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iphone未分享位置線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iphone未分享位置線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phone未分享位置線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phone未分享位置線上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敏迪選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要來認真講經濟學人的封面了。 我不只要講封面,我還要講內文,大獎特獎。 這次經濟學人把台灣放在封面,了不起,光宗耀祖。 但其實,不是只有一篇文章這麼簡單。 這次經濟學人總共用了四篇文章的篇幅, 認認真真把「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從裡到外分析一遍。 這四篇文章分別是: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中...

iphone未分享位置線上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11:52:39

【@girlstyle.mag 】盤點80、90後必懂的9件被時代淘汰產物 . 眨眼間就來到 2020 年,大家還記得上一個 10 年的事嗎?隨著時代愈來愈進步,其實在近十年間不少事物、風景都已經變化好多,想必橫跨兩個時代的 80、90 後感受都一定很深吧!究竟這些年來又多少被時代淘汰的物件?看完之...

  • iphone未分享位置線上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04 11:40:34
    有 1,338 人按讚

    我要來認真講經濟學人的封面了。
    我不只要講封面,我還要講內文,大獎特獎。
    這次經濟學人把台灣放在封面,了不起,光宗耀祖。
    但其實,不是只有一篇文章這麼簡單。
    這次經濟學人總共用了四篇文章的篇幅,
    認認真真把「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從裡到外分析一遍。
    這四篇文章分別是: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使台灣處於危險之中》
    《現在在美國,就算原本是鴿派的中國觀察家,也變得鷹派了》
    《台積電如何掌握晶片的地緣政治》
    今天我們就來翻譯這四篇文章,
    然後再跟大家分析,經濟學人這是在幹嘛。

    1.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台灣是個有2400萬人口、距離中國160公里的島嶼。
    過去,北京領導人一直說,他們管理的中國只有一個,而台灣是其中一部分。
    美國也贊同一個中國的說法。
    但其實,美國花了70年,確保有兩個。

    上個月,美國的印太司令戴維森上將告訴國會,他擔心中國會在2027年襲擊台灣。
    這將會是一場災難。
    災難的中心,是全球最重要的晶片製造產業鏈。
    另外還有一個隱性的災難。
    如果中國攻打台灣了,但美國的第七艦隊沒有趕到,
    中國將會主宰整個印太地區。
    而「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一詞,將會徹底瓦解。
    過去五年中,中國海軍發表了90艘大型艦艇和潛艇,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四到五倍。
    中國每年製造100多架先進戰鬥機,還提早準備了太空武器。
    中國的導彈可以精準的攻打台灣、日本、韓國、以及美國的關島。
    在模擬中國對台灣進攻的戰爭遊戲中,美國已經開始失敗。

    中國這兩年來踐踏了香港的一國兩制、積極搶佔南海並建立軍事基地。
    這些動作,都在提醒美國的分析師,中國遲早會對台灣動武。
    動武,不是因為萬不得已,而是因為它可以。

    但這樣好像又顯得太悲觀了。
    雖然中國越來越獨裁和民族主義,但習大大還沒開始為他的人民做好開戰的準備。
    他們最近才要慶祝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還在強調穩定、繁榮、脫貧。
    中國現在還有本錢繼續等,他又何必冒險呢?

    唉,這也難說啦。
    在美國,沒人真的知道習近平在打什麼算盤。
    他現在是永久任期,又已經對香港、新疆出手了,胃口被養大了,
    你很難說,他會不會把收復台灣當作是他任內最後一個統一大業。
    所以,美國和台灣要提早準備了。
    台灣現在不宜再買一些華而不實的大型昂貴武器,
    多買一些可以阻止中國兩棲入侵的防禦設備和技術上吧。
    而美國你要趕緊去找日本和韓國,安定他們心寧,讓他們知道美國有辦法阻擋中國,而他們必須加入這場戰爭。
    或是另一個方法,就是美國你要讓中國知道,你其實不會支持台灣獨立,但論戰爭你是打得贏中國的。
    或許這樣會讓中國知難而退。

