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10628關鍵評論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關鍵原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573 本書為超業房仲泰源將自己的親身經驗:從負債到買房的實戰方法歸納彙整集結,以實戰經驗分享省錢的方法與財富...

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 在 ifans 林小旭|3C 部落客、開箱、科技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9:09:17

Clubhouse 新增「Backchannel」功能,華人地區多稱為「小飛機」或「紙飛機」(以下稱為小飛機)^^ ■ 此功能在 Android 與 iOS 版本中都有!看不到小飛機圖案表示你還沒更新,請先雙手抱頭快速蹲下,然後到 Google Play或 APP Store去做更新! ■ 「小...

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 在 ??????❣️馮子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5 21:49:26

《這篇文很重要,尤其廠商,必看。》 不好意思,真的是被各種埋怨心好累 決定發個文讓大家明白一下我目前的處境究竟是如何 其實本來真的是不想跟大家說的,一來由於我正好在敏感地區,在台灣徹徹底底被限流了 「與我目前在的地區🚫限制完全無關」 被限流限到一天不到一千瀏覽人數,大家還以為是我沒發文,實際上更多時...

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 在 筋肉媽媽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30 18:11:14

陪伴中風後病人康復過程中,每日都像等待開樂透。 怎麼說呢?可能由於中風後腦傷範圍有可能擴大、或者醫生看多了病人千奇百怪的變化,因人而異狀況顯示差異多……所以他們都會回答家屬:「我們再觀察看看」。雖然家屬的心總因為這樣的答案而懸著,但仔細想想,似乎也沒有其他適合的回答了。 我們再觀察看看!於是,頭...

  • 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7 14:37:21
    有 9 人按讚

    210628關鍵評論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關鍵原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573

    本書為超業房仲泰源將自己的親身經驗:從負債到買房的實戰方法歸納彙整集結,以實戰經驗分享省錢的方法與財富累積思維、體質培養的工具書。......↓

    文:陳泰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省錢絕技,我也有我的「順便哲學」,無論是採買、聚會、旅遊等等,甚至未必跟錢有關的任何事,我總想著怎麼做才能一石多鳥。我把這樣的價值觀應用在生活中,凡事「順便一下」總能讓我省下不少錢、時間與精力,以下是我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的6個例子。

    情況1:收到紅色炸彈時

    以前只要收到紅色炸彈,我都會厚臉皮跟新人說:「非常感謝你的邀請,但我負債中,若不嫌棄,我願意擔任婚禮主持同時演唱情歌,希望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給予祝福(暗示折抵紅包)。」有的親友欣然答應,有的表示流程已安排好但不介意我只給少少的紅包錢,有的則說:「沒關係,等你還清負債後我們再聚。」言下之意就是要我不用出席,我也只好裝傻回覆:「感謝你的諒解!」

    如今我已還清負債卻仍保持這個詢問的習慣,把握住每次收到喜帖的機會,看看能否爭取從「親友」變「工作人員」,這樣的轉換,不僅讓我省下要包給新人的禮金,往往還能拿到新人的紅包呢!而在給予新人祝福的同時,也能順便滿足自己的表演慾望,還能賺外快且飽餐一頓,餐後我也會順便將剩菜打包回家,替自己省掉下一餐的費用,簡直是一舉數得!

    情況2:手機或行動電源需要充電時

    我的手機從不在家充電,都是利用在公司時充電,也會順便充行動電源,如此一來,回到家裡也能享用到公司的電。

    順帶一提,前陣子我的行動電源壞了,我不直接購買,而是在臉書發文許願看看有誰願意送我,我用請客當作交換,這種以物易物的模式(午餐換行動電源),也讓我藉此順便跟沒見過面的臉友及僅有一面之緣的同業有了交流機會;另外還有一位因為換新手機,所以用不著行動電源的好同事,也將他原本的行動電源送給我,讓我頓時多了四顆行動電源,不用再擔心在外時電不夠充了。

    情況3:經過房價較低的區域時

    我住在物價頗高的台北市中山區,而我有個每週看二輪電影的習慣,於是都會趁去景美看二輪電影的時候,順便採買水果。

    因為景美的房價基期相較北市其他區域,甚至是新北市的新店都來得低,所以店租不高,物價自然便宜;同樣的水果在中山區跟景美夜市(文山區)的價格就是不一樣,平均價差至少一成!

