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line如何讓對方看不到自己上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line如何讓對方看不到自己上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ine如何讓對方看不到自己上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ine如何讓對方看不到自己上線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31的網紅星星的家~愛聽故事,學爬格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感動的一件事之 #就算你變成一粒沙 一個病毒,讓我們的世界瞬間變色。 孩子的老師匆忙將所有家長加入line群組。孩子不再上學。老師和孩子每天進行網課。從測試,到熟悉,原來這樣進行課程的必要性是……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依然真實地存在,存在他原來熟悉的世界。 每天一早,聽到鬧鐘響,星哥和星妹便會自...

line如何讓對方看不到自己上線 在 ᴢʜᴏᴜ sʜᴀᴏʜᴀᴏ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04 15:16:07

巨大空白。 我們是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的。起初只是抱持著好奇的心態想要看看網路交友的世界是如何運作的。在那之前對於交友軟體的刻板印象就是約跑軟體,毫無興趣。 當我下載不到兩個小時就已經有想要把軟體刪除的念頭,心裡麼麼著這也太無聊了吧。這當真能找到真愛?但我想起好友淇淇的話。都能在夜店找到老公了,交友...

  • line如何讓對方看不到自己上線 在 星星的家~愛聽故事,學爬格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7 23:43:31
    有 14 人按讚

    #最感動的一件事之
    #就算你變成一粒沙

    一個病毒,讓我們的世界瞬間變色。
    孩子的老師匆忙將所有家長加入line群組。孩子不再上學。老師和孩子每天進行網課。從測試,到熟悉,原來這樣進行課程的必要性是……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依然真實地存在,存在他原來熟悉的世界。

    每天一早,聽到鬧鐘響,星哥和星妹便會自動起床,關心第一堂課是什麼?不管體育課、音樂課、國語課、數學課……都讓他們期待。
    聽聽老師的聲音,看看同學的笑容,就算是整班都不開螢幕的哥哥,也樂在電腦前,盯看誰上線了。

    一直以來,我們家都使用線上平台進行英語課,習慣和英文老師視訊,習慣線上的教學模式,但只有學校的線上課讓他們感到新鮮、感到期待、感到快樂,一上線整個人都光彩了。
    我不敢想像,一旦進入暑假,我們卻回不去原來的自由,孩子沒有戶外活動、沒有線上課程,不能聽到老師點名,不能看到同學耍寶,是不是真有點與世隔絕的無奈?

    但我們終究會找回原來的自由吧!不只孩子,大人也在瞬間變樣的生活裡,尋找可能的光彩,事情雜了,心情沉了,找到該做的、可以做的,平安地度過眼前就好。
    看著孩子上網課的模樣,我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老師和孩子透過鏡頭看見彼此,能這麼見著,老師事前忙碌準備;不見的日子,心裡仍掛著對方,所以明天線上再見。
    今晚,星妹的老師在群組提醒家長,請孩子別忘了寫功課,不然復課後會辛苦的!老師請家長將孩子連日的功課上傳給老師,就算辛苦也要督促著孩子向前……
    平安第一,但也必須盡著原有的責任,日子才會過得有意義。
    星妹在群組的大頭貼上看到全班的合照,問自己在哪?
    在這啊!我告訴她:「我第一眼就能看到妳,就算妳變成一粒沙,不管什麼時候,我都第一眼就能看到妳。」
    星妹甜甜地笑了。

    說著愛孩子的話語,我感覺熟悉的生活回來了。在病毒來之前,我早已經脫離了熟悉的步調。這兩年來,感覺孩子長大太快,讓我像踩著風火輪,在現實中帶著孩子看著目標急忙衝,心裡卻渴望一切定格,對孩子說愛的時間少了,訴說感動的文字省了,只想用沉默盡可能地讓孩子的童年慢些過去,更想用努力盡所能帶孩子為未來多做準備。
    沒想到,一個病毒,讓現實生活彷彿真定格了,我不能再帶著孩子往前衝,想到星哥即將成為國中生,讓我期待又怕傷感的畢業典禮這下都省了!不想面對的,都將這般跳過了,原來會這樣啊!於是我終於可以回到從前,好好地、慢慢地對孩子說愛了。

