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lifespan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ifespan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ifespan中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讀書e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果老化是一種疾病而非自然現象,這會如何顛覆我們的觀念以及整個社會?感覺秦始皇會很喜歡這一本書啊!(而且有中文版呢) 《首先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年齡測試SRT (sitting rising test)。赤腳坐在地上,雙腿交叉,迅速傾身向前,看看你是否能一次就站起身?一般來說年輕人沒有問題,中年人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FITDEVM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部分網友對間歇性斷食/斷食存有顧慮,因此,我上網整理一些相關的資訊來釋除大家的疑慮。斷食即是自願地停止進食一段時間。其實早在古代開始,很多動物,包括人類的生活習慣都是打獵為生,不是每天也有一餐可吃,所以經常會斷食,人類的身體對這樣的飲食習慣已十分適應;相反,今日的社會,物質豐盛,很多人吃得比需要的...
-
lifespan中文 在 FITDEVM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8-24 21:30:00有部分網友對間歇性斷食/斷食存有顧慮,因此,我上網整理一些相關的資訊來釋除大家的疑慮。斷食即是自願地停止進食一段時間。其實早在古代開始,很多動物,包括人類的生活習慣都是打獵為生,不是每天也有一餐可吃,所以經常會斷食,人類的身體對這樣的飲食習慣已十分適應;相反,今日的社會,物質豐盛,很多人吃得比需要的還要多,造成身體營養過盛,體脂上升,近年,斷食的流行,有不研究已證明它的好處,不止在減肥方面,對健康也很有好處。
間歇性斷食/斷食對健身的影響:
- 為什麼斷食能減肥?[1:54]
- 斷食與飢餓模式 [2:50]
- 斷食與肌肉流失 [3:17]
- 斷食與訓練 [3:30]
間歇性斷食/斷食對健康的影響:
- 肚子餓的問題 [4:03]
- 應對方法 [5:43]
- 膽臟的問題 [6:42]
至於大家會不會取用間歇性斷食幫助減肥或成為生活習慣,這完全是個人的決定,應該自己自行查閱更多資料,和自己嘗試一陣子,才作決定。
▼ 減肥基本知識和概念 (減肥原則、策略、心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9m4NxJzY
▼ 減肥做法 - 經驗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kBOcZ6s1g
▼ 文章重溫影片內容:
http://fitdevmo.com/fitness/%e6%96%b7%e9%a3%9f%e8%bf%b7%e6%80%9d%e7%a0%b4%e8%a7%a3-%e5%b0%8d%e5%81%a5%e5%ba%b7%e5%92%8c%e6%b8%9b%e8%82%a5%e7%9a%84%e5%bd%b1%e9%9f%bf/
幫助頻道成長,目標:20,000個訂閱
訂閱頻道 ► http://bit.ly/2C0KHm8
電子通訊► https://fitdevmo.com/connect
推薦書本 ► https://fitdevmo.com/reading-list
網站 ► https://fitdevmo.co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TDEVMO
#FITDEVMO #間歇性斷食 #減肥 #健身
中文參考資訊:
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Fasting.ht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ZlPRrb8FM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83688
英文參考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CRjwDs1E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61PqPrUCT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lhAhg3ezW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KvLQxaTv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8gASMBz_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9Aw0P7GjH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T2IKmwyf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GcuU8-LAg
