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labview資料儲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labview資料儲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labview資料儲存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工打造最適化物聯網平台 軟體思維 環環相扣 【作者: 王明德】 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 物聯網被認為是繼PC、網際網路的第3波IT革命,不像前兩者,其影響雖大,但仍侷限在IT領域,物聯網應用則將大幅橫向應用至其他領域,不僅IT產業,不誇張的說,現在人類經濟體中的各種產業...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labview資料儲存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工打造最適化物聯網平台
軟體思維 環環相扣
【作者: 王明德】 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
物聯網被認為是繼PC、網際網路的第3波IT革命,不像前兩者,其影響雖大,但仍侷限在IT領域,物聯網應用則將大幅橫向應用至其他領域,不僅IT產業,不誇張的說,現在人類經濟體中的各種產業,都可被納入物聯網的應用領域,由此看來,物聯網的商機相當龐大,根據工研院IEK的日預估,物聯網3大商機健康照護、智能管理、智慧製造將在五年內爆發,2015年預估約529億美元(含硬體、軟體),到2020年將達1,33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0.3%,並帶動平台整合。
台灣是IT產業重鎮,不過向來以硬體製造為主,因此面對物聯網風潮,台灣業界也多從硬體思維出發,目前台灣產業的物聯網主要聚焦於底層的感測網路佈建,包括控制器、橋接器…等,由於台灣自動化廠商在此領域深耕已久,而上一層的軟體設計均為其客戶的技術專長,為避免搶食客戶利基,台灣自動化廠商在物聯網的產品布局通常都謹守界線,不會跨足軟體,因此台灣產業在物聯網的產業生態系統中,定位相當清楚。
物聯網架構依廠商、機構不同,解釋也各異,不過仍有基礎共識,一般多分為三層,包括感測、網路、應用,這三層架構中,都需要通訊網路與軟體串連、管理、運作該層次的硬體設備,而不管哪一層,目前市場上的物聯網軟體較具規模者都為外商,前者像是PTC(參數科技),後者則以NI(國家儀器)為主,這兩家公司都深耕物聯網已久,PTC的物聯網軟體包括開發套件、共工平台…等,NI除了該公司聞名業界的LabVIEW外,旗下的DIAdem平台也專為擷取資料管理所用。
PTC打造物聯網生態網
PTC在製造領域,向來以企業管理軟體產平台為該公司產品核心,包括PLM、CAD/CAM…等均是,由於物聯網也被視為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未來主流架構,因此PTC除了將該公司本身原有的軟體平台延伸、整合物聯網外,近年來也透過購併,強化該公司的布局。
PTC資深協理汪崇真表示,物聯網的涵蓋面龐大,包括底層的自動化嵌入式設備、網路系統、系統整合、資料儲存分析、垂直產業解決方案,單一廠商無法提供全部的軟硬體產品與服務,因此此一產業必須透過各領域夥伴的群策群力,方能提供使用者完善的解決方案。
然而物聯網過於寬廣的涵蓋面,使其不同領域的廠商在開發產品時,不易找到合適的匹配對象,即便找到,雙方的產品介面也需要一定的磨合調整,方能將產品上市,針對此一問題,汪崇真指出PTC旗下的ThingWorx平台,可滿足上述問題。
ThingWorx攜手Axeda
ThingWorx用意是打造完整的物聯網生態平台,物聯網架構中各層次的廠商均可登上此平台,透過此平台的開發工具研發產品,此一作法有兩個好處,一是廠商可在ThingWorx上直接瀏覽、搜尋到匹配的廠商,而由於各廠商的產品都是基於該平台所設計,因此在此平台搜尋到的合作廠商,雙方產品都可無縫相容,大幅縮短過去的介面調整時間,有助於產品快速上市,汪崇真表示,物聯網時代講求快速上市,在此要求下,產品的設計時間被大幅壓縮,ThingWorx的韌體具相當彈性,可協助廠商快速開發應用。
除了ThingWorx外,PTC也在2014年併購了另一家提供連接機器與雲端感應器解決方案的開發商Axeda,汪崇真指出Axeda擁有超過150家用戶,每天處理數千萬筆橫跨多個產業領域的資訊,多樣的合作夥伴中包含行動網路領導品牌、裝置製造商、系統整合商及企業系統分析業者,Axeda在現代架構上提供尖端物聯科技,協助收集處裡全球機械與感應器資料,Axeda軟體提供公司建立安全連網,並進行遠端監控、管理與服務各種連接儀器、感應器及裝置,汪崇真表示,Axeda的科技產品搭配已有的ThingWorx快速開發應用平台以及現有的服務生命週期管理(SLM)與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解決方案產品,Axeda在物聯網連接與裝置管理的強項,結合ThingWorx快速開發應用工具,將可讓PTC的物聯科技架構更加豐富。
NI由工業物聯網著手