    還不到樂觀的時候,但總要樂觀。關在家的日子,不是考驗,對孩子每天說些很愛很愛他的話,不管世界將變得如何,就算彼此變成一粒沙都還看見對方,心就不會定格,日子也不會沉悶了。

  • line如何讓對方看不到自己上線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5 11:14:00
    有 86 人按讚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我們都可以冷靜一下嗎?
    .
    圖文好讀版: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80462990
    .
    記錄一下《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一些談話內容,有很多可以討論與思考的部分。在這個時間點看《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很難沒有共鳴,片中提到的問題都是現在進行式,而我們正身處其中,更能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與需要被解決的急迫性。
    .
    假新聞能夠快速傳播,一是煽動性,可以有效挑動他人的情緒(無論是攻擊或是同仇敵愾),二是宣洩性,透過傳播訊息來表達內心的不滿。不論分享文章的大家是怎樣的心情,我在分享一則新聞或是消息前,總希望自己可以先冷靜想想:這消息是真的嗎?有被證實嗎?它可能造成的影響為何?對於釐清事情真相有什麼幫助?我只是單純在散佈一種激烈的情緒,引發更大的對立嗎?
    .
    #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但我知道有些時候我依然做不到
    .
    面對社群媒體能怎麼做?當情緒過於激動時,不要第一時間回應與傳播自己看不順眼或覺得有爽度的文章,冷靜過後,再來決定該如何面對。關掉臉書或IG或Line通知,我們不必要隨傳隨到。當你發現自己的讚數變少時,不要一直問自己:「是不是我哪裡不夠好?」讚數的多寡不代表你這個人(或文章)的價值。多看新聞,並且注意出處。在網路上與人交談時,不要自行腦補對方在想什麼,不要貼標籤,也不要因為別人貼你標籤,而合理化去貼別人標籤這件事。不要時刻處於攻擊與防備的姿態,盡量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試著理解對方的觀點,若是對方不願深談,不要窮追猛打,因為最後很可能會變成雙方不在討論事情,而只是各說各話。
    .
    #誰是買家誰是賣家產品又是什麼
    .
    「由於我們並沒有花錢買我們使用的產品,所以我們用的產品是由廣告主買單,廣告主才是客戶,我們才是被賣的商品。」
    .
    「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
    .
    免錢的才最貴,當我們使用社群媒體時,我們是在提交出個人的資料,社群媒體利用演算法分析「使用者」的興趣,讓客戶的產品可以投放到適合(準確)的目標族群。社交媒體的使用者鮮少意識到他們在網路上展現的性格、興趣、習慣等,即是被販售的產品。
    .
    「這是所有公司自古以來的夢想,能夠保證只要刊登廣告,就會有效果,這是他們的業務,他們賣的是確定性,為了在這一行成功,你必須有很強的預測能力,預測能力要強就必須有一個前提,你需要大量的資料。」
    .
    「很多人以為這些大型公司出賣我們的個資,臉書交出這些資料必會有商業利益,重點是他們拿資料去幹嘛?」
    .
    電腦如何監控我們?光是你在一張照片上停留多少時間,就會成為一組數字。你是開心或難過,你晚上沒睡覺時在看什麼東西,你按了什麼文章的讚等等。透過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數字追蹤,去預測我們的行為,並建構使用者的性格數據。而且越來越能精準預測我們的喜好,進而開始有效投遞「我們會喜歡的物件或議題」。
    .
    #科技只要夠進步看起來就會像魔術
    .