    最好的狀況還是戰爭不要發生。
    畢竟那些只能在戰爭中解決的問題,通常都會被拖延啦。
    就像鄧小平說的:
    「這些問題將會留給更聰明的下一代。」
    現在在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上,給予政治家們嚴峻的考驗。

    2. 《#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使台灣處於危險之中》
    中國在軍事力量上遠超過台灣。
    台灣若要打敗中國,只能依賴美國。
    但美國軍隊要顧的是全球,所以中國有地主優勢。
    中國擁有專門用於殺死航母的導彈,還有其他可以對美國關島基地進行精確打擊的導彈。
    中國甚至建立了一個訓練中心,由一支專業的敵對部隊模仿敵人(在這種情況下為美國)的學說和戰術。
    印太司令戴維森上將對國會說,
    「中國的軍事威脅是在這十年中顯現出來的,實際上是在未來六年我們就會親眼見到。」

    中國知道,對台灣的全面兩棲入侵是二戰以來最雄心勃勃的冒險。
    如果它失敗了,局勢將會進入「長期封鎖」。
    即便失敗的機率不低,習近平仍然有可能下令進攻。
    因為他這幾年的發言,讓人們覺得他是不是把收復台灣當作任內最後一塊拼圖。

    但問題來了。
    假設戰爭真的開始,美軍踏入台灣領土,和中國解放軍對抗。
    萬一解放軍沒有向美軍開槍,美軍會先動手嗎?
    這考驗了拜登政府的心智:美國到底要幫到什麼程度?

    台灣政府很聰明,知道台灣民主發展的再怎麼好,對其它國家來說都不重要。
    所以台灣政府到處強調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對全球極其重要。
    他們還強調台灣的地理位置。
    萬一美國迴避了與中國的戰爭,台灣落入中國手中,那日本和韓國,乃至南海,通通都會陷入嚴峻和恐懼的狀態。
    而美國,將會因此被趕出太平洋。

    3. 《#台積電如何掌握晶片的地緣政治》
    沒有它們,整個產業將無法正常運轉,指的就是台積電(TSMC)。
    台積電是全球市值排名第11的公司,控制著84%的晶片市場。
    它在頂級晶片領域取代了美國巨頭英特爾,英特爾在他後面只能吃土(它原文真的寫left it in the dust)。
    它也狠狠將韓國三星拋在後頭。
    台積電是個精明的地緣政治玩家。
    2020年,它有62%的收入來自總部在北美的客戶,而中國的客戶佔了17%。
    它成功讓中美兩個超級大國離不開它,高啊!

    台積電的起飛點是iPhone 6。
    當時這款手機大賣,負責生產裡頭晶片的台積電因此賺得一筆橫財。
    接著,它開始將大量利潤再投入晶片的研發,以及廠房擴建。
    今年1月,它說要把資本支出提升到250億美元。
    4月,又提升到300億美元。
    它甚至計畫在為來三年,支出1000億美元。

    台積電創造了一個正向循環。
    早於其他任何人開發最新技術,可使它收取更高的價格並獲得更多的利潤,
    然後利潤又被用於下一代技術等等。
    競爭對手已經威脅不了它了。
    台積電面臨最嚴峻的威脅,是來自地緣政治。
    據業內人士說,台灣政府鼓勵台積電盡量將高端生產保持在島上。
    而台積電照做了。
    台積電總價值570億美元的長期資產中,有97%位於台灣。
    它的56,800名員工中,約90%位於台灣。

    三年前,美國開始做些事情,來破壞這微妙的平衡。
    川普的華為禁令,讓台積電損失中國的訂單。
    同一時間,美國開始規劃國內的晶片計畫,希望可以用政府之力,幫助英特爾搶回霸主地位。
    無論如何,目前沒人敢動台積電。

