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iphone熱點很慢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iphone熱點很慢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phone熱點很慢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phone熱點很慢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汽車軟體深度報告:汽車軟體產業鏈及未來趨勢分析 北京新浪網 10-01 20:00 來源:未來智庫 關鍵結論 電動智能趨勢下,汽車逐步由機械驅動向軟體驅動過渡。近年 SDV(軟體定義汽車)概念逐步被行業認知,根源在於「汽車如何體現差異化」問題的變遷,隨著電 動化帶來的汽車電子構架革新,汽車硬體...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萬的網紅Men's Game 玩物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網速的測試,ALLEN就是一開始用一機雙待下去切換測試的,所以在同一台手機裡巳測過速度落差很多,才把卡片拆出來放在另一支手機上測的,別再說二台不同手機會有不同結果了,如果是的話也不可能倍數的差距哦,還有就是不要要求ALLEN要做公平的設置來比較,因為我就是代表著一般的遊客遇到的問題,不是代表一位3C...

iphone熱點很慢 在 AMBER 安柏|花蓮慢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33:26

2021.01回顧- 新年的第一個月好快就過去了,這個月就在忙碌、出差與旅遊中度過,感覺自己好像不受疫情影響,還是到台中去受訓,前天也剛從高雄回來,下週也要返回台中過年,還是得小心,好好照顧自己。 挑戰不消費的2021年開始了,在第一個月我消費了衛生棉、貓砂、蠟燭、收納盒(改變衣物收納而添購)、長...

iphone熱點很慢 在 ? Lingo 耿汶影像工作室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1 13:49:56

#墨爾本慢遊 補發照片😃 手機篇 -. 到皇家植物園走走,拍集輕寫真❤️ - 2020年初 - 「用線上旅遊代替出國,用國內拍攝保留回憶」Lingo - - 這天就想舒服的走走,拍點寫真照,植物園空氣很好,有許多不同品種的植物,在這更能感受澳洲人的悠閒~悠哉~享受人生🦋🐞🐌 -.。 - 有時旅遊...

iphone熱點很慢 在 Rita C.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17:17:38

這張圖是我今天在網路上分享看到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這樣有讓彼此距離更近嗎?1985年,是我5歲(好啦,直接透露我年紀了)那時候哪來的平板、手機呀,過年過節家人真的是聚在一起,小朋友玩孩子的遊戲、大人們聊天、泡茶,全家出遊,雖說跟現在似乎沒什麼不同,但那時可沒網路呢 我記得在美國念書那段...

  • iphone熱點很慢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1 18:27:58
    有 0 人按讚

    汽車軟體深度報告:汽車軟體產業鏈及未來趨勢分析

    北京新浪網 10-01 20:00
    來源:未來智庫

    關鍵結論

    電動智能趨勢下,汽車逐步由機械驅動向軟體驅動過渡。近年 SDV(軟體定義汽車)概念逐步被行業認知,根源在於「汽車如何體現差異化」問題的變遷,隨著電 動化帶來的汽車電子構架革新,汽車硬體體系將逐漸趨於一致,軟體成為定義 汽車的關鍵,行業更具想像空間。即造車壁壘已經由從前的上萬個零部件拼合 能力演變成將上億行代碼組合運行的能力。本文通過對汽車軟體行業的系統性 梳理,幫助讀者把握行業成長中的投資機會。

    我們提出零部件賽道三維篩選框架,基於起點(單車價值量)-持續時間(產品生 命周期)-斜率(產品升級速度)三維體系評價細分零部件的市場空間,軟體平均單車價值量由傳統車的 200 美元,提升至 2025 年新能源汽車的 0.23 萬美元,進 一步至 2025 年新能源汽車的 1.8 萬美元。未來十年軟體市場復合增速為 9%,2030 年 500 億美元空間,57%的增量來自於 ADAS 及 AD 軟體。

    軟體如何定義汽車價值?百年汽車工業面臨由機械機器向電子產品過渡的新變 局。汽車「駕駛感」及車機 APP 化的功能實現發生在我們看不到的隱秘角落— —上百的電子控制單元循環執行軟體代碼功能塊,通過高性能的中央計算單元, 與硬體體繫結合以解析駕駛員需求,邏輯運算後向機械部件發送相應響應指令。

    汽車軟體成為未來汽車構架重要組成部分。而整車電子電氣構架提供的硬體、 操作系統實現的管理功能、基礎軟體平台構架實現的抽象化為 SDV 不可或缺的 三大關鍵部分,軟硬體的分離(研發分離、功能發佈分離)成為實現 SDV 基礎。

    發展史與整車廠戰略。汽車軟體隨產業技術升級持續迭代:1970 年代的簡單發 動機控制演算法→1980 年代中央計算單元創新→1990 年代信息娛樂系統創新→ 2000 年代安全系統→2010 年代開始向全新汽車電子構架及軟體系統演變。不 同於以前依靠多個 ECU 由部件供應商主導的無獨立軟體產品概念時代,主機廠 愈發需具備軟體的管理能力及核心軟體設計能力。整車廠中特斯拉引領車載軟 件行業最高技術,大眾重金重塑軟體架構,整車廠關乎開發周期、賦予附加值、 構架實現、軟體變現模式以及操作系統切入等問題上仍未進行標準化定義,卻 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產業鏈機遇。新科技、軟體公司湧入帶動供應鏈管理的扁平化、邊界模糊化, 帶動供應鏈生態體系變革。供應模式上,預計 Tier1 與整車廠之間將採取兩種合作方式,其一,整車廠主導軟體,Tier1 負責硬體生產;其二,整車廠定義軟 件框架規範標準,Tier1 供應符合標準的相關軟體。盈利模式上,偏向製造業邏 輯的大部分汽車硬體由於堆橋數量將受到限制,終將會進入產業穩態階段,往 介面及功能上的標準化發展,維持較穩定的利潤率水平;軟體由於迭代周期快 且行業特性帶來的標準化程度低,賦予汽車新盈利模式。現階段特斯拉三大付 費模式打開車企軟體變現想像空間,開發基礎平台收許可費、供應功能模塊按 Royalty 收費及定製化的二次開發均為未來軟體供應商主流打法。

    推演的 5 大未來趨勢。汽車終將成為搭載「差異化元素」的通用化平台。一方 面,ECU 功能模塊里循環迭代的代碼驅動汽車執行動作反饋;另一方面,車載 娛樂信息系統 APP 化吸引第三方開發者入場。海量數據將在車內流轉,關於賦 能域控制器、定位車機系統的各項軟體性能升級,包括功能中心化、乙太網應 用、整車 OTA 升級、信息交互上雲及深層次的信息安全防禦等,或將帶來汽車 軟體一系列發展機遇。

    SDV 新階段:軟體如何定義汽車價值

    百年汽車工業面臨由機械機器向電子產品過渡的新變局。跨入駕駛室,安靜的 啟動、柔中帶剛的加速、平穩過渡的剎車等為代表的汽車「駕駛感」逐步由機 械驅動向軟體驅動過渡,這一套功能的實現發生在我們看不到的隱秘角落—— 上百的電子控制單元循環執行軟體代碼功能塊,通過高性能的中央計算單元, 與硬體體繫結合以解析駕駛員需求,邏輯運算後向機械部件發送相應響應指令。近年來,SDV(Software Define Vehicles,即軟體定義汽車)概念逐步被整車 廠認知,根源在於「汽車如何體現差異化」問題的變遷,隨著電動化帶來的汽 車電子構架革新,汽車硬體體系將逐漸趨於一致,整車廠很難在硬體上打造差 異化,此時軟體成為定義汽車的關鍵,即造車壁壘已經由從前的上萬個零部件 拼合能力演變成將上億行代碼組合運行的能力。

    汽車軟體為未來汽車構架重要組成部分

    汽車軟體與硬體體系發生分化。近幾十年隨汽車構架升級、性能與用戶操作感 需求逐年提升,汽車軟硬體數量爆發,並愈發複雜化。在硬體方面,電控單元 數量迅速增長,於 2010 年面臨增速放緩的拐點(主要受整車成本與控制器數 量平衡的影響),2025 年隨行業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趨勢持續推進,電控單元 邁向集成化從而控制器數量將較為平穩。在軟體方面,各大主機廠軟體功能體 系越做越大,其中「功能函數」作為軟體體系中的最小單元,其單車數量持續 增大,控制器內部的功能函數複雜度提升,疊加智能座艙新增的應用型軟體需 求,軟體重要性愈發凸顯。2010 年(增速放緩的硬體數量 VS. 急劇攀升的軟 件數量)與 2025 年(硬體產業成型 VS.軟體加速迭代塑造汽車差異性)為汽車 軟硬體發展中兩個重要的分水嶺。

    汽車複雜的運作需軟硬體結合進行。無論是駕駛艙對汽車電子功能的調用,抑 或汽車與駕駛員和環境互動,均可抽化為軟硬體密切配合的模型,即駕駛員的 需求與汽車功能反應之間存在著複雜的控制鏈條:駕駛員通過機械硬體或部分 虛擬按鈕輸入期望(例如通過車載按鈕、踏板等輸入型機械硬體給出期望)→ 駕駛員動作轉換為電子信號傳入電控單元→執行器控制控制對象達到駕駛員的 需求→感測器向電控系統持續反饋控制達成的具體情況,軟體邏輯持續運算向 執行器發出指令,最終達成駕駛員的期望要求。以剎車輔助駕駛為例,在駕駛 員剎車信號不足或過慢的情況下,內置的一套軟體邏輯將被激活,讓制動系統 自動做出減速相應。在電控單元中快速進行的一次次軟體迭代循環,為汽車正 常運作的基石。

    SDV 研發工具鏈仍以 V 流程為主。汽車研發系統過程能拆解為軟體、硬體、執 行器及感測器 4 大部分。與傳統車相同,V 模型為車企主流的開發流程,從產 品設計、子系統設計、控制器驗證及系統驗證等階段均有相對應的工具鏈進行 支撐,涵蓋從系統到軟體以及集成后的一系列測試等內容。SDV 模式下對工具 鏈的應用具部分變化:一方面,硬體愈發通用化,研發會集中在作為功能集群 的 ECU 開發上;另一方面,車的各種功能實現盡量靠軟體實現。

    Step 1:產品設計階段。此階段核心為分析和拆解需求。由消費者的需求、車 型安全及性能的剛性需求以及法律法規需求定義出軟體的基礎構架,以及定義 出各大功能模塊。

    Step 2:子系統設計階段。步驟為由系統構架需求定義軟硬體構架設計。關乎 軟體系統部分在這一步雛形初顯,能將技術問題具體化,例如定義軟體能實現 的功能、軟體功能模塊的分離、如何跟對應的控制器配合等。

