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咫尺地球🇮🇶】全球抗爭系列:伊拉克和香港,哪些可堪比較?
這一波全球抗爭運動波及的地方,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總有微妙共同點,包括以往香港人想也想不到可以拿來比較的伊拉克。說來,今年我曾到訪北伊拉克的庫爾德斯坦自治區,當地的「一國兩制」,就是一個香港鏡像;然後在索馬里認識了一位在巴格達工...
【#沈旭暉咫尺地球🇮🇶】全球抗爭系列:伊拉克和香港,哪些可堪比較?
這一波全球抗爭運動波及的地方,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總有微妙共同點,包括以往香港人想也想不到可以拿來比較的伊拉克。說來,今年我曾到訪北伊拉克的庫爾德斯坦自治區,當地的「一國兩制」,就是一個香港鏡像;然後在索馬里認識了一位在巴格達工作的西方contractor,兩個月前,她還一番好意的對我說,當地和香港相比「十分平和」,問是否需要到巴格達暫避。
言猶在耳,伊拉克爆發薩達姆倒台後最大規模的群眾示威,政府實彈鎮壓,實行宵禁、斷網,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大批難民湧向北部庫爾德區,當地朋友哭訴「一國兩制」的保護網接近崩潰,街頭充滿混亂,一切和數月前的小確幸全然不同。
香港媒體集中報導當地抗爭的成效:政府早就宣佈成立真正的、有法定效力的、非魚目混珠來「檢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警察殺示威者不但被審判、更被問吊,最新發展是總理邁赫迪也辭職下台,彷彿伊拉克民間訴求一律成功,但群眾仍未撤退,現在的目標,已變成伊拉克政府的結構性改革。我們談過的智利、黎巴嫩、加泰羅尼亞、和現在的伊拉克,抗爭到了最後,都由表面上的切入點深入Root Cause,群眾由於對傳統菁英不信任、感到過往太容易被官僚語言偽術「忽悠」,不再滿足於階段性勝利,這也是新時代的普遍現象。
伊拉克抗爭的Root Cause,首先是結構性貪污。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自然也不廉潔,通過窮兵黷武維持局面,但奉行社會主義的復興黨,畢竟有基本基建、福利和就業保障。但民主化後的伊拉克新政府貪污更嚴重,在國際透明組織的全球貪腐觀感指數位列倒數12,比蘇丹、津巴布韋等非洲國家排名更後,青年失業率高達25%,是全國失業率的兩倍,加上經常斷水斷電,諷刺地,不少人開始懷念起薩達姆時代的穩定。
由於貪腐問題難以解決,伊拉克群眾又開始把憤怒苗頭向外國勢力轉移。自從薩達姆倒台,什葉派佔多數的伊拉克,幾乎唯什葉派龍頭大國伊朗馬首是瞻,伊拉克的什葉派最高精神領袖西斯坦尼影響力固然龐大,但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太上」影響更不能低估。由於新伊拉克在美國堅持下,厲行「去復興黨化」,嚴禁前朝精英進入新政府,除了逼得這批失去特權的精英投身ISIS等激進組織混日子,也令新一代權貴成為伊朗附庸,對一般人的訴求,越來越離地。這一波示威,最終演變成群眾高呼「伊朗滾出伊拉克」,更焚毀伊朗駐伊拉克聖城納傑夫使館,一切制約都已解禁。
