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leaning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leaning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eaning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eaning中文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我在「TIME時代」雜志的專欄文章裡,向全球的讀者介紹了大陸「世界工廠」的+AI自動化升級。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工業自動化、智慧化勢必是大陸製造業的一劑特效藥。自動化能讓運營成本下降,但仍能讓中國大陸保持生產品質、流程、供應鏈維度的優勢。AI賦能產業升級的願景或許還需多年才能實現,但當下的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我的露營車探險:以日常空間的「小」,換取徜徉曠野的「大」」介紹 訪問作者: 易思婷 (Szu-ting Yi) 內容簡介: 她和老公搬進親手打造的露營車, 遊遍美國西部的絕美荒野。 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 「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 搬上...

leaning中文 在 M2' 莫皓然 | 街頭健身教練| 香港街頭健身總會主席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0-16 15:20:08

[THREE underrated muscle up EP1] DEAD HANG MUSCLE UP 3 seconds completely relaxed body dead hang before a muscle up. It requires your explosive pull...

  • leaning中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7 11:34:50
    有 1,036 人按讚

    最近,我在「TIME時代」雜志的專欄文章裡,向全球的讀者介紹了大陸「世界工廠」的+AI自動化升級。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工業自動化、智慧化勢必是大陸製造業的一劑特效藥。自動化能讓運營成本下降,但仍能讓中國大陸保持生產品質、流程、供應鏈維度的優勢。AI賦能產業升級的願景或許還需多年才能實現,但當下的大陸已經讓未來可期。

    以下是專欄文章全文,經TIME授權翻譯轉載:

    「中國世界工廠 + AI 的未來」

    多年來,中國大陸一直被喻為「世界工廠」,即便在全球其他經濟體紛紛遭遇新冠疫情重擊的2020年,大陸製造產業仍然維持穩健的增長范式,全年產值高達3.854萬億美元,占到全球市場近三分之一。

    但如果你腦中的大陸工廠是傳統的「血汗工廠」,是時候修正你的刻板印象了。大陸經濟已經迅速地從疫情衝擊下復蘇,疫情同時催化了各種各樣人工智慧(AI)的應用場景加速實現。自2014年以來,中國大陸的AI專利申請量已經超越美國,至今維持全球領先。在學術領域,中國大陸的AI研究論文發表數量、AI期刊的引用量,也雙雙在近年超過了美國。在產業方面,AI應用在大陸的落地速度超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具有商業價值的AI應用如今開始百花齊放,整合了軟體、硬體和機器人技術的新一代自動化揭開序曲,AI賦能傳統行業的能量,正在蓄勢待發地重塑各行各業。

    人類社會至今經歷了三次不同的工業革命:蒸汽革命、電力革命和資訊革命。我相信,AI將會是推動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引擎,在世界各地點燃數位化和自動化的變革,而這波前所未有的硬科技浪潮,將由中國來引領實踐。

    由於勞動人口減少和新增人口放緩,中國大陸的傳統產業正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巨大壓力,AI正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技術解答。人工智慧不僅能夠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擴大整體產能,還有望能帶來收入的增長。

    例如,創新工場投資的廣州極飛科技是一家致力於未來農業的AI科技公司,極飛將無人機、機器人和感測器部署在稻田、麥田和棉花田裡,用技術賦能農業中的播種、農藥噴灑、栽種管理、甚至天氣監測環節。用於作物噴灑的極飛科技R150農業無人車已經被推廣到了英國,應用在蘋果、草莓、黑莓等多種經濟作物的種植流程中。

    一些大陸的創新公司正積極把機器人拓展到意想不到的場景。總部位於北京的鎂伽是創新工場投資的生命科學智慧自動化公司,他們和實驗室、製藥公司、高校合作,憑藉AI+機器人技術的積累,用自動化解決方案執行實驗室中勞動密集、重複性高、但需要高度精確的任務和流程,同時機器人作業也將盡最大可能保護實驗室人員降低實驗過程中的感染風險。