    Step 3:控制器驗證階段。完成硬軟體及控制器集成,代碼成型并迭代測試。

    Step 4:系統驗證階段。測試軟硬體在整車上的裝載使用情況。

    SDV不可或缺的三大關鍵部分——電子電氣架構、操作系統、軟體平台

    整車電子電氣構架為硬體基礎。汽車電子電氣架構(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Architecture,文中簡稱 EEA)最初由德爾福公司提出,以博世經典的五域分類 拆分整車為動力域(安全)、底盤域(車輛運動)、座艙域/智能信息域(娛樂信 息)、自動駕駛域(輔助駕駛)和車身域(車身電子)等 5 個子系統。後續演變 成車企所定義的一套整合方式,可形象看作人體結構中的骨架部分,後續需要 「器官」、「血液」和「神經」進行填充。具體到汽車上來說,EEA 把汽車中的 各類感測器、ECU(電子控制單元)、線束拓撲和電子電氣分配系統完美地整合 在一起,完成運算、動力和能量的分配,實現整車的各項智能化功能。博世曾 經將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劃分為三個大階段:傳統分散式電子電氣架構-域控制器 電子電氣架構-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

    (1)傳統分散式的電子電氣架構:主要用在 L0-L2 級別車型,此時車輛主要由 硬體定義,採用分散式的控制單元,專用感測器、專用 ECU 及演算法,資源協同 性不高,有一定程度的浪費。產業鏈分工上,車型架構由整車廠定義,實現核 心功能的 ECU 及其軟體開發由 Tier 1 完成。

    (2)域控制器電子電氣架構:從 L3 級別開始,通過域控制器的整合,分散的 車輛硬體之間可以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軟體可升級,硬體和感測器 可以更換和進行功能擴展。屬於過渡形態,ECU 仍承擔大部分功能實現,整車 廠將參與部分域控制器的開發。

    (3)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以特斯拉 Model 3 領銜開發的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 基本達到了車輛終極理想——也就是車載電腦級別的中央控制架構。此時集成 化趨勢將消減大部分 ECU,主機廠將逐漸主導原本屬於 Tier 1 參與的軟體部分 (預計以直接開發模式或定義規範標準后讓供應商參與),其目標是設計簡單的 軟體插件和實現物理層變化的本地化。

    操作系統實現管理功能。車載操作系統(Car-OS)承擔著管理車載電腦硬體與 軟體資源的程序的角色。20 世紀 90 年代伊始,汽車上基於微控制晶元的嵌入 式電子產品的應運興起,需加入相關的軟體架構以實現分層化,即汽車電子產 品均需要搭載嵌入式操作系統。從產品品類上,汽車電子產品可歸納為兩類, 一是以儀錶,娛樂音響、導航系統為代表的車載娛樂信息系統;二是主管車輛 運動和安全防護的電控裝置。兩者對比而言,電控系統更強調安全性和穩定性, 因此應用於電控單元 ECU 的嵌入式操作系統標準更為嚴格。未來操作系統發展 面臨兩大趨勢,一是以 OSEK、AUTOSAR 為典型代表的操作系統標準聯盟將 定義統一的技術規範;二是智能網聯趨勢下數據融合度提升,由於各個部件的 安全標準等級不一從而整車上存在多種操作系統的運用,通常引入虛擬機管理 (可提供同時運行多個獨立操作系統的環境),如在智能座艙 ECU 中同時運行 Android(車載電子操作系統)和 QNX(電控操作系統)。

    基礎軟體平台構架是實現抽象化的關鍵所在。從定義上,軟體架構為軟體系統 定義了一個高級抽象(軟體表達行為、屬性、相互作用、集成方式及約束均在 此架構上體現)。而 SDV 核心內涵是能夠通過軟體作用,動態地改變構架網路 節點之間的聯結或分離狀態,從而定義汽車不同的功能組成。基礎軟體平台需 具備三方面要求:一是可靠性,能保證汽車功能實現的實時和安全;二是通用 性,適用於不同車型和不同的操作系統上;三是網構架節點易於更換聯結方式。AUTOSAR 是全球各大整車廠、供應商聯合擬定開放式標準化的軟體架構,其 使得不同結構的電子控制單元的介面特徵標準化,從而軟體具更優的可擴展性 及可移植性,降低重複性工作,縮短開發周期。

    汽車軟硬體分離為 SDV 基礎

    軟硬體的分離涵蓋研發分離、功能發佈分離兩方面。軟硬體分離為實現 SDV 基 礎,電動化趨勢簡化造車流程,未來汽車硬體的研發、製造更偏向於流水線過 程,而軟體發展逐步具互聯網的快速迭代趨勢傾向。汽車軟硬體分離概念由此 而生,其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由於開發周期(汽車硬體 5-7 年的開發周 期 vs. 軟體 2-3 年的開發周期)及技術領域(偏向製造業 vs.偏向互聯網)的 差別,汽車軟硬體在開發上、供應上逐漸分開。另一方面,軟體的功能發佈可 以與車型完成分離,新軟體不僅適用於新車,仍可快速發佈到已量產車型上, 增強車型硬體的使用長尾期。

    軟硬體分離在功能升級及工藝裝配上具優勢。基於軟硬體分離的新構架體系在 車型功能升級及製造模式上發生變化。功能升級上,新的擴充功能由軟體定義 通過雲端直接升級,無需再在硬體層面進行驗證;工藝製造上,與軟體分離后 的電子電氣構架不同於現階段「八爪魚」式的複雜構造,更易於自動化裝配。

    當前車企實現更新的方式——硬體冗餘,後續依靠更新升級。

    (1)硬體預置:傳統汽車定價由硬體及性能決定。而 SDV 模式下,相同硬體 的車型通過不同的軟體配置決定車與車之間不同的功能與體驗。車企在車型設 計之初需提前定義軟硬體,SOP 時將具備擴展功能的冗餘硬體預裝,後續將通 過付費型軟體升級或者功能開放回收成本。以特斯拉的 AutoPilot 為例,冗餘的 預設硬體將通過後期持續的軟體升級調動功能,為新創收模式。

    (2)性能預置:性能預置分為兩個方面,控制器算力預留,為更多的軟體功能 和演算法預留空間。隨智能駕駛趨勢,車載算力大幅提升,由於無法預估後續所 需算力的極限,通常在實際情況中會預留算力空間。性能預留,通常在各性能 硬體上做事先預留,以應付如加速性能提升,續航里程提升,圖像的清晰度提 升,音響效果提升等升級事項。例如 2018 年 6 月,美國權威雜誌《消費者報 告》發現, Model3 剎車距離比皮卡福特 F-150 要長。ElonMusk 接受了《消 費者報告》的批評並承諾通過 OTA 儘快解決此問題。此後在不到一周時間, 特斯拉通過一次 OTA 升級解決了該個問題,《消費者報告》重新測試后發現, 升級后的 Model3 剎車距離縮短了 5.8 米。

    追溯發展史:汽車軟體的前世

    汽車軟體隨產業技術升級持續迭代:1970 年代的簡單發動機控制演算法(軟體嵌 入應用模式)→1980 年代中央計算單元創新(顯示車輛基本信息)→1990 年 代信息娛樂系統創新(GPS、自適應巡航控制出現)→2000 年代安全系統(出 現高級駕駛員輔助駕駛概念)→2010 年代開始向全新汽車電子構架及軟體系統 演變(電子化和軟體化,出現無人駕駛概念)。

    1980 年代之前,汽車僅搭載車燈、啟動機、火花塞等簡易電子設備,並未運用 任何軟體部分。整車電子設備通信及電能供給依靠銅導線傳輸。部分豪華車裝 置僅由收音機為核心部件的車載娛樂系統。

    1970 年代,發動機系統具備演算法功能。出現點火系統、電子燃油噴射等裝置, 軟體直接嵌入應用使用,軟體之間無關聯具獨立性。

    1980 年代隨 IT 技術起步,電子電氣化革命在傳統機械部件上進行創新。油耗 及行駛距離等信息可在車內做電子化顯示,搭載軟體的電控單元開始出現,如 防抱死系統 ABS、車輛穩定系統 ESP、電子變速箱等電子系統誕生,新功能由 嵌入式軟體的演算法控制,CAN 及 LIN 匯流排解決不同控制器之間的通信問題。

    1990 年代,信息娛樂系統持續創新,軟體成為汽車重要部分。汽車軟體構架愈 發分散,出現 GPS 及自適應巡航控制等較高階的電子組件及軟體。同時,不同 控制器間持續延長的通信匯流排成為車企後續進行成本管控的重要一環。

    2000 年代,安全系統推出,軟體開始主導汽車創新。「高級輔助駕駛概念」在 此階段興起,例如駕駛員未及時反應的障礙物可以系統運算下汽車自發停車規 避。此時的軟體系統更為高階,行業引入 AUTOSAR 標準軟體構架。車型方面, 電子化特徵明顯,賓士 S 級轎車車型電控單元超 80 個,通信匯流排近 2000 條。

    2010 年開始,汽車電動化帶來電子電氣構架、汽車軟體新變局。智能駕駛、車 聯網概念引入,造車新勢力、互聯網企業等多玩家參與進造車環節,以特斯拉 為代表的整車廠重新定義軟體系統,新創 OTA 新升級模式。

    產業鏈機遇:SDV重塑市場格局

    新科技、軟體公司的湧入帶動了供應鏈管理的扁平化、邊界模糊化,推動產業 競爭要素髮生本質變化,帶動供應鏈生態體系變革。在傳統封閉式供應鏈的汽 車製造商在整條供應鏈中只負責一個環節,主要擔任汽車研發製造的角色。而 在新生態體系中,汽車軟硬體分離重塑產業格局,主機廠、供應商以及互聯網 企業均參與進汽車新生態體系,從汽車全生命周期覆蓋整個產業鏈條。

    供應模式轉變,主機廠、供應商及互聯網企業入局

    SDV 軟體開發模式下,不同於以前依靠多個 ECU 由部件供應商主導的無獨立 軟體產品概念時代,主機廠愈發需具備軟體的管理能力及核心軟體設計能力, 並引入供應商及互聯網企業參與此環節。在軟體領域,預計未來 Tier1 與整車 廠之間將採取兩種合作方式:

    其一,整車廠主導整車軟體部分,Tier1 負責硬體生產。在傳統車企巨頭入場燃 油車領域 100 多年的歷史里,造車流水線仍以機械製造為主,Tier1 以分擔主機 廠重資產角色存在,通常與整車廠車型生產周期形成相應配套。而在智能化時 代,軟體主要以輕資產模式運轉,出於掌握核心技術考量通常為主機廠所主導。其二,整車廠定義軟體框架規範標準,Tier1 供應符合此標準的相關軟體。瞬息 萬變的技術導致車企研發容錯率下降。尤其對新入場的造車勢力而言,若在前 1~2 款車連續失敗,大概率將面臨淘汰。因此對部分在技術儲備、研發及資金 實力較弱的主機廠而言,可在其定義軟體標準後由 Tier1 進行對應的開發配套。