    另外,景美夜市還有一家歷史悠久,在地人都知道的小甜甜手搖飲料攤。同樣的飲品比其他連鎖飲料店的價格便宜至少10塊錢以上,像我平常不喝手搖飲的,因為現在一杯的價格普遍都50元起跳,而當我花超過50元買飲料,卻喝到地雷飲品時心情會很差!但只要去景美,我都會來上一杯珍珠鮮奶茶或是蜂蜜檸檬加蘆薈,可口又高CP值的飲料喝了就是爽!

    情況4:搭捷運時

    現行悠遊卡採「搭乘次數越多折扣越多」的遊戲規則。

    由於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機車,使用悠遊卡的頻率很低。但只要我當天的行程需要搭捷運,我就會順便使用家人的悠遊卡,如此便能將搭乘次數累計在同一張卡片上。

    情況5:吃吃喝喝時

    想喝汽水時,我都會買「纖維+」(內含膳食纖維)或「奧利多水」(內含Oligo 寡糖),不然就是「CC檸檬」(內含維他命C);這樣除了能享受喝碳酸飲料的爽快,也能順便幫助消化或補充其他營養素,讓飲料不至於太沒營養。

    情況6:出遠門拜訪友人時

    每當要去中南部拜訪友人時,我都會昭告天下以爭取演講機會,這樣不僅能與好友們相聚,也能順便賺演講費。

    以2020年為例,我去高雄與台中拜訪友人,同時爭取到3場演講(大家房屋、21世紀不動產、有巢氏房屋),除了賺演講費,搭乘高鐵的交通費也能跟邀約單位申請補助,演講現場順便賣書又再多賺一筆錢。

    結束後,同行通常會續攤請我吃飯,這些林林總總,讓我出一趟遠門往往沒花到錢,反而還倒賺不少呢!

    人不OVER枉少年

    上述例子,無非是想與大家分享,我的確靠賣房子賺了不少錢,但真正讓我致富的,其實是「順便哲學」。

    當你把這一系列的行為內化為觀念並植入腦中,從此每天早上醒來到晚上回家睡覺前所做的每件事,所展現出來的順便行為,長期累積下來省下的時間、金錢、精神,肯定讓你驚喜不已!

    累積財富的三小方法

    積少成多是大家都懂的概念。可「真正懂」又能付諸實踐的人有多少?在這裡分享我身體力行的染個方法,希望你也覺得受用。

    一筆錢,拆成多筆小定存

    定存除了保本加微利,也是我們在尋找進場投資時機點之前最合適的資金停泊處,不管利率再低,至少比活存高一點而且隨時可解約,變現超容易。

    只是,當你有一筆閒置資金時,該將這些錢全部綁在一起還是拆成多筆小額定存呢?後者的方法是我看《佑佑努力記3年從零存款到百萬》這本書學習到的技巧,我覺得很棒,好處如下:

    除非你刻意查詢,否則紙本存摺與網路銀行登入時只會顯示活存餘額,創造存款變少的錯覺,換句話說,只要讓「活存維持低度水位」,就能讓人在平時有意識地少花點。

    靈活彈性,同時把利息極大化!人們無法知道明天跟意外哪個先到,金錢運用亦是,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急需用錢。因此,假設你目前有10萬元並把它轉為一筆定存,哪天突然急需用到5萬元時卻得被迫解掉10萬元定存,是不是很可惜?然而,假設你拆成兩筆定存(各5萬元),當你急需用錢時只需要解掉其中1筆即可,另外1筆仍然可以存到期滿,讓利息領好領滿。

