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lisa全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lisa全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isa全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isa全名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Lisa Lee 李麗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其實我曾經唔鍾意自己個名 但而家?!簡直大愛呀😍🥰😍🥰 同勁人撞名,型到爆😎 https://hk.on.cc/hk/bkn/cnt/entertainment/20210705/bkn-20210705083855202-0705_00862_001.html...

lisa全名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4 02:42:38

Follow @girls.presslogic 呀姐創新tag人方法! . 現在玩IG已不是年輕人專利,很多呀哥、呀姐級都表示要加入IG行列,同粉絲齊齊開心share生活日常,而在娛樂圈有很高地位的汪呀姐當然也不執輸,上個月都開始有自己個人IG帳號,而且更愈玩愈上手,自創了自己一套TAG人新玩法,...

  • lisa全名 在 Lisa Lee 李麗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2:22:08
    有 136 人按讚

    其實我曾經唔鍾意自己個名
    但而家?!簡直大愛呀😍🥰😍🥰
    同勁人撞名,型到爆😎

    https://hk.on.cc/hk/bkn/cnt/entertainment/20210705/bkn-20210705083855202-0705_00862_001.html

  • lisa全名 在 BRI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6-23 22:39:51
    有 123 人按讚

    ■ Words & Sounds #7
    浪漫再起:R&B 的復甦
     
    以剛入行的歌手來說,新歌的宣傳期不大可能超過半年。所以當 Ella Mai 在今年 4 月發表〈Boo’d Up〉的 MV 時,距離歌曲發行日已經整整 14 個月,沒人想到會有奇蹟發生。這位倫敦出身的年輕女歌手,2014 年參加選秀節目「X Factor」第一輪即遭淘汰,後來在 Instagram 上傳翻唱影片幸運被美國製作人 DJ Mustard 發掘延續星夢。DJ Mustard 打算為 Ella Mai 發行 3 張 EP 試水溫,只要當中有一首歌走紅就算成功,但沒抱太大期望。尤其像〈Boo’d Up〉這種歌,走老派 R&B 路線,既無饒舌幫腔也沒當紅 Trap 節奏編曲,歌詞還是描述心動純愛,整體完全悖離時下潮流,就算放到 R&B 極盛的 90 年代也稱不上出色。可說也奇怪,MV 推出後話題快速延燒,打破多項紀錄、從社群到名人口耳相傳、最終站上告示牌 R&B 榜冠軍。上回達到同等成就的英國女歌手是 26 年前的 Lisa Stansfield,由此可見此曲引發的效應有多不可思議。
     
    〈Boo’d Up〉其實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它代表美國流行樂壇一項蠢蠢欲動的趨勢:受壓抑超過 10 年的 R&B 音樂似乎終於見到復甦的曙光。這類音樂發展長達 70 年,最早源自黑人福音與藍調,是「Rhythm & Blues」的縮寫(中譯「節奏藍調」,但現在不稱其全名,一如人們談起當代搖滾樂只用「Rock」,講「Rock ’n’ Roll」指的是像貓王那時期的老音樂)。70 年代 R&B 開始出現大量的情歌風潮,成為它最鮮明的標誌,至 90 年代幾乎統御全球。不僅國外有 Mariah Carey、Whitney Houston,中文世界也誕生陶喆、周杰倫等超級巨星。不管懂不懂 R&B 到底是什麼,當時大家前仆後繼掛上這名號,就跟現在連政治人物也要來段饒舌一樣的 skr。
     
    然而進入 21 世紀後情勢急轉直下,嘻哈以其快速結合議題與時尚的能力、以及侵略性的節奏聲響強勢取代所有類型成為主流;唱片公司跟不上數位化腳步只得大砍製作與宣傳預算,導致需要時間金錢養成的 R&B 演唱團體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全能型的單人饒舌歌手;而美國黑人也愈來愈少參加教會詩班了,往昔 R&B 舉足輕重的福音基底蕩然無存,檯面上的鐵肺型歌手屈指可數。R&B 不得不向嘻哈低頭,選用一樣的編曲、加入饒舌的韻律、甚至委屈自己只唱副歌旋律。更重的節拍、更平凡的演唱技巧,現代人根本無從分辨二者的差異。自從嘻哈天王 Kanye West 2008 年專輯《808s & Heartbreak》、Drake 2009 年的《So Far Gone》以來,同質的音樂霸佔全球排行 10 年,在此之前從未有過任何聲響具有這麼長遠的宰制力。至於原本「正統 R&B」的音樂人雖有不少堅持下來,卻進到一般年輕人不會接觸的領域,即所謂瞄準 25 到 44 歲聽眾的「成人音樂」。這類講究情愛、曲調鬆軟的風格自有他一片天,只是一旦被歸為成人音樂,幾乎等同與更大眾、更年輕的主流市場絕緣。
     