    「你把手機向下拉就能更新,最新資訊就會出現在最上面,向下拉就又能更新又有新資訊,每次都是,這在心理學有個術語叫做”間歇正增強”。」
    .
    「你不知道何時會得到或者會不會得到某樣東西,原理就跟賭城的吃角子老虎一樣,你不能只是有意識地使用產品,我要深入挖掘人的腦幹,把潛意識習慣植入你的大腦,從你的大腦深處控制你,你甚至不會知道。每次你看桌上的手機,光是看著手機就知道只要伸手過去,就可能有新消息,就好像玩吃角子老虎試手氣,對吧?這不是意外,這是一種設計技術。」
    .
    「另一個例子是照片標註,如果你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說你朋友剛剛在照片上標註你,你當然會點那封電子郵件來看照片,你沒辦法放著不管。他們完全利用人類的深層人格。你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郵件裡沒有那張照片?這樣看照片不是更簡單?」
    .
    我覺得社群媒體最變態的設計就是打字的時候會出現「刪節號」,暗示你對方正在回覆留言,那會給你一種期待感,會想著:「對方要留言給我,那我就在這裡待一下吧。」久而久之,你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就會拉長,更無法離開網路世界。
    .
    #我們成了實驗室的白老鼠?
    .
    「臉書進行他們所謂的”巨幅感染型實驗”我們要怎麼在臉書網頁上用最低限度的暗示,就能讓更多人在期中選舉投票?他們發現真的有辦法做到,其中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人類在真實世界的行為和情緒,的確會受到影響。而且使用者完全不會察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
    .
    「人類在真實世界的行為和情緒,的確會受到影響。」這件事在過去幾年的感受更為深刻,無論是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或是近期的美國總統大選,我們發現網路言論變得越來越失控,很多時候人們不再「好好談話」而是發出各種情緒化的言論,到處貼標籤,醜化彼此。其實早在網路發展初期,這樣的問題就已經發生,但激化與對立的狀況依然是一年比一年往上增強,而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為偏執、情緒化、暴力...
    .
    「我們拿這些人工智慧系統對付自己,用逆向工程的方式,找出怎麼做才能讓人類做出回應。幾乎就像刺激蜘蛛的神經細胞,看看怎麼讓蜘蛛的腿抽動。這就像一種監獄實驗,我們把人帶進這個數學矩陣,利用他們的一舉一動,搜刮大量金錢和資料,中飽私囊。用戶卻完全不曉得。」
    .
    「腳踏車面世時,沒有人受害,對吧?如果大家都開始騎腳踏車,沒有人會說:天啊,我們毀了這個社會。或者腳踏車會影響大家,讓大家都不照顧小孩、毀了民主基石,導致大家無法分辨真相等等。我們絕對不會說腳踏車有這些問題。如果某樣東西是工具,就只會靜靜躺在那裡,耐心等待。如果某樣東西不是工具,就會跟你要東要西,引誘你、操弄你、要你提供東西。我們已經不是在工具型的科技環境,而是進入成癮和操弄型的科技環境。改變的是這個:社群媒體並非被動讓人使用的工具,而是有其目標,有自己實現目標的方式,利用人類心理對付人類。」
    .
    社群媒體透過心理學去改變人類的行為,這其實跟《全面啟動》的概念非常相似,科技不再停留在淺層表面,而是進入深層的意識裡,植入一個想法(習慣),改變人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想法。
    .
    #你在看我嗎?
    .
    「全世界只有兩種產業把客戶稱為使用者,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軟體。」
    .
    「人類演化後,開始在意其他部落同胞喜不喜歡我們,因為這很重要。但是我們有演化成在意一萬個人的想法嗎?我們並沒有演化成每隔五分鐘就需要一點點社會認可,這不是人類與生俱來能夠應付的體驗。」
    .