    4. 《#現在在美國,#就算原本是鴿派的中國觀察家,#也變得鷹派了》
    尼克森時期(1972年),他和毛澤東互相承諾,不會打造全球霸權。
    但過了半世紀,一切都變了。

    「現在在白宮,成為一個對中鷹派不需要任何勇氣。
    相反的,你需要勇氣,不變成這樣的人。」
    這句話是一個給了好幾任中國總理的人講的。
    他和其他專家看見白宮正在轉變,從溫和派,變得越來越抗中。
    過去那些鼓吹對中溫和的人,現在正被最尖銳的鷹派辯護者攻擊。

    是中國自己的作為催化了這一個轉變。
    它加大近海的軍事行動、
    實施戰狼外交、
    粉碎香港的公民自由、
    拘留大量新疆維吾爾族人、
    習近平甚至取消任期限制。
    以上這些行為,都震驚了許多鴿派分析師。

    川普開啟了美國的抗中政策。
    而現在來看,拜登就任以來,在外交上並沒有推翻川普的政策。
    (敏迪自己補充,內政上倒是翻到併軌)
    拜登延續著川普時期的強硬路線,但也沒有再多了。
    而這個氛圍也影響了美國的民主盟友們。
    可以說,現在對中強硬可是時下最流行,還不快跟風。
    但大家也已經開始擔心,萬一中國硬起來對抗美國,怎辦?
    畢竟以前中國和美國有著共同敵人,就是蘇聯。
    但現在,他們只剩下彼此了。

    -----------翻譯結束,分析開始-----------

    #英國雜誌講中美對抗
    #危險的不會只有台灣
    我們要怎麼看待經濟學人這一期的四篇文章呢?
    經濟學人是英國雜誌,他們過去的確時常用封面調侃中國,但大多以政治問題為主。
    但這次,他們直接以台灣為主角,
    而且又在四個篇幅當中挪了一篇專門書寫台積電。
    所以對英國人而言,美中對抗不再只是「太平洋的事」,
    而是全球晶片供應的大事。
    用這樣的視角來看,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它封面說的「危險」。
    經濟學人所說的危險,不是指台灣隨時會被中國攻打的「物理上」的危險。
    而是台灣如果被攻下來,全球局勢會有180度的轉變。
    這個轉變,可能就會給其他國家帶來危險。

    第一篇當中有個詞「#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
    現在全球就是處於這樣的狀態。
    所有人用美元交易,美國要去你家駐軍,你要答應。
    但是全球霸主這個位置很多人覬覦。
    早期只有俄羅斯,現在又加了中國。
    美國開始應接不暇了。
    所以為什麼台灣會危險?
    背後呈現出來的原始問題,就是 #美國的手忙腳亂。
    以前美國就靠第七艦隊這隻臂膀,安安穩穩的護著第一島鏈。
    但現在,經濟學人直接點名,
    如果中國對台灣開戰,第七艦隊沒趕上,美國治世一詞就垮了。
    所以雖然封面是以台灣為主角,
    但台灣是「物理上」的危險。
    美國,才是這四篇下來,最該感到危險的人。

    但是當然,美國垮了,台灣就是陪葬品。
    噢不對,台灣應該是美國垮台前第一根斷掉的梁柱。
    我們先斷,美國才應聲崩塌。
    沒錯,我們就是棋子。
    我們的地理位置、國力、戰力,就真的只能當棋子,難不成你還想當大玩家啊?
    但是下這盤棋的,不只有中美而已。
    台灣身後還有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澳洲。
    這些玩家也都是中國的敵手,也都不希望整盤棋被中國捧去。
    所以啊,不要覺得我們被美國當棋子很不爽,搞得敵我不分。
    台灣是身後這些玩家的寄託,我們將自己的重要性鞏固好,甚至放大,
    要讓大玩家們捨不得拿你出去祭祖。
    別忘了,棋盤當中不只有小兵,
    我們也可以當王牌啊,有點志氣嘛。