    除了創業公司,我們看到幾家成熟的龍頭企業也開始積極擁抱AI。創新工場參與了有28年歷史的中力電動叉車,這家頭部的鋰電叉車製造商已經推出了能夠在工廠、倉庫自主運行的無人叉車,並且無需對運行環境進行改造,能快速實現從手動到電動到自動駕駛的搬運賦能創新。此外,擁有50多年歷史的領先客車製造商-宇通集團,與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文遠知行戰略合作,已在大陸三個城市的馬路上運行全無人駕駛小巴。

    接著會發生什麼?我大膽預見,在更長遠的未來,機器人和AI將接管大多數產品的製造、設計、交付甚至營銷——很可能將生產成本降低到和原物料成本相差無幾。未來的機器人有能力自我複製和自我修復,甚至做到部分自我反覆運算設計。房屋和公寓將交由AI主導設計,使用預製建築模塊,交由機器人像搭積木似地築樓蓋房。無人公交、無人摩托等隨傳隨到的自動化未來交通系統,能將我們安全無虞地送達想去的地方。

    這些願景成為現實或許還需要多年,但此時的大陸正在積極鋪墊引領新一代自動化革命的基石。可期的是,中國工廠的實力將不僅僅體現在產能上,而將逐步彰顯在智慧上。

    本文經「TIME時代」授權進行中文編譯,原文如下:

    China Is Still the World's Factory — And It's Designing the Future With AI

    BY KAI-FU LEE

    For many years now, China has been the world’s factory. Even in 2020, as other economies struggled with the effects of the pandemic, China’s manufacturing output was $3.854 trillion, up from the previous year, accounting for nearly a third of the global market.

    But if you are still thinking of China’s factories as sweatshops, it’s probably time to change your perception. The Chinese economic recovery from its short-lived pandemic blip has been boosted by its world-beating adop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fter overtaking the U.S. in 2014, China now has a significant lead over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AI patent applications. In academia, China recently surpassed the U.S. in the number of both AI research publications and journal citations.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are flourishing: a new wave of automation and AI infusion is crashing across a swath of sectors, combining software, hardware and robotics.

    As a society, we have experienced three distinct industrial revolutions: steam power, electric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 believe AI is the engine fueling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globally, digitizing and automating everywhere. China is at the forefront in manifesting this unprecedented change.

    Chines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re confronting rising labor costs thanks to a declining working population and slowing population growth. The answer is AI, which reduces operational costs, enhances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d generates revenue growth.

    For example, Guangzhou-based agricultural-technology company XAG, a Sinovation Ventures portfolio company, is sending drones, robots and sensors to rice, wheat and cotton fields, automating seeding, pesticide spraying, crop development and weather monitoring. XAG’s R150 autonomous vehicle, which sprays crops, has recently been deployed in the U.K. to be used on apples, strawberries and blackberries.

    Some companies are rolling out robots in new and unexpected sectors. MegaRobo, a Beijing-based life-science automation company also backed by Sinovation Ventures, designs AI and robots to safely perform repetitive and precise laboratory work in universitie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more, reducing to zero the infection risk to lab workers.

    It’s not just startups; established market leaders are also leaning into AI. EP Equipment, a manufacturer of lithium-powered warehouse forklifts founded in Hangzhou 28 years ago, has with Sinovation Ventures’ backing launched autonomous models that are able to maneuver themselves in factories and on warehouse floors. Additionally Yutong Group, a leading bus manufacturer with over 50 years’ history, already has a driverless Mini Robobus on the streets of three cities in partnership with autonomous vehicle unicorn WeRide.

    Where is all this headed? I can foresee a time when robots and AI will take over the manufacturing, design, delivery and even marketing of most goods—potentially reducing costs to a small increment over the cost of materials. Robots will become self-replicating, self-repairing and even partially self-designing. Houses and apartment buildings will be designed by AI and use prefabricated modules that robots put together like toy blocks. And just-in-time autonomous public transportation, from robo-buses to robo-scooters, will take us anywhere we want to go.

    It will be years before these visions of the future enter the mainstream. But China is laying the groundwork right now, setting itself up to be a leader not only in how much it manufactures, but also in how intelligently it does it.

