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場夢終達成,多謝每位支持嘅朋友!🥳】
一如以往,又係長文感謝Post,願意睇曬好多謝你。
再一次多謝各位嚟參加包場嘅讀者朋友,仲有唔嚟都課金嘅讀者朋友,如我一再重申十週年包場冇人肯俾錢嘅惡夢,今次反而冇認真諗過做乜要搞、點解要搞,都問過自己,無啦啦做乜十年唔搞十二年去搞?搞完又點?但...
【包場夢終達成,多謝每位支持嘅朋友!🥳】
一如以往,又係長文感謝Post,願意睇曬好多謝你。
再一次多謝各位嚟參加包場嘅讀者朋友,仲有唔嚟都課金嘅讀者朋友,如我一再重申十週年包場冇人肯俾錢嘅惡夢,今次反而冇認真諗過做乜要搞、點解要搞,都問過自己,無啦啦做乜十年唔搞十二年去搞?搞完又點?但係冇架,做得電影Blogger,點都係想包次場架啦。就係突然忽發奇想,見到Dark Knight重映,不如試吓再包場啦,又咁啱疫情我唔駛包400個位,試吓丫,然後,多得大家鼎力支持,唔駛十日全院滿座,仲玩到有walk-in。喺呢個時勢,要做到全院滿座唔係易事,仲係我一個nobody,全賴大家咁支持。
同埋,你哋好癲呀,八點未夠就排隊,我仲以為個個都last minute先到。
兩年前包場搞唔成,得幾位讀者朋友出嚟食個飯,其中一位當晚讀者朋友表示,「兩年前同今日比較真係兩個世界,估唔到光合作用可以捱得到開花」,兩年前都估唔到,兩年後竟然得咗。
其實尋日有少少甩轆,開場有意外遲咗開始,原本背好嘅講稿突然要縮,縮到我腦海一時反應唔切,變咗好緊張。然後又嚟單壞機事件,我每一次分享會都有意外,估唔到今次,連戲院都會輕機,我心諗仆街了。
冇理由大家呆等,點都要去娛樂大家,俾大家笑吓我柒,都好過大家眼光光等開場丫。一件事完得靚定衰收尾,就睇我果刻落唔落去撐一撐場。臨時臨急走去十分鐘「暖場」唔好dead air,事前冇諗過ad-hoc Q&A,真係嚇窒咗。好多謝大家俾反應我,帶動氣氛都冇咁dead-air。有讀者朋友表示氣氛好好,都有讀者朋友表示我兜得好好,可以考慮吓去做MC,我只覺得不完美,可接受,多謝大家睇得起我。我果刻唔知應該點做,純考我臨場反應點兜,兜唔到就超尷尬,希望唔會悶親大家啦。
作為一個IMAX fans,估唔到有朝一日,我個名上到IMAX screen;我自己影嘅相,有朝一日,會上咗IMAX,喂我唔係用IMAX機拍架,都扯到Full screen呀,係我成日講嘅「俾多26%你睇版」呀!就咁電腦睇張相冇乜特別,點知原來撐大咗成個IMAX畫面堅震撼;呢個畫面,再加「疫情下全院滿座」畫面好靚,我一生一世都唔會忘記。你哋坐喺上面睇可能唔會明白,我喺下面望上去,好感動。12年嚟每個大大小小時刻,儲到你哋每一位支持,成就到我呢一晚,值嘅。
初時呢,我以為咁樣book個場係好容易,但原來背後logistic好複雜,尤其「神秘驚喜」呢單嘢(你哋又真係大部份留言都肯同我保持神秘到呢刻,多謝曬),背後來來回回講到我都覺得煩,然後又有無數個意外同亂局,有一刻我甚至以為搞唔成。托賴最終重重難關重重過,成件事或者未至於完美,都終於完成到。感謝大家體諒,令大家要怒趕尾班車。
要堅持12年唔係一件容易嘅事,如我尋日所講,呢12年經歷嘅種種起跌得失,甚至曾經玩到差啲要打官司。幾年前一度低潮到唔知為乜,曾經想執Blog,但捱得過這極限,我相信總可以走落去。
12年喇,我有一個發咗12年嘅夢,終於達成到。我唔知下一次會做啲咩,但呢個,一定係一個里程碑。
Dark Knight我應該睇過超過十次,尋晚係我第二次睇IMAX,由IFC飛落去果幕,IMAX鏡頭下香港,點睇都係咁靚。12年前嘅香港有無限可能、12年後我哋已經變成一個葛咸城,今時今日睇返,有少少唏噓。
大家問我未來會搞咩活動,再包場包多獲係咪嚟先?根據過往經驗,第一次成功、第二次食住個勢總係差咁啲嘅。
最後,尋日時間所限,最重要果樣唔記得講呀,我都想多謝背後幫我嘅朋友,由我決定做呢件事開始,每個細節都聽我講俾意見我嘅你,到諗流程、設計、影相、派飛劃位、拍Live、印嘢、幫手share、無啦啦一日課一次金(係呀講緊你呀兄弟咪再咁癲啦),仲有喺我緊張時安慰我嘅,不離不棄嘅每一位,同我度過咗咁多次活動,無限感謝。
如果大家尋晚影咗相拍咗片,唔介意可send返俾我,或者「#晞觀影記事12週年」,感謝感謝。有咩意見,做得好做得唔好,歡迎留言告知~
【‼️留意‼️】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更多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使用QR code:https://bit.ly/3a9wOzy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晞觀影記事 #travelerwithmovie
logistic字根 在 聽說荷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蠻不錯的英文影片,透過統計與公式化的因子解釋及預期未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統計數字是來自所有非中國的每日感染人數。
如果聽不下去太多英文解釋(但還是建議看完全影片啦),可以從7:46 的公式解釋開始:
新增感染人數 = 每日被感染者接觸的平均人數 (E)x 接觸者被感染者的機率(p)x當日感染人數(Nd)
當然我們目標就是要降低新增感染人數,那就是要減少可控因子E 跟 p:
1. 要減少E,就是降低被感染者接觸的人數,所以減少旅行外出等都是方法。
2. 要減少p,就是多洗手(其實口罩也可以,但影片沒說我補充 XD)。
我很喜歡他最後的總結,也道出了歐洲未來兩三周疫情會持續爆發的隱憂,那就是:
"If people are sufficiently worried, then there's a lot less to worry about. But if no one is worried - that's when you should worry".(如果人們都充分的擔憂,那就不太需要去擔憂;但如果沒人在擔憂,那就是我們該擔憂的時刻。)
就像我本來不是很緊張,但上禮拜看到密閉展間的美術館這麼多人,我反而不自覺的擔心了起來。
如果大家都不當一回事,依照過去傳染規律的公式計算,30 天後感染人數增加到百萬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真的就 GG 了。
還有影片有提到 2003 年的 SARS,還有1918 年的 Spanish flu,即便歐洲人對SARS有聽過但沒感覺,但一定對讓將近一億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很有印象。
如果身邊的荷蘭或歐洲人還在醉生夢死,也許這支有數字根據的英文影片可以讓他們醒一醒~
另外一個值得慶幸的是,推薦給我這支影片的,是荷蘭科學朋友,所以也不是所有荷蘭人對這次病毒傳染都很天(ㄨˊ)真(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