了 EF 出來的 Plasma Group 外,還有 OmiseGo 跟 Matic(現在的 Polygon)。

    對 Plasma 技術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篇、這篇跟這篇

    https://ethresear.ch/t/plasma-world-map-the-hitchhiker-s-guide-to-the-plasma/4333

    Plasma 看似一切美好,但因為資料的可取得性(data availability)的問題,使得在使用者體驗上有點糟糕。

    Plasma 的所有交易資料都在 Plasma 鏈上,而 Plasma 鏈的礦工(即operator)只需繳交 Merkle root 到 L1 的合約作公證就好。因此若 operator 作惡,在 Plasma 鏈上交易者,就需有能力證明 operator 作惡。

    在 Plasma 設計中有”所有者”的概念(UTXOs 的設計中,收款者需要到拿送款者的轉出證明,才能動用這筆款項,轉出證明只有收款人會擁有),如果該所有者不關心自己的資產,就可能造成資產無效的結果(account-based 的設計,若你不理你的帳號,別人一樣可以轉帳到你的戶頭中)。因此每個交易者須有能力自行提出證明,無法委託第三方。

    而要證明這件事,用戶需要把 Plasma 鏈上的交易都下載下來,才能證明 operator 做了一件不合法的行為,也才能產生詐欺證明(fraud proof)到 L1 上的合約來證明 operator 作惡。而這個送出的詐欺證明,必需要被確保可以安全地送到 L1 上的合約被執行,因此需要有一段挑戰期,讓使用者可以下載及驗證資料(或是網路塞車造成詐欺證明無法被合約執行)。

    題外話,Eth 2.0 light client利用了 ECC (Error Correction Code)的原理,所以只需要部分資料就可以驗證正確性。

    Rollups

    同年(2018) 9月,在支線專注隱私性的開發的 Barry Whitehat 提出了 zk Rollup,隨後 V 也在以太坊研究員論壇發了一篇文章,解釋 zk Rollup 是如何運作的,並以On-chain scaling to potentially ~500 tx/sec through mass tx validation 為標題,也因此開啟了 Layer2 新的一頁。隔年(2019)三月,Matter Labs 獲得了 EF 的 grant 將 zk Rollup 產品化,也就是大家所知的 zkSync。

    所謂的 rollups,一樣是在 Layer2 上做交易,不同的是 L1 上會記錄每一筆的交易紀錄。什麼!如果每一筆交易紀錄都上鏈,跟一般 L1 交易有什麼不同?想了解細節可以看這篇。簡單來說,在合約裡用了一顆樹來記錄每個帳號的狀態,樹的第幾片葉子(index)代表一個帳號地址,因此帳號就從20 bytes 的地址變成了幾個 bytes 的 index。以 ZK Rollups 來說,交易都是在 Layer2 被驗證過的,所以簽章資訊(65 bytes)也不用上鏈,Optimistic Rollups 會利用簽章聚合的技術,數百個簽章最終會被聚合成一個。因此,交易資料從原本100多 bytes 變成了10幾個 bytes。因為交易紀錄都 ”放上鏈“,資料可取得性也就不是問題了。

    ”放上鏈”指的是利用 calldata 的方式放在鏈上,並非一般認知的寫進合約裡。非0值的 calldata 每 byte 需要耗費 16 gas,而合約寫進一個 32bytes 的資料需要花 20,000(新增) or 5,000(修改) gas,相當於每個 byte 的成本為625 or 156 gas,約為 calldata 的 40 or 10倍。

    同年(2019)六月 John Adler 在以太坊研究者論壇提出了Minimal Viable Merged Consensus,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Optimistic Rollups 的原型,接著 Plasma Group 基於John Adler 的提案,提出了 OVM,從此 Layer2 上除了單純的轉帳外,還可以執行合約,也奠定了 Rollups 在 Layer2 的地位,開啟 rollups 的新世代。

    StarkWare 團隊建立了可評估的數學模型,驗證了 calldata 的成本從64 gas 降到 16 gas並不會對鏈的安全造成危害,提出了 EIP-2028(在 Istanbul 上線),也是推動 rollups 可行性的重要一環。