西斯坦尼、什葉派老牌民兵領袖薩德爾等都感到形勢不妙,紛紛和現政府割蓆,這固然加速了總理辭職的決定,卻令群眾運動得到更大momentum,更難收拾。伊拉克新一代強調「無大台」,對任何傳統領袖都不信任,對各派系之間的共識政治充滿犬儒。要運動終結,除非是憲法層面的改革,增加直接民主元素,減低精英閉門造車,但這除了涉及內部權力重新分配,也觸及敏感的國際持份。要是buy time,伊拉克群眾信服的反恐英雄阿沙迪因為被現政府解僱,倒是破局的理想人選。可惜香港連這樣的人選也沒有,「太上皇」勢力只有更龐大,結構更難解,奈何。
明報咫尺地球,2019年12月4日
#iraq #hk #protest #kurdistan #香港 #伊拉克 #antiextraditionlaw
isis割頭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5.12.07 英國 ※
首相改稱伊斯蘭國(Isis)為「戴許」(Daesh)
英國首相在國會的壓力下,改稱伊拉克與敍利亞的極端份子為「戴許」(Daesh)。大衛‧卡梅隆先生證實,未來部會首長跟官員都會改變他們稱呼 Isis 的方式。
170 位跨黨派英國國會議員,聯合呼籲改稱 Isis 為「戴許」,領銜的保守黨後座議員(巴基斯坦裔的)雷門‧基許地(Rehman Chishti),上個月警告卡梅隆,使用伊斯蘭國(Isis)這個名稱,「等於把正當性交給巴黎的凶手」,也讓穆斯林離心離德。
卡梅隆先生表示:「這個邪教不能代表真正的伊斯蘭,它也不是一個國家。」
自此之後,英國政府機構在正式的聲明中,都會使用「戴許」來稱呼該團體。
基許地先生也呼籲英國媒體跟進。
BBC 表示:今年夏天他們已對使用伊斯蘭國這個名詞作過檢討,認為沒有必要因為首相改用不同的稱法,就再作檢討。
BBC 總監豪爾爵士(Lord Hall of Birkenhead)今年七月表示:BBC 不會採用「戴許」一詞,因為此名稱「有貶義」,而 BBC 必須維持客觀中立。
戴許一詞由美國、法國、阿拉伯國家聯盟(Arab League)的會員國所採用,來自阿拉伯文的簡寫,原文為 al-Dawla al-Islamiya fil Iraq wa’al-Sham,意思是「伊拉克與敍利亞的伊斯蘭國」。
翻譯家愛莉斯‧辜斯禮(Alice Guthrie)表示:這個簡稱讓伊斯蘭主義者十分不悅,因為它聽起來像「daes」,意思是用腳把東西踩扁、踩碎。
Isis 日前再公布了一個殘忍的影片,聲稱片中被割頭的人質是一名俄國間諜。八分鐘的影片顯示一個身穿紅袍、留著大鬍子的男子,斷斷續續唸著準備好的台詞。他說一位來自車臣的二十三歲俄國男子「由俄國聯邦的聯邦安全局派來,來到哈里發進行(間諜)任務」。他又說該男子的姓名為馬果美‧哈西耶夫(Magomed Khasiyev)。
片中男子辱罵普丁總統為一條狗,又說:「噢,俄國的異教徒,我們等你很久,想要找方法接近你。但阿拉慈悲,你自己跑來我們這裡。」
這部影片的真實性無法立刻作確認。
http://www.thetimes.co.uk/…/news/politics/article4630863.ece
isis割頭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15.12.06 觀點—《泰晤士報》社論 ※
這場全球對 Isis 的作戰之中,在任何一個地方設下撤軍日期,都是錯誤
本週,英國皇家空軍的龍捲風戰機加入了美法聯軍,空襲敍利亞的伊斯蘭國建築物。大衛‧卡梅隆表示,目標是是打擊 Isis 在拉卡總部的「蛇頭」,以及 Isis 的財富來源——當地的煉油設備。只不過,如果「蛇頭」的所在地可以容易找到就好了!如果金援 Isis 的只有油管,事情就簡單了!