    Source:https://time.com/6084158/china-ai-factory-future/

  • leaning中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1 21:00:00
    有 86 人按讚

    「裂縫」所在——黃裕邦《天裂》的敘事技巧 ◎呂穎彤

      

    一、前言

    黃裕邦(Nicholas YB Wong),生於1979年,香港詩人,畢業於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及香港城市大學英語創意寫作藝術碩士,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一級講師。作為土生土長香港人,他未曾居住過英語系國家,但卻主要不以母語中文創作,而是寫英語詩。他於2012年出版首本英文詩集《Cities of Sameness》,2015年出版《Crevasse》,並憑此書榮獲美國LGBTQ文學獎——蘭布達文學獎(Lambda Literrary Awards)男同志詩歌組別首獎,作品除了書寫性向、身體、慾望外,亦討論文化差異、邊緣人物的掙扎等。得獎作品《Crevasse》於2018年翻譯成中文版本《天裂》,譯者為徐晞文。

    如同名字一樣,《天裂》這本詩集就像是一道裂縫,指的並不是陷落,而是一種不落兩邊的狀態。在語言的使用上,黃裕邦本來就選擇了一個奇特的位置,在自己的土地上以外語寫作,故不能把他的作品歸類為外國文學,但同時又無法輕易稱之為香港文學,處於一個曖昧的位置。因此當《Crevasse》翻譯成《天裂》時,同樣的狀態再次被挪置到翻譯文化上,《天裂》並不落在「外譯」或「內譯」、「歸化」或「異化」的任何框架之內。在香港,所謂「外譯」,指的是香港中文文學翻譯成任何語言出版,如此之下,似乎惟有以中文創作的香港文學作品,才能歸類為「內」。1而「內譯」指的是香港文學翻譯成任何一種語言並在港出版,《天裂》本應屬於此類。2然而,香港特殊的翻譯文化底下,《天裂》因使用英語創作,無法被歸類為香港文學,不是「內譯」,那麼與之相對的「外譯」在如斯情況下也就失效。黃裕邦自動選擇成為被翻譯的對象3,顯示出他「拒絕絕對的定義、拒絕草率的分類、拒絕單純的歸化或異化」4,也因而永遠處於懸置的裂縫中。

    無論是黃裕邦或《天裂》,本身已經擺出明確的姿態,寧可置身裂縫,但不願輕易被概括或總結。從詩人的敘事詩亦能窺探出這種特質,下文將分析〈MR.〉(〈先生〉)和〈眾母親〉兩首詩中,他如何使用人物塑造、製造話語權的角力,及營造曖昧氛圍,以達至「裂縫」的質地。

      

    二、人物塑造

    MR.〉(〈先生〉)和〈眾母親〉兩首敘事詩都以人物作為敘事中心,並藉由塑造人物形象,製造出不落兩邊的夾縫感。詩人選擇敘述的人物,都先以邊緣或弱勢的形象登場。

    MR.〉(〈先生〉)中的「He(他)」以同志與病人的雙重身分登場,他「leaning almost too close to a man(跟一個男子幾乎挨得太近)」5,而且「in the same tee(穿同款T恤)」6,暗示他同志的身份。在香港的語境下,同性戀處於較為邊緣或弱勢的位置,故「He」是社會中游離分子。同時他亦患有肝病,「his liver a budded rival of his own cells(他的肝臟長滿苞芽,與自身的細胞為敵)」7,體內的細胞受到攻擊,身體狀況每況越下。此外,詩人透過視角的描述,減弱「He」的機動性,使用被動句「got spotted(被發現)」8,使之成為被凝視的對象,剝奪其主動性。詩人以各種細節將「He」塑造成社會中的少數,然而開首「He taught me about empires(他教過我帝國歷史)」9,卻首先定調了他屬於社經地位高的一群,他應是一名叫歷史教授,而且教帝國歷史,很有可能是白人。如此之下,邊緣的、弱勢的身份,與他高學歷、中產的形象碰撞,拉扯出一道裂縫,「He」成為一個無法輕易定義的人。