    過水ShopBack網站,再用行動支付刷信用卡

    現金的議價幅度通常比信用卡高,當你要消費時記得問老闆「付現是否有優惠」,如果有就用現金,畢竟信用卡會讓店家的利潤被銀行剝一層皮,你得到的折扣自然縮水。當然,如果付現跟刷卡的金額一樣,那就選擇刷卡。

    選擇刷卡時,請先確認是否可以使用行動支付,如果是單純把信用卡綁定在手機裡的那種(像是Apple Pay、Google Pay),在折扣上雖然跟實體卡片一樣,但至少方便查帳,對理財也有幫助,記得,多數有錢人都有記帳的習慣。

    如果店家可以接受的行動支付包含像是「街口支付」或「LINE Pay」之類的,那就盡量用,因為除了信用卡本身的回饋之外,上述的行動支付也可以享有額外的虛擬貨幣折抵(街口幣與LINE POINTS),也就是「消費一次,雙重回饋」的概念。

    至於「ShopBack」,它可是我現在網購前必過水的網站,以我每月買書的習慣為例,我會先進入ShopBack網站再連結到網路書店找書,下單時用LINE Pay刷信用卡,如此將ShopBack、LINE Pay及信用卡結合,讓你一次性消費獲得「3重」回饋,超級划算!

    只花紙鈔,不花硬幣

    記得,硬幣不是拿來花的,而是拿來存的!我始終保持一個習慣,在只能用現金的每次消費行為中,只花紙鈔,不花硬幣。每次買完東西後找零的錢幣,不論是1塊、5塊、10塊或50塊錢,我一回到公司就立刻存進撲滿,這讓我產生「錢怎麼這麼快就花完了」的錯覺。

    而每到農曆新年前就是我的殺豬公日,我都會有一種「突然多了這些錢」的驚喜感!這些多出來的錢,我通常拿去旅遊、買新衣、吃美食犒賞自己,有時想不到可以做什麼,就把它存進銀行裡繼續滾雪球。

    以前還沒使用信用卡時,我大約每3~4個月就能殺豬公,使用信用卡之後大約每半年殺一次豬公,現在行動支付興盛,我存零錢的速度被拖慢了,目前的頻率則是一年一次。而每次結算的金額,最低也有1.5萬元,最高紀錄還曾經達2.6萬多元,都快要可以付我兩個月的房租了!

    馬桶裡有錢,你撿不撿?

    某日中午我去速食店用餐,發現廁所馬桶裡面竟然有10元硬幣,我想撿,可是想到那是排泄物的必經之處,縱然水看起來是清澈的仍心有障礙。

    換作是你,拿還是不拿?請不要跟我說「跟店員講我的錢掉進馬桶請幫我撿」這種話,我會揍你。而我是這樣想的:

    想像自己是負債狀態。

    手髒了,洗手就好,反正沒人看見。

    要知道,生出10元的利息並不容易,你必須先有6000元的錢母並搭配年利率2%的理財工具(現在銀行的定存利率已經連1%都不到了),還要花1個月的時間才能生出這10塊錢。因此,如果我不撿,不是看不起10塊錢,而是看不起它背後6000元的錢母。

    於是我便鼓起勇氣伸手拿,然後趕緊用肥皂連同硬幣一起洗手。

    請重視每一塊錢

    在《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一書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有錢人自居守財奴,重視每一塊錢。」這讓我想到過去我也曾看過類似財經書籍所舉的情況,看到路邊有一塊錢,你撿還是不撿?

    不撿的代表人物:比爾蓋茲。因為他一分鐘幾百萬元上下,撿錢的時間不如拿來賺錢。

    撿錢代表人物:香港首富李嘉誠,某次一枚銅板掉出來滾到臭水溝,他試圖去撿;美國股神巴菲特,他搭電梯時發現地上有一塊錢,他看同乘電梯的人都沒有要撿,於是他撿;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他的名言之一就是「賺一塊錢不是賺一塊錢;存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

    比爾蓋茲不是有錢人,而是超級富豪,那我們呢?伸手進馬桶拿錢與洗手時間加起來不過一分鐘,你一分鐘賺得到10元嗎?你工作時薪有達600元嗎?比爾蓋茲在逛街吃飯與朋友聊天時依舊有被動式收入,你有嗎?如果你是負債狀態或處於努力存錢累積財富的小資族,想想李嘉誠,他連臭水溝的錢都要撿,你有什麼理由不撿?你怎麼可以不撿?

