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ktv必點國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ktv必點國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ktv必點國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ktv必點國語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48的網紅我是吳小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拾歌》 當記者的時候,不太喜歡寫台語歌手的新聞,因為主管不喜歡,花一樣的精力做採訪,可能換得300字的版面,對藝人、宣傳也不好交代。後來自己當了主管,自然也不愛台語歌手的新聞,直白地說,台語歌手就是媒體弱勢。 許富凱出道10年,我因為做了Podcast才有緣份第一次訪問他,錄音當天完全是那種話...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00的網紅張艾琦I-k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MV回顧】我填詞 「你的J.I」💜 EP02 KTV版本 《艾琦遊》 「你的J.I」是由我填詞的作品 講述很多的愛情,都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差一點點就成為一對小情人的心情 「你的J I」 作曲 : 張佳添 |作詞 : 張艾琦I-ki @ J.I |編曲:楊楊 |監制:張佳添 J : ...

ktv必點國語 在 艾波外出中|身心靈平衡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4:38:50

站在活力四射的 #大阪 街頭!! 吃喝玩樂購物,人們打招呼的聲音 偌大的章魚燒、金龍拉麵招牌林立🐙 甚至挑選一間KTV進去體驗當地年輕人 社交的節奏(裡面有不少國語熱門歌曲XD) 都是你在大阪可以成為的模樣 - #梅田 藍天大廈空中庭園展望台 憑大阪周遊卡則能免/費/入/場!! 擁有浩瀚的百萬鑽石夜...

  • ktv必點國語 在 我是吳小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07 10:46:20
    有 437 人按讚

    《拾歌》

    當記者的時候,不太喜歡寫台語歌手的新聞,因為主管不喜歡,花一樣的精力做採訪,可能換得300字的版面,對藝人、宣傳也不好交代。後來自己當了主管,自然也不愛台語歌手的新聞,直白地說,台語歌手就是媒體弱勢。

    許富凱出道10年,我因為做了Podcast才有緣份第一次訪問他,錄音當天完全是那種話很投機、聊到停不下來的那種。第一次見面,沒有因為生疏而過度客氣,有禮貌卻沒有距離,沒有設防,我想,那是來自南部小孩純樸天真的個性。

    一個月前敲定通告後,我聽了他的新專輯《拾歌》,驚為天人(好啦,可能有點太誇張),但是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歡。這是一張翻唱9位台語女歌手和日本一代巨星山口百惠經典作品的專輯,許富凱詮釋得宜,毫無違和感,「女歌男唱」其實不用過份強調,你唱了,就是你的歌了。

    選曲聰明。以江蕙告別演唱會的同名主題曲〈祝福〉開唱,黃乙玲〈雨傘情〉接續,2大台語天后的作品,成為〈拾歌〉的開門金鑰,順勢往下充滿期待,許富凱要帶著聽者,進入什麼樣的世界。葉璦菱的〈陀螺〉、江美麗〈暝那會這呢長〉、潘越雲〈純情青春夢〉、黃小琥〈寫乎啥米人〉這幾首歌,原唱的版本已經跳脫江湖、酒氣、歡場等傳統台語歌給人的刻板印象,每一首都是美得像詩的歌謠。

    編曲高級。曾心梅〈天公疼憨人〉和謝金燕〈含淚跳恰恰〉分別誕生在1990年與1995年,原版很適合在那卡西或KTV歡唱,許富凱的版本結合BASANOVA元素,恰恰照跳、舞步照搖,但這回的緩步搖曳多了點氣質,聽覺上多了舒服放鬆的享受。

    唱腔優雅。許富凱以減油的方式,捨棄演歌式唱法,也沒有copy任何一位原唱的風格,照樣把每一首歌唱得鞭壁入裡,你完全無法否認這個男生很會唱歌,你必須承認這個男生唱得很好,你會覺得既然王若琳去年的翻唱專輯《愛的呼喚》能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那今年的評審就不該以是不是翻唱這件事,來評斷許富凱值不值得入圍甚至得獎了。

    2016年高雄巨蛋,2021年台北小巨蛋,雙蛋之間,是5年的距離。如果你和曾經的我一樣,對台語歌有先入為主的成見,給許富凱的《拾歌》一個機會,這是一張錯過很可惜的專輯;如果你喜歡《拾歌》,那2月20日,我們一起到小巨蛋聽「拾歌」演唱會。

    #許富凱 #拾歌 #小巨蛋 #金曲獎 #遺珠 #江蕙 #黃乙玲 #葉璦菱 #江美麗 #謝金燕 #潘越雲 #黃小琥 #曾心梅 #陳亞蘭 #山口百恵

  • ktv必點國語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29 22:57:43
    有 19 人按讚