    Validity Proof v.s. Fraud Proof

    Optimistic Rollups 跟 ZK Rollups 最近有很多文章在介紹跟比較,這邊就不贅述。這邊想聊的是資料的有效性,這篇文章解釋地很好,這裏擷取部分敘述。ZK Rollups 保證了上鏈的資料都是正確的,資料必須被驗證過是合法的(例如沒有被雙花)才會改變使用者的狀態(例如 balance),跟現在各個主鏈的設計是一樣的,稱作有效性證明(Validity Proof),這種設計假設大家都是壞人,要通過驗證才會相信你,確認資料是百分之百的正確聽起來很理所當然,但是背後要維護資料的正確性,需要相當高的成本。

    Optimistic Rollups 則是相反,假設大家都是好人,送上鏈的交易都接受,當發現有人作弊,再靠檢舉機制來更正狀態,這稱作詐欺證明(Fraud Proof)。這樣的機制系統維護成本較低(L1 上不需要驗證每一筆資料的正確性),但需要多一個爪耙子的角色來維護系統的安全,也就多一個系統潛在的風險。而要確保爪耙子有足過的時間反應,就不能讓使用者即時地離開系統,這是 Optimistic Rollups 最被詬病的一點,提款要等七天(現在有第三方流動性提供者,使用者可以請第三方流動性提供者預付使用者的提款。使用者支付手續費來換取快速提款的服務,而流動性提供者則承擔資產鎖住七天的風險來賺取手續費。不過在 protocol 層以安全性為主要考量,還是需要較長的挑戰期)。

    ZK Rollups 的實作上,也有數個小時的提款期,不過那是基於成本考量,而非安全性。

    此外對照於 Plasma, rollups 的設計是 account-based,交易也都公開在鏈上,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監督及提出詐欺證明。

    ZK Rollups v.s. Optimistic Rollups

    ZK Rollups 從資料的有效性來看勝過 Optimistic Rollups,離開系統時不需要額外的挑戰期,能即時提款離開系統,不過付出的代價就是交易延遲上鏈。因為產生 zkp 證明需要龐大的運算量,產生一次證明,大約需要10 ~ 20分鐘,所以說在 Layer2 上做一筆交易,10分鐘後你的交易才是有 L1 的安全性。

    為了能盡早得知發出的交易是否完成,實作上會把完成的交易先丟上鏈,等zkp 證明產生後再上鏈驗證其正確性,若驗證成功,則交易視同有 L1 的安全性。

    但是在通用性上,Optimistic Rollups 沒有複雜的 zkp 電路的限制,對於合約的支援度上更好,而且 zkp(SNAKRKs)在使用前需要一個盛大的啟用典禮(trusted setup ceremony)。

    zkSync

    zkSync 1.0 在去年(2020) 六月上線,因為不能執行合約,使用的專案並不多。同年的年初,Matter Labs 已經默默在開發一種新語言 Zinc,是可以在 zkSync 上開發合約的語言。年底,與 Defi 專案 Curve 合作,發表了在 zkSync上可以跑基本版的 Curve(兩幣交換)。今年(2021)三月,Matter Labs 發表了令人振奮的消息,zkSync 支援 EVM!只需要部分修改現有的合約就可以部署到 zkSync 上,測試網今年五月已經上線,主網預計8月上線。不過目前測試網上的交易量非常地少,相信在初期還是有相當多問題或是困難,以短期來看,Optimistic Rollups 陣營的速度跟支援度略勝一籌,不過個人相信長期會是 ZK Rollups 的世代(私心認為 lol),但最終還是由生態系的大小來決定贏家。

    在 ZK 這個陣線上有延伸出不同的設計,為了加快速度及減少上鏈成本,StarkWare 提出了 Validium 的概念,資料不上鏈但使用 zkp 確保資料的正確性,像是 StarkWare 的 Volition 跟 Matter Labs 的 zkPorter 都是同樣概念的實作,不過不是本篇的重點,就不多解釋。

    ETH 2

    V在2020年10月提出了 A Rollup Centric Ethereum,rollup 也因此進到 Eth2 的規劃中。Eth2 的設計中 shard chain 是資料層,而在 phase 2 後才有執行層(也就是才能執行合約),V 的提案 除了讓 shard chain 當資料層外,也會內建 rollups 的邏輯。至於會採用哪種 rollups 目前沒看到結論,不過 V 本人是傾向 ZK Rollups。如果成真,那未來數百個 rollups 之間的溝通,將會是另一個挑戰 。

    專案比較

    ZK Rollups 有目前這幾個較知名的專案: zkSync(Matter Labs)、 Hermez(Iden3)、 Loopring(Loopring)、 StarkNet(StarkWare)跟 Aztec(Aztec)。