    盈利模式轉換,將逐漸由硬體逐漸向軟體傾斜

    硬體發展具天花板效應,軟體持續賦予車型新附加值。以經過 15 年發展的手機 產業鏈為例,硬體體系隨處理器性能持續提升、攝像頭像素及攝像頭個數持續 增加、屏幕材質與大小升級,其產業增速趨緩,硬體盈利模式逐漸固化。而隨 蘋果 iPhone 產品橫空出世定義軟體附加值新模式,小米做低手機硬體利潤並將 其定位於功能載體,至此軟體與服務成為手機產業鏈盈利模式的重要來源。對 標至汽車,偏向造業模式的傳統車具較固定的盈利模式,從而車企具較穩定的 利潤率,而目前在汽車電子電氣化架構趨勢下,軟體有多樣性應用的空間,無 論硬體抑或軟體體系均包含升級或新生環節,盈利模式尚未定型。而長遠來看, 偏向製造業邏輯的大部分汽車硬體由於堆橋數量將受到限制,終將會進入產業 穩態階段,往介面及功能上的標準化發展,維持較穩定的利潤率水平;軟體由 於迭代周期快且行業特性帶來的標準化程度低,賦予汽車新盈利模式。

    特斯拉已構築初階車企軟體盈利模式。矽谷出身的特斯拉已證實一條軟體大規 模變現的可行性路徑,分為 FSD 付費、軟體應用商城及訂閱服務三種模式:

    (1)FSD 付費模式:特斯拉車型在售出后標配 Autopilot 輔助駕駛功能,而實 現自動泊車、智能召喚的 FSD 全自動駕駛功能需付費使用。FSD 單價並未固 定,過去一年內特斯拉 FSD 售價經過三次提價(國外 8000 美元,國內 6.4 萬 元),成為特斯拉利潤的重要來源。以 2019 年 36.7 萬輛的交付量計算(30 萬 輛 Model3,6.7 萬輛 ModelS/X),假定 35%的 FSD 裝載率,6500 美元的 ASP, 則軟體收入近 8.3 億美元(其毛利率大概率高於 80%)。

    (2)軟體應用商城:類似手機應用商城,可即時購買性能升級軟體包(包括輔 助駕駛功能、FSD 及各類性能升級包),通過 OTA 進行升級。

    (3)訂閱服務:2019Q4 推出定價 9.9 美元/月的車聯網高級連接服務,包括流 媒體、卡拉 OK、影院模式等功能。2020Q2,特斯拉宣布計劃在年底推出定價 100 美元/月的 FSD 套件訂閱服務,為 FSD 的使用提供另一選擇。

    對於第三方汽車軟體供應商,盈利模式仍不明晰,參考手機產業模式及目前行 業發展情況,預計其未來有望採用以下 3 種主流盈利模式:

    (1)受主機廠委託,開發基礎平台並收取許可費用。

    (2)供應功能模塊按汽車出貨量 Royalty收費(按銷售量和單價一定比例分成)。

    (3)基於車企平台為其做定製化的二次開發,並收取費用。

    市場空間:未來十年軟體市場復合增速為 9%,2030 年 500 億美元空間

    軟體市場進入快速擴張期。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在內的軟體系統將在智能 化趨勢中,由低基數實現快速擴張,據麥肯錫預計,軟體在 D 級車整車價值中 所佔的比例有望在 2030 年達到 30%,將成為未來汽車行業最重要的領域。

    市場規模方面:電動智能化趨勢下硬體發展周期領先於軟體,增量市場彈性小 於軟體。據麥肯錫,2020-2030 年汽車軟體和 E / E 架構市場預計復合年增長 7%, 從目前的 2380 億美元增長至 2030 年的 4690 億美元。拆分來看,2020-2030 年軟體市場規模(操作系統、中間件及功能軟體)復合增速為 9%(由 2020 年 的 200 億美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370 億美元,進一步增長至 2030 年的 500 億美元)。2020-2030 年動力系統市場規模復合增速為 15%,主要受動力源更 迭拉動。在硬體方面,ECU/DCU、感測器以及其他電子元件的復合增速分別為 5%、8%及 3%。軟體的應用帶動汽車集成及驗證環節革新,2020-2030 年集成 及驗證市場規模復合增速為 10%。

    單車價值量方面:汽車軟硬體實現分離后兩者的發展模式將出現分化。其中硬 件體系的價值量隨模塊化、集成化發展,在規模化降本過程中其單車價值量增 長將較為平緩或略下降態勢;而軟體體系迭代速度快,在其對附加值模式的持 續探索下,價值量將持續上行。據麥肯錫預計,汽車中軟體單車價值量增速最 大,純電動車型將由 2025 年的 0.23 萬美元增長 7倍至 2030 年的 1.82 萬美元。同期 ECU/DCU、感測器、動力系統(除電池)及其他電子器件增速分別為 37%、 27%、-7%、5%。此外,在豪華車及主打智能化車型上,軟體的價值量佔比及絕對值將處較高水平。

    汽車結構方面:全球汽車軟體與硬體內容結構正發生著重大變化,軟體驅動逐 漸成為主導。據麥肯錫預測,2016年軟體驅動佔比從 2010年的 7%增長到 10%, 預計 2030 年軟體驅動的佔比將達到 30%,屆時硬體驅動佔比僅為 41%。

    軟體內容方面:應用型軟體為汽車軟體發展主力,ADAS 及 AD 軟體為主要增 量。據麥肯錫預測,2020-2030 年一體化軟體、驗證型軟體及功能性軟體市場 規模復合增速分別為 9%、10%、10%,其中功能性型軟體佔據汽車軟體半壁江 山(結構上佔比 6 成)。2020-2030 年按軟體功能劃分的市場規模中,最大增量 為 ADAS 及 AD 軟體,佔市場規模增量的 57%;信息娛樂、安全及聯網相關軟 件次之,占 20%;操作系統和中間件、車身和動力系統相關軟體、動力總成和 底盤相關軟體分別佔據 10%、10%、2%。

    整車廠戰略思路:軟體為必爭之地

    在汽車構架三步走過程中——傳統分散式電子電氣架構-域控制器電子電氣架 構-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主機廠將逐漸主導原本由 Tier 1 包攬的定製軟體部分, 軟硬體進行拆分發包的趨勢近年來愈發明顯。車企和互聯網軟體企業紛紛入局, 特斯拉引領車載軟體行業最高技術,大眾計劃緊跟,組建 5 千名軟體工程師開 發旗下所有車型統一的操作系統「vw.OS」,汽車屬性已然將逐漸由代步工具轉換 為移動的第三空間(例如未來的娛樂、辦公場所)。現階段整車廠與 Tier 1 的合 作模式仍在探索中,關乎開發周期、賦予附加值、構架實現、軟體變現模式以 及操作系統切入等問題上仍未進行標準化定義,卻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特斯拉在軟體層面最大亮點是OTA 升級模式

    特斯拉創整車 OTA 升級先河。其升級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將軟體升級發 送到車輛內的車載通訊單元,更新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內的地圖和應用程序以及 其他車機類軟體。例如升級車機的運算速度、屏幕操作流暢度,運行高畫質游 戲以及增強可視化效果等,屬於駕駛艙內「看得見」的升級。另一方面,以直 接將軟體增補程序傳送至有關的電子控制單元(ECU),為 Autopilot 持續引入 及優化新功能。例如提升時速、修復駕駛漏洞等。軟硬體分離開發、硬體性能 冗餘的設計思路是實現 OTA 的必要條件,隨法規放開、演算法逐漸完善,特斯拉 以 OTA 升級軟體模式逐步解鎖新運用功能。此外,特斯拉顛覆車載軟體盈利模 式,以 6.4 萬元的 FSD 選裝軟體包定價、2000 美元的「 Acceleration Boost」 動力性能加速升級包獨創軟體付費的商業模式。

    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提供 OTA 基礎。特斯拉的整車 OTA 升級需要其超前的汽 車電子電氣架構做配套配合,傳統車企分散式電子電氣架構中 ECU 數量龐大, 單個 ECU RAM 內存容量有限,同時供應商的底層代碼和嵌入軟體差別較大, 難以完成整車功能的統一更新。而特斯拉採用集中式的電子電氣架構,分為 CCM(中央計算模塊,整合ADAS 及 IVI 域功能)、BCM LH(左車身控制模塊)、 BCM RH(右車身控制模塊)三個部分,2015 款的 Model S 大約有 15 個 ECU, 此後發佈的 Model 3 則直接通過 Hardware3.0 和三個車身控制器執行來控制行 駛、轉向和停止等功能,集中的架構和高算力的控制模塊支撐了特斯拉整車 OTA 升級。目前特斯拉已經可以通過 OTA 的方式實現改善車輛的底盤、信息娛樂、 電池續航、ADAS 乃至自動駕駛等多項功能,讓車的功能迭代更加靈活和便捷, 最終變成一台可以不斷進化的智能終端。

    OTA 升級過程需數據網路配合,其安全性尤為重要。特斯拉 OTA 升級即指將程序從主機廠伺服器更新到指定 ECU,主要步驟為:車輛與伺服器通過蜂窩網 絡進行安全連接,將待更新的固件傳輸至車輛遠程信息處理系統及 OTA Manager,OTA Manager 將固件分發至需更新的 ECU 並管理更新過程,更新 完畢後向伺服器發送確認信息。整個 OTA 升級過程面臨安全考驗,騰訊科恩實 驗室曾實現對特斯拉的無物理接觸遠程攻擊,並將漏洞情況報告給特斯拉以做 修復。OTA 模式的信息安全(信息包加密及隔離)及功能安全(車輛狀態信息 傳輸)需得到足夠保障。

    特斯拉 OTA 依然屬於行業標杆,傳統車企追趕特斯拉在研發 OTA 過程中仍面 臨困境。具先發優勢的特斯拉在 OTA 對動力和底盤系統有效升級層面、用戶體 驗、系統成熟和穩定性方面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引領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 跟隨布局,但仍面臨較多困難,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需投入較大的人力、 物力、財力,考驗主機廠研發實力;其二,OTA 打破固有的經銷商提供增值服 務的模式,利潤蛋糕重新切分具一定阻力;其三,OTA 安全性和穩定性上要求 較高,主機廠需理解部分互聯網領域技術。

    大眾重塑軟體架構,推行 vw.OS 規劃

    曾囿於軟體問題車型延遲交付。在特斯拉軟體技術快速迭代壓力下,大眾加緊 開發基礎架構,或因為開發過於倉促等因素,曾多次發生軟體問題,如新一代 純電動汽車 ID.3 因為軟體開發延遲造成交付時間推遲,新款高爾夫也曾因為倉 促上馬新技術(全數字座艙)於車輛中發現軟體問題而臨時停售。