https://www.livestrong.com/article/494307-does-fasting-affect-your-gallbladder/
https://thequantifiedbody.net/water-fasts-as-a-potential-tactic-to-beat-cancer/
https://idmprogram.com/difference-calorie-restriction-fasting-fasting-27/
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intermittent-fasting-guide
https://jamesclear.com/the-beginners-guide-to-intermittent-fasting
https://www.thisisinsider.com/intermittent-fasting-types-benefits-2018-7#some-studies-suggest-intermittent-fasting-can-lead-to-a-longer-lifespan-13
研究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ijo201720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92540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27415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oby.20460
lifespan中文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老化是一種疾病而非自然現象,這會如何顛覆我們的觀念以及整個社會?感覺秦始皇會很喜歡這一本書啊!(而且有中文版呢)
《首先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年齡測試SRT (sitting rising test)。赤腳坐在地上,雙腿交叉,迅速傾身向前,看看你是否能一次就站起身?一般來說年輕人沒有問題,中年人通常要用一隻手撐地,老人經常需要一支膝蓋著地才能起身》
1900年時的美國,大多數的人死因歸咎在四種疾病:肺炎,流行感冒,肺結核,和腸胃疾病。但100年後的今天這些疾病造成死亡不到原本的10 %,這應該是一個世紀前的人無法想像的。所以當我們對老化的觀念,也把它想像成一種疾病時,就會開啟非常多人類的潛能,和新產生的議題。
作者用幾個有趣的比喻,說明老化基本上是DNA的資訊遺失。我們大家比較熟知的生物資訊,主要是DNA。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資訊叫做表觀基因體 (epigenome)這種基因體的責任像是電腦的軟體一樣,告訴細胞應該發育成什麼樣型態與功能不同的體細胞。DNA比較像是數位資訊,就是不斷複製也不會有差異,但表觀基因體比較像是類比訊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衰竭。
另一個比喻說DNA像是鋼琴上的琴鍵,而表觀基因體是那個彈奏的人。如果彈奏的人偶爾一兩個音出錯,聽眾可能還無法察覺。但如果他開始在不對的時候彈奏不對的音符,看起來就會像是個瘋狂的鋼琴家。琴鍵本身是沒有問題的,需要修復的是彈奏的人。
他們實驗的過程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包含啟動某些基因機制食,老鼠竟然出現早衰的現象。或是用相反的方式修補他們的表徵基因,實驗室的學生慌張地告訴作者,年邁的老鼠們把實驗室的跑步機跑炸了。
關於修復表徵基因的方式,作者雖然有提到一些化學藥物,但他更多提倡一些實驗證明有效,但不需要花錢的方式,原理就是要給身體壓力,但沒有永久傷害。包括:限制熱量攝取,偶爾的禁食,運動(特別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偶爾讓身體感到寒冷或是高溫,以及吃一些壓力大的植物 (因為會產生白藜蘆醇,壓力很大的葡萄產生的酒也包含在其中喔)
他在最後四分之一,講到人們對於延長壽命研究所詢問的問題。人口爆炸是否會讓糧食不足,是否加劇氣候暖化,六七十歲就退休的人要怎麼辦,不願意退位的執政者要怎麼處理?甚至他自己的兒子譴責他 “你和之前所有世代的人一樣,對地球所遭受的破壞並未作任何努力。結果你現在還想幫人延長壽命,好讓他們繼續大肆破壞這個世界嗎?” 面對自己兒子這樣的挑戰,作者承認他並沒有所有的答案,但寫出許多他認為可能的思考方式給讀者參考。過去人類的歷史中也有很多悲觀的預測,最後因著創新和觀念的改變而沒有變成最糟的狀況。整體來說作者還是樂觀的,也就是為什麼他寫書,呼籲人們必須重視這個發展的趨勢。
雖然我不完全贊同作者所有的論點,但有一個說法我還蠻贊成的,就是與其爭論壽命 (Lifespan) 的議題,或許我們更應該著重在增加 “健康壽命” (Healthspan)。很多人質疑他對於研究正常人類壽命的做法,可是也有一些學生跟著他去老人照護院服務時,深刻的體會讓自己年長時保持健康,盡量延長能健康自理生活的年限,真的是對家人和社會的一大貢獻。
這本書科普的成份不是那麼重,更多是作者透過他怎麼進入這個研究 (研究老化)以及他怎麼展望未來,帶出他研究的發現。其實看著台灣現在70-80歲以上的長輩生活,真的比較像30年前50歲的人的狀態。這本書除了科普知識之外,最特別的是他討論這樣的研究帶來的各種未來情境。不管我們是否喜歡和贊成,這都是世界人口結構發展的趨勢,與其被動等待,還不如積極去思考面對,規劃你我的“百年大計”!
