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kuka教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kuka教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kuka教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kuka教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時電子報》好文選讀 「朱雲鵬:推動人工智慧 新加坡啟示錄」 朱雲鵬(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 為了推動人工智慧在產業生根,新加坡今年稍早推出了「AI.新加坡」計畫,試圖透過智慧國家方案中不同政府機構的合作,落實人才培育和商業應用。日前此計畫的高級官員來台時詳細解說了該計畫的構想...

  • kuka教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2-09 19:00:00
    有 308 人按讚

    《中時電子報》好文選讀

    「朱雲鵬:推動人工智慧 新加坡啟示錄」

    朱雲鵬(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

    為了推動人工智慧在產業生根,新加坡今年稍早推出了「AI.新加坡」計畫,試圖透過智慧國家方案中不同政府機構的合作,落實人才培育和商業應用。日前此計畫的高級官員來台時詳細解說了該計畫的構想,讓我們了解到新加坡的做法有其新穎和獨特性,值得借鏡。

    人工智慧不是新的領域,但近年來受到產業和社會各界的突發性高度重視後,人才不足的窘境立刻展現,是以全球各國所提人工智慧發展方案,都把培育人才作為重點。AI.新加坡原先想直接幫企業培訓人才,鼓勵企業選拔其優秀的資訊背景員工送來接受課程訓練。但此議一出,發現有實際困難。大多數企業沒有抽調現有資訊人員來長期全時受訓的空間,而且資訊人員原來就不足,很難讓現有人員轉投入人工智慧領域。

    於是AI.新加坡想出了兩個方法,一是「100個實驗」計畫─鼓勵企業把目前實際遇到且有可能藉人工智慧解決的問題或困難寫出來,送到AI.新加坡申請加入100實驗。獲選的企業問題,AI.新加坡可以補助等同台幣560萬的經費,來研發解決此問題的人工智慧解方;可是相對地企業本身也需提供等額的預算,其中3成為現金支出,7成可以是實際投入的企業研發人力。

    這個計畫審核的主要標準有三。一是該企業問題可以用現有的人工智慧工具解決,不需要曠日廢時另外開發新工具;二是這個問題的解決應當有機會可以在6到18個月發展出解方的商業應用初步形貌;三是所獲得的解方,可以成為所有遇到類似問題企業都可以應用的商業方案,包含新加坡和海外企業。

    那研發的人力哪裡來?AI.新加坡思考既然現有職場人力不足,就找學校剛畢業的新人來訓練,於是推出了「AI學徒」方案,歡迎畢業不到3年的職場新人來報名。獲選者將參加AI.新加坡所舉辦的9個月全時課程,其中前3個月為課堂教學,後面6個月則是協助解決實際企業問題,包含但不限於以上100實驗計畫所得到的企業問題。受訓期間AI.新加坡支付學員月薪,相當於每月台幣44000到78000元,比一般該國理工科大學畢業生新入職場的實際月薪略低。

    報名者需具備相關領域基本素養,包含微積分、線性代數、機率學、統計及電腦科學知識,也需具有寫作Python, R或C等程式語言的能力。AI.新加坡認為,學員受訓期間薪水固然比一般理工科在職場的為低,但順利通過基礎訓練課程,而參與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有初步成效的學員,多數會被該企業預先約定為未來的職員,到時候的薪水會比一般理工科畢業者的要高,應當是等同每月台幣10萬起跳。所以這是一個年輕人不錯人生規畫方案。果然,一推出此案就吸引了相當多的人來申請。

    這兩個方案如果成功進行,新加坡馬上會發生兩件事。一是有實際需求的企業會增雇具人工智慧專長的人才,其中多半可能是通過AI學徒計畫的學員,於是人才培育和有效就業的目標將同時達成。二是花費了研究能量來解決自己遇到實際問題的企業,如果其解方具有普遍市場價值,就可能把這部分獨立出來,成為該公司轉投資的新創事業,於是該國將出現很多人工智慧的新創事業,有機會發展為一個產業。