    而〈眾母親〉中有媽媽與外婆兩位女性人物,兩者同樣是相對弱勢的存在。她們被「母親」的身份所束縛,只能選擇「從泥土或廚房裡出來」10,彷彿終其一生都必須肩負為家庭炒菜煮飯的責任,直到死後歸於塵土,生命呈被困的狀態。而且兩位母親均有殘缺,甚至已經死亡,「我媽」半盲,「如今生命於她是一團漆黑的渾沌」11一句,可以想像母親把自己的人生交付家庭,大半輩子過後,她自己生命的模樣其實模糊不清,而「外婆」則已然離世。似乎母親的角色是造成詩中女性陷入弱勢的原因,然而母親卻也是生命的源頭,「她身上曾有一個洞,她從洞裡擠/出了我媽,我媽又擠出了在座/每一個人」12,她們掌控生命的主導權。由是,強與弱兩種力量拉扯下,母親的形象難以定型,產生裂縫。

    由此可見,詩人擅長並置人物的邊緣與主流、無力與掌控,造成力量的拉扯,形成角色形象的曖昧,達到不落兩邊的狀態。

      

    三、詩中的話語權

    詩人透過翻弄詩中的話語權,造成自己與人物的角力。〈MR.〉(〈先生〉)和〈眾母親〉中,詩人看似掌握全盤的話語權,無論是教授、媽媽或是外婆,全是被敘述的對象,讀者對於人物形象的掌握,均來自詩人的描述,而讀者也只能相信這些描述,人物基本上沒有發言權。〈MR.〉(〈先生〉)中的「He」曾獲得一次的發言機會,但唯一一次的發聲卻是示弱,「 point pens feckless, upside down in a mug,/unpaired(圓珠筆/沒精打采,倒插馬克杯內,不成對。/歷史並非重複出現的錯誤)」13,教授將自身比喻為圓珠筆,甚至使用「feckless(沒精打彩)」14、「upside down(倒插)」15等形容,讀者容易聯想到其男性生理上的不足。看來在詩中的對話場域下,詩人凌駕筆下的人物,全盤掌握話語權。

    但細讀之下,卻會發現其中的弔詭之處,詩人其實才是弱勢的一方。詩人逐步翻轉兩者的權力關係,一開始「People like us traveled a lot(我們這種人經常出門)」16,以「我們」連結教授與自己,兩者關係平等。及後詩人慢慢透露自己的話語,其實早被教授掌控,「History not a mistake repeating but/a red smudgy rabbit stamp I once had for recounting/facts on time and exactly as he said.(歷史並非重複出現的錯誤,/而是我完全照他所說地複述史實,/而得到一隻髒兮兮的兔子蓋章。)」17「我」只能複述教授的話,而憑此獲得獎賞,教授是可以選擇給予獎勵與否的角色,權力結構上,明顯詩人在下。

    正當讀者覺得教授才是真正有話語權的人,但實際上,詩人與教授的權力角力貫穿全詩,始終糾纏不清。「He」大概為白人男子,他教授「empires(帝國歷史)」18、「Reformation(宗教改革)」19、「Renaissance(文藝復興)」20等西方文化有關的內容,而「我」的身份與「He」呈對立狀態,「我」是香港學生,黃種人。「我」在學習不屬於自己文化的歷史與藝術,但在香港的語境底下,這些關於西方或英國的內容,似有若無地與自身有所關聯,因此「我」將永遠擺擺盪於接受與不接受、抗拒與迎合之間。

    至於〈眾母親〉,外婆似乎並無話語權,但詩中能夠窺探出詩人對她的憐憫,給予外婆許多表達的機會。她雖然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控,甚至要由家人以外的他者「瞎眼靈媒」21言說來生的可能,作為亡者也處於失語狀態。然而外婆卻得以透過詩人的敘述,為自己的念頭與慾望發聲。詩中的後半部多次以外婆「垂涎」22、「試圖理解」23、「渴望」24、「但願」25表達她的思緒,她利用詩人言述為自己發言,翻轉了被遞奪話語權的狀況。

      

