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linux存log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linux存log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inux存log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inux存log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50的網紅矽谷牛的耕田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篇文章是一個技術探討文,探討 Docker 是如何使用硬碟空間以及當維運人員發現空間不足時應該要如何清理系統上的空間。 Docker 的便利使用方式使得開發人員可以非常簡的透過的 Container 的概念來運行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這中間牽扯包含 Image 的建置,抓取以及透過其產生出一個運行...

  • linux存log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9 08:00:07
    有 129 人按讚

    本篇文章是一個技術探討文,探討 Docker 是如何使用硬碟空間以及當維運人員發現空間不足時應該要如何清理系統上的空間。

    Docker 的便利使用方式使得開發人員可以非常簡的透過的 Container 的概念來運行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這中間牽扯包含 Image 的建置,抓取以及透過其產生出一個運行的 Container。
    隨者時間愈用愈久,系統內可用的空間也會愈來愈少,這時候可以透過 docker system df 來觀看一下目前系統上的空間資訊,主要包含下列四種類型,而每個類型也會包含目前使用量以及可以回收的量有多少
    1. Images
    2. Containers
    3. Local Volumes
    4. Build Cache(只有 docker 18.09 後使用 buildkit 才會有)

    當 Contaienr 被創建時, /var/lib/docker 底下會有很多檔案以及資料夾都被創建出來,譬如

    - /var/lib/docker/containers/ID (資料夾):如果 container 使用的是預設的 logging driver,則 log 檔案都會以 JSON 的格式存放於這個資料夾底下。
    所以要注意,當 contaienr 有太多 log 時,其會透過這個方式影響節點檔案系統的容量
    - /var/lid/docker/overlay2 (資料夾): 這邊包含了 containers 本身的 read-write layer 的檔案,大部分 Linux 發行版預設都會使用 overlay2 來管理。此外 contaienr 內如果有存放任何額外檔案於系統中,實際上都會放這節點上的這個資料夾內。

    接下來作者透過一個實際的範例,讓一個全新的 contaienr 內透過 dd 指令來產生一些檔案,並且觀察上述資料夾的變化以及 docker system df 的結果,最後介紹 docker prune 以及 docker rm 針對 contaienr 的處理。

    關於 image 的部分,除了常規使用的 Image 外,還有
    1. Dangling images: 不再被參考使用的 image,譬如 ID/Tag 都是 None 的
    這邊可以透過 docker image ls -f dangling=true 的指令

    文章後半部分還有介紹 docker volume 以及 build cache 的部分,這篇文章非常推薦大家閱讀,除了基本使用外還會介紹底層 docker 實際上用到的資料夾,有了這些概念未來對於如何清除 docker 環境就會更有概念,知道要刪除哪些資料夾以及為什麼要刪除。

    https://betterprogramming.pub/docker-tips-clean-up-your-local-machine-35f370a01a78

  • linux存log 在 台灣企業儲存技術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19 11:15:57
    有 9 人按讚

    早安,朋友們!#我是小編盧比,今天 #假日讀書時間 這則新聞很有趣。

    如果依照很多媒體愛用的標題殺人法,那麼這篇文章的標題應該就會是:
    「快閃記憶體使特斯拉無法充電」
    「驚!快閃記憶體故障 特斯拉天價修理費」
    「快閃記憶體恐使特斯無法充電」
    哈哈哈⋯⋯小編是不是有當新聞記者的天份⋯⋯
    不過還是算了,網友們對現在的新聞記者是沒什麼太高評價的;小編乖乖在本粉絲團當專頁(業)義工,至少還可以學點真實的本事!