Isis 成立的頭三年裡,跟其他聖戰團體最不同的地方,是他們除了恐怖主義外,還想要開疆拓土。根據最新的報導,一個自稱為「呼羅珊省省政府」(Wilayat Khorasan)的阿富汗團體,不但向 Isis 宣誓效忠,還仿效他們的手法佔領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邊界土地。十五年前,西方聯盟花費了極大的力氣,好不容易才把蓋達趕出這塊沒有法律與秩序的偏遠地區,現在比蓋達更加殘暴野蠻的 Isis 已在當地生根壯大。
憑藉著純綷的野心以及無人可比的殘暴,Isis 擴張到全球。轟炸它在敍利亞與伊拉克的總部,也許可以破壞一點它輸出恐怖的能力,然而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看不到任何效果。在突尼西亞、在貝魯特的屠殺,Isis 都說是它在幕後主使;俄國航空飛機墜機於西奈半島,Isis 也聲稱是它的傑作。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個月曾經表示,Isis 已經遭到遏制,言猶在耳,第二天人肉炸彈以及持槍凶手就在巴黎殺死 130 人。
Isis 在蘇塞海灘上殺死英國觀光客;在埃及空中炸死俄國觀光客。它現在正以每個月五百人的速度,殺死阿富汗的正規軍。它還控制了利比亞的大片土地。一位跟著丈夫一起殺死十四人的婦人,在臉書上宣誓對 Isis 效忠。(譯註:指本週發生在美國加州的槍擊案。)
這場與恐怖主義的爭戰,文明必能勝利。然而,想要得勝的文明人必須重新找回對西方價值的信念與挺它們的勇氣。尤其重要的是,文明人必須爭取溫和穆斯林加入自己的陣營,畢竟,西方文明對於許多穆斯林而言,代表著外來的威脅,如果西方異化或激怒伊斯蘭的主流,後果不堪設想,屆持,穆斯林年輕人湧向中東 Isis 可能只是不足掛齒的小憂而已。
更大的危險,是西方的城市變成戰場。將伊斯蘭與其信徒融合於英國社會,是我們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然而,我們雖然已經作出許多努力,是否能有成效,還屬未定之天。如果融合失敗,這個國家面臨的將是永無休止的宗教紛爭,比起北愛爾蘭的麻煩年代(the Troubles)有過之而無不及。英國決心在敍利亞面臨嚴格的測驗。在國內,受到更加嚴峻挑戰的,是我們宗教寬容與族群融合的態度。
在阿富汗,「呼羅珊省省政府」從東向西的擴張,並非一帆風順。在賈拉拉巴德以南的四個山區,阿富汗政府軍的反擊,使他們撤退到巴基斯坦邊境的峽谷裡。然而這個與 Isis 有關的勢力還是有辦法割據領土、進行恐怖統治。他們一開始小心翼翼地包圍了十幾個村落與小鎮,現在已經大膽地成立自己的法庭、強迫阿富汗人改變宗教的儀式,當地警察被他們整批割頭,村中長老被迫排成一列,跪在炸藥上面等死,這些報導乍聽之下匪夷所思,事實上卻與I sis 在敍利亞與伊拉克的作為彼此呼應,一脈相承。
阿富汗的軍隊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趕走「呼羅珊省省政府」。情報人員表示,Isis 正在俄國、亞洲、美國招兵買馬。大批美軍撤離阿富汗已經一年了。這其中不能再明顯的事實是,美國設下撤軍阿富汗的日期,根本就是一個錯誤。在這場全球對 Isis 的作戰,在任何一個地方設下撤軍期限,都是錯誤。
http://www.thetimes.co.uk/…/opin…/leaders/article4632985.ece
※ 2015.12.05 反恐 ※
Isis入侵阿富汗,欲建立新行省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666384460168608&id=233698246770567
isis割頭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2015.12.02 觀點—《泰晤士報》Melanie Phillips ※
恐怖攻擊跟伊斯蘭脫離不了干係
—假如真的無關,那伊斯蘭宗教改革要改什麼?