    順帶一提,為何有些人不花心思做預算與記帳卻一樣可以成為有錢人?因為他們刻意營造一種「缺錢感」,這樣就不用擔心會亂花錢了。

    說了這麼多,如果沒有執行都只是空談,行動吧!讓我們一起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省錢hen好玩──2年存百萬祕技不藏私大公開!

    本書的案例生活化,以「一般人生活中會遇到的」食衣住行等面向來分析,提供大家意想不到的省錢方法,幫助你的存款累積;此外,本書的手法簡單易懂的做法與建議,並輔以泰源親身體驗認證,讓你不用靠投資、理財也可以按部就班輕鬆存出買房金;以及,書中的觀念是心法也是新法:除了方法的教學,還會從「觀念」出發,幫助你既學會實務操作,也能理解其中原理並自行應用到其他面向。

    即便你不懂理財、不會投資,只要掌握原則與心法,還是可以從現有狀態中「開源節流」,存出自己的多桶金。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7/210628-24.html

  • 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1 10:00:13
    有 498 人按讚

    冰冷的書籍,會在意想不到之時,喚醒你心中的溫暖

    《人生路引》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life-guide/

    就在讀完《人生路引》這本書的隔天,我的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令我難忘的事,我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把這件事寫下來。我在回想和反省這件事的過程中找到了力量,相信也可以帶給你一些想法。事情發生在上個週末傍晚,我從公司下班之後,讀到了我爸傳來的一段LINE訊息,他寫說:

    「記得你剛進XXX的時候,我有說過想要買XXX的股票,你呢就跟我說不要買,時至今日XXX飆漲看了很傷心,失去了賺錢的機會。而你呢,說你是理財專家看來不太靈光了吧,我這次參加我們的大學同學會,有同學呢就說他有買XXX的股票一百多張,光是本月XX號XXX股票上漲 ,一天他可以賺進200萬,好羨慕喔!」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心底燃起一把火,怎麼還拿我九年前剛進公司說的話來酸,這些年來一直叫你買股票不買,只懂把錢丟在定存,擺明是來討戰。我當下腦中冒出一堆話想要直接回他,後來覺得可能會太傷人,所以我自以為冷靜地,在LINE上面回了他這段話:

    「你這時候發這種訊息,是想要得到什麼?我可以選擇直接跟你說道理,但是會傷透你的心。所以我選擇不想回答。」

    回訊之後,我自以為克制住了情緒,還表現出了高度。在抒發完了這段話後,我靜下心來,腦中浮現了楊斯棓醫師書中談到他自己「孝而不順」的段落,突然之間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我對自己說:「你或許可以不順,但你不能不孝。」

    我打開手機,看著自己回覆的那段文字,竟然充滿了傲慢、不耐、不諒解、不願意傾聽。我反問自己:「所以呢,你回覆這種訊息,是想要得到什麼?」接著,滿滿的羞愧感湧上我的心頭,我到底在做什麼?

    我看著訊息只發出去十分鐘,還顯示「未讀」的狀態。在一陣慶幸與羞愧交雜的心情之下,我果斷把這則訊息「回收」了。我沉默了好一會兒,心想,難道就這樣了嗎?

    楊斯棓醫師在書中提到多次他選擇自己的人生路線,而不是父母幫他安排好的。他選擇不聽從父母的指導棋,但他的孝行和孝心卻絲毫沒有減少過。我重新思考了我爸的那段話:「所以他發這個訊息想得到什麼?」我成年後總是在外地工作,每年只回家三、四次,他或許只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聽聽我的聲音?