    四、氣氛營造

    MR.〉(〈先生〉)和〈眾母親〉前者利用碼頭的場景營造浮沉之感,後者則利用時空的曖昧性,讓詩中的人物、氣氛均處在裂縫狀態。

    MR.〉(〈先生〉)對於場景的描述不多,但大抵可以知道地點在海傍。詩人並非透過對環境仔細的描寫來營造氛圍,而是先設定敘事的場面,然後抓住其特性,以聯想的方式跳接到象徵或思考性的語句,從實到虛。首節教授以同志的身份在碼頭登場,下節「從異性戀/的海岸轉戰至不那麼異性戀的土壤」26一句,承接碼頭的場面,以香港冷硬的海岸比喻異性戀,從實景轉至象徵。然後再往下過渡到第三節,已完全脫離海傍的場景,但擷取水的意象,「Mass increased,/buoyancy gave in. His body knew it(質量增加/浮力投降。他的身體也知道的)」27,突出水上升與下沉的角力拉扯。這種浮載浮沉、無統一定性的狀態貫穿全詩,無論是詩人和教授的關係、香港與西方、異性戀與同性戀都是懸浮的,無法輕易歸類與定義。

    而〈眾母親〉雖然有清晰的事件與人物,但詩人透過抹去既定的時空概念,使全詩隱約帶著些微神秘與曖昧的氣氛。第一節「母親節是春天已過,夏日未至的時節」28已為整首詩定下基調,帶有不確定的性質,春夏交接是個難以言喻的時間點,它甚至不能稱為季節,既無春日的霧與濕,也無夏日的光與熱,落入一種晃蕩不明的時空。而下面探討兩位女性的生命,透過破除時空的框架,營造神秘、曖昧的氛圍,帶出她們的生命情狀。例如以帶有神秘學性質的靈媒入詩,靈媒用吟唱的方式,「以真假嗓音交替唱著」29外婆的下輩子,預言是關乎未來,因此時間的流動在此出現寬闊的跨度,模糊時間的界線,營造迷離詭祕之感。另外描述外婆處於生死之間,外婆依舊能夠思想,有所慾望,但卻是已死之人,詩人把外婆放置到「陽間」的空間,譬如「她垂涎脆炸春卷以及/迷你蛋撻的蛋黃/她伸出關節內腫的手,卻只能抓住/指縫間的凜冽寒氣」30,並置溫熱的食物與外婆的鬼魂,製造出外於生死的異空間。整首詩的情節、主題、人物都相對明確,然而每一節卻也都籠罩在一種隱然的不確定中,非春非夏,非生非死。

    詩人無意塑造非常立體的場景,而是透過該場景的特質,加以放大、渲染,製造出或飄蕩或浮沉,捉摸不定的曖昧、神秘感。

      

    五、總結

    正如引言所述,黃裕邦在香港文學中屬於主流之外,《天裂》本身的成書方式,也是非常少見的特例,然而詩人並非邊緣,並非少數,他不落兩邊,身處裂縫中,懸浮著。他要顛覆固有,而這樣的姿態,他選擇以詩呈現。因此〈MR.〉(〈先生〉)和〈眾母親〉兩首敘事詩背後的狀態,是不輕易選擇任何一方,從人物塑造和調動詩中的話語權兩種手法,可以窺見詩人習慣先讓定下框架,然後將之與相異的元素並置,或者翻轉,打破讀者原先的既定印象,及後在透過氣氛的渲染,加強詩中不確定及曖昧的狀態。

    黃裕邦的詩的狀態,那些裂縫,那些懸浮,很難不讓我們想像到他的城市香港,以及她的文化身份,同樣也是擺盪於一切定義之間,拒絕輕易的歸納。

      

    註釋

    1宋子江,〈《天裂》與文化翻譯——香港是個翻譯的革命?〉,載《天裂》(香港: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2018),頁17。

    2同註1,頁18。

    3同註1,頁20。

    4同註1,頁21。

    5黃裕邦著,徐晞文譯,《天裂》(香港: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2018年),頁58。