即使巴黎死了一百三十人,西方依然搞不清楚問題在哪裡。自由世界震驚於 911,7/7 倫敦爆炸,2008 孟買攻擊,今年一月的《查理週刊》總部屠殺、猶太超市攻擊案。
現在,Isis 再度讓自由世界震驚,只能拿「虛無主義」(nihilism)以名之。所以這群人的虛無,與基地組織(蓋達)、哈瑪斯(Hamas)、真主黨(Hezbollah)、伊斯蘭軍(Jaysh al-Islam)、西方的教育是罪(Boko Haram)一脈相傳。
最神奇的巧合,是這些組織也都剛好有同樣的目標:透過聖戰來傳播伊斯蘭,使用的手段出如一轍:槍擊、刀刺、割頭、開膛破肚、人肉炸彈。
(英國內政部長)泰瑞莎‧梅很蠢地說這些「與伊斯蘭無關」。(英國首相)大衛‧卡梅隆稍稍實際一點,他表示:「否認伊斯蘭宗教跟極端主義有關連,這樣不好。」但是,他又在另外一個場合上說,伊斯蘭主義是伊斯蘭的「扭曲」。
政治人物表演精湛縮骨功,目的是想避免把所有的穆斯林歸類為一丘之貉。但是伊斯蘭是穆斯林的信仰。世界上有激進的穆斯林,也有溫和的穆斯林;兩種人都會引用宗教經典;兩種人使用的詮釋都具有正當性。
問題在於激進派的詮釋,把古蘭經照字面的意義加以解釋:殺死異教徒(不信「道」的人)、殺死攻擊伊斯蘭的人,獲得了主流伊斯蘭機構與宗教思想家的支持。
古蘭經的詮釋權威,開羅艾資哈爾大學(Al-Azhar university)的教材教導學生:「有智慧、身心健全、有自由、有能力的男子,有責任對於異端、不信道者開戰。」
五十七國組成的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OIC),號稱主要的目的是「促伊斯蘭團結」,卻認為「反對外國佔領、侵略、殖民主義、霸權的武裝鬥爭」不是恐怖主義,因此默許認同了它。
發動聖戰的穆斯林,使用伊斯蘭經典的激進派詮釋。他們還結合社會、政治、心理、宗教的迷魂湯來勾引西方的年輕穆斯林。
西方的年輕穆斯林,有些人是不學無術的小混混、小毒販。有些人則是文化與精神失根的大學生。這些人聽到他們可以藉著保衛自己同宗、伊斯蘭、真主阿拉,重新尋回生命的意義,都迫不及待地上勾了。
讓他們熱血沸騰的,是告訴他們西方無所不用其極想要摧毀伊斯蘭世界。讓他們昏頭轉向的,則是被翻轉的伊斯蘭世界現實,傳播它受到迫害的迷思。
穆斯林認為伊斯蘭是完美的,因為它是真主阿拉的話語。因此,平等、自由、正義只能在伊斯蘭統治的國度裡面實現(但實際上神權之下沒有平等、自由與正義)。
相信伊斯蘭即完美的信徒,不可能會犯錯。所以,對異教徒、不信道的人展開攻擊,不算是對無辜者施加暴力,而是公平正義的自衛而已。
對許多厭惡恐怖主義、神學統治的穆斯林,伊斯蘭即完美的教義,也一樣使他們腦袋糊塗。所以穆斯林主動發起暴力事件的時候——喀什米爾、車臣、以色列;亦或穆斯林展現文化侵略的時候——如禁止西方媒體描繪穆罕默德的卡通、或者企圖把「伊斯蘭恐懼症」(Islamphobia)有罪化;穆斯林都會相信世界上有許多邪惡不懷好意的陰謀在迫害他們。
這就是為什麼民調發現 27% 的英國穆斯林「同情攻擊《查理週刊》的動機」,還有 10% 的人表示不知道或不想表態。
這種虛偽的受害心態一旦蔚然成風,就會變成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溫床。因此穆斯林世界必須大聲說出它是謊言、迷思,才能讓年輕人不再受到激進主義的勾引。但如果他們自己也相信這些謊言、迷思,怎麼可能這麼做?
更糟糕的是,西方非穆斯林的左派,一向把世界所有的罪愆都怪罪到西方頭上,上述的聲音就在他們的回音室裡面放大好幾倍,如此一來等於幫把恐怖主義消毒、鼓勵受害文化的詭辯語言(doublespeak,又譯雙言巧語)。
了解伊斯蘭有問題的穆斯林改革派,現在英勇地說出伊斯蘭需要宗教改革,我們必須支持他們。因此當政治人物說「這跟伊斯蘭無關」,完全於事無補,還有大害。因為恐怖攻擊假如真的跟伊斯蘭無關,那宗教改革要改什麼?
激進伊斯蘭一定要被指認、被挑戰、被打敗。這意謂著那些鼓勵發揚激進伊斯蘭的國家與組織——例如伊斯蘭合作組織、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穆斯林兄弟會、伊朗、巴勒斯坦——都應該被主流國際社會加以唾棄,除非他們停止宣揚仇恨、停止鼓勵大規模殺人、不再支持聖戰。但我們反其道而行,反而把這些人視為正常國家,忙著姑息討好,跟他們作生意、談買賣。
除非西方撕開障目一葉,所有在 Isis 頭上開花的炸彈,都無法打敗此一人間的邪惡。
http://www.thetimes.co.uk/…/o…/columnists/article4618768.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