全文與照片和中文版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lifespan-可不可以不變老?/
#Lifespan #Healthspan #DavidASinclair #可不可以不變老
lifespan中文 在 晞。觀影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搬屋」幾日嘅感想】
睇戲睇得多,成日以為「搬屋」係好事,但好多時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學師傅話齋「出事架嘛!」呢幾日都同其他Blogger、行家討論呢個城中熱話,無論Signal定MeWe,坦白講都有好有唔好啦,喺度都簡單講少少感想:
1. MeWe有感(疑似)100% organic reach(相信只係暫時),甚至你like咗嘅page,唔止會出現一次,對於Content provider嚟講,可以有呢個效果,堅吸引。
2. 正因為MeWe「真。content」可能太多,唔似得Facebook見到「真。content」大家好似「久旱逢甘露」咁會like,MeWe「俾反應」嘅人唔多,甚至出現0反應,呢樣Facebook從來唔會發生。都因為MeWe做到100% organic reach,佢數據係冇Reach呀Impression呀呢類「大數據」,當冇人俾反應時,你真係唔知有冇人睇,唯獨好在放外置連結,我睇到數據有冇人篤入嚟,呢樣堅係唔方便。
3. 暫時未試到到底你嘅Content係俾人睇到一次定多次、lifespan又會幾耐,係咪多人「俾反應」就會多人睇到,呢類我哋俾「朱生」玩咗多年嘅「演算法」,一下子推倒重來,喺「大數據」世界係反應唔嚟。喺冇得落廣告下,如果我有舊post想長期俾人睇到,暫時諗唔到可以點做。
4. 如果唔係link post,放一大抽連結都唔會影響到organic reach, I like it! 用家想promote乜可以放埋條連結落去,圖下會出埋,喂用MeWe要俾錢架,大家見到Payme link課下金,或者subscribe Patreon啦,多多益善少少無拘呀😂
5. MeWe最最最最最戇鳩一樣嘢係,如果你用desktop schedule,你打錯字順手篤一下esc,你成篇文會冇咗,係堅冇咗。我研究咗好耐唔知點樣可以chok返出嚟。
6. MeWe冇私隱權限雙重驗證,好多人已提出,但煩請大家唔好係咁add我私人account,其實我唔會分到你係邊個,冇頭像唔識你我都係唔會add。
7. 另一類麻煩係MeWe冇inbox message,如果我明年再搞投選,大家冇得Inbox投票,又或者經常出現留言有人搞事,「唔俾讚某套戲」、「唔俾彈某套戲」罵戰時,大家冇得Inbox叫我出面調停或刪Post,呢個係我預視到較麻煩一件事。
8. 8GB容量之後要課金,搞到我要將圖壓細,唔係我一日幾個post仲高清圖好快會爆。
9. Schedule冇得reschedule,亦冇得改圖,又係另一個唔習慣事,如果第時,都希望好快可以,戲院回復正常有多戲睇、多post出時,好易會唔覺意炒咗。
10. 無論MeWe定Signal,其實目前唔覺除咗香港以外嘅朋友同專頁用,尤其睇開外國新聞同Blogger,始終都要留返喺Facebook。為免太「同溫層」,問咗好多外國朋友,暫時冇一個人有MeWe或Signal,甚至講完都冇聽過,解釋完佢都唔知點解你哋要轉,都係叫返你,有咩Whatsapp/ Facebook Messenger/ IG DM傾啦。如果Social media只係流於香港人自己圍內「Social」,中文即係「圍圍喂」,似乎仲未推動到「朱生」霸權,革命尚未成功。
11. 一如當日大家叫我開IG,點知開完IG又冇反應,個個返返Facebook,最後搞到我有一期IG都半收皮,暫時MeWe好似都分別不大,當然以比例嚟講,兩日爆到幾百人,我估唔到大家咁好反應,但呢件事都要觀望一下。
12. 私人account方面,其實add咗嘅人都冇乜邊個真係有用,甚至連profile pic、cover pic都未更新,暫時睇唔到個反應係咪咁熱烈。
13. 個人最愛MeWe有一堆Emoji,唔係得個Like同果幾個樣,起碼知道大家咩反應,有時一個Like就等於你女神答你「嗯」「係」「哦」「哈」「噢」「ic」咁即係點呢?呢樣多啲玩啦大家。
唔係想呃Like,但都請大家幫我做個實驗,見到MeWe post可唔可以都俾個反應,唔止呢個,仲有嚟緊一段時間嘅,我想測試係咪真係輕易睇到。我自己follow嘅page就睇到,但有朋友話都係睇唔到我d post,點搞好?暫時小弟都係新手,解答唔到,過多個星期睇吓會唔會熟手啲。【MeWe請Follow】:mewe.com/p/travelerwithmovie
🏆第7屆晞。觀影記事讀者電影投選結果已公佈:http://bit.ly/39tMT3M
【Patreon加強版】閱讀更多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bit.ly/3a9wOzy
或使用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lifespan中文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也許知道,我在「新地公益垂直跑」專頁,每月都會介紹一本大多數與跑步沒太大關係的體育書籍。這工作,間接使我體育閱讀層面方面拓寬了不少。
今次這本《不存在的妹妹》,是美國奧運金牌體操運動員Dominique Moceanu的自傳。精英體操運動員年幼時就要出來爭奪世界級獎項,艱苦童年可想而知。而今次主角本身還要突然遇上一個缺了腿的粉絲,更聲稱是她親生妹妹。這樣的經歷,實在比小說更離奇。
除了這不尋常的一節,看作者談過去受訓經歷,談體操壇上的光怪陸離,也其實已經頗為引人入勝。這書,在圖書館可以借到(索書號785.2 8024),不妨留意。
體操選手Dominique Moceanu奧運金牌背後的故事(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85pPKMufY
