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j crew台灣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j crew台灣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neo718 (The 3rd Birthday)看板fashion標題Re: BR跟J.Cre...
j crew台灣 在 Ivy H.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2:10:30
某次朋友跟我說 「你很會假笑耶,我笑不出你那種的!」 本來滿頭問號❓ 看到照片才知道我真的是尷笑王 大家比較愛看旅遊文,對咖啡廳就興趣缺缺 看收藏人數就知道 600比100這樣極端的差距 但我還是要拿出招牌的一句話 這間!!!存起來!!! 我真的把台中班空閒的時間用的淋漓盡致 早上先衝來這裡吃可麗...
※ 引述《chl001 (charlas)》之銘言:
: 相較於一些比較年輕的休閒品牌如
: AF, AE, Hollister在這個版的火熱程度,
: 比較適合年齡層大一點/上班族的J.Crew 跟 Banana Republic
: 在板上的詢問度算是相當的低
國際購物版就有比較多Banana Republic的討論文章了。
我以前也曾覺得Fashion版怎麼很少BR的相關文章,
畢竟參予討論的版眾感覺上應該年紀比Mix&Match版還大。
對比大多數Ptt版面幾乎以學生為主來說,流行版的上班族人士應該是比例更多的。
J.CREW只有偶而在ES板看過有居住在美國的留學生分享。
: 特別是BR, 我覺得這幾年他的用料品質的確是有稍為比較差,
: 應該是大量打折造成品質下滑的關係,
: 但整體來講他的衣服的品質還是樂勝大部份品牌又很有流行感
雖然說貴的東西不一定好,但品質越好的東西通常來說也會越貴是合理正常的。
時裝領域不太可能又要馬兒好(商品布料越佳)又要馬兒不吃草或吃很少的草(低價)。
BR即使因為為了市場的競爭性,近期經常會有折扣促銷活動而必須讓用料成本降低,
以其女裝給我的感受經驗而言,絕大多數的BR單品還是"布料品質"樂勝Zara/Uniqlo。
尤其是BR Monogram/Heritage 這些比較高價款式系列,或是與設計師合作的品項,
其差距更大。(當然原本它定價就比其它平價/中低價位品牌更高了,所以立足點
本來就不是再同一個階段位置)。
: 他的毛衣也一直是我衣櫃裡不可少的東西
: 一件混cashmere的毛衣打折後常常美金20-30就買的到
: J.Crew的鞋子我覺得品質算是相當高
J.CREW的Sale區商品我覺得C/P值挺高的。(雖然降價後尺寸也會被消費者搶的很快)
J牌的女用Casual/Classic襯衫或Sweater毛衣類的單品,
Sale區降價後可以用大約台幣一千多~兩千多之間的價格買到,
比台灣百貨公司那些專櫃品牌在週年慶打折後還要三千~五千多之間的同類商品,
品質更優秀。
: 整體來講折扣機會比較少但是也不算頂貴
如果你喜歡Cashmere的話,建議你可嘗試J.CREW女裝的喀什米爾Sweater。
(原價從大約168USD~500USD左右之間的架價位都有)
雖然正價品以多數台灣消費者的眼光來看挺昂貴的,
但是放到Sale區販售大降價時(尤其要換季之前,各家廠牌大打折扣戰的時機),
C/P值簡直讓我感覺幾乎可能勝過台灣絕大多數的專櫃女裝品牌了。
: 但是每次回台灣都發現這兩個牌子知名度很低,
講來也許很不中聽,但是台灣長期以來的時裝消費環境,
造就我國消費者不識貨的還是遠多於識貨者。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相當的有"盲從性"。
(媒體越是大力宣傳什麼正夯的商品,越多消費者可能原本根本就不知道的,
也想要跟著潮流去趕流行。像是深怕沒跟上媒體塑造出的風潮,就是落伍/遜色)。
不只是休閒服裝界如此,台灣戶外裝備服飾的領域也是頗糟糕。
台灣業者,拿外國都已經是大砍價格來促銷的的過季商品,
拿到台灣後,這些前一年份甚至前兩年的戶外服裝,卻變成了當季的原價品來賣。
而且原本在外國賣的算平價(至少比大多數百貨專櫃的服裝還便宜)的商品,
台灣的業者卻把他們當成"精品"般市場的哄抬價格,以高價賣給不知情消費者,
賺取資訊不對等的高額利益。
: 滿好奇如果像Zara這樣子在台灣開店這些牌子會有紅的機會嗎?
BR創立於1978年,到了1983年才被GAP.inc給合併進入同集團內。
以國際服裝品牌來說,光是跟許多美式品牌相比,
它就已算是很年輕的牌子了。所以大多數台灣人不熟悉BR很合理。
之前查到的資料是目前Banana Republic全球有646家分店。
(美國536/加拿大40/日本28/南韓9/英國8/土耳其6/沙烏地阿拉伯3/印尼3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各2家/
義大利/俄羅斯/卡達/科威特各1家)。
這展店的規則也挺奇妙的。有馬來西亞/菲律賓/土耳其這些GDP更低的國家,
卻連香港或中國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都沒有。
我想要等到台灣恐怕要等更久了。
(同集團的Gap則是確定明年會先進駐台北西門商圈,可能是該集團打算先試探,
用比BR較低價位的品牌,先來試探台灣人的消費力再決定BR是否會進駐台灣)。
至於J.crew,我想難度就更高了。它主力市場還是著重在美國。
目前共有333家分店(包含85家J.Crew Factory outlet在內)。
(主要的競爭對手應該是Ralph Lauren,我看美國維基百科也是這麼分析的)。
日本也是授權給伊藤忠商株式會社來經營(目前有76個據點)。
今年2011初,才開始拓展到加拿大的外國市場。
如果接下來她要在國際展店的話,正常合理來看一定是先往西歐各國。
(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愛爾蘭/荷蘭或南歐義大利的消費力遠高於台灣市場)
接著如果要往亞洲發展(在那之前可能得等歐洲各大國及中東都已經鋪設據點完成),
除了原本有的日本,美商企業比較會優先考慮的也是南韓/香港/中國/新加坡等地,
台灣? 在歐美跨國性企業眼裡,台灣從來就不是東亞市場優先的國家。
(你看Zara/H&M在亞洲市場的佈局情況來看就很清楚了)。
就算五年後或十年後順利引進了,除非它也同時引進美國當地市場的Sale區制度。
否則就算總公司願意來台灣開設直營分店,對台灣大多數的百姓來說,
即使J.CREW完全不考慮匯率/台灣關稅堡壘/各種店面租金及水電人事成本,
完全的把美國當地售價移植過來,光是標籤上的那個價格帶,
就能嚇跑完全不了解/不熟悉J.CREW品牌的台灣絕大多數消費者了。
(你想像看看對於買習慣中低價位的台灣大多數消費者來說,
看到一件原始標價上萬元台幣的毛衣,有多少從沒聽過這牌子的台灣普羅大眾,
能夠願意對幾乎完全陌生的牌子,肯砸錢直接買下來嘗試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neo718 來自: 182.233.74.9 (11/10 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