    接著,我拿起手機,撥了通電話給我爸。電話通了,我用開玩笑的口氣說:「爸,你幹嘛啦,忘了買股票喔?」

    他帶著點傻笑的語氣說:「沒有啦,就看同學那樣賺很多錢,很羨慕啊。」

    「你也可以買啊,要不要我回去再教你?」

    「沒關係啦,我就跟你說說而已,人老了對這種東西就很不懂,之後再說吧。」

    「好吧。那你現在在幹嘛?」

    「我一個人在家,你媽和你妹都有自己的事情跑出去了,他們喔……」

    然後我們就一直閒聊了好長一段時間,最後免不了一段老爸的日常關心,道別之後彼此掛上電話。我的嘴角揚起了,覺得這老人家真是可愛,總是喜歡調侃和挖苦我。接著,視線開始有點模糊,無論家人說出來的話是什麼,心底都是為了彼此好的。兩個不完美的靈魂,本來就沒有必要互相傷害。

    我很慶幸及時回想起昨天剛讀完的這本書,在「路引」的引導之下,我選擇了另一種軌跡。我想藉由這個故事說的是:「書籍本身雖然是冰冷的,但它總會在你最意想不到時候,喚醒你心中的溫暖。」

    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語錄 #名言 #格言 #閱讀 #勵志語錄 #語錄分享 #語錄系列 #名言佳句 #閱讀筆記

  • line沒顯示已讀卻回覆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4 22:11:40
    有 197 人按讚

    【抽獎贈書活動】《#人生路引》x2本
    最近我讀到一本很棒的「書中之書」,作者揉合了自己的閱讀和人生經驗,分享那些書擴展了他的視野,增加了他的能力,讓他知道如何更有餘裕地去面對,那個無法倒退、也無法快轉的「人生時鐘」。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life-guide/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人生路引》這本書的作者是擁有「閱讀引路人」美名的楊斯棓醫師(棓,音讀「棒」),他累積至今已經為100本以上的書籍寫過推薦序,他為了鼓勵公民思辨「核電是否為台灣必要選項?」於一年半內自費環球演講222場。他曾任職全職講師,卻因父親身體微恙,臨危受命,接下診所,淡出教學舞台。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寫推薦序」的看法,他說道:「推薦序必須引領讀者認識這本書,讓讀者知道這本書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能拓展那些知識邊界,或者是什麼背景的朋友特別需要此書。」一個好的推薦序讓人擁有對整本書全貌,更厲害的能加深你閱讀時對書籍的理解。

    在這本書裡,他精選28本經典好書,拆解書中核心精神,搭配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揉合出28篇讓我拍案叫絕的「路引」。內容涵蓋了個人成長、商業洞察、投資理財、家人相處、醫療照護、社會奉獻……等,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的重大課題。這是一本每個愛書人都不容錯過的「書中之書」。
    .
    1.讓我心有所感的思維
    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孝而不順」,他常常因為自己心中有更遠大的志向而忤逆父母的心意,但這完全不影響他的孝心跟孝行。他不順從父母幫他規劃好的「標準醫師路線」,而是投身更大的社會議題和引領社會運動。他在介紹李惠貞《成為自由人》這本書的時候問了讀者一個問題:

    |你的人生要走父母「好意」安排好的路線,還是自己涉險前往未知的天邊?

    他接著問:「假如人生的終點有一袋寶物,只要順著父母給你的藏寶圖路線走,一定能拿到,你要不要走這條路上沒有猛獸的安全路線?又或者,你願不願意忍受一開始刺耳的質疑聲,自己得費勁找出屬於你的藏寶圖,然後踏上那條險阻重重的征途?」

    作者認為:「不要對上一代好心交給你的藏寶圖懷抱太大希望,也不要把自以為的藏寶圖交給下一代,通常我們照上一代的藏寶圖按圖索驥時,藏寶圖已經發霉了不說,找到寶物時,恐怕寶藏也生鏽了。我們應該盡早培養自己繪製藏寶圖的能力,然後一生都在尋寶的征途上,昂首前行。」