    如今 R&B 的復甦與幾件事脫不了關係,第一是復古風漸漸吹向 90 年代。全球賣破上億張唱片的 Bruno Mars,2016 年專輯《24K Magic》即為全面向 90 致敬的範例,Ella Mai 正是他巡迴的暖場嘉賓;不少當年聽這些音樂長大的孩子成為了音樂人,回過頭把 90 年代取樣進自己的作品裡,比如洛杉磯饒舌歌手 Ty Dolla $ign。若說 10 年前流行的是 R&B 歌手學起饒舌押韻,那麼 Ty Dolla $ign 代表的則是新興的逆向趨勢:饒舌歌手認真把旋律唱好,這也是 R&B 復甦的第二徵兆。他去年專輯《Beach House 3》有意識地大幅減少饒舌比例,「我想證明 R&B 不用自我設限,一樣能受主流聽眾歡迎,希望這能為 R&B 歌手舖路。」此外,R&B 雖然難以打進電台這個美國樂壇最主要的宣傳管道,卻意外在串流找到反攻基地。以往的主流模式是先獲得電台青睞,接著各大夜店會跟風強力播送,發球權不但被大型電台系統把持,同時不利於推廣 R&B 擅長的情歌風格。但串流平台的歌單打破上述僵局,聽眾與藝人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從像 Spotify 的「Chilled R&B」、「The Sweet Suite」這種百萬粉絲等級的超大型歌單中,可見到源源不絕的情歌,象徵浪漫音樂在當代的回溫。例如 Daniel Caesar 與 H.E.R. 一男一女,是現在美國最受矚目的 R&B 新秀,作品幾乎都是情歌,沒有傳統電台的奧援。然而前者獲得葛萊美獎兩項提名,後者則在巡迴屢屢完售。
     
    雖然台灣並沒有 R&B 的場景可言,但仍可觀察到同樣的現象。光今年金曲獎即有以 R&B 為主軸的 J.Sheon 與李權哲入圍最佳新人,同場還加映來自中國的丁世光;至於甫發行個人首張專輯的後起之秀 ØZI 多數作品固然兇猛,卻也不忘與 9m88 合唱一曲浪漫小品〈B.O.〉。9m88 帶來的影響尤其巨大,那首代表作〈陪妳過假日〉即將屆滿 2 歲,或許聽眾正是從那時開始重新發現這類節奏勾人、旋律優美、唱功紮實的音樂之魅力所在。當然若要扯遠一點的話,享譽全球的獨立樂團落日飛車與重振旗鼓的 City-Pop 曲風,也是近期台灣樂迷對於浪漫音樂想像的源頭。
     
    上個月 Ella Mai 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隨即空降告示牌 R&B 第 1,她的第 2 支單曲〈Trip〉也蟬聯 3 週冠軍席次,暫時逃過曇花一現之譏。如今這些藝人的成功,足以成為後起之秀的強心針,可預見不少人將投入此類音樂的創作。至於 R&B 能否重回盛世?那一來或許得視拋下福音傳統之後,如何打造出一項具有同等影響力的特色;二來則是 R&B 永無可逃避的現實:種族。這類以黑人出發的音樂,永遠被白人搶去鋒頭,從而失去了它的文化根本。R&B 與主流彷彿是悖論般的存在,這或許才是它最深沉難解的問題。
      
    (原文刊登於《週刊編集》第 17 期)
     
    ■ Oct 27 2018

  • lisa全名 在 凌淑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0-27 12:24:42
    有 190 人按讚

    #凌某人閒聊:人物的名字Part II

     說話凌某人出了名的不會取名字,所以取名字非常隨興。中文名就翻翻現成的經詩典籍看有沒有順口好叫的,外國名字有時比較簡單,因為外國名字大部份是從聖經或一些古老的語言裡流傳下來,都已經是現成的字。不過,寫成中文譯音就有學問了。
      有些名字唸起來很好聽,但寫成中文就變得太長或沒那麼好看,這時我就會很任性地換成我自己想要的中文字或近音。

    1, 芙蘿莎:
     其實原文是Florissa(芙蘿莉莎),它是從一個比較常見的名字Flora變化出來的,兩個名字的意思都是「如花似玉的」。一開始我真的打算用Flora,「芙蘿拉」,但我覺得寫成中文沒那麼好看,可是「芙蘿莉莎」四個字又太長了,最後乾脆中文譯名自動給它砍一個音節,變成「芙蘿莎」。

    2, 嘉斯塔渥:
     原文Gustavo的發音其實更近似「古斯塔渥」才對,但我覺得「古斯」太古老了,所以自動把它改成「嘉斯」,感覺比較年輕一點。
     
     (題外話:我記得我很久以前寫的小說,外國人名也是自己選個中文字好看的近音,結果被讀者來信指正我的"外文發音有問題",我也只好默默地說:好吧~~)

    3, 席奧:
     席奧是Theo,許多讀友一看到應該就知道它是Theodore(席奧多爾)的短版。
     是這樣的,Theodore的短版最常用的應該是Ted或Teddy,可是我覺得叫「泰迪」好不酷喔!所以我選擇用Theo,「席奧」不是比「泰迪」好看多了嗎?

     (題外話:很多外國名字的短版會變音,例如Elizabeth是Lisa 或 Lizzy,William的短稱是Bill,不是Will,所以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他的全名其實是威廉.蓋茲(William H. Gates))

    4, 拉爾:
     這個人遺落之子第三集才會出現,大家現在還不認識他。它的原文Raoul,發音比較接近「勞烏」或「拉烏」,我一開始也寫成「勞烏」,可是小說寫完之後實在覺「勞烏」這名字很不好看,最後乾脆通通改成「拉爾」。

    是的,其實作者取名就是這麼任性的,自己想用什麼字就用什麼字。

    不過外國名字都有它的由來,不像中文名,自己隨便找幾個好看的字合起來就當做一個名字(姓氏就比較多變化一點),所以基本規則還是要給它遵守的。

    話說最近又在煩惱取名字的事了,每本小說要開始對我來說最痛苦的時期,就是決定人物姓名啊……

    #遺落之子 III
    #取名真是令人煩惱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