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kono濾杯陶瓷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kono濾杯陶瓷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ltovrey (嘎嘎嘎嘎逼)看板Coffee標題Re: [其它] 金屬濾網、陶瓷圓錐、陶瓷梯...
借jewel923版友原文標題回應一下底下其他版友的回文
主要是kono濾杯跟聰明濾杯的疑問
: 推 fakecrow:s大,我想問一下,有更多玩法是指?這樣會害我想買一個.. 01/10 02:0
: 推 Moonflow:kono濾杯感覺不太好上手呢.... 01/10 02:3
: 推 kwenchou:我想請問s大 聰明濾杯好用嗎? 01/10 09:5
: 推 Jochum:可是kono沒有玻璃或陶瓷濾杯.塑膠製品用起來怕怕的 01/10 10:2
先說明,小弟只是以自身經驗回應,版上多的是有經驗的前輩,s是小寫,我不是大大。
其實手沖的玩法真的很多,造就出幾乎每間店都有自己的沖法,
甚至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論,加上眼花撩亂的手沖壺和濾杯的設計,
剛開始手沖時的確無所適從,請教有經驗的朋友或是店家,卻又被告知水溫沒有一定、
沖法沒有一定、兌水比例不一定、悶蒸、繞圈與否、繞圈速度、水位高低、壺嘴高低?
光看上面的參數,大概就一個頭兩個大了..
我想先強調一件事,回到咖啡的萃取來看,上例皆與萃取率和濃度有關。
所以你可以拋開這一切,改用濾壓壺,只調整咖啡粉刻度、水溫、水量和浸泡時間。
蝦米?? 濾壓壺一堆粉,雖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但是咖啡裡細粉太多會影響觸覺。
所以這個東西誕生:
http://mommouth.blogspot.tw/2009/09/blog-post_17.html (八里 媽媽嘴網站連結)
聰明濾杯好在他跟濾壓壺一樣不受人為因素影響,控制好粉粒大小、水量、水溫、時間
你就可以預期你杯中的咖啡是甚麼樣的風味,而且準確率很高。
粉徑: 粉粗萃取時間要較長,但如果磨豆機粗細粉比例懸殊,細粉會過度萃取
水量: 咖啡液濃度的變化,一般手沖若是想要沖得淡些,淺焙的豆子接觸水後過重,
容易積在濾杯底部,悶蒸排氣量少的更是如此(因粉粒無排氣堆擠在一起)
造成過水堵塞太慢,導致粉層不均勻萃取: 萃取不足、萃取過度同時發生。
水溫: 水溫高低影響能被萃取的物質,越高溫能萃取的物質就更多,
因少數物質是在高溫才會被萃取出,但太高溫部分香氣揮發的快:太輕的香氣。
時間: 這就是一般手沖難以控制的部分,你想要沖淡點,即使粉層沒被堵塞,
還是要多花點時間注水,多花時間萃取率就增加,所以即使沖很淡怎麼苦味拔頭籌
回到一般手沖手法上討論,自以為不同手法其實強調的都是萃取率與濃度的變化
盡可能地在濾杯中均勻的萃取,所以演變不同的注水頻率、速度。
或是說,在本來就不是均勻萃取的前提下(因為粉粒大小不可能相同),找到一種平衡,
但是我要很明確地指出,時間拖太長的手沖方式,絕對會影響輕香氣的保留程度。
關於各種不同的手沖手法,麻吉熊大系列好文─咖啡手沖實作系列,介紹的很詳實。
手沖掌握得好,你可以避開不想萃取味道,使之減少(一般來說是後段雜味),
所以如果你用的都是很乾淨、風味足、甜度佳的好豆子,
能萃取的物質很多,儘管粉粒粗細比例大,
使用濾壓壺、聰明濾杯,讓咖啡粉同一個時間浸泡下去都還是能很好喝。
為什麼kono濾杯玩法較Hario濾杯多?
因為過水速度的變化。
kono濾杯的溝槽設計只有一半不到,這使得水位高底與粉量多寡能影響過水速度
加上手沖壺的水柱力道差異,他能控制粉層浸泡的時間range較大,藉此掌握萃取率
當然,少數人口味較獨特,不care過萃味道,能在過萃中找到甜味與body,
他的手沖手法剛入門者可以先避開,等到你瞭解一切邏輯後,再去看他的手法,
你就能祝福他了。 Q:如何判斷他的手法是我要避開的? A:很苦很澀他還說好喝很均衡。
(通常鹹味、苦味、澀味都會影響甜味與厚度的判斷)
浸泡式的萃取法,層次會比較拉不開,通常咖啡液濃度可以淡些。
雖然我看的到店家使用聰明濾杯出單品,還沒有見過粉堵塞水下不來
(同手沖濾杯,這跟粉量還有豆子排氣、重量程度有關)
我使用愛樂壓較不會有這種問題,水下不來就把它壓下來,
但小心施加的力道造成萃取過度,害怕的話就縮短時間或是調粗粉徑。
萃取率: 咖啡粉萃取出的物質含量多寡
濃度: 水與咖啡萃取物的比例
甚麼濾杯都無妨,你得先知道你要萃取的是杯甚麼樣的咖啡
相同的,手沖壺重要嗎? 只要找到適合你手法的手沖壺便可
像我超不喜歡用銅壺的。
希望提供點經驗分享能幫助到剛入門的手沖玩家。
至於濾杯材質毒性問題,我選擇裝傻相信包裝說明。
※ 引述《jewel923 (jewel923)》之銘言:
: 最近想買一個濾杯
: 在金屬圓錐 陶瓷圓錐 陶瓷梯形(杯底有三孔的那種)
: 這三者間考慮
: 金屬的好處是不用濾紙 環保 常喝的話較划算
: 而陶瓷則好洗
: 想請教圓錐和梯形之間
: 相同沖泡法 萃取的濃度有差嗎 以及使用過的大大的經驗分享
: 十分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52.165
※ 編輯: sltovrey 來自: 111.249.152.165 (01/10 13:10)
依豆子有別,你連續泡2杯試看看,1杯1分鐘,一杯2~3分鐘,看哪一杯比較香又不會太苦
如果你覺得兩個都太極端了,那就泡一杯1:30秒的試試。
如同上面文章說的,每一隻豆子可以萃取的好味道不一樣多,深淺焙度當然更會影響
好喝的單品咖啡如同好喝的ESPRESSO一樣,你會想要一口接著一口把它喝完
往往還沒變溫,整杯就被你喝完了。
試看看浸多久的咖啡是你最想趕快喝完的那一杯。
※ 編輯: sltovrey 來自: 123.194.180.45 (01/11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