    這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也因為作者的用字遣詞實在太精準,所以我決定原封不動把這幾段文字保留下來。我自己生於公務員家庭,被灌輸的教育是在公家機關或大公司裡穩定、保守、平靜地生活。我知道自己能選擇的1000種保守人生裡面,每一種都可以活得很安穩,但是那個第1001種未知的路線,才是讓我為之嚮往的。與其選擇「確定」的人生,我更樂於探索「不確定」的人生。
    .
    2.令我難忘的讀後經驗
    就在讀完這本書的隔天,我的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令我難忘的事,我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把這件事寫下來。我在回想和反省這件事的過程中找到了力量,相信也可以帶給你一些想法。事情發生在上個週末傍晚,我從公司下班之後,讀到了我爸傳來的一段LINE訊息,他寫說:

    「記得你剛進XXX的時候,我有說過想要買XXX的股票,你呢就跟我說不要買,時至今日XXX飆漲看了很傷心,失去了賺錢的機會。而你呢,說你是理財專家看來不太靈光了吧,我這次參加我們的大學同學會,有同學呢就說他有買XXX的股票一百多張,光是本月XX號XXX股票上漲 ,一天他可以賺進200萬,好羨慕喔!」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心底燃起一把火,怎麼還拿我九年前剛進公司說的話來酸,這些年來一直叫你買股票不買,只懂把錢丟在定存,擺明是來討戰。我當下腦中冒出一堆話想要直接回他,後來覺得可能會太傷人,所以我自以為冷靜地,在LINE上面回了他這段話:

    「你這時候發這種訊息,是想要得到什麼?我可以選擇直接跟你說道理,但是會傷透你的心。所以我選擇不想回答。」

    回訊之後,我自以為克制住了情緒,還表現出了高度。在抒發完了這段話後,我靜下心來,腦中浮現了楊斯棓醫師書中談到他自己「孝而不順」的段落,突然之間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我對自己說:「你或許可以不順,但你不能不孝。」

    我打開手機,看著自己回覆的那段文字,竟然充滿了傲慢、不耐、不諒解、不願意傾聽。我反問自己:「所以呢,你回覆這種訊息,是想要得到什麼?」接著,滿滿的羞愧感湧上我的心頭,我到底在做什麼?

    我看著訊息只發出去十分鐘,還顯示「未讀」的狀態。在一陣慶幸與羞愧交雜的心情之下,我果斷把這則訊息「回收」了。我沉默了好一會兒,心想,難道就這樣了嗎?

    楊斯棓醫師在書中提到多次他選擇自己的人生路線,而不是父母幫他安排好的。他選擇不聽從父母的指導棋,但他的孝行和孝心卻絲毫沒有減少過。我重新思考了我爸的那段話:「所以他發這個訊息想得到什麼?」我成年後總是在外地工作,每年只回家三、四次,他或許只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聽聽我的聲音?

    接著,我拿起手機,撥了通電話給我爸。電話通了,我用開玩笑的口氣說:「爸,你幹嘛啦,忘了買股票喔?」

    他帶著點傻笑的語氣說:「沒有啦,就看同學那樣賺很多錢,很羨慕啊。」

    「你也可以買啊,要不要我回去再教你?」

    「沒關係啦,我就跟你說說而已,人老了對這種東西就很不懂,之後再說吧。」

    「好吧。那你現在在幹嘛?」

    「我一個人在家,你媽和你妹都有自己的事情跑出去了,他們喔……」

    然後我們就一直閒聊了好長一段時間,最後免不了一段老爸的日常關心,道別之後彼此掛上電話。我的嘴角揚起了,覺得這老人家真是可愛,總是喜歡調侃和挖苦我。接著,視線開始有點模糊,無論家人說出來的話是什麼,心底都是為了彼此好的。兩個不完美的靈魂,本來就沒有必要互相傷害。