    台灣可以從新加坡方案得到的啟示至少有二。一是在人工智慧的工具開發方面,無論從規模和發起的時間來說,都很難去撼動既有國際大公司已經開發成功且廣泛應用的幾個套件,所以不需要在這方面做太多的著墨。二是工具歸工具,領域的實際使用才是重點,而這方面以台灣許多行業的規模來說,比新加坡更有機會開發出可以實際解決問題的商業產品。

    以前人工智慧被看成是一種科幻趣事,現在已經改變。在製造業方面,可以而且實際上已經開始應用人工智慧的領域很多,包含電路版的良寙辨識、工具機械的參數調整、化工業的反應槽設定等都是。台灣有很多先進的製造業,有條件發展可應用於製造業的人工智慧產品。服務業方面,應用也很廣,包含醫療與健康、金融、精準行銷等都是,台灣一樣有條件發展領域專長別的人工智慧應用。希望我們能看清形勢,戮力而為。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207000565-260109

    影片來源:KUKA Robot Group

  • kuka教學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5-09 14:32:05
    有 35 人按讚


    C919中國製造的驕傲

    上周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了,可喜可賀!針對的是需求最大的中距離150座級幹線客機市場,主要競爭對手是波音737和空中巴士A320。各種安全測試還需兩三年,但已接了來自中外廿三間航空和租賃公司的570架訂單。估計至到2035年,中國對這級別客機的需求高達5千架以上。

    兩周前第一艘國產航母亦進行下水禮,是另一個重要的「中國製造」里程碑。之前中國只擁有一艘「遼寧號」,是在前蘇聯解體後從烏黑蘭買回來的。其實當時是買了一對的,另外一艘曾泊在深圳多年,改裝成為卡拉OK,我猜這也是一個世界第一!

    前年中國定下「中國製造2025」計劃。目標是在十年内在各種高科技製造業,如客機、機器人、高鐵等追上國際水平。去年美的成功收購了全球最先進的機器人公司之一,德國的Kuka;這收購比所有在香港亂炒地皮、在外國買酒店、電影公司等亂七八糟的交易都重要多。中國高鐵就更厲害了,短短十多年,從零到現在超過一萬公里的網絡,也是世界第一。技術原主要來自法國和德國,但現已青出於藍,中國反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高鐵更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外交工具。

    我相信連美國都有可能採購中國高鐵。表面上特朗普反貿易,曾非常針對中國,但態度已軟化不少。現任交通部長趙小蘭是一位關鍵人物;祖藉上海,台灣出生,美國長大,哈佛MBA高材生,在小布殊年代就已當過勞工部長,老公是參議院多數黨領䄂Mitch McConnell,一對最厲害的華盛頓power couple。去年在美國開會時跟她聊過天,平易近人,更非常熟悉中國情況,經常陪她父親,航運大亨趙錫成,回中國做慈善捐獻。特朗普經濟刺激方案的第一招就是模仿中國,利用基建來拉動經濟,所以很可能在人口密集的東西岸建高鐵。中國高鐵性價比高,極具競爭力,如趙小蘭幫把忙,再加些交換條件,如投資到美國建廠,那麼有可能克服反中情緒,最終成事。

    很多經濟學家反對「中國製造2025」之類的工業政策,認為違反自由市場經濟原則,政府欽點重要行業發展,資源經常錯配,經濟效率很低。他們更用十九世紀初英國經濟學家David Ricardo的經典「相對優勢」貿易理論來批評工業政策,主張每個國家按自己的天然相對優勢,加上自由貿易,來決定每個國家應集中發展某些相對優勢較強的行業。舉例兩個國家A和B,假如A國生產香蕉的效率是B國的兩倍,生產蘋果的效率是B的1.5倍,那麼理論上A國雖然在兩個產品都有絕對優勢,但A還是應該集中發展香蕉業,讓B去發展蘋果,然後進行自由貿易,結果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這個二百多年的理論到現在仍很有影響力,但也沒有很大的改良和修正,已有點過時。在現今高科技社會,國家不可單倚賴天然資源的「相對優勢」,亦需倚靠更重要,由政策培養出來的人工「相對優勢」。半導體跟香蕉不一樣,並非生長在樹上的;舉個例子,台灣的半導體行業,四十多年前在新竹剛建立起來時,就是靠政府提供創業資金、廉宜廠房和舒適的生活環境,藉此吸引很多留美的台灣工程師跟科學家回台灣。