    大眾已著手構建軟體架構體系。為抗衡特斯拉及科技巨頭等新勢力的布局,大 眾愈發重視汽車軟體開發業務。2020 年 1 月 1 日起,大眾集團所有軟體開發工 作被集中至獨立新部門——Car.Software(2019 年 6 月份成立)。Car.Software 分為「互聯汽車和設備平台」「智能車身和駕駛艙」「自動駕駛」「車輛運動和能源」以 及「數字業務和出行服務」五個業務單元,其所有功能都將用於開發 vw.OS 車機 系統。一系列車型軟體問題出現后,寶馬製造工程高級副總裁 Dirk Hilgenberg 加入成為 Car.Software 負責人。此外大眾也對智能駕駛研發體系進行重組,如 拆分 L4 智能駕駛研發部分、合併各部門自動輔助駕駛研發。

    大眾軟體計劃的內在驅動力來源於兩個方面:

    其一:汽車軟體代碼愈發複雜。大眾曾做過統計,汽車軟體的行代碼遠大於其 他應用終端(汽車軟體 1 億行代碼 VS. Facebook 8 千萬行代碼 VS. PC 電腦 4 千行代碼 VS. 飛機 2.5 千萬行代碼 VS. 谷歌瀏覽器 1 千萬行代碼),是智能 手機的 10 倍。2020 年整車代碼量有望超 2 億行,達 L5 級智能駕駛代碼量有 望超 10 億行。

    其二:汽車成為複雜的聯網設備,軟體將扮演重要角色。在大眾傳統車型上僅 需約 70 個 ECU,功能相對較為分散。而在未來的集成化計算單元體系下,軟 件的重要性將愈發凸顯,與 ECU 配合定義汽車功能,涵蓋操作系統、基礎軟體 以及其他應用軟體的車載軟體大眾均會自主開發。

    大眾對研發投入、人員安排及軟體化目標做出規劃:

    投入方面,大眾集團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投入 9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30 億 元)資金進行軟體開發。員工方面,不同於製造環節的裁員情況,數字化部門 員工由 5000 名再次擴編至 1 萬人。軟體化目標方面,內部研發軟體佔比由不 足 10%提升到 60%以上,同時提出「8 合 1 目標」(將現有的 8 個電子平台整 合為一個平台)。2025 年前,所有新車型將使用 vw.OS 操作系統和定製的雲服 務(大眾與微軟合作),軟體在汽車創新中佔據 90%份額。

    汽車軟體的未來推演

    若考慮對汽車開發的終極假想,汽車最終會成為搭載「差異化元素」的通用化 平台。以目前視角,差異化元素涵蓋智能座艙(人與車互動的生態系統,包括 包括全液晶儀錶、車聯網、車載信息娛樂系統 IVI、ADAS、HUD、AR、AI、全 息、氛圍燈、智能座椅等方面)及智能駕駛(L1~L5 級智能駕駛等級)領域。而差異化元素主要由車型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和軟體兩方面定義,一方面,ECU 里的功能模塊持續循環迭代的代碼驅動汽車執行最適宜的動作反饋;另一方面, 車載娛樂系統越發 APP 化吸引較多第三方開發者入場。海量數據在車內流轉, 其深層次的安全防禦(檢測和防禦網路攻擊)愈發重要。經過產業趨勢推演, 提出以下 5 大汽車軟體趨勢預判。

    趨勢 1.往車輛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發展,功能中心化

    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為終極構架體系。以域控制器為代表產品的跨域集中式電 子電氣架構再往後走,就是集成化程度更高的車輛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 Vehicle computer and zone concept(車載電腦),終極階段為 Vehicle cloud computing(車雲計算)。未來車輛通過用高性能的中央計算單元取代現在常用 的分散式計算的架構,將實現「軟體定義車輛」的終極目標。再此過程 ECU 的整合過程持續提升,應用程序完全從硬體中抽象出來,控制單元概念最終被 智能節點計算網路接棒。

    趨勢2.更高傳輸性能的乙太網作為主幹網路承擔信息交換任務

    乙太網作為車內通信網路大勢所趨。隨車內數據傳輸總量及對傳輸速度要求持 續提升,以及在跨行業的標準協議需求驅動下,支撐更多應用場景、更高速的 乙太網有望取代 CAN(主要用於車載控制數據傳輸,最大帶寬 1MB/s)、LIN(低 成本通用串列匯流排,主要用於車門、天窗及座椅控制)、Most(主要用於發數據 包)等傳統汽車車內通信網路成為車內通信網路。在對同樣的 ECU 的軟體進行 更新時,CAN 模式下的傳輸時間是乙太網的 30 倍。因此,乙太網的運用趨勢 得到主流整車廠(如寶馬、通用等)及半導體公司(如博通、恩智浦等)認可, 均推出符合乙太網的應用元件。未來趨勢上,乙太網並非能一蹴而就完全替代 CAN、LIN,預計多種通信模式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共存——CAN、LIN 用於傳 感器和執行器等封閉低級網路間的數據傳輸;乙太網(取代 MOST 等技術)用 於域控制器及子部件間的信息交換。

    趨勢3.OTA 空中升級模式普及

    OTA 由特斯拉引領,向全行業普及。由特斯拉最先推行的 OTA 升級功能模塊 能持續修復汽車軟體缺陷、解決部分故障、解鎖或引入新功能以滿足用戶需求, 成為汽車軟體發展的主流趨勢。按照升級對象的不同,OTA 可分為 FOTA(硬 件在線升級)、SOTA(軟體在線升級)兩個大類,其中 FOTA 主要針對基礎硬 件和汽車底層安全相關功能的升級需求,例如剎車系統、制動系統及 BMS 等;SOTA 主要對座艙娛樂系統進行升級。對 ECU 而言,其內部為備份軟體準備了 額外區域空間,以備當前運行程序出現故障或升級中發生斷錯誤時自動滾回備 份軟體系統,防止車輛出現安全事故。

    趨勢4.汽車在雲端交換信息

    更為靈活的雲服務是 SDV 載體。從早期的機械時代過渡到目前的硬體時代,在 進一步進化至未來的軟體時代,汽車的功能實現方式持續演變,隨著客戶的個 性化定製需求日益增加,加之雲計算對智能、靈活和自動化的天然要求,由「軟 件定義」來操控硬體資源成為更合適的解決方案,未來大部分汽車功能在雲端 運行,為車企轉型提供聯接使能、數據使能、生態使能和演進使能。因此,在 雲計算的計算、存儲和網路等各方面的基礎設施上,均呈現出從軟硬體捆綁, 到硬體+閉源軟體,再到白盒硬體+開源軟體的演進趨勢。而雲服務也成為 AI、 智能汽車、大數據等新興科技實現商業化落地的載體(例如特斯拉在雲服務載 體上進行 OTA 升級)。近年來雲服務市場實現爆髮式增長,而車載環節尚處於 發展初期,後續增量空間大。

    趨勢5.信息安全領域需深層次防禦

    汽車電子的運用及智能網聯化趨勢推進車載信息安全要求提升。汽車脫離孤立 單元后,隨之而來的是攻擊面的新增,一方面車輛聯網后其數據面臨被盜取、 泄露風險,另一方面電控系統普及后存在轉向、剎車等關鍵功能被外部控制的 可能性(例如破解車機、T-Box、網管后,向 CAN 發送惡意指令)。即接入汽車控制終端的 APP、網路系統、ECU 代碼均可能成為新攻擊向量。雲(車聯網 平台)-管(車聯網基礎設施)-端(車載智能及聯網設備)均存在信息安全問 題,將造成車輛功能性安全隱患:

    (1)雲端與管端:接送關鍵數據的中央互聯網關直接連接至車企後台,部分第 三方公司被允許數據訪問。目前網聯實現通常會通過 APP 實現應用層功能(例 如解鎖車門、調用空調功能等),此時存在手機端與雲端的通信過程,且應用程 序供應商能直接訪問開放的相關數據介面。通過雲端和對外通信管端能對車機 端直接進行攻擊。

    (2)車機端:當功能系統被授權時,黑客能對CAN匯流排發送相關指令控制ECU。騰訊道恩實驗室曾對特斯拉 Model S 進行過無物理破解實驗,以 Wifi 熱點接入 向車載娛樂系統植入軟體取得車機許可權,在破解網關后能控制其多個電控單元。

    為抵禦外部攻擊需建立深層次的安全防禦系統,嚴控與功能安全及數據連接。汽車的防護措施隨交互信息增多其力度持續提升。車企安全團隊通常基於雲-管 -端對症建立安全防禦系統以應對外部攻擊:

    (1)雲端:車載終端是汽車安全架構的核心,主要注意 T-BOX(用於車端和 外界通信)和 OBD(用於將汽車外部設備連接到 CAN 匯流排)兩大塊的信息防 護。實時進行入侵檢測,防止 DDos 攻擊。

    (2)管端:汽車在未來將頻繁接入和退出網路節點,存在被篡改信息的風險。通常需要對通訊過程及傳輸數據進行加密,採用專門的 APN 接入網路。

    (3)車機端:加強安全固件驗簽及防 root 機制,管理介面並建立監控體系。此外,可在車輛功能模塊上單設安全晶元對數控進行校驗。

    部分第三方供應商能參與至信息安全環節。汽車安全防禦對於以特斯拉、蔚來、 小鵬等為代表的有互聯網基因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擁有一定先天的優勢。包括 特斯拉在成立之初便組建了來自谷歌、微軟等互聯網企業的 40 人的網路安全專 家,小鵬和蔚來與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廠商進行深度合作,未來華為等供應商 是此領域的預備軍。目前網路安全系統仍缺乏標準的信息安全方案,原本的汽 車軟硬體供應商難以以統一標準滿足不同整車廠的信息安全要求,並且在測試 階段很難直接接入車企平台進行網路安全試驗。預計未來行業將有提供信息安 全方案、網路安全模塊以及某一特定領域防禦系統的第三方軟體供應商出現。

    投資建議和推薦標的

    百年汽車工業面臨由機械機器向電子產品過渡的新變局,在我們看不到的隱秘 角落——上百的電子控制單元循環執行軟體代碼功能塊,通過高性能的中央計 算單元,與硬體體繫結合以解析駕駛員需求,邏輯運算後向機械部件發送相應 響應指令。近年來,SDV(軟體定義汽車)概念逐步被整車廠認知,根源在於 「汽車如何體現差異化」問題的變遷,硬體體系將逐漸趨於一致,軟體成為定 義汽車的關鍵,即造車壁壘已經由從前的上萬個零部件拼合能力演變成將上億 行代碼組合運行的能力。

    SDV 趨勢下汽車軟硬體分離重塑市場格局,盈利模式由硬體向持續賦予附加值 的軟體傾斜。主機廠愈發需具備軟體的管理能力及核心軟體設計能力,並引入 供應商及互聯網企業參與此環節,開發基礎平台並收取許可費用、供應功能模 塊按汽車出貨量 Royalty 收費及基於車企平台做定製化的二次開發均為未來主 流的軟體供應商盈利模式。預計 2030 年 500 億美元市場空間,復合增速 9%。