    6同註5。

    7同註5。

    8同註5。

    9同註5。

    10同註5,頁60。

    11同註5,頁61。

    12同註5,頁63。

    13同註5,頁59。

    14同註5,頁59。

    15同註5,頁59。

    16同註5。

    17同註5,頁59。

    18同註5。

    19同註5,頁59。

    20同註5,頁63。

    21同註5,頁61。

    22同註5,頁62。

    23同註5,頁62。

    24同註5,頁63。

    25同註5,頁63。

    26同註5。

    27同註5。

    28同註5,頁60。

    29同註5,頁61。

    30同註5,頁6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黃裕邦 #天裂

  • leaning中文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3 22:13:50
    有 465 人按讚

    晚安,來讀 Sonny老師的翻譯&教學札記 翻譯好文
    標註你第一個想到的那個人
    願你的每天都充滿詩意
    May there be poetry in your life.

    葉慈的《漫步柳園》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是一首簡短美麗的小詩

    「柳園」給人清新自然的想像
    也是情人幽會的地方
    幾句之間寫盡專情者的執迷
    和愛情無常的道理

    附上Sonny老師的中文翻譯
    一起來閱讀: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my love and I did meet;
    漫步柳園深處
    我的愛曾和我相遇

    She passed the salley gardens
    with little snow-white feet.
    她雪白的小腳
    朝園子盡頭走去

    She bid me take love easy,
    as the leaves grow on the tree;
    她要我愛得簡單
    像枝頭萌發的新綠

    But I, being young and foolish,
    with her would not agree.
    但我年輕執迷
    不願聽她心語

    In a field by the river
    my love and I did stand,
    在河邊曠野地
    我的愛曾同我佇立

    And on my leaning shoulder
    she laid her snow-white hand.
    在我微傾的肩頭
    她搭上雪白的手臂

    She bid me take life easy,
    as the grass grows on the weirs;
    她要我活得淡然
    如堤上蔓生的青草

    But I was young and foolish,
    and now am full of tears.
    但我年少無知
    如今淚水如潮

    ——葉慈 (W. B. Yeats),1889/ Sonny 老師譯

    更多美麗愛情詩選
    https://reurl.cc/VX61Vb
    Sonny老師的 IG 日常詩集
    https://www.instagram.com/sonny.poetry/

    #每週Sonny老師專欄 #讀詩安心

  • leaning中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12 21:00:11

    本集主題:「我的露營車探險:以日常空間的「小」,換取徜徉曠野的「大」」介紹
           
    訪問作者: 易思婷 (Szu-ting Yi)
       
    內容簡介:
    她和老公搬進親手打造的露營車,
    遊遍美國西部的絕美荒野。
    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
    「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
      
      搬上露營車前,我和戴夫清理掉不少物品,只留下真正會用到的東西,包括兩份餐具、三個鍋子、極少量衣服,並轉為閱讀電子書。幾年下來,也沒再添購什麼,可見一般生活上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住在露營車上也讓我對水電的使用量變得十分敏感。例如美國許多攀岩區位於沙漠地帶,沒有水源,開車去補給不僅耗時間也耗油,於是我們學會如何用有限的水來煮食和洗碗,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便。還記得某次到朋友家作客,一打開水龍頭水就嘩嘩流下,把我嚇了一大跳。
      
      我現在的生活很單純,就是旅行攀岩、運動、寫作及教學,最大的娛樂是閱讀,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有點無聊,卻十分適合我。我們的露營車有水、電、廚房、桌椅和床,具備了家的所有機能,但陳設簡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整理。我們的衣服不多,無須費心搭配。雖然只有不到兩坪的居住空間,庭院卻很寬廣,要是看膩了,立刻便能換一幅風景。我們幾乎不會錯過每一個美麗的日出和黃昏,夜晚看著星空入眠。
      
      很多朋友問我,這樣的生活還要過多久?但我們目前仍很享受當個游牧族,實在難以回答。可以確定的是,即使未來定居在某處,也會留著這輛我們親手打造的「家」── Magic。
      