    「我們根據公認的完美標準改變生活,因為這種短期訊號就像一種獎勵,大心、按讚、豎起拇指,我們認同這種價值,以為這就是真理。但這都是虛假、稍縱即逝的人緣,不但無法長久,而且承認吧,這種生活反而讓你比以前更空虛。因為你被迫進入這種惡性循環,心裡想著:接下來該做什麼?因為我還想要這種感覺。想想看,這種情形對二十億人的影響,再想想大家對別人的觀感如何反應,大事...真的不妙。」
    .
    記得去年的南美旅行,有個小鎮的網路超弱,在那裡我只能發簡單的臉書訊息。在小鎮待上兩天時間,一方面感到焦慮「網路這麼慢,我會不會錯過什麼重要訊息?」一方面卻也發現,當你無法使用網路時,你不會一直被手機制約、不會一直想要知道網路上誰誰誰又說了什麼、不會一直想要分享你看到了什麼或拍了什麼照(因為那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當生活沒有非必要讓他人知道我們的一舉一動時,或許我們才能回過頭看見自己的真正需求。
    .
    諷刺的是,觀賞《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時,我一邊紀錄下劇中有意思的對白,一邊不由自主地產生:「哇,這段話講好好,我要記下來發到網路上,這樣可能會賺到很多讚。」想法。在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已經被訓練成無時不刻都在思考如何贏得他人的目光,如何索求他人的認同...即便,我正在觀看一部探討網路媒體對人的影響的作品。
    .
    「整個新生代都被我們訓練和制約成只要覺得不舒服、寂寞、不確定或者害怕,就可以拿數位奶嘴麻痺自己,這會削弱我們處理負面感覺的能力。」
    .
    #生命會找到出路
    .
    「你給電腦一個目標:我要這個結果。然後電腦自己學著怎麼達成,”機器學習”這個名詞就是這樣來的,所以系統每天都精進一點,用最佳順序挑選最佳貼文,讓你用這套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其實沒人知道人工智慧用什麼方法達到那個目標。」
    .
    「這些公司裡只有少數人,不管是臉書、推特還是其他公司,只有幾個人瞭解這些系統的運作方式,連他們都不見得完全瞭解特定內容會變成怎麼樣,所以我們人類幾乎無法控制這些系統,因為這些系統控制我們看到的資訊,系統對人的掌控能力,超出人控制系統的能力。」
    .
    人類創造社群媒體,利用心理學掌控使用者,社群媒體在短短幾年內迅速發展,創造者甚至難以控制它的成長速度。這讓我想起《侏羅紀公園》的經典對白:「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人類的好奇心為社會帶來便利與多種可能性,但同時間,人類的發明卻也常常讓自身陷入險境。看似無生命的社交媒體,其實是有機體,依靠人類的寂寞、孤單、自戀、恐懼、喜悅、悲憤等情緒,變得越來越強大而有殺傷力。
    .
    #資訊客製化的恐怖
    .
    「我要向大家解釋臉書的動態消息功能到底有多糟糕時,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要大家看維基百科,你登入維基百科網頁,看到的東西都跟別人一樣。這是網路上少數大家都一樣的東西。假設維基百科說:我們要讓每個人有不一樣的客製化定義,而且我們是拿錢辦事。所以維基百科會監視你,維基百科會計算:”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改變一點點,以便達到商業利益呢?”結果維基百科就改變詞條內容。你能想像嗎?你應該可以想像得到,因為臉書、Youtube動態消息就是如此。」
    .
    「就算是兩個很親近的朋友,他們的朋友也幾乎重疊,他們想:我去看臉書上的動態消息,就會看到同樣的更新。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他們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因為電腦會根據計算結果,顯示最適合他們的內容。」
    .
    #同溫層侷限你的視界
    .