    汽車最終會成為搭載「差異化元素」的通用化平台。一方面,ECU 里的功能模 塊持續循環迭代的代碼驅動汽車執行最適宜的動作反饋;另一方面,車載娛樂 信息系統越發 APP 化吸引較多第三方開發者入場。海量數據在車內流轉,其深 層次的安全防禦(檢測和防禦網路攻擊)愈發重要。關於賦能域控制器、定位 車機系統的各項軟體性能升級,包括車內乙太網應用、整車 OTA 升級、信息交 互上雲及深層次的信息安全防禦等,或將帶來一系列發展機遇。

    資料來源:https://m.news.sina.com.tw/article/20201001/36497492.html?fbclid=IwAR1zWwTMiTHwfLyqZ7Qx698UjYwI3v0c-hs3gXdy560Rf5BgAS4Ts4QLbOQ

  • iphone熱點很慢 在 甘單慢漫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8 20:18:13
    有 45 人按讚

    還記得你的電視是幾吋的?多少錢呢?
    忘了是多久以前,有一年我老爸領完年終獎金便拎著我去買電視,那時還沒什麼液晶電視,一台42吋的電漿電視是99990元,就這麼開心的敗了下去,那年的過年大家都圍在電視機前爽的咧⋯⋯沒看過那麼大的電視。

    後來液晶電視開漿取代超短命的電漿電視,慢慢的電視尺寸越來越大,好像壽命一樣不長,每隔三五年就該換一台,然後越換越大台。現在60吋電視好像見怪不怪,有的飯店、酒吧或是車站都是這樣的尺寸,同時畫質越來越逼真、鮮豔及銳利。

    重點來了⋯⋯!最近換了49吋電視時,看完價錢後眼珠幾乎掉到地上。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物超所值、物美價廉,該用什麼詞來形容呢?竟然只要7️⃣4️⃣9️⃣9️⃣元就能買到49吋電視,還包括三年保固,它的功能太多太強大⋯⋯隨便列舉一下:
    🟢 4K高畫質,比FULL HD還威
    🟢可以上網,還可以當成熱點分享
    🟢看Netflix、愛奇藝和YouTube都不是問題
    🟢iPhone、iPad及iMac可以以鏡射功能顯示畫面
    🟢透過APP就可搖控電視及選擇頻道
    🟢可以將照片、影片或檔案透過APP在電視上播放,適合小型會議室
    🟢可以用搖控器直接將畫面暫停靜止及截圖
    🟢再送你很誇張的三年保固
    https://gandan.me/sansui-tv49slhd50a/

    7499元買到49吋4K的智能電視真的是太不可思議,想把老電視了嗎?文章裡會跟你說在那裡可以買到⋯⋯,什麼時候恢復原價就不清楚,真的要快。

  • iphone熱點很慢 在 自助旅行達人密技大公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19 22:02:39
    有 145 人按讚

    #時間到留言截止囉謝謝大家
    #歡慶聖誕暨破六千追蹤數🎉🎉🎉#快來抽獎喔!
    #一個中獎者可以領到三份小禮物喔!錯過等明年!
    #超重要必讀旅遊基本知識!讀完馬上變達人(疑
    #旅遊問答Q&A超詳細答案揭曉

    感謝各位給我的肯定和支持,今年知5場講座都報滿滿!
    雖然粉專才創一年又三個多月,
    追蹤數已經破6000了!讚數破5500人!置頂文破660讚
    明年除了北中南場還會新增花蓮場,敬請期待😎😎😎
    廢話不多說來說明這次的抽獎獎項吧!

    這次每位得獎者除了可以拿到上面標註的獎品內容
    還會收到一個迷你旅遊萬用手工皂盒
    (內含可以洗頭、洗臉、洗身體、洗碗盤的各種皂👍🏻輕便好攜帶)
    以及聖誕賀卡(附上一個尚未公開在粉專的旅遊秘技喔!)

    A獎:超實用超詳細旅遊書『走遍全球:葡萄牙』
    (市價近台幣700元)
    B獎:實用法國旅遊書『巴黎:叩叩世界系列』
    (市價台幣400元)
    C獎:稀有!2019出品的限量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環球航行500週年紀念幣!

    D獎:HOT超人氣鋼繩密碼鎖+萬用防風防滑曬衣夾一組

    抽獎資格:粉專按讚、在這篇文章按讚並留言你要的獎項
    (一人只能選一項獎品喔!)
    留言格式:我要A獎,(可寫上你想對我說的話)

    『旅遊常見問答Q&A答案揭曉』

    1.那些物品可以登機?哪些東西要託運?哪些不能託運?

    🛩可登機🛩
    ✔️非液體類的東西
    ✔️個人用藥(在醫院拿的含英文藥名成分、處方簽之類最好)
    ✔️相機、手提電腦、手機等3C產品
    ✔️行動電源
    ✔️液體類:
    1.需小於100ml(可分裝)
    2.放置於不超過一公升的透明塑膠袋、夾鏈袋中
    3.另外放置於檢查盤中,以方便X光機檢查。

    若您因年邁或傷殘疾病需要使用手杖,可以告知航空公司櫃台(最好能提出醫療證明更好)輪椅♿️可能會有免費托運服務。

    灰色地帶(可能被攔查的物品)
    ⚠️折疊傘、一般長柄傘
    ⚠️有附安全塑膠套的指甲剪、刮鬍刀、鈍的小剪刀(我大部分沒被攔但是不代表一定會過)
    ⚠️登山杖(通常過不了💬請托運)
    ⚠️助行手杖(建議帶醫療證明)
    ⚠️嬰兒用奶粉、痱子粉(建議帶未開封的,不要超過500g)
    ⚠️自拍棒、三腳架(「理論上」折疊高度小於60公分,直徑小於1公分可以登機,但是很多人還是被
    ⚠️鋼筷🥢(你沒有看錯就是鋼筷!外國人幾乎只有看過木頭筷子,所以我朋友帶這個結果被誤認成是炸彈爆裂物,所以筷子請帶木頭的出門)
    ⚠️打火機(防風打火機理論上可以帶上去,但是我在臺灣海關看能成功帶上去的人很少幾乎有搜到打火機就丟到危險物品箱裡了,建議當地買就好)
    ⚠️有易燃標誌的噴霧罐(髮膠、防曬、化妝水等產品)
    「不要托運也不要帶上飛機!」安檢人員通常看到這個標示就直接丟掉了!托運也不行!
    ✍️解決辦法:建議當地再買,或是分裝到100ml以內的塑膠噴霧瓶或精油瓶裡。

    😂我最扯的經驗是有一次在法蘭克福機場,因為剛買的「衛生棉條」被海關安檢人員攔下來生氣的問說這是什麼危險爆裂物😳
    我就說這個是女生月經來要用的東西啊...男安檢人員趕緊裝忙去檢查我其他行李🤣🤣🤣
    可能他的健康教育課程也被拿去上數學課了,沒看過棉條...🥴

    若您是有帶嬰幼兒登機的旅客,可以另外攜帶可登機式嬰兒車、奶粉+痱子粉(最好是未拆封的)並事前告知航空公司櫃台,有些航空公司可以提供免費嬰兒車托運、嬰兒食品、玩具等福利給有帶嬰兒登機的旅客。

    ✅要托運✅
    ✔️超過100ml的液體類
    (外包裝寫超過100ml的都不行!)
    ✔️刀類(小剪刀、刮鬍刀、剪指甲刀、瑞士刀...等刀類)
    ✔️開紅酒瓶的裝置
    ✍️含安全套蓋的指甲剪、刮鬍刀、小剪刀,這個是屬於比較模糊的地帶,我之前安檢都有過,但是也是有可能會被沒收,看安檢人員怎麼定義🛂
    ✔️登山杖、傘類、助行杖、針劑類和其他醫療器材(除非能提供醫療證明否則無法登機)
    ✔️各種粉類物品
    ✔️噴霧罐(單一物品不得超過500毫升,每人總計不得超過2000毫升)以上是台灣的民航局規定,外包裝有標示危險可燃物🔥標示的不可托運,其他國家的話也需要符合當地民航局規定
    ⚠️你沒有被抓到不代表這樣做不犯法喔⚠️

    ❎不可托運❎🛂
    ⚠️電池類、行動電源、3C產品
    ⚠️外包裝有寫危險可燃物🔥的任何產品
    ⚠️任何違反民航局規定之產品

    ✍️防狼噴霧不要帶,很多國家會視為有潛在性危險的武器,嚴重的話可能會被航警抓走判刑。

    ❎不建議帶去歐洲浪費行李空間的物品❎
    洗髮精、沐浴乳、護髮產品、肥皂、保養品、防蚊液、墨鏡、漱口水、酒精、精油、乳液、鍋具烹飪用品、卸妝油、牙膏、刮鬍泡、痠痛藥膏、洗面乳、超過350g的各種衣服外套褲子鞋子(睡袋)

    💬以上物品在歐洲都很容易就買得到,甚至比台灣便宜很多。如果你有慣用的牌子可以分裝一些帶去歐洲使用即可

    ✍️隱形眼鏡、隱形眼鏡保養液、面膜、痠痛貼布在歐洲比較貴或是不好買到可以帶去沒關係
    ✍️木筷口罩可帶,歐洲很少見
    ✍️防曬乳若怕買到助曬劑會變黑的可以帶一小瓶去

    2.哪些東西不能過海關?物品攜入境要申報的話要如何申報?(以台灣、歐洲海關為例)

    🇹🇼🇹🇼🇹🇼🇹🇼🇹🇼🇹🇼🇹🇼🇹🇼🇹🇼🇹🇼
    🛂台灣海關入境規定:🛂
    ✔️酒類1公升,捲菸200支(免稅店的一條)或雪茄25支或菸絲1磅(超過須申報
    ✔️非處方藥,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
    ✔️中藥材每種至多1公斤,合計不得超過12種。中藥製劑每種12瓶(盒),總數不得逾36瓶(盒)
    ✍️要帶超過規定的量須醫師證明
    ✔️電器類完稅後2萬元台幣為限,超過金額須申報。
    ✔️保久乳、調味乳、乳酪、奶粉(6kg內,一年不得超過30kg)
    ✔️食米、熟花生、熟蒜頭、乾金針、乾香菇、茶葉各不超過1kg
    ✔️大陸地區之干貝、鮑魚干、燕窩、魚翅各限量1.2公斤,罐頭限量各6罐
    ✔️加工乾燥的植物製品:商業包裝之水果乾(如葡萄乾)乾香菇、不含種子之乾燥中藥材。
    ✔️. 加工或調製完全之植物產品:如製罐(如水果罐頭、果醬)、醃漬(如蜜餞、泡菜、蘿蔔乾,但鹽漬 薑除外)、焙炒(如堅果、花生、茶葉、咖啡豆)者。
    ✔️乾燥磨粉植物製品:如辛香料粉(如辣椒粉、胡椒粉、茴香粉等)、中藥粉、穀類及豆類