    兩篇貼文原處都在我家官網,歡迎分享起乃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503_taiwan/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504_taiwan/

    最後跟大家宣傳一下。
    今天晚上,我和范琪斐、德國之聲記者鄒宗翰會一起在范姐的Youtube上直播。
    這是一個新型態的線上節目,節目名稱叫《斐姨所思》。
    (不要笑,阿姨很喜歡這個名字)
    每個禮拜二晚上,范姐會和兩個輪值來賓+一個外部來賓,
    一起聊一則國際新聞,加一則台灣新聞。
    這禮拜由我打頭陣。
    我沒上過電視節目,這種新聞直播也是第一次。
    能不能轉行當名嘴就看這次了。
    敏粉晚上聊天室刷起乃~~~~~
    #我敏粉我驕傲
    #直播連結到時候會放范姐粉專

  • iphone未分享位置線上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8 22:02:00
    有 739 人按讚

    我去過兩次時代廣場,但是沒在那裡跨年過,也不會特別想去那裡跨年。

    事務所裡的日本前輩川桑,年輕時曾跟剛結婚的妻子,展開過一段長達三年的環球旅行。「環球旅行」或「環遊世界」這詞彙好像很久沒聽到過了,記得以前曾經風潮過一陣子,如今忽然聽到竟感到有些陌生,甚至忍不住上網查一下,懷疑是否使用正確。總之,在環遊世界這詞彙一說出口,還是件很令人(或者只有我?)嚮往的年代,川桑的其中一站,就是去時代廣場跨年。

    他曾告訴我,一輩子很應該要去那裡體驗一次跨年。他分享經驗談,告訴我該如何在那一天從百萬遊客之中脫穎而出,順利擠進時代廣場上最好的位置,同時還提點我必須仔細準備好的注意事項。

    「會場只進不出,所以你連想上廁所都不能離開。一走,就回不來了。必須包紙尿布,」川桑說:「要是真的想小便了,至少不會尿褲子。」

    在攝氏零下的寒冬中,他的秘訣是腹部要貼滿一圈暖暖包。

    「只要你的肚子是暖的,就不太會想尿尿。」

    我光是聽到這裡就知道這招對我絕對沒用。還好我本來就沒想去時代廣場跨年,因此接下來也就沒問他該如何挑紙尿布了。

    雖然我沒想過要去時代廣場跨年,但卻曾經很憧憬去到那裡。

    ●相隔十八年的舊地重遊

    第一次踏上時代廣場是在大學的暑假。那年夏天,跟朋友報名了紐約郊區為期兩週的英文課程,但想也知道學英文只是個幌子,因為那年代役男出國很麻煩,唯有透過這方式才比較簡單,而且學校提供宿舍,經濟實惠地解決了前兩週的住宿問題。每天中午課一結束,我們就從郊區往曼哈頓市中心跑,兩週後課程結束,直接搬去中央公園哥倫布圓環附近的YMCA,又待上兩週。前前後後在紐約居遊了一整個月,非常奢侈的時光。

    直到現在仍清楚記得,第一次站在時代廣場上的感受。原來,傳說中的國際大都會就是這個樣子啊!我在心中讚嘆。大城市的繁華氣味生猛而新鮮,不夜城的霓虹光彩奪目,一下子就擄獲了人生正在起飛,尋找風向的自己。

    那一年我才二十歲。去紐約完全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所有的事物在涉世未深的我看來,一切飽滿驚奇。在智慧型手機尚未誕生,社群網站也不發達,全球化更尚未吞噬各地的年代,紐約和台北在各方面來說,都相差得很遠。沒有網紅和旅遊達人事先暴雷,在第一手的親身體驗中,那是一個好容易就能獲得嶄新體驗,並刷新價值觀的時代。