    【音樂人才輩出的年代,無法被忽視的年輕新「聲」代】

    孫盛希與高爾宣,一位是去年以實驗性專輯《希遊記》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的才女,一位是今年以專輯《#osnrap》和單曲〈WithoutYou〉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和「年度歌曲獎」被譽為嘻哈怪物新人的才子。

    過去一直耳聞彼此,在對方的腦海裡存留著什麼樣的印象呢?孫盛希說:「對他一開始的印象就是這首歌〈Without You〉,越聽越洗腦,到現在每次去KTV都必點!」高爾宣則說:

    #孫盛希 #高爾宣 #希遊記 #WithoutYou ELLE Taiwan

  • ktv必點國語 在 SandeeChan.陳珊妮 公主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1 19:03:00
    有 3,342 人按讚

    「你豈止偶像歌手」

    / 馬世芳

    陳珊妮所有舊作終於上了數位平台,新生代的聽眾可以一口氣補課了。那裡面,也有我的青春血汗啊。

    第一次聽到陳珊妮的歌是1994年,那年她24歲,我23歲。總統是李登輝,台北捷運還沒通車,我們經歷了第一次台北市長直選,兩年後才將首次總統直選。那一年,台灣最暢銷的專輯是劉德華的《忘情水》和巫啟賢的《太傻》。

    我坐在左營一輛軍車裡,聽到收音機播「茫然」,那個新人狠狠唱著「時間零零落落 / 事情繁繁瑣瑣 / 日子該怎麼過 / 到底想要什麼......」我如雷轟頂,從此成為粉絲。

    後來只要她有演出,我都排除萬難到場,所以有幸親聆了許多只存在了一夜的版本,和從來沒有錄成唱片的歌。那是如今後生們google不到的,僅僅留在九十年代空氣裡絲絲縷縷的記憶痕跡。

    在天后天王輩出、專輯動輒百萬銷量的九十年代,珊妮是歌壇邊緣人,一個模樣怪怪、MV怪怪、歌也怪怪的小歌星。那樣也好,我們一小小撮聽眾遂能心安理得把她當成一則共享的祕密。

    第一次看她pub演出,大概是1995年,看客不多,珊妮穿一件印著超人logo的T恤,一副中二少女的造型。後來最常看她是在「女巫店」,再過幾年才有了小河岸。我曾衝過一場新公園音樂台「友善的狗」旗下歌手的拼盤演出,還是歌手的李李仁發行首張專輯, 一面唱一面向台下扔贈品海報,底下女孩們搶成一團。珊妮接著上台唱〈忽略〉:「偉大的愛情像納不完的稅 / 誰想滿足誰的嘴」,大家怔怔地看,不知道拿她怎麼辦才好。

    她在第二張專輯《乘噴射機離去》(1995)把夏宇的九百字長詩譜成連唸帶唱的八分鐘長曲,我看過好幾次這首歌的實況,每次編曲都推倒重來,最近一次是今年在高雄衛武營,只用一把木吉他伴奏,仍然酣暢淋漓。她從不需要提詞機,一個字都不會唱漏。第三張專輯《四季末的唱遊》(1996)是我心目中台灣最最暢快過癮的女聲搖滾專輯,在我屈指可數的KTV經驗裡最難忘的一次便是點了〈抽煙〉和當時女友後來的妻一起嘶吼著唱「你~~抽完最後一支煙 / 喔喔我~~流一條黑色的眼淚黑色的眼淚黑色的眼淚......」。

    1997年「女巫店」創辦才第二年,史無前例讓珊妮包下連續兩個月、每週兩個晚上讓她演出新歌,最後從這批幾十小時的錄音選出最好的版本,輯錄成現場專輯《當壞人還沒變壞的晚上在女巫店》。這是中文流行樂史空前絕後的企劃,竟敢以現場實況發表整張全新作品。開場曲〈不做夢〉唱著「這是整個世紀最淒涼的青春 / 只愛無關痛癢的憂傷情歌 / 不做夢」,我一聽眼淚就掉下來──當時我們都還很年輕,卻都很有世紀末繁華落盡的蒼涼之歎哪。

    很長一段時間,〈不做夢〉是我衷心最最私愛的歌。我看過好幾個風格殊異的現場版〈不做夢〉,最記得一次小河岸她和吉他手徐千秀同台,珊妮舉著一只「大聲公」擴音器唱,秀秀把吉他噪音催到天崩地裂,那是足堪粉碎一切悲壯妄想的末日景象,但願我那天帶了錄音機,可惜沒有。沒趕上那年頭的聽眾,可以聽聽2004台北紅樓劇場《美中毒極限定演唱會》專輯的實況版:從冷冽壓抑到轟然炸裂,電音節奏重擊在心坎,那是直直奔向世界荒涼盡頭的史詩。