    ⚠️須申請檢疫才能帶進去的⚠️
    乾 燥植物產品(不含種子):如乾燥花、乾燥蔬菜、椰棗乾、乾無花果、乾燥植物香辛料、去心乾蓮子、米(糙米及白米,不含稻穀)等。

    ❎違禁品❎
    ❌生奶
    (鮮奶須符合檢疫條件)
    ❌毒品、槍械、盜版仿冒品、管制藥品、瀕臨絕種動物製品
    ❌任何國家的肉製品(真空包裝、泡麵也不行)
    ❌活動物及其產品
    (已加工做成皮製品的不在此列)
    ❌活植物、種子、生鮮產品

    🇪🇺🇪🇺🇪🇺🇪🇺🇪🇺🇪🇺🇪🇺🇪🇺🇪🇺🇪🇺
    🛂歐盟國海關入境規定🛂
    ❎違禁品❎
    任何肉製品(泡麵、科學麵、沙茶醬、各種可能含肉類的食物)
    即使是素食麵但是包裝畫一塊肉可能會被拿去丟,因為對方看不懂🙈
    ❌ 毒品、槍械、盜版仿冒品、管制藥品、瀕臨絕種動物製品
    ❌活動物及其產品
    ❌活植物、種子、生鮮蔬果產品、乳製品(嬰兒奶粉除外)

    ✍🏻再次提醒大家你以前沒有被抓到或是別人沒被抓到,不代表這樣做不犯法
    也不要在網路上宣導個人錯誤的行為來誤導別人(例如我帶了好多肉鬆沒被抓到)
    ✍🏻如果是帶中藥建議帶診所或醫院製作成的一包一包中藥藥粉,藥袋裡最好有標示中藥的成分,西藥也最好也帶藥袋裡有寫清楚藥名、醫師名的處方籤,以免造成誤會。

    ⚠️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新加坡、中東國家等國的入境攜帶品的規定更為嚴格,請務必詳閱相關規定以免吃上官司
    ✍️去這些國家旅行,食品類建議全部都不要帶!菸酒也要注意相關規定!或是寫好入境卡後直接走申報櫃檯,不能入境的海關人員檢查完後就會丟棄,以免抓到被罰很重甚至有牢獄之災。

    3.過海關要準備哪些證明?電子票卷是否要印?車票、門票要提前買嗎?

    🛃普通歐盟國:
    來回機票、住宿之類的紙本證明
    🛃英國...等海關人員可能很機車的國家:
    機票住宿證明、英文財力證明(跟銀行申請)、英文旅遊計畫書
    千萬不要說自己去找親人朋友,會被逼問很久甚至打電話向你朋友求證所有細項
    我朋友在海關被卡了近2小時超傻眼...(說錯話,說謊可能會被帶到小房間甚至遣返)
    ✍🏻歐洲境內非歐盟國家請留意行前需要辦簽證的事宜,俄羅斯旅遊建議2021年以後再去,之前新聞有提到他們政府有提供『有條件的14天旅遊免簽計畫』

    不管是機票,住宿,電子票卷最好都要打印出來,並放在防水的資料袋或夾鏈袋裡
    ✈️伏林、 easy jet:可接受電子機票✈️
    ✈️瑞安航空:官網有明文規定一定要印出紙本機票,若未印出則可能會有罰款...請不要來跟我吵以前誰誰有用電子機票地勤還是讓我過,請按照官網條文走以免受罰✈️
    (很多航空甚至巴士司機、景點驗票員都只接受印出來的紙本證明...所以印出來是最安全的方案,即便官網沒寫要印...有時候網路不穩或手機沒電也開不出電子票卷...)

    至於車票、門票是否提前買,以下建議供各位參考
    I.暑假之類的旺季還是建議提前買,特別是熱門景點、長途火車公車票
    (網路上訂景點門票可能會被收手續費,若不是熱門景點可現場排隊即可)
    II.如果你查詢現場買的車票與早鳥票幾乎一樣錢,請現場購買即可
    III.英國、義大利等國的早鳥票與現場購買的價錢可能差2~10倍,建議出發前的四個多月前就要開始注意是否有售賣早鳥優惠票(不定期售賣,可能要多查幾次,有開賣不代表有優惠票)
    IV.歐洲短程航線(歐洲境內機票)早鳥票也是約出發前3~6個月會出現
    V.某些信用卡容易刷國外車票刷不過(元大之類的...)建議多備幾張卡
    VI.有些長途巴士票Flexibus是可以退票成點數,供一定期限內重新訂票,有些巴士可免費線上劃位,記得多加利用
    VII.可線上訂的火車票一般都分成可退票與不可退票,我都只買便宜的早鳥票...
    如果火車被延誤、取消可以跟站務人員爭取看看是否可改票退票
    (記得查詢這張火車票是否需要額外付費劃位,不然被趕來趕去也辛苦)
    VIII有些巴士票、火車票只提供現場購買

    ✍🏻英文不好的可以用Omio 、busbud 、Rome2rio之類的apps或網頁訂票,雖然資料有時候比較少,也有可能手續費但至少是中文的

    4.轉機要注意哪些事項?建議搭乘轉2趟以上的飛機嗎?

    轉機要注意是否需要轉機簽證之類的(新加坡、日本、香港、印尼、韓國皆免免簽)
    香港轉機:
    上海等中國境內城市轉機:需要台胞證、需要入境後再出境、行李要去行李盤拿取再拿去托運、20000毫安以內的行動電源(需要明確標示容量以及額定能量值<100Wh)

    轉機時間不要抓太緊例如1.5~2小時,除非你全程都是同一家航空公司售賣的機票,不然這樣很容易因為飛機延誤之類的狀況接不上下一班飛機(前後搭乘的航班若不同航空公司建議間隔5~7小時以上較為保險)

    🧳行李是否可以直掛(直接送到最後終點站不用領出再托運)🧳
    全程為同一家航空公司的話一定可以直掛(中國的航空沒有這項服務)
    前後班機為同航空聯盟的成員,理論上可以請地勤幫忙直掛看看(但是對方不一定會答應,因為怕行李不見很麻煩)
    ✍🏻勿把貴重物品、所有衣物放行李箱托運,不見了你會很頭痛....

    📄登機證📄
    有些去櫃檯check in時就會把所有航段的登機證給你,有些則要中間某一段去到transfer desk(轉機櫃檯)領取其餘的登機證。

    5.轉接頭、延長線排插怎麼買?歐洲國家全部都使用歐標轉接頭嗎?
    很多人以為轉接頭沒有在分瓦數使用的...直到我最近才發現這個觀念是錯的!
    (難怪我之前常常轉接頭過熱甚至拔起來有火花...)
    首先建議大家購買時最好選擇有標示CE認證標準的轉接頭較安全(有SGS更好)
    然後使用正確瓦數的轉接頭以免發生危險

    市面上的轉接頭多分為這五種(資訊來源轉接頭廠商頁面)
    I.黑色超薄超小一個的塑料殼轉接頭:建議最大支持瓦數200w....旅行社都送這種
    II.白色殼有貼藍白標籤的(導體為鐵合金):建議最大承載瓦數600w
    III.白色或黑色殼沒貼標籤但有一條彩線的(導體為銅):建議最大承載瓦數2000W
    IV.德標插座(中間有一個帶圓孔的鐵片):建議最大承載瓦數600W
    V.多國轉接頭:建議最高承載瓦數500~1500W(每家規格不一樣)吹風機不一定能用

    一般吹風機瓦數約1000~1600W,旅行鍋:1000W以上,電熱水壺:300W~1500W
    ⚠️吹風機等超過300w的電器不要插在延長線排插上使用!!!

    6.國際電壓型電器好用嗎?
    根據我浪費了兩千左右的台幣,弄壞三台這樣的電器。
    (在台灣用110v幾天後,拿去歐洲插220V的插座秒壞...或是一兩次就壞...)
    建議大家還是買便宜又小台的單一電壓電器出門比較好(尤其電熱水壺、吹風機)
    不僅選項比較多(可以選風量大、體積小、便宜...淘寶很好淘🤣)
    也不會發生插110V插座使用時變很難用(吹風機風量很小,熱水壺煮25分以上才滾...)或是又貴又容易壞的情形

    7.行動電源帶幾毫安培的?充電線可以帶副廠的嗎?
    兩充電孔以上20000毫安以內的行動電源(需要明確標示容量以及額定能量值<100Wh),300g左右品質穩定的大廠牌行動電源比較好(我之前用小米的都很容易壞,機王蠻多,起碼用壞過4個了...都沒用幾次就bye了)

    充電線我都會帶原廠的出門(尤其蘋果用副廠的很容易某天就GG了),另外帶一條副廠的充電線當作備用線或是旅伴有需要時可以借線給他用

    8.有哪些方式可以把我手機的旅遊照片備份起來?相機照片怎麼傳到手機使用?
    (以下內容看不懂的請問朋友或是賣這類產品的店員,專有名詞較多)

    iPhone的話可以同步到iCloud。其他手機也可以用Google drive 、flickr之類的
    與旅伴分享照片也可以用Airdrop,免網路零流量快速互傳照片(限iPhone )
    其他手機也可以用apps或網路硬碟做互傳照片或是發相片到line相簿也行

    單眼相機要把照片傳到手機有以下方法(類單眼也差不多)
    有很多相機都有WiFi功能可以透過連接手機的apps傳輸照片(很慢,操作困難)
    也可以用OTG Lightning線(原廠)三秒就傳到手機裡

    有些運動相機是使用MicroSIM卡,可以用OTG線傳手機
    我的vivo手機有支援MicroSIM卡,可以把卡拿起來插到我的手機上就可以讀照片了

    ✍️手機不會用怎麼辦?拿去台灣的各家電信門市請他教你使用是最快的方式喔😂

    9.哪些電器在任何國家都可以即充即用(110-250v皆可使用)?要帶變壓器出去旅行嗎?

    有USB轉接插頭的電器,都是屬於任何電壓皆可用的電器
    (如果你的充電頭跟充電線是分開的,就那就是含USB轉接插頭的電器了,還是不懂的請看圖)
    現在很多功率300w以下的電器,都會做成這種國際電壓型電器(例如:手機、相機 、筆電)

    高功率電器(如:電熱水壺、吹風機)非常不建議帶110-250v的旅遊電壓的電器出門,因為可以選擇的款式很少而且根據我的經驗很容易壞(我已經用壞幾個了,用不到五次就壞😭)
    可以的話建議使用單一功率的電壓或是用當地的微波爐、爐子煮水也是一個辦法。
    這種電器還有個麻煩的地方就是110v跟220v用起來的感覺差很多,例如同熱水壺在220v只要5分鐘就滾了,110v卻要20-30分,等到天荒地老都還沒煮好...

    然而我建議大家『千千萬萬不要帶旅遊升壓器或降壓器、電湯池出門!』之前含我朋友和某些旅行者分享的經驗就聽到有十幾例接頭冒煙甚至燒掉的案例😱😱😱
    萬一在屋裡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帶歐洲團的導遊也會特別交代大家不要用這個以免發生危險!