    我很慶幸及時回想起昨天剛讀完的這本書,在「路引」的引導之下,我選擇了另一種軌跡。我想藉由這個故事說的是:「書籍本身雖然是冰冷的,但它總會在你最意想不到時候,喚醒你心中的溫暖。」
    .
    【3.這本書帶給我的其他啟發】
    .
    閱讀可以讓人少走很多冤枉路,也可以用最便宜的方式,獲取別人寶貴的人生經驗。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兩個部分拓展了我的知識邊界。雖然我現在還沒直接面對這些問題,但是人生的路上總是會遇到的:
    .
    子女的教養問題
    .
    關於到底要不要從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接觸雙語,總是父母間熱議的問題之一。《父母的語言》這本書的作者蘇斯金指出,以前的傳統觀念是「雙語會對智力發展及智商帶來負面影響」,但較新的研究結果是:「會說第二種語言的孩子,擁有較佳的自我調整與執行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中文副標題、同時也是英文原書名:「三千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科學家曾經費時三年、研究各社經階層共42個家庭,來自專業人士的家庭的孩子在三歲結束之前,累積聽到的字數有4500萬字;而來自社會福利家庭的孩子,累計1300萬字,相差了3200萬字。

    讓小孩早期接觸語言刺激非常重要,孩子會懂得快、懂得多,正向循環讓潛力可以被開發。對出生後到三歲的孩子提供語言刺激的角色,無關乎社經地位,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做得到。所以,對孩子的陪伴和床邊故事,是學齡前非常重要的一環,任何父母都不該輕視這件事情。
    .
    預立醫療決定/醫囑
    .
    由於作者本身是醫師的緣故,這本書裡面處處充滿了醫療領域的視角,這是理工科出身的我較少接觸到的範圍。例如作者藉由朱為民《人生的最後期末考》這本書解說「預立醫療決定」的重要性,他說:「邁向死亡,並不一定是悲劇,而是人生交響曲既定的終章。已意識不清,又確定即將邁向死亡,靠著現代醫療儀器跟技術,與死神進行勢均力敵的日夜拔河,這,才是悲劇。」

    如果你提早為自己和家人預立醫療決定,選擇哪一些情況下,不接受維持生命的治療。有些生命維持的治療會讓病人很沒尊嚴,例如對沒有行動人力的病人做人工營養和流體餵養。提早決定,也可以避免家人在事發時的爭論,也避免浪費不必要的醫療成本。

    作者說:「心跳停止前的醫療相關決定,假使是我們自己老早就做好的,最後那一刻,意義遠不只是斷氣而以,而是與世間相辭。」在世時的決定,可以讓走之前的自己心安,離世時的靈魂平靜。
    .
    【後記:透過閱讀指引人生】
    .
    在拜讀《人生路引》之前,我經常在搜尋新書的過程中,探訪作者部落格「 楊斯棓醫師的咀嚼肌 」的文章(也有FB粉專),從那時候我就很受到鼓舞,被他投身於推廣閱讀的心意感動。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感到無比的滿足,另外也讓我多了一份謙遜,見識到原來這就是「閱讀引路人」的高度和智慧。

    送給你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很多人不知道,廣讀之後我們腦中才能累積足以迸發新想法的燃料,才有機會善用別人的智慧,提升工作效率,甚至轉換跑道。其他事情的排序若堆疊在看書之前,我們只會複製昨日的工序,日復一日,益加無滋無味。」

    如果你最近正苦無好書可讀,這本書中之書是你的最佳選擇。如果你還沒開始培養閱讀習慣,這本書可以讓你一次習得多本好書的精華,讓你瞭解掌握閱讀習慣之後的好處,或多或少可以提升你的動力。對我而言,閱讀會讓我們少一些困惑、多一些堅定,讓我們透過閱讀,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
    .
    【抽獎辦法】感謝 先覺出版 - 思潮的最前線,知識的最先覺 
    1、抽出「2本」《人生路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認識更多的好書」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27(三)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28(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