    第二次再踏進時代廣場,一眼瞬間十八年。世紀的數字往上跳,我從後青春期邁向中年。生活的據點搬遷至東京,另一個常被人稱羨的繁華都會。這些年走過的國家,見過的世面開闊許多,再回首時代廣場,沒有過往處處驚喜的震撼,更多的是時光對照的感觸。

    Time Square的緣由來自於《紐約時報》,照理說應該中譯成「時報廣場」更為貼切,但說成「時代廣場」也積非成是成定案。我倒是喜歡這個將錯就錯的翻譯,因為這裡真的記錄著跨越好幾個時代的歷史記憶,無論是世界的、紐約的,或是遊客的。像我這種跨過青春時代,隔了十八年還有幸舊地重遊的旅人,時間感自然不在話下。

    在廣場上邊走邊看,那些賣著大同小異的紀念品店,印著NYC卻都不是美國製的T恤、磁鐵、馬克杯、地標裝飾品或筆記本,年輕時真是買了不少,但這次卻一間也沒進去逛。把省下的錢多吃一餐美食,多買包咖啡豆,身心愉悅了最實際,還不會造成囤積的負擔。這算不算是一種長大了,成熟的證據?

    頂多就是拍拍照吧。從前擔憂膠卷底片不夠用,很困擾,拍得錙銖必較;現在是一不小心就拍太多了,也困擾,回旅館後得花時間篩選出滿意的一張,修圖上傳。

    ●時代變化中更迭的廣告招牌

    時代真的不同了。佇立在時代廣場,三百六十度環顧視野,想起那個懸在外牆上冒著煙的日本合味道杯麵,不知何時已被時光吞沒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來自韓國和中國各行各業的廣告。

    在「世界的十字路口」投放廣告,當然所費不貲。據說時代廣場出現的最高廣告價格記錄,是Google曾租下一面約八層樓的廣告牆,一個月耗資近七千萬台幣。就算比較邊緣的看板位置,平均的刊登「一般價」大概兩週也要台幣五百萬。

    在最精華位置的廣告,因費用高,出現的多還是知名大廠商,不過,環繞在核心位置周圍的小廣告,這幾年開始讓時代廣場的廣告風格大為轉變。

    有很多中國廣告代理商買下小塊螢幕的廣告權,再以五到十秒為單位,宣稱只需五萬台幣左右就能登上時代廣場,薄利多銷給中國境內的客戶。這些客戶刊登的商品,不是針對美國人的,有些甚至根本只寫中文,目的只是過水加持罷了。影像傳回中國國內,可宣稱是榮登時代廣場的人氣品牌,最終是為了內銷。

    另一種近年來出現最多的廣告,是中國粉絲集資為偶像慶生的廣告。粉絲不願自己鍾愛的偶像輸給其他人,自掏腰包大打廣告戰,也算是強國奇聞。途經的幾個西方遊客抬頭看,問彼此那些人是誰?沒人答得出來。一臉茫然,名符其實寫滿了黑人問號。

    從前靜止不動的霓虹招牌,現在是一個比一個尺寸還誇張的LED螢幕,炫目的畫面不斷抽換,活像人生的走馬燈。記憶中,當年夜裡最閃亮的招牌,該屬維京(Virgin)唱片行或是華納兄弟商品店吧,如今已不見蹤影。

    時代變了。以前曾流連在維京唱片裡,試聽過許多稀奇古怪的CD唱片,現在拿出iPhone就能在串流音樂平台上隨時隨地找到想聽的歌。

    ●時代洪流中的STRAND BOOKSTORE

    時代怎能不變呢?唱片行一間又一間的消失,CD一年恐怕也沒買到一張。倒是更古老的書籍,賣紙本書的書店,雖然在視聽媒介的列強環伺下亦是奄奄一息,但似乎還比唱片行的下場好一點。只是書店不能只是賣書而已了,得靠兼賣各式各樣的商品來補貼營收。特別是知名的老書店,針對前來朝聖打卡的遊客,走進書店或許不會買多少書,但至少做些印著書店名稱的原創紀念商品銷售,也算雙贏的皆大歡喜。