    「你可以想像27億個《楚門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相,自己的...事實。久了以後,你會以為大家都同意你的看法,因為動態消息裡的每個人都跟你有同感,一旦你處在那個狀態,就很容易被操弄,就跟你被魔術師騙了一樣,魔術師表演撲克牌技法時會說:隨便選一張牌。你不知道的是他們早就設計好了,所以你選的是他們要你挑的牌。臉書就是這樣,臉書說:你挑選你的朋友、你挑選要點的連結等。其實都是胡扯,就像魔術師一樣,臉書控制你的動態消息。」
    .
    「你看到另個陣營,就會開始覺得:”這些人怎麼這麼笨?你看我經常看到的大量資訊,他們怎麼會看不到同樣的東西?”答案是:“他們真的看不到同樣的東西。”。」
    .
    #演算法下被操弄的人偶(人類)
    .
    「我擔心自己開發的演算法反而造成社會的兩極化,但從這個觀點來看,兩極化現象確實是讓用戶上線,非常有效率的方法。」
    .
    「大家以為演算法的設計是提供民眾自己想要的東西,錯了,演算法只是想找幾個夠棒的幻境,找個和用戶興趣最接近的幻境,如果你開始看這類影片,系統就會一直推薦下去。」
    .
    「麻省理工學院有項研究,推特上的假新聞傳播速度,比真的新聞還快六倍。如果一個人的優勢比另一個人強上六倍,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
    「我們打造的系統讓假消息更有優勢,這不是我們故意的,只是因為假消息比真消息更能讓公司獲利,真相太無聊了。」
    .
    #假新聞現在式
    .
    「所謂的第三人並不是以駭客手法操作選舉,俄國人並沒有駭掉臉書,他們只是利用臉書為合法廣告主,並合法使用用戶開發的工具。差別是:他們的用意非常邪惡。這就像遙控戰爭,一個國家操弄另一個國家,卻不必真的侵犯實體國界。」
    .
    「重點不再是你要投票給誰,而是讓社會徹底混亂、民眾分裂,目的是讓兩派人馬,再也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再也不想信任對方。」
    .
    「我們要把社會賣給出價最高的人嗎?我們要把民主體制整個賣掉,讓你潛入每個人的心理,讓特定族群相信謊言,然後造成文化大戰嗎?我們要這樣嗎?」
    .
    「如果我們對於何者為真沒有共識,或者認為世界上沒有真相,那就完了。這是其他問題底下的根本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對何者為真沒有共識,那就根本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
    「科技並不是人類的生存威脅,而是科技擁有把社會黑暗面激發出來的能力,社會最黑暗的一面,就是生存威脅。」
    .
    「會不會未來世代的孩子,再也不知道網路幻境出現前,這個世界原本的樣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身在母體裡,要怎麼從母體裡醒過來呢?」
    .
    #經濟至上的危機
    .
    「我們發明"讚"按鈕時,動機是把正能量和愛散播到全世界,然而這個初衷現在反讓青少年因按讚數太少而感到憂鬱,或者可能造成政治兩極化。我們當時完全沒有想到這些...」
    .
    「我認為很多人都被商業模式、經濟誘因和股東壓力給卡死了,幾乎不可能有別的做法。」
    .
    「我覺得大家必須認同企業努力賺錢其實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沒有規範、沒有規則、沒有競爭...導致公司變成實質上的政府,然後他們說:"我們可以自律"這根本是胡說八道,離譜至極。」
    .
    #Netflix
    .
    網飛推出《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這部記錄片,請求人們思考社交媒體存在的問題,但同時間,我們在 Netflix 上看的每一部影片,也會成為一組數字,Netflix 的演算法會根據觀看者的類型偏好,推薦特定的影片。好處是:使用者比較不會踩雷。缺點是片單會越來越偏,最後侷限在特定的類型上。其實...我們已經深深陷入演算法的蜘蛛網中,很難從中逃離。