    10.可以多人共用一張SIM卡嗎?歐洲所有國家都能使用歐洲漫遊卡嗎?有哪些例外呢?有全球都可以用的SIM卡嗎?

    不要多人使用一張SIM卡容易有誰用得多用得少的爭議。而且多一個人開熱點流量會少超快(我朋友說大約3倍速)所以不建議多人共用一個SIM卡。
    前幾年歐盟國境內的電話卡都可以跨國使用了,但是要去以下地區旅行請留意
    (順便提一下大部分地鐵站裡也常常沒訊號,建議把查出來的路線資訊截圖)
    如果你怕被騙錢買假卡、流量不夠不會找不到地方儲值流量包、電話卡有問題不會處理
    可以先在淘寶之類的買好漫遊卡再到當地使用(有問題還有線上中文客服幫你處理)

    義大利:各家歐洲漫遊卡訊號都不太好,甚至沒訊號,建議在當地辦TIM電信的卡
    (去梵蒂岡不用另外辦卡...)
    瑞士:另外辦電話卡,Vodaphone用戶可以去瑞士當地的門店買專用的流量包
    英國(蘇格蘭):天空島內任何電信都會沒訊號...建議跟當地團比較安全
    巴爾幹半島諸國:
    (只有斯洛維尼亞跟克羅地亞是歐盟國成員)
    有些人說大型歐洲電信的卡在這幾個國家部分地方還有訊號可用
    (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和那兩個歐盟國似乎有訊號,其他可能沒收訊)
    自駕很多地方會沒訊號要記得下載離線地圖,如果漫遊卡訊號不好,可在當地小攤販小店等地買費率很貴的電話卡(建議請他幫你設定好,以免一裝上沒幾秒就不能用了...)
    安道爾:用當地的WiFi即可
    西班牙、葡萄牙、法國:orange電信收訊很好但是郊區可能沒訊號(朝聖之路上)
    俄羅斯、摩爾瓦多、白俄羅斯、烏克蘭、亞馬尼亞等東歐國家也都不適用歐洲漫遊卡
    (土耳其也不能用漫遊卡,波蘭則可以用歐洲漫遊卡...)
    聖馬利諾、馬爾他、塞普勒斯、列支敦士登、盧森堡、摩納哥等歐洲小國:orange等歐洲漫遊卡也有訊號(沒訊號就用當地WiFi或用離線地圖不要浪費錢再買卡)

    11.自駕需要全程都自駕嗎?可以不同點還車嗎?可以開車跨國旅行嗎?

    其實自駕蠻累而且有時候會擔心有罰單或被租車公司亂收費用
    建議大家還是大部分還是以大眾運輸為主(長途巴士跟火車為優先)
    (市區內想要舒服一點可以搭Uber或taxi)
    如果要到大眾運輸較不方便,或是時間規劃上覺得
    建議到一個國家之後再去當地租車當地還車,省掉很多麻煩
    (捷克、匈牙利、奧地利、斯洛伐克等中歐國家還可以省下Vignettes費用)

    至於不同點還車的部分,我建議大家可以看一下租金的是否落差很大
    如果是差台幣一千左右,我建議就同國家A點租車B點還車就好
    落差超過三四千就放棄吧,同點租車還車比較好
    ⚠️非常不推薦跨國還車,不但要繳跨境費用還要繳跨國還車費至少多台幣6千左右!

    我個人習慣在當地機場租車還車,可以很早就取車很晚才還車,時間規劃更彈性
    (通常還車的地方也都是大型空地停車場,開車比較好開...)
    保險部分,雖然有網上買的便宜租車保險,但是一開始要先自己墊付賠償金,再跟租車公司討各種保險所需的資料,你還要去催國外的保險公司做理賠動作(常常要去銀行要跨國匯款的IBAN碼等資料,多半一個多月後才收到款項)
    總之以上操作很繁瑣不太適合新手去做,建議跟租車櫃檯保全險即可(可殺價看看)

    如果你真的很想開車環很多國家的話,記得要跟租車公司說明你要去的國家
    (可能會被收跨國費)
    一般西歐的租車公司不會答應車子自駕行駛到中歐某些國家(捷克、匈牙利、奧地利、斯洛伐克等)所以我才會建議大家單一國租車還車比較好

    如果有其他問題再問我吧!
    下禮拜就是聖誕節了!提早祝大家🎄聖誕快樂🎅🏻囉!
    祝各位抽到我精心準備的各種小禮物喔🎁
    快來下面留言你想要的禮物吧!!!

    ✍🏻✍🏻✍🏻✍🏻✍🏻
    抽獎資格:粉專按讚、在這篇文章按讚並留言你要的獎項
    (一人只能選一項獎品喔!)
    留言格式:我要A獎,(可寫上你想對我說的話)
    星期五晚上11:59截止,星期六公布得獎名單!
    所有獎項於星期一寄出,希望可以聖誕節前收到
    「粉專、這篇文章一定要按讚!不然不符合抽獎資格喔!謝謝您」

  • iphone熱點很慢 在 Men's Game 玩物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25 18:00:00

    網速的測試,ALLEN就是一開始用一機雙待下去切換測試的,所以在同一台手機裡巳測過速度落差很多,才把卡片拆出來放在另一支手機上測的,別再說二台不同手機會有不同結果了,如果是的話也不可能倍數的差距哦,還有就是不要要求ALLEN要做公平的設置來比較,因為我就是代表著一般的遊客遇到的問題,不是代表一位3C高手出國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影片不會做太多的排在因素排除,這才是真實一般人遇到的問題,另外本影片其實有沒有被限速也不是重點,重點就是用漫遊其實慢到爆就對了。

    Men's Game玩物誌會員頻道開啟了哦,歡迎大家來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PxUduEw4oLFvzidCaRuTg/join

    另外ALLEN最近在試著在Twitter發展,如果您有Twitter,可以fallow我
    ✩ Twitter https://twitter.com/mensgametw


    更多影片歡迎參考我的頻道分類清單
    開箱系列 http://bit.ly/2LEfUke
    Men's Talk系列 https://goo.gl/ggoy29
    型男養成日記 http://bit.ly/2McGr4o
    DIY改造系列 http://bit.ly/2M830qQ
    Travel旅遊系列 https://goo.gl/nTwvTK
    探索知識系列 https://goo.gl/VLLo7y
    final cut pro剪輯 https://goo.gl/uek7bP
    Roadbike公路車 https://goo.gl/C2exSB
    Youtuber小教室 https://bit.ly/2vhXSJG

    Men’s Game 的Line官方帳號 (加入有抽獎及新活動第一手通知)
    https://line.me/R/ti/p/%40pmo9375o

    在Men’s Game 官方商店
    (台灣)http://mensgame.tw/
    (買單記得要輸入折扣碼 MensGame95ever 全店可打95折,指定商品除外)

    其它的平台網站
    ✩ 愛奇藝 - http://tw.iqiyi.com/u/2435880607
    ✩ 微博 - http://www.weibo.com/5098991826
    ✩ Twitter https://twitter.com/mensgametw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mensgametw/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allenlai1974/
    ✩ Men’s Business https://goo.gl/ZF5Oqb ( 以Allen為主要內容 )
    ✩ Long Shin Taiwan https://goo.gl/66e7JP (Allen 公司)


    - Allen Lai 個人 & 公司
    ✩ 線上商店 http://niceshop.me
    ✩ Youtube https://goo.gl/HHWdO7
    ✩ Twitter - http://twitter.com/Mr_AllenLai
    ✩ 微博 - http://www.weibo.com/5098991826


    ✩ 影片剪接軟體 - Final Cut Pro
    ✩ Roadbike - Specialized, new venge, SWORKS
    ✩ Camera - SONY DSC-RX100 M4 / Gopro Hero 4 / DJI Mavic Pro
    SONY a6300 / CANON 80D / SONY a7s II

    ✩ 通常我的音樂在哪裡找?
    https://player.epidemicsound.com

    ✩ 如果您有信件需要寄送給我們請寄到以下收件地址

    Men’s Game Studio 工作室 (郵件收發地址)
    Email: allenlai1974@gmail.com
    台北市松江路150巷6號1樓 +886-2-25230234
    NO.6, LANE 150, SONGJIANG RD., JHONG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04, TAIWAN (R.O.C.)

  • iphone熱點很慢 在 米米瘋ViViFun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8-22 06:28:52

    Walking around Tokyo station underground mall 東京駅一番街
    Not a vlog, no intrusive faces or talking, pure Japan only
    🗼💝【東京車站超強攻略】💝🗼
    💁‍♀️💕長輩小孩都ok的東京遊💕🙆‍♀️

    我們年輕時的勇敢窮遊,有了孩子成了親子遊,現在帶父母一起出國旅遊也是一種心願,除了努力工作存錢之外,選對季節、國家、交通方便、人文風景、飲食文化等能夠深受長輩喜愛的,從亞洲開始,米米推薦日本東京😘

    也許東京很多人都玩膩了,但日本依舊是家庭親子旅遊的最佳選擇,不僅食物、文化相近、氣候適宜、交通便利與親切的服務,絕對是第一次帶長輩出國最適合的選擇!逛街購物、神社參拜、登東京鐵塔俯瞰東京夜景,都是超棒的選擇!必遊景點:⛩淺草寺、🗼東京鐵塔、⛩明治神宮、銀座。購物景點:東京車站[東京站一番街]。

    ✏️【東京車站超強攻略】
    東京車站是日本最大的車站之一,不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東京最大的美食集中地,地下街及鄰近的百貨商圈也有許多熱門點可以逛,地下街更因為拉麵一條街、動漫街等多條商店街成為必遊景點。而東京地下街比台北地下街還要錯綜複雜,搞不清楚方向很容易迷路。

    米米為大家實拍「東京站一番街」walk around 散策影音,帶你們實景慢步在東京車站地下街,一起大開眼界或回憶美好旅程,看看美食店家和好逛的店鋪!

    東京駅一番街散策實拍 完整呈現
    💝https://youtu.be/vGg_rgoYmyw

    😋「東京駅一番街」位於八重洲地下中央口改札口,附近有「東京零食樂園」可以逛,裡面包含Calbee+、固力果與森永3大零食品牌,好吃好買還可以看到零食的製作過程,當然也少不了東京車站限定伴手禮零食!

    😘東京地下動漫街集結寶可夢、史努比、航海王、橡子共和國、三麗鷗家族等多間動漫人物專賣店等購物熱點,還可以找到許多東京車站限定設計。
    地點:八重洲北口出來直走,搭乘手扶梯到B1就能直達

    🍜如何在短時間內嚐嚐道地的拉麵,東京車站一番街精選各式各樣的拉麵店家,鄰近八重洲南口,走下樓梯就可以看見拉麵一條街的入口,共有8間拉麵店可以選擇,以沾麵為主打的「六厘舍」相當受到國內外旅客歡迎,可是東京超人氣沾麵店,麵條Q彈有勁,湯頭鮮美、配料實在!
    營業時間:早上 07:30~10:00,中午 11:00~23:00
    公休日期:全年無休
    價格參考:1060 円

    😋黑塀橫丁位於東京車站八重洲口地下一層,以黑墻圍繞而得名,充滿道地濃濃和風味,聚集了許多和食居酒屋、創作風多國籍料理、沖繩料理和韓國料理,壽司、串炸、炭烤雞肉、米澤牛這裡也有,選擇豐富又多樣,而且營業到晚上11點,來吃宵夜也沒問題!