相對於PTC的作法,另一家以軟體聞名於業界的外商NI,則是透過自動化產線端的布局,強化該公司的物聯網軟體建構,NI行銷經理吳維翰指出,NI自動化領域以平台見長,硬體包括各種標準架構,如PXI、CompacrRIO…等,軟體則以LabVIEW為主,NI的平台初期以測試為主,後來逐漸將觸角延伸至設計端。
吳維翰指出,物聯網成型,現行的多數產業未來都將以此作為未來企業營運的主架構,現在也已有多種子架構出現,像是衣聯網、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其中工業物聯網與工業4.0、CPS等新世代智慧工廠概念相符,因此被視為物聯網子架構中將率先啟動者。
這幾年消費性產品從過去的少樣多量逐漸轉變為少量多樣、多量多樣等型態,而傳統的製造方式已無法因應此態勢,更據彈性的工業物聯網(IIOT),已然成為未來工廠的主流架構,與傳統的製造方式相較,工業物聯網更據彈性,面對多樣性產品生產時,可快速調整參數,符合訂單需求,設備之間也可相互連結溝通,達到智慧生產願景。
吳維翰指出,未來的工業物聯網,勢必會在各設備乃至於產品中,設置大量的感測器,這些感測器所回傳的資訊,將累積為龐大的資訊,而這些數量極為龐大的「Big Data」,對企業主來說,,除可作為準確的策略分析外,也帶來相當棘手的資訊管理問題。
針對龐大的資料量,NI的DIAdem平台可迅速搜尋、載入、呈現、分析量測資料,再製作相關報表,DIAdem 是專為目前的測試環境所設計,可存取並處理多種客制格式的大量資料,且所產生的報表可提供有效資訊以利決策。
DIAdem化繁為簡
吳維翰指出,DIAdem可定義不同來源的資訊,再進行分析,他以汽車大廠Land Rover為例,該車廠導入自動化生產的時間相當早,也建置大量的感測器取得訊息,這些感測器每天所傳回的資料量高達500GB,由於數量遠超過處理平台負荷,因此每天只能分析其中10%左右的資訊,之後該車廠導入DIAdem,其處理的資料量大幅提昇至95%,出處理量大增,減少了過去因數據量不足而需反覆測試的時間,而DIAdem也可與NI的另一款資料擷取軟體InsightCM結合,打造出資料擷取、分析的完整平台。
作為物聯網軟體廠商,PTC與NI在架構中各有所長,彼此也有一定的合作關係,例如2015年的NI Weeks中,PTC就在展示出與NI合作的相關案例,這也證明物聯網與過去其他技術可一家獨大的態勢,與其他技術與架構相較,物聯網更講究分工,供應鏈中各廠商必須環環相扣緊密鏈接,方能打造出最適化物聯網系統。
資料來源:https://www.ctimes.com.tw/…/%E7%89%A9%E8…/17020816273F.shtml
labview資料儲存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工業物聯網IIoT #開放式平台 #FPGA #資料擷取DAQ #時效性網路TSN
#Hard Real-Time
【工業物聯網,整合 IT 與 OT】
物聯網 (IoT) 應用高度講求客製化,很難用「放諸四海皆準」的單一標準對待。因此,海納多元協定、深入至各種不同應用別的「開放式平台」有了異軍突起的機會。毫無疑問,採集資料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大數據分析、做出最佳決策。然而,IDC 統計資料顯示,在眾多收集到的資料中,只有 22% 被妥善歸檔,其中更只有5% 資料是確實可用的;為解決這種「瞎忙」亂象,必須以更智能的方式量測、管理資料。
工業物聯網 (IIoT) 在實務操作上還常遇到以下挑戰:1.找不到需要分析的資料;2.不同物料供應商的文件檔案格式各異,無法在單一分析工具上比較;3.測試結果丟失,必須從頭來過;4.找不到資料儲存的位置。對此,專家提出兩項建議方案:一是將這些資料以二進制檔案串流,並將其妥善分為檔案、群組和通道三個階層 (hierarchy),最重要的是為每個層級做好明確的屬性描述;二是在感測或終端裝置與雲端主機之間,新增 DAQ 機台作為「邊緣」(Edge) 伺服器 (霧運算)。
IIoT 須突破傳統工業的「金字塔」思維,拋棄裝置、控制、應用依序而上的制式結構,轉而對工廠資產做分散式監測,例如:振動、溫度、影像和電力感測等,且時間延遲須限制在 1 微秒 (μs) 內,才有供分析及預警的價值。「時效性網路」(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TSN) 先期技術平台,即是為整合 IT 與 OT (操作技術) 網路而生;在標準乙太網路上建立分散式、可同步化的 Hard Real-Time 系統,即時控制、傳遞所有標準 IT 資料;例如,監控、協調智能電網的供電系統。
延伸閱讀:
《如何迅速崛起? NI:走「開放式平台」路線》
http://compotechasia.com/a/____/2016/1214/34268.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國家儀器NI #CompactRIO控制器 #LabVIEW #思科Cisco #英特爾Intel #Atom處理器 #i210 NIC
[本文將於發佈次日下午轉載至 LinkedIn、Twitter 和 Google+ 公司官方專頁,歡迎關注]: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compotechasia
https://twitter.com/lookCOMPOTECH
https://goo.gl/YU0r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