    回到這則新聞內容,根據 InsideEVs 網站,早期的特斯拉電動車曾經因為快閃記憶體而造成車子無法充電的囧況,當然這隻大蟲早就被除掉了,現在的特斯已經沒有這樣的問題囉⋯⋯

    起因是在車子裡的媒體控制單元 (Media Control Unit, MCU),這是一張配備 8GB eMMC 的小型電腦,運行 Linux(不是 Windows、不是 Windows、不是 Windows)。不知道什麼原因,某位工程師決定開啟 Linux 的 logging 功能⋯⋯所以,system log 就會不斷的長大,一年就要 1GB 的空間。

    新聞裡是說因為快閃記憶體的耗損 (wear out),就是 log 不斷長大、不斷刪除,最後使 eMMC 耗損而無法再寫入任何資料。但小編猜應該純粹就是因為 log 太大,佔據了所有的系統空間,導致新聞裡提到的沒有足夠空間來讓 firmware 升級。既然是不知為什麼開啟 logging,那就不會想到要清除它,這也是合理的。不管是哪一種,反正最後就是 eMMC 無法再寫入資料,Linux 就美叮美噹,不能升級、也不能充電。

    從 IT 的角度看,這根本就不算是什麼大問題;但對汽車工業或是其它類似的工業來說,這就是大問題。就是沒有請真正懂 storage (IT) 的專家加入嘛,而且老實說啊,作業系統開 logging 是很合理的,畢竟這是 debug 時很重要的資料,人家 iOS 也有開 logging 啊,這麼多年也沒出什麼問題。

    所以,以前使用磁碟機 30 年,可能都不會造成任何跟資料儲存有關的問題,改用快閃記憶體後,有可能就會造成問題。而且,未來更新的、更便宜的快閃記憶體,耗損次數是更低的,如果只貪便宜,問題可能會更大。

  • linux存log 在 紀老師程式教學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12-23 08:45:00
    有 149 人按讚

    [好文分享] 連猴子都懂的 Git 入門指南

    這個網站是我私人 Facebook 看到朋友分享的。看完後覺得不錯,所以分享給大家。

    先說明一下什麼是 Git。Git 是一種「原始碼版本控制軟體」。它可幫您把原始碼每一個版本的差異保存下來,事後若您對現在的原始碼後悔、不滿意,想倒退回以前的特定版本,Git 就能依照您的要求,把特定版本的原始碼「提取」出來給您。講白點,就是原始碼的「時光回溯器」。

    一般新手寫程式碼,大多不會太在意「原始碼版本控管」這件事。通常得等到稍稍入門,發生「硬碟毀損」、「寫了一個月老闆突然說一個月前的版本寫得好」這樣的慘劇,才會開始重視。所以我個人在教基礎的程式設計班時,一直強調「原始碼版本控管」的重要性。可惜就是有些初學者像嫌棄「備份」太麻煩般,嫌棄「原始碼控管」這個動作複雜、多餘。

    常見的原始碼控管軟體很多,目前比較新、比較有名的就是 Git 了。出名的原因是:Git 是由 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為了控管 Linux 核心程式碼而開發的。隨著 Linux 在 Open Source 界地位的提升,Git 也漸漸為人所知。它能控管的不止原始碼,凡是任何檔案,交給 Git,都能幫您把每一版的差異好好地儲存下來。還能從 Log 得知「誰」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

    如果你也認同「原始碼控管」的重要性,想自己擁有自己的 Git 伺服器,除了自行架設外,也可以使用 GitHub 這個免費的服務。GitHub 其實就是一個 Git 伺服器,您可以不用煩惱怎麼架設,只要會使用就好了。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使用的 GitHub,雖然能開啟無限個專案,但這些專案都是「公開的」。也就是說,您放上去的原始碼都是赤裸裸地、可被任何人看見的。如果您想擁有「私人的」GitHub 專案,就得付點錢。可以參考底下我提供的「GitHub Price Plans」。

    接著,就請欣賞今天幫各位介紹的「連猴子都懂的 Git 入門」。如果您喜歡這則訊息,麻煩您按「分享」轉貼給您的朋友喔!有任何 Git 方面的問題,也歡迎留言在下方! Enjoy~

    「連猴子都懂的 Git 入門指南」:
    http://backlogtool.com/git-guide/tw/

    Git 的維基百科詞條:
    http://zh.wikipedia.org/wiki/Git

    「版本控制」維基百科詞條: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9%88%E6%9C%AC%E6%8E%A7%E5%88%B6

    GitHub Price Plans:
    https://github.com/pricin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