    👜離開佔地廣泛的「東京站一番街」後,就可以來到「八重洲地下街」,這裡匯聚了許多話題性的商店,各種名產及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和北口比鄰相接的「格蘭東京北塔樓大廈 」則進駐了大丸東京店,想逛名牌來這裡也可以逛上一整天!


    ⭐️米米瘋TV旅遊影音頻道
    ⭐️米米瘋家庭生活日常
    💙Line@ : nme@9829t
    💙YT:https://goo.gl/EwD5vX
    💙IG :https://www.instagram.com/vivifuntv
    🐷IG:https://www.instagram.com/lins3pig
    💙TikTok:http://vt.tiktok.com/JHMLj6/
    💙FB:https://www.facebook.com/ViViFunTV/
    💙Blog:https://vivifuntv.pixnet.net/blog
    💙旅奇玩家名人堂專欄:http://www.tripplus.tw
    💙米米瘋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34927899964856/?ref=share
    旅遊、景點、美食、必買、親子活動、專案優惠團購訊息🤗

    李筱維
    美食旅遊生活親子
    Line : @nme9829t
    合作邀約:vivifuntv@gmail.com

    攝影設備
    Canon 5D2
    Canon 100D
    Canon M5
    Canon M50
    Sony RX100
    Sony a7 3
    GoPro7black
    SJ7 STAR
    insta360
    Samsung grar360
    Iphone X
    MEITU T9
    DJI OSMO 1、2
    DJI MAVIC AIR
    麥克風 RODE VideoMic
    SJ / Sony無線麥克風
    閃燈 補光燈

  • iphone熱點很慢 在 小翔 XIA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8-16 22:43:55

    Sony 很有可能在 8 月 31 日,一口氣發表三款新機,包含XZ1、XZ1 Compact,以及中階機種 X1,但是那時候的洩漏圖,真實性並不是這麼的高。而現在所流出的諜照,大致上可以確定 XZ1 的外型,以及所使用的材質。

    -------------------------------------------------------------------------

    主題:Sony Xperia XZ1 外型全曝光?一體成形金屬機身
    資料來源:Sony Mobile、GSMarena、Phonearena
    製作者:小翔 XIANG

    【個人專區】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Blog: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E-mail:xianglin0222@gmail.com

    -------------------------------------------------------------------------

    【精選影片】

    《Sony Xperia X1、XZ1、XZ1 Comapct 流出?規格先預覽!》
    https://youtu.be/-gcWrQb2dHc

    《Note 8 實機照曝光!螢幕出現解鎖畫面》
    https://youtu.be/2BgvAEfAe84

    《iPhone 8 最終設計?外型、規格先預覽!》
    https://youtu.be/s7NdsVxqe74

    《NOKIA 8 外型曝光?蔡司認證雙鏡頭!》
    https://youtu.be/cj3v9qo-1rU

    -------------------------------------------------------------------------

    【Sony Xperia XZ1】謠傳詳細規格:

    ◎外觀
    尺寸:146.8 x 73.4 x 7.6 mm
    重量: g
    材質:
    顏色:黑色、太空藍、金星粉、暖銀

    ◎螢幕
    尺寸:5.2吋(螢幕佔比:%)
    材質:IPS
    解析度:1920 x 1080p(424ppi)
    技術:TRILUMINOS、X-Reality、動態對比增強、色彩調整對應技術、HDR 10
    玻璃:2.5D康寧大猩猩玻璃(第五代)
    多點觸碰:支援

    ◎硬體
    作業系統:Android 8.0.0
    處理器名稱:Qualcomm Snapdragon 835
    製程:10奈米
    CPU:八核心(4x2.45 GHz Kryo + 4x1.9 GHz Kryo)
    GPU:Adreno 540
    記憶體:4GB RAM(LPDDR4X)
    儲存空間:64GB ROM(UFS 2.1)
    記憶卡:microSD(最大擴充容量256GB)
    電池:3000 mAh(固定式)支援QC 3.0快充、Qnovo

    ◎主相機(不確定)
    畫素:1,900萬
    光圈:f/2.0
    技術:等效焦距25mm、IMX 400、1/2.3″感光元件、單畫素尺寸 1.22μm、三重影像感測技術、混合式追焦、960 fps超級慢動作錄影功能、預測擷取功能、0.5 秒快速啟動與拍攝功能、防失真快門、低亮度相片:ISO12800 /4000 (影片)、HDR 相片拍攝功能、8倍數位縮放功能、BIONZ™ for mobile、5軸錄影數位防手震、美顏模式、全景模式、自動HDR等。

    錄影:4K@30fps、1080p@30/60fps、720p@960 fps


    ◎前相機(不確定)
    畫素:1300萬
    光圈:f/2.0
    技術:1/3.06 吋 Exmor RS™ for mobile CMOS、單畫素尺寸1.12μm、22 mm廣角鏡頭、5軸錄影數位防手震等。
    錄影:Full HD

    ◎通訊(不確定)
    SIM卡:nanoSIM(雙卡雙待、4G+3G、3選2)
    通訊網路:2G GSM 四頻、3G WCDMA 850 + 900 +2100、台灣4G全頻。
    LTE等級:Cat.16(下載1024 Mbps、上傳150 Mbps)
    載波聚合:4CA
    VoLTE:有

    ◎連結
    連接埠:USB Type-C 3.1
    Wi-Fi:802.11 a/b/g/n/ac、Wi-Fi Direct、DLNA、熱點、雙通道
    藍牙:v5.0(A2DP、LE、aptX、LDAC)
    GPS:GPS、A-GPS、GLONASS、BDS
    其他:NFC、OTG、Chromecast、Miracast…

    ◎音訊
    技術:Hi-Res、高解析音訊(LPCM、FLAC、ALAC、DSD) 、DSEE HX™、LDAC 數位噪音消除功能、ClearAudio+…
    格式:mp3、mp4、3gp、wma、ogg、amr、aac、flac、wav、midi、ra…
    3.5耳機孔:有
    雙喇叭:有
    FM收音機:無

    ◎感應器
    指紋辨識、光源感應、距離感應、加速計、陀螺儀、電子羅盤、氣壓計、計步器…。

    ◎其他
    指紋辨識:有
    防水防塵:IP65/IP68(可在水深1.5公尺下,長時間浸泡)
    個人智慧助理:Google Assistant

    ◎資訊
    售價:
    上市:2017/09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官方網站:
    網路頻段:

    -------------------------------------------------------------------------

    【Sony Xperia XZ1 Compact】詳細規格:

    ◎外觀
    尺寸: mm
    重量: g
    材質:
    顏色:黑色、地平線藍(天邊藍)、雪白銀、暮光粉

    ◎螢幕
    尺寸:4.6吋(螢幕佔比:%)
    材質:IPS
    解析度:1080 x 720p(424ppi)
    技術:TRILUMINOS、X-Reality、動態對比增強、色彩調整對應技術、HDR 10
    玻璃:2.5D康寧大猩猩玻璃(第五代)
    多點觸碰:支援

    ◎硬體
    作業系統:Android 8.0.0
    處理器名稱:Qualcomm Snapdragon 835
    製程:10奈米
    CPU:八核心(4x2.45 GHz Kryo + 4x1.9 GHz Kryo)
    GPU:Adreno 540
    記憶體:4GB RAM(LPDDR4X)
    儲存空間:32GB ROM(UFS 2.1)
    記憶卡:microSD(最大擴充容量256GB)
    電池:2800 mAh(固定式)支援QC 3.0快充、Qnovo

    ◎主相機(不確定)
    畫素:1,900 or 800萬
    光圈:f/2.0
    技術:等效焦距25mm、IMX 400、1/2.3″感光元件、單畫素尺寸 1.22μm、三重影像感測技術、混合式追焦、960 fps超級慢動作錄影功能、預測擷取功能、0.5 秒快速啟動與拍攝功能、防失真快門、低亮度相片:ISO12800 /4000 (影片)、HDR 相片拍攝功能、8倍數位縮放功能、BIONZ™ for mobile、5軸錄影數位防手震、美顏模式、全景模式、自動HDR等。

    錄影:4K@30fps、1080p@30/60fps、720p@960 fps


    ◎前相機(不確定)
    畫素:800萬
    光圈:f/2.0
    技術:1/3.06 吋 Exmor RS™ for mobile CMOS、單畫素尺寸1.12μm、22 mm廣角鏡頭、5軸錄影數位防手震等。
    錄影:Full HD

    ◎通訊(不確定)
    SIM卡:nanoSIM(雙卡雙待、4G+3G、3選2)
    通訊網路:2G GSM 四頻、3G WCDMA 850 + 900 +2100、台灣4G全頻。
    LTE等級:Cat.16(下載1024 Mbps、上傳150 Mbps)
    載波聚合:4CA
    VoLTE:有

    ◎連結
    連接埠:USB Type-C 3.1
    Wi-Fi:802.11 a/b/g/n/ac、Wi-Fi Direct、DLNA、熱點、4x4 MIMO雙通道
    藍牙:v5.0、A2DP、LE、aptX、LDAC
    GPS:GPS、A-GPS、GLONASS、BDS
    其他:NFC、OTG、Chromecast、Miracast…

    ◎音訊
    技術:Hi-Res、高解析音訊(LPCM、FLAC、ALAC、DSD) 、DSEE HX™、LDAC 數位噪音消除功能、ClearAudio+…
    格式:mp3、mp4、3gp、wma、ogg、amr、aac、flac、wav、midi、ra…
    3.5耳機孔:有
    雙喇叭:有
    FM收音機:無

    ◎感應器
    指紋辨識、光源感應、距離感應、加速計、陀螺儀、電子羅盤、氣壓計、計步器…。

    ◎其他
    指紋辨識:有
    防水防塵:IP65/IP68(可在水深1.5公尺下,長時間浸泡)
    個人智慧助理:Google Assistant

    ◎資訊
    售價:
    上市:2017/09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官方網站:
    網路頻段:https://www.frequencycheck.com/
    -------------------------------------------------------------------------
    【CC Music】
    Nicolai Heidlas - Drive (CC)
    https://soundcloud.com/nicolai-heidlas
    -------------------------------------------------------------------------

    #XperiaX1 #XperiaXZ1 #XZ1Compact #索尼2017新機#XZ1 #Sony手機 #索尼手機 #Sony智慧型手機 #Sony雙卡手機 #小翔XIAN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