    另一個更成功例子是美國國防部在50年代成立的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初期主要任務是幫助跟前蘇聯鬥的太空競賽。但後來DARPA的研究卻洐生出很多非常重要的發明如互聯網、GPS、UNIX電腦運作系統等等。日本政府在六七年代亦曾利用MITI來扶持工業發展,曾培養出不少一度叱咜風雲的公司如索尼、松下、日立等。

    但工業政策絕非免費午餐,代價有時非常高;最重要的是不會永遠有效。新竹現今境況淍零,已見不到幾家有創意的新公司。剩下來最成功的就只有台積電,但連它也必須跟著市場,把投資轉到南京去。日本企業亦不復當年勇,索尼、松下等公司犯了不少嚴重錯誤,如曾企圖發展與世界其他地方不同更不能連接的移動通訊標準。時到今日,日本電子業已給三星打到落花流水,令人不能不佩服韓國,一個比日本人口少一半的國家。但為了三星和現代等幾間企業的成功,韓國也付出巨大代價,抑壓了無數小企業的發展,更形成了官商勾結的不良文化。連美國的工業政策都改變了。DARPA雖仍存在,但已不再是精英聚集之處,亦很久没有做出重要的科技突破。創新的熱點已轉移到矽谷、波士頓和Chapel Hill 附近的科研三角等地方。連發射火箭到太空都已變成許多民企如SpaceX的熱門投資!

    從眾多例子我們認識到工業政策開始時對培埴某些行業能起一定作用,但更重要亦更困難的是學懂甚麼時候該放手。如政府干預太久,創新變成僵化,更可成為貪腐溫床。從矽谷的長期成功例子,一種較新的發展模式已出現,希望中國將好好利用,包括四個重要原素:1)投放大量資源在教育和基本科研。中國重點大學的學生,經過如科舉般嚴格高考制度挑選出來, 素質肯定是一流的,但教學和研究的水平反而未必達到世界最高水準。2)利用優良教育系統來吸引全球的精英學生和移民。如特朗普真的收緊移民政策,等如自毁長城,希望中國能利用它成為彎道超車的機會,最起碼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回國。3)大力保護知識產權。過去數年中國在這方面已進步了不少,但仍未完善。每年申請專利的數量已超美國,但執行力度仍有不足。4)回到老本行,建立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無可否認,股權和一個發達夢是現今吸引人才最有效的方法。中國不乏資金充沛的VC,但過去問題是投資易,退出難,所以才導致幾乎所有最優秀的科技公司如阿里、騰訊等都只可在海外上市。所以最需要的是一個高效率、又監管得好的IPO制度,和健康而具流通性的公開市場。喜見中國審批IPO的速度已加快了很多,短期内大量IPO無疑對本已低迷的A股是百上加斤,但長遠對培養更多優秀企業是必須的。

    C919被譽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成功,亦將帶動大量相關高科技企業起飛,我將密切留意其中的投資機會。但C919的成功亦代表需求側的旅遊業將繼續高速增長;更簡單、更直接和更低風險的投資方法就是加碼投資携程。

    中環資產持有三星、美的、騰訊、阿里巴巴、携程、台積電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 #centralasset #cai #信報 #中環看世界

  • kuka教學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3-05 21:26:00
    有 0 人按讚


    全球前三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智慧工廠不等於關燈工廠,未來五年「彈性」最重要

    by
    曾靉 2017.03.03

    「智慧工廠不等於關燈工廠,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是『彈性』。」工業機器人在落實工業4.0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人機協同機器人將是未來的新趨勢。