    作者介紹: 易思婷 (Szu-ting Yi)
      在美國賓州大學求學期間,發現了攀岩的魅力,取得資訊博士學位後,選擇了不同的生活型態,開始流浪攀登生涯,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智利、中國、蒙古等地。近幾年前往中國、蒙古以及巴塔哥尼亞的首攀計畫,屢屢獲得美國的攀登獎金。
      
      2008年開始於著名的美國領導學校(NOLS)和各大戶外機構教授攀登課程。2015年完成美國高山嚮導協會(AMGA)的Rock Guide Course,2016年10月完成Advanced Rock Guide Course。從2013年起,於台灣、中國以及美國等地以中文教授傳統攀登課程,項目包括基礎傳統攀、多繩距攀登、大牆攀登、自我救援等。
      
      近幾年比較有意思的經歷,有2012年首登格聶山區的喀麥隆峰(Grade V, 5.10 M5),2013年首登四姑娘山區的大仰天窩峰(Grade IV, 5.10),2014年經由The Nose以及The Salathe Wall路線,兩次登頂位於優勝美地的酋長岩,2015年獨攀大牆路線West Face of Leaning Tower,開闢四姑娘山區鷹嘴岩東峰的新路線神祕月餅(Grade V, 5.10R 760m),50天內連續攀登美國荒漠40座高塔等。
      
      2012年出版自傳體著作《睡在懸崖上的人》,接著出版攀岩教學書籍《一攀就上手》以及《傳統攀登》,後者為該主題第一本以中文撰寫的教學書。本書是她的第四本著作,講述和先生四年多來的露營車生活。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leaning中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12 20:00:12

    本集主題:「睡在懸崖上的人: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介紹
           
    訪問作者: 易思婷 (Szu-ting Yi)
       
    內容簡介:
    「追根究底還是下定決心走了自己選擇的路,不再在母親的期望與自己的追求間首鼠兩端,也破釜沈舟不再讓自己有藉口把不快樂的原因推給母親。而當蠟燭不再兩頭燒,願意扛起決定人生的責任,擔子反而輕了許多,拿回了主動權,就有了改變的能量。」——節錄自〈新版自序〉小Po

    沒有錢、也沒有後盾,所有的夢,都是從不可能開始!
    放棄了人們眼中的所謂的優渥舒適,但卻從此得以安身立命。

    往上攀,
    繩子每打上一個繩結,就更肯定自己一點;
    手指每扣住一塊大石,心裡就更踏實些……
    在攀岩的途中,與山對話、跟自己對話,也跟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作者介紹: 易思婷 (Szu-ting Yi)
    旅美攀登探險者
      
      在美國賓州大學求學期間,發現了攀登的魅力,取得資訊博士學位後,選擇了不同的生活型態,開始她的流浪攀登生涯。迄今,攀登的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智利、中國、蒙古等地。她近幾年前往中國、蒙古、以及巴塔哥尼亞的首攀計畫,屢屢獲得美國的攀登獎金。
    自2008年起,開始於著名的美國領導學校(NOLS),以及各大戶外機構教授攀登課程,2016年完成美國高山嚮導協會(AMGA)的Advanced Rock Guide Course,並通過Aspirant Exam,取得AMGA Assistant Rock Guide資格。從2013年起,開始於台灣、中國、以及美國等地以中文教授傳統攀登課程,項目包括基礎傳統攀、多繩距攀登、大牆攀登、自我救援等。
      
      2012年出版自傳體著作《睡在懸崖上的人》,之後先後在2013年、2014年出版攀岩教學書籍《一攀就上手》以及《傳統攀登》,後者亦為該主題第一本以中文撰寫的教學書。2016年秋出版《我的露營車探險》講述她四年多的露營車生活。
    近幾年比較有意思的攀登,包括2012年首登格聶山區的喀麥隆峰(Grade V, 5.10 M5),2013年首登四姑娘山區的大仰天窩峰(Grade IV, 5.10),2014年經由The Nose以及The Salathe Wall路線,兩次登頂位於優勝美地的酋長岩,2015年獨攀大牆路線West Face of Leaning Tower,開闢四姑娘山區鷹嘴岩東峰的新路線神秘月餅(Grade V, 5.10R 760m),50天內連續攀登美國荒漠40座高塔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