【吾運動‧吾閱讀】- #蝦叔
《不存在的妹妹》
作者:多明尼克.莫恰努
世界體操錦標賽將在10月於多哈舉行,全球各地健兒又是時候一決雌雄。
若說運動員職業生涯短暫,那麼體操運動員應是當中的典型。二十出頭,人生來說還是很年輕,但在體操世界則已是「老將」,絕對不許人間見白頭。
所以,傑出體操運動員的傳記,肯定缺不了童年「非人生活」的一章——要在十多歲時已磨練一項技藝達到至臻完美境界,那麼可以肯定地說這個人的童年絕大部分時間只能與這項技藝為伍。體操就是這樣,你發育的時候,正是運動員的黃金時期,為了一個動作的精準無誤,體重必須嚴格控制。《不存在的妹妹》作者莫恰努在十四歲時就奪得96年阿特蘭大奧運體操項目金牌,她的童年就是經常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大快朵頤,自己就連吃顆糖果都只能在夜裡偷嚐。
與別不同的是,莫恰努生於鐵幕時期的羅馬尼亞,後隨父母移民美國。父母一心望女成龍,把女兒交給極盡功利、追求勝利至上的教練,使莫恰努的童年受訓過程變得格外辛酸。
更戲劇性的是,莫恰努有天突然收到一封神秘來信,才知道自己有個妹妹,而且是一個缺了腿,但熱愛體操,並一直視自己為偶像的妹妹,這完全令莫恰努體會到甚麼叫人生比小說更離奇。
在取得奧運金牌後,莫恰努經歷了與父母對簿公堂、退役、復出等連串大事。其實莫恰努現今才不到40歲,但人生經歷已經豐富得有如幾番輪迴。讀《不存在的妹妹》,我們除了會對體操運動有更深認識之外,讀莫恰努的個人特殊經歷,更使人思考到教育、家庭、體育政策、殘障人士等社會問題,層次極為豐富,所以絕對值得一讀。
筆者簡介:蝦叔,愛寫作,愛運動。期待未來以一雙腳和一枝筆,繼續從體育探索世界。
#新地公益垂直跑 #新鴻基地產 #體操
【Exercise and Read】Uncle Shrimp Running
Off Balance: A Memoir
Author: Dominique Moceanu
Gymnasts epitomize the short lifespan of an athlete’s career. In the gymnastics world, a gymnast in his or her early twenties is already a veteran.
In the autobiographies of top athletes, we would sometimes see unpleasant childhood stories which are seen to be "inhuman". In order to hone a skill to perfection, one must spend most of his or her childhood repeatedly training that skill. Dominique Moceanu, the author of Off Balance: A Memoir, won an Olympic gold medal in Gymnastics at the 1996 Atlanta Olympics at the age of 14. While other kids could enjoy delicious food whenever they wanted, she could only sneak in a candy bar or two at night because of strict weight controls. It was a childhood lost.
Moceanu was born in Romania during the Iron Curtain period and later im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with her parents, whose high aspirations for her gymnastics career and tutelage under utilitarian coaches meant that Moceanu’s childhood was full of spartan training and bitter experiences. What’s dramatic was that a mysterious letter revealed that she had a sister who was born without legs and idolized her. Moceanu realized that sometimes “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After taking gold at the Olympics, Moceanu met with a series of circumstances that have moulded her extraordinary life, including a public battle with her parents, retirement, and a comeback from retirement. A multilayered memoir that transcends the world of gymnastics, Off Balance gives us food for thought about social issues such as education, family, sports policy and those with disabilities. It is definitely worth reading.
About the writer: Uncle Shrimp loves reading, writing and athletics, and hopes he can continue exploring the world through 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