    Optimistic Rollups 目前幾個專案 Optimism(Optimisim,前Plasma Group 成員)、 Arbitrum(Offchain Labs)、 Fuel(Fuel)。

    這是目前幾大 rollups 的生態系(今年3月時的統計),比較值得一提的是,Uniswap 團隊因為社群的投票,也將會在 Arbitrum 上面部署,對於整個 Arbitrum 的生態,相信有很大的影響。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872971457746.htm

    感謝 NIC Lin 及 Chih-Cheng Liang 的審查跟建議。若有錯誤或不同觀點,歡迎指教。

    從 Rollups 來聊聊以太坊 Layer2 的演進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aipei Ethereum Meetup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 歡迎轉載分享鼓掌

  • lol隱分怎麼查 在 黃暐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4-26 19:06:23
    有 1,514 人按讚

    一點都不狂

    既然都已經道歉了,其實也沒有甚麼好責備的!不過故意隱瞞學校,故意欺騙記者,這兩個故意,還是得說一說。

    建國中學的高三學生周展帆,日前假冒(頂替)同年考上台大醫學院的同學趙文傑,接受媒體訪問。

    媒體到建中訪問,理由很簡單,因為今年建中94狂,在繁星推薦的階段,就已經有九個人錄取台大醫學院。媒體請求採訪,校方安排受訪,就這麼相約學校見面。

    結果媒體訪了拍了,還上網報導了之後,居然才發現,其中一位受訪的「趙文傑」,居然不是趙文傑,而是「周展帆」。

    怎麼發現的?

    因為周展帆自己在臉書貼文貼圖嗆好笑,網路瘋傳,如何能不發現?

    穿了別人的制服,接受媒體採訪,還演全套,侃侃而談。網路上一片盛讚周展帆「地表最強高中日常」,網友問他:「媒體寫錯喔」?周展帆回答:「不是,我今天真的去接受採訪,穿趙文傑的制服,因為他(趙文傑)要在教室打LOL(網路遊戲英雄聯盟)」。

    先不問為什麼建中的教室裡面可以打LOL?光是問你誰是「趙文傑」,誰是「周展帆」?你認識嗎?

    媒體不是因為「趙文傑」還是「周展帆」,才去了建中,媒體是因為建中有九位學生繁星推薦上台大醫科,才會上門採訪。

    建中安排老師帶了穿著繡有學號姓名的學生,出來受訪,記者見了面,不提問,不紀錄,不拍照,難道還先說:「麻煩身分證拿出來」嗎?

    查核新聞的真偽,當然是記者的工作。

    不過在受訪學校已經由老師親自領隊帶了學生集合在會議室,一起受訪的時候,如果還要記者懷疑學生可能不是本人,那就不是污辱記者的智慧,而是污辱建中的名譽和招牌了。

    現在的狀況就是,這兩位顧著打LOL與出面假冒的學生,已經讓母校名譽受損,黯淡了招牌。

    學生覺得這很狂,網友也覺得能騙過記者真的超狂。問題是,上門採訪的記者,這輩子從未見過趙文傑與周展帆,看著手上的名單,盯著身上的制服,然後開始採訪,有甚麼錯?能騙了這個記者,有甚麼好狂?

    新聞學上有句話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如果今天周展帆,能就這樣穿著「趙文傑」的制服,回趙文傑家,跟趙文傑的家人吃飯、過夜,一起生活幾天幾夜,卻居然可以不被「識破」,我會說,這叫狂。

    但騙過一個從未謀面的記者,說:「科科,我其實不是趙文傑」,一點都不狂。

    很多人說:「只不過是學生開玩笑嘛!何必看得那麼嚴重」?

    的確,記者被騙這事,一點不嚴重。

    既未影響採訪上的SOP與專業,事後事情的發展,還讓點閱率,一舉大爆發,甚至超越原本採訪的點閱目標。新聞內容是錯了,但當天採訪不只一人,其他的學生都是正牌貨!新聞並非「造假」,而是有受訪者「惡意欺騙」。

    真正被傷害的,是這兩位學生自己。

    他們做了一個傷害自己很深的事情,而不自覺。一次的欺騙,終身恐相隨,一點都不狂。

    暐瀚 2017-4-26 de 台北

    照片取自當事人臉書
    https://tw.news.yahoo.com/%E4%B8%80%E9%BB%9E%E9%83%BD%E4%B8%8D%E7%8B%82-10434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