    其中,1927年創業的「STRAND BOOKSTORE」是紐約最具代表性的獨立書店,最初座落在紐約第四大道上,後來搬遷至靠近Union Square的地方。因歷史悠久,聲名遠播,過去除了賣書收益以外,還能依靠舉辦講座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購買紀念品營生,然而二〇二〇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遊客和顧客同時歸零,一度陷入存續危機。紐約愛書人聽聞慘況,在推特上發起拯救STRAND BOOKSTORE運動,在疫情中戴起口罩去買書,店門外出現難得一見大排長龍的感人場景。

    第一次去紐約時,去的多是像「Barnes&Noble」這類型的大型連鎖書店,第二次造訪時,則特別喜愛走訪獨立或二手書店。STRAND BOOKSTORE自然也在我的行程中。書店從裡到外的裝潢,有著一張樸實的臉,不因為其外表過度亮麗而搶戲,將書店的主角身份,還給書籍本身。一間幾乎看來像圖書館風格的書店,在台灣或日本,已經愈來愈少見了。愛書人來這裡不是為了「逛」書店,而真的是找書和買書吧。

    慚愧的是旅人的我,多少也是抱著朝聖之心而來的。確實最終沒購入任何一本英文書,只好買些書店印製的書袋和明信片聊表支持心意。

    STRAND BOOKSTORE跟其他知名的書店一樣,在店內販售印著店名的原創商品,滿足粉絲和慕名而來朝聖者。從書袋、背包、托特包、小包到筆袋等,竟多達一百五十款以上,絕對是我見過擁有最多原創商品的獨立書店,真是徹底善用了它的響亮名聲。

    ●時代的風潮

    老書店要闢出新的生財之道,否則很難存活下去。於是,在時代廣場上最醒目的位置,STRAND BOOKSTORE開了一間名為「STRAND KIOSK」的小攤位。店開在這裡,客層目標當然不可能是愛書人。針對觀光客的口味,小攤位上擺滿紐約的旅遊紀念品、明信片和地圖,當然也有他們書店的原創商品。不過在這年代,有了Google Map誰還會買地圖呢?而明信片想必也很少人寄了。至於書,還是有的,在攤位一角靜靜躺著。倘若真有觀光客佛心來的挑了本書買,對書店來說當然也是好事,雖然駐足腳步的人,大多還是為了挑一雙印著紐約的徽章、衣服或襪子。

    然而,有人並不喜歡這個光景。大半輩子都居住在紐約的幽默作家弗蘭‧利波維茲(Fran Lebowitz)在Netflix紀錄片《假裝我們在城市》裡曾踏上時代廣場。愛書人的她,在「STRAND KIOSK」攤位前感慨萬分。

    「你覺得把書帶進時代廣場這樣公平嗎?我覺得這樣對書不公平。」

    在鏡頭前,弗蘭毫不客氣地質問攤位上的店員。

    「嗯……妳說得對,不過書本沒有發言權。」店員尷尬地回應。

    弗蘭認為在觀光客才會流連的時代廣場中央,你擺了一個書攤卻沒辦法賣書,只賣T恤什麼的紀念品,對於書來說真是一件傷人的事。

    「我們賣很多袋子……我們也有賣書。」店員試著辯解。

    愛之深責之切。對於從小到大,只要書一不小心失手掉在地上,撿起來就會立刻親吻書本的弗蘭而言,一切的情緒只是因為她真的愛書,愛STRAND BOOKSTORE,不忍一間書店淪落到時代廣場變成觀光土產店。

    可是,世界總以我們難以預料的方向變化,許多事雖然不那麼甘願,但為了維持下去,也只能夾縫中求尋改變而做了。

    就像誰會知道,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一百一十四年來,時代廣場會首次遭逢一個沒有任何遊客在場的跨年之夜呢?既然不願停辦,那麼也只好順應時勢而改變,用線上倒數計時的晚會,繼續維持傳統。