  • line如何讓對方看不到自己上線 在 獨角動物-邊緣性人格少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01:17:22
    有 51 人按讚

    《模仿》

    大家好,我是角爸。

    最近角媽在準備一項對於BPD相當有幫助的社會研究,叫做「《集合吧,動物森友會》對BPD的幫助(中毒)與支持(沈迷)」,目前看來因為(遊戲)內容很多,所以短期內應該會無法上線。

    以上是開玩笑的,因為這事是我主動支持她去做,也希望能從中建立她過去沒有好好建立的人際關係,的一個恰巧的途徑。

    本來這期打算寫《和BPD在一起的好事》,不過就在昨天晚上我們洗澡的時候,角媽和我聊到⋯

    角媽:「前幾天我在你載我跟小孩去逛逛的時候,在路上我突然想到一件事。」

    我:「什麼事?」

    角媽開始娓娓道來。

    「就是「模仿」這件事,我覺得人跟人在一起好像都會互相模仿,比方說外貌好了,像本來小孩長得跟爸爸不怎麼像,但後來會越來越像這類型的,就好像他每天看著你,漸漸的一些神情跟眉毛、表情什麼的,就都會開始變得跟你接近,五官好像也不知不覺越來越像你,這樣的例子。

    不是也有兩個女生住在一起久了,經期也變得越來越像,這樣的例子。

    就是一種,人跟人在一起,不知不覺間很多東西都會互相模仿一樣。

    我很小的時候就有注意到,像有的人、一群團體,在聊天時就會不知不覺去附和其他人,就好像別人想什麼,我們也學人家模仿人家一樣,就為了要表現出「我跟你們一樣」那樣的氛圍,我反而因為注意到這件事,所以刻意的不去做這種模仿的行為⋯

    另外像我們在一起,我也是會去學你的好的部分,像最近我也是有一些情況,要是本來的我,可能就要有情緒上來還是什麼的,但我會在第一時間之後,馬上去想到「你在類似的情況下是怎麼對我的」,我就會去學習你對我的態度。」

    角媽的這個開頭,我覺得很驚艷,因此開啟了我們的話匣子,一路從洗完澡出來又聊了半小時。

    雖然角媽說的內容,並不一定都是「模仿」這個形容詞,像有的是同步性、有的是見賢思齊,但確實都可以基本用「模仿」兩字做最簡單的代表。

    確實人跟人在一起,就有一種彼此學習模仿的效應存在,在各種事情上屢見不鮮,而角媽最後提到的「對我的模仿」,也正好點出了BPD與陪伴者兩個人跳出「惡性循環」的最簡單「關鍵字」,就是「模仿」。

    過去我和角媽過得很痛苦,爭吵特別多,感覺所有事都看不到盡頭與光芒,每天都感覺很絕望的那個時期,基本上就是我們在互相模仿「彼此不好的部分」。

    BPD因為想法的慣性上,容易傾向極端與決絕,所以剛遇到我的時期,只要是她敏感的事情,她都無法理解與無法接受的大爆發,我經受了幾次事件,我因為也同樣不理解她的狀態與她的模式,所以我也是「冤冤相報」的回應,我從角媽身上學到了,原來生氣可以這麼的憤怒、這麼的爆發,因此有幾次我也因為激到一個高昂而和角媽扭打與壓制,就算不是出拳打人,我們彼此身體上也都出現多多少少的指甲抓痕,而這些不好的回應又成為一種新的傷口,讓她接下來又有更充足的理由「不相信我」、「不相信這個世界」、「不相信事情會好轉」。這就是我模仿了不好的部分,而導致我們進入負面循環的能量之中。

    所以爭吵始終沒有停下來的一天,身上總是有新的傷痕、心裡總是有新的傷害,角媽踢破過家裡的玻璃門,而我則是在角媽懷二寶的時候,用腳去踹過她的肚子,雖然是沒影響胎兒的力道,但這個動作已經讓角媽傷心欲絕,覺得我竟然殘忍至此,連小孩也不放過。角媽的負面信念一直沒有解開,而我也是輪迴在「從絕望中站起來」、「又再次倒在絕望中」。幸好與有希望的時刻,是我們一直努力的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始終維持著會好好談話與檢討的習慣,剛開始時這些內容也缺乏決定性的改變,因為總是「傷害大於修復」,常常有幾次我們想到一些解決辦法,但過幾天爭吵又發現完全沒用,不適用,狀況還沒太好的改善。但即便如此,我還是總是跟她說,「妳看,我們有越來越好」,「所以我們的努力是有成果的,我們不會放棄的」,因為至少我們有「行動」在做改變,雖然這些「行動」還沒真正產生效果,但我始終相信,一定會有用的。

    就這樣始終維持著「瘋狂的事件」之後,我們都會好好的去談這次事件又發生什麼了,我也會好好道歉,她也會好好道歉,起初也就關鍵性的「維持這樣的習慣」而已。

    直到有一次出現了也真的是關鍵性的轉折,就是我們開始做粉專跟做影片的動機,就是我終於釐清了「不論我是不是有心的」「不論事情是不是她自己無限上綱之後,所想像出來的傷害」(我以前都說「那都是妳想像出來的!」這樣否定的句子),這些對她造成的傷害,都是「真的」。