    「智慧工廠不等於關燈工廠,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是『彈性』。」全球前三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集團(KUKA)全球首席銷售長Martin Kuhnhen認為,過去大家想到機器人,會想到關燈工廠(dark factory),工廠關燈、人離開讓機器人工作,但現在智慧工廠的新趨勢是人機協同,讓人類跟機器人相輔相成,依據需求調節人力與機器人的比例,讓工作更有彈性。

    總部位於德國的庫卡集團,2016年全年營業額超過30億歐元(約新台幣980億元),在全球26個國家都設有分公司。過去,庫卡的工業機器人多應用在汽車行業和大量生產領域,現在也開始進入汽車業以外的其他領域,特別是食品、塑膠、金屬加工、電子、醫療技術和娛樂業等新應用。

    談智慧工廠,協作機器人是新趨勢

    工業機器人在落實工業4.0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人機協同機器人將是未來的新趨勢。「協作不是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增加『人』的生產力。」Kuhnhen說明,以組裝生產線為例,機器人可以幫人做的事就包括幫忙取零件、節省取件時間;或是在安裝某個零件時,需要確保維持一定的力道,人跟機器合作,相輔相成的表現是更好的,未來幾乎所有產業都會被機器人、自動化影響。

    「未來5到10年,我覺得智慧工廠有一個重點是彈性。」彈性,指的除了是裝置的安裝與調校時間之外,還有人類與機器人的「溝通」方式。過去我們透過軟體跟機器人溝通,現在的趨勢變成人類透過展示、牽引,讓機器人自動記住他要做什麼事情,相對可以節省很多人力以及訓練上的成本。

    例如,庫卡就在兩年前推出智慧型工業助手 (intelligent industrial work assistant)LBR iiwa,透過這款人機協同輕型機器人與移動行駛平臺的結合,讓工廠的作業流程更有效率,未來也會把這樣的技術發展到其他產品線,「人機協同跟行動化是我們這兩年很大的投資,也會是推動未來前進的力量。」

    「我覺得我們的優勢是不做其他的事,很全心全意的在這個領域,對我們來說,自動化一直是一個大有可為、且一直在成長的產業。」Kuhnhen也強調,對庫卡而言,持續的研發創新是企業的DNA。例如,庫卡在去年收購了瑞士一家物流公司Swisslog,在物流方面做了許多自動化的改善,提升產品配送、揀貨的效率,從不同產業的經驗中,調整產品服務與未來策略佈局。
    亞洲發展潛力大

    看好台灣市場發展潛力,庫卡也於今年在台北內湖設立新辦公室,並建置提供教學展示的庫卡學院,以及因應客戶需求所設計的科技中心庫卡實驗室,加強與在地夥伴的合作。「我們相信台灣有很多創新能量,加上工具機也是台灣強項,我們很看好庫卡在台灣可以發揮得更多。」Kuhnhen表示。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2016年報告,台灣在全球機器人市場的排名前六,2010年至2015年間,每年建置機器人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7%。Kuhnhen就看好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的潛力,他認為亞洲市場很特別,身為電子業重鎮,以時間來看,產品的生命週期比起其他市場短很多(例如德國汽車業有七年生命週期,需要花半年部署機器人,使用期長;亞洲做手機代工,每半年就要汰換一次。),從概念發想到最終部署,壓縮的時間緊、講求快速;以規模來看,其他地區的工廠可能一次會部署20-30個機器人,但在亞洲地區甚至一次會部署50個以上,對庫卡來說,為了因應客戶需求,部署的動作也要更快。

    數字焦點
    17%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2016年報告,台灣在全球機器人市場平均排名前六,2010-15年建置機器人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7%。

    附圖:庫卡的工業機器人產品線從低負荷(6至20公斤)到重負載(300到1300公斤)都有,前年也推出七軸人機協同輕型機器人LBR iiwa,每軸關節都有扭力感測器,能不設置防護圍籬,透過教導牽引模式操控手臂動作。
    庫卡在台北內湖的辦公室增設科技中心庫卡實驗室,針對不同產業的客戶需求設計客製化解決方案。
    賀大新攝影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kuka-moved-office-to-taipei-in-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