    1999年《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是她出道以來風格轉向成熟,製作愈趨細膩的一次大躍進,我記得初聽〈來不及〉那種被緩緩拽進北冰洋海底的感覺,那是最溫柔也最揪心的悼亡之歌。〈夏雪〉她和黃中岳一把木吉他的對唱,也是靈光充滿。〈美麗的女生〉、〈ㄐㄧㄢ視〉、〈肥胖者的悲哀〉則不妨和〈聽美人魚唱歌〉、〈最後一班公車〉、〈地球上的女人〉、〈天冷怕黑〉一起列入她的「女性視角歌單」,在「慘情歌」氾濫、女性歌者「人設」經常被定位成「怨婦」的九十年代,這些歌寫出了非常不一樣的女生故事。

    當時我以為《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已經夠厲害了,不過短短一年,她和吉他手徐千秀、香港音樂組合Minimal、鼓手肥仔明合作的《完美的呻吟》,竟又完成了一次跨度更大、距離更遠的飛行,簡直脫胎換骨,一舉站上了台灣創作樂壇睥睨群雄的顛峰。儘管銷售依然冷清,金曲提名依然無緣。在我心目中,這張專輯和同年王菲《寓言》、巴奈《泥娃娃》並列中文世界女性創作歌手的曠世鉅作。

    你看二十年前她竟已經寫了「隨時開放的性慾 / 內衣不懷好意偷了別人的情......也不算什麼嚴重的病 / 讓我痛快為你呻吟」──女性歌者寫身體慾望,銳利辯證的思維和縱橫恣肆的氣場,放眼中文世界,至今不見替人。

    21世紀初,我竟從一介樂迷,變成了珊妮的發行商和事業夥伴。那幾年我和朋友弄音樂網站,經營BBS社群,辦CD團購生意,自創獨立品牌。我們合作了兩張限量版實況《貳零零壹現場作品》、《貳零零參現場作品》,她親自繪製封面、手寫內頁歌詞,算是回報樂迷的紀念品。後來我們發行了兩張「拜金小姐」專輯,並且出版了《後來,我們都哭了》──她以這張專輯拿下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兩項大獎,「拜金小姐」也在2006年拿下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對一個小小的獨立廠牌來說,這樣的成績,算是很不賴了。

    那幾張專輯都貫注了我的心血:我們想用最高的規格,把最好的音樂用最正確的方式送到最該聽到的人面前。我們邀請當時還是設計新銳的聶永真、羅文岑、林小乙做裝幀,找了印刷廠不少麻煩,不惜工本做出了和音樂內容相互輝映的實品。現在重聽,那些歌都頂住了時光的淘洗,益發光彩奪目。然而它們也會召喚出一種僅屬於我個人的,隱隱作痛的記憶:那時我很清楚,經手的音樂都是最美麗的第一流的作品,然而日以繼夜陷身在帳務、進出退貨、貸款、通路、物流、折扣、人事、倉儲、租金、媒體公關......這些我無一擅長的事務裡,結果是無窮無盡的自我剝削的痛苦。

    那段搞獨立廠牌的經歷,讓我痛切覺悟:自己實在不是個生意人的料。後來我把公司收掉,花了好幾年處理善後,並且告訴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努力打零工吧,盡量做比較有把握、比較能發揮個人長處的工作。這個原則,我謹守至今。

    但我並不後悔當年做了這幾張專輯。珊妮讓我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工作狂:她永遠不滿足於既有條件,從不輕易妥協,不斷用最嚴格的標準檢視一切細節。一旦確定自己目標正確,她便能徹底無視他人眼光,那是令人膽寒的意志力。我所認識的創作人之中,沒有誰比她紀律嚴明,比她更願意學習,比她更不怕麻煩與痛苦。

    不消說,和她共事亦不免痛苦,但你完全沒辦法對她生氣,因為她對待自己比誰都嚴厲。

    當年珊妮做的很多事情知音寥寥,現在回頭看,新生代會驚歎她竟能走得這麼前面。然而,她早就move on到更遠更遠的前方,沒時間顧盼自雄、懷舊感慨。她之所以記不得很多當年自己創造的事蹟,原因大抵如此。

    許多千禧年方纔出生的樂迷熱烈愛上她近年那些野心仍大,仍然未必容易咀嚼的歌。或許這位前輩歌手唱出了他們說不出也想不清的這個世代的核心狀態,或許我們的時代終於慢慢追趕上她了。

    再過幾十年,我們都不在地球上了。後人聽到這些歌,會雙眼一亮,眼眶一熱,脫口問一句:「這是什麼?」

    那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裡面寫滿了才華、紀律和不為人知的痛苦。然而,人間最美的不朽的物事,絕少不是用才華、紀律和無窮的痛苦換來的。

    我何其榮幸,能夠參與這最美的不朽的小小的一部分。

    __
    #趁記憶消失之前

    📀全專輯/單曲數位上架中: https://orcd.co/sandeecha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