    就在我承認的那一瞬間,也就是我真正認清與理解的那一瞬間。我們的關係突然就出現了一個飛躍性的成長。一方面我理解了那個傷害不論是不是想像的,其實傷害性都是一樣的,而對她來說,也就等於「我終於聽懂她的話了」,經過這麼長久、這麼多次無止盡的爭吵之後,我終於第一次真真正正的承認了她的傷害,聽進了她的話。

    我鬆了一口氣,角媽鬆了更大的一口氣。

    之後雖然還是有爭吵,但都漸漸的我們都察覺不一樣了,我覺察與道歉的越來越快,角媽也開始對我產生了「同理心」,「同理『一般人』對於這樣的狀況肯定是很困擾的吧」,然後之後當然還有很多次的練習,直到現在。

    這整個過程,最關鍵的就是有一天終要跳出「惡性循環」的那一天,也就是「盡可能的停止去報復對方帶給自己的傷害」,開始一個良善的、無私的、包容的態度,讓對方察覺不一樣,如果對方沒察覺或不認同,那那些良善無私跟包容就只是陪伴者自身以為的「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因為BPD最終要的是「認同」,有傾聽、有理解,最後就是「認同」。所以那些良善、無私、包容,需要基於「我懂妳的傷害、我懂妳的痛苦」之後,我做的選擇。

    如果沒有「我懂妳的傷害、我懂妳的痛苦」,我就一味的說「沒關係沒關係,我都懂的,我都會包容的」,這BPD可是不會信的。

    所以一旦我們跳脫出了互相埋怨、互相傷害的惡性循環,我一旦懂得了角媽之後,我即便做得是跟過去一樣的「包容」的行為,在這裡的意義就跟過去大不相同,效果也大不相同,角媽開始也認同了這些溫暖與關懷是真實的,進而也讓她開始思考,也想要做一樣的事來對我,也讓我感覺到幸福。自此才終於踏入「正向循環」的第一步。

    所以這一切,其實都跟「模仿」有關。過往我們都一直在互相模仿,她怎麼傷害我,我也緊抓著不放,我雖然盡力在做功課,雖然有一直維持談話與生活,但我內心深處還是很多怨懟與不滿,還是有很多不理解,像一層霧一樣,薄薄的又穿不透,感覺以為沒有,我卻從來沒有走出來過。

    所以一旦開啟了正向循環,加上模仿的力量,兩個人就會越來越好。

    想想這個看開其實很不容易,默默的我和角媽好像也離那樣的日子很遠了,但我知道還有很多夥伴都還在負面循環中,加油,希望我們的分享能再幫助到更多人一點。

    大家辛苦了。

    ——————————
    延伸閱讀

    【陪伴者相關文章】

    《負面風暴中的生存者(上)》
    https://www.facebook.com/104041254269767/posts/240688520605039/

    《負面風暴中的生存者(下)》
    https://www.facebook.com/104041254269767/posts/241288833878341/

    【最新影片】無法解釋的無法控制—「自卑感(壹)」
    https://youtu.be/ocjGRkqIwhM

    【相關影片】最多人需要,卻最少人做到-同理心(上):
    https://www.facebook.com/104041254269767/posts/149569589716933?d=n&sfns=mo

    【line貼圖】角媽繪製-邊緣性人格少女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8427229?lang=zh-Hant&ref=gnsh_stickerDetail

    【line貼圖】角爸繪製-超有同理心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9587046?lang=zh-Hant&ref=lsh_stickerDetail

    【社團】邊緣性人格親友互助會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3265491353712/?ref=share

    【關於BPD】吃醋?多疑?情緒失控?其實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最常見但最鮮為人知的心理疾病-邊緣性人格障礙:https://youtu.be/hz7YmVqHmz4

    【關於PBD】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https://youtu.be/sEjA2TWNiSs

    【影評】角媽影評-小丑Joker:
    https://youtu.be/pl3e1TFsPo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