    因業務之需,搬回到和歌山鄉下的前輩川桑,不知道在網路上看見空無一人的時代廣場跨年夜,心底會湧起怎麼樣的回憶與情緒?我忽然間想到他。同時我也在想,歷經一場疫情之後,即使在國境解封的未來,我和時代廣場的距離也將愈來愈遙遠了。

    世事無常,時間太少,世界太大,我還有更多該去而未去的地方。

    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自己重返時代廣場,在夜裡,抬頭看見四周的廣告螢幕,播放著我相隔十八年的兩次曼哈頓旅行畫面。

    我看得正起勁,可是不一會兒,時代廣場突然大停電,陷入一片漆黑。再度恢復光源時,廣告招牌全被替換成陌生的面孔,那些粉絲團為偶像集資的廣告。

    我離開時代廣場,忍不住又回首看了一眼。

    螢幕中青春的臉孔閃爍著,彼此交錯,在時代廣場上誰都想要領一個時代的風潮。我仔細辨認了一會兒,卻覺得看久了全太相似,像一個模子打出來的拓印,不斷重複轉印,直到漸漸失去了清晰的輪廓。

    ★更多照片請點選連結 https://wp.me/p6anwi-OJ

    #旅人的形狀 #如果可以再出發
    #世界 #紐約篇
    #新文首刊
    #張維中散文

  • iphone未分享位置線上 在 范巧茹 • 范巧工作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31 10:43:36
    有 60 人按讚


    2020年7月31日(周五) 范巧茹

    美國昨日有不少經濟數據出爐,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第一季收縮5%後,第二季跌32.9%,是有紀錄以來最差,令隔晚道指曾跌逾500點,但大型科企陸續公布業績後,帶來驚喜,道指跌幅收窄。另,觀望美國大選是否延期。

    主要看4間科企股業績。首先是蘋果,有分析指季績最令人感到驚喜。第三季每股盈利2.58美元,好過預約2美元。收入上升11%至596億元,好過市預期。集團同時宣布股份一拆四,可留意會否令股價進一步向上。行政總裁庫克指,5至6月收入有改善,主要受惠政府的刺激指施。但有消息指新一代iPhone或延遲推出,將影響新一季收入或憧憬。蘋果股價於市後時段繼續向上。我約十年前由一個 Nokia鐵粉改為買入第一隻蘋果產品(iPad2),同時購入蘋果股票至今,因為美股夜晚trade,所以一直無沽貨持有至今。

    亞馬遜上季非通用會計準則(GAAP)盈利52億美元,收入升40%,好過市場預期。股價市後時段繼續向上。

    Alphabet季績表現不俗,第二季收入跌2%,較市場預期好,是上市16年來首次錄得按年季度下跌,主要因為商界減少廣告開支。

    Facebook第二季營業收入187億美元,好過市場預期,但增幅創上市以來最低。

    幾隻大型科企股業績後股價升幅不俗。今早道指期貨由跌轉升,納指期貨升逾1%。市場早前觀望美科企業績表現,所以今周香港多隻科技股,包括ATM都是窄幅波動。現時見到美國4間大型科企,再對比受疫情衝擊的舊經濟股,季績有交代亦可取。本港科技股,有機會可以再上車。

    若騰訊(0700)股價造好,不排除帶動恒指表現,但不要期望太高,科技指數睇頭或較好。金管局連續第二日接錢,昨在市場上接15.5億元,北水淨流入增至逾50億元。恒指最叻都只是重回短線上升趨勢線(黃色),未必很容易突破。昨日期指結算,指數表現不太理想,相信現時維持上落市格局,焦點繼續在科技股上。

    騰訊股價萬一回試頸線位,是一個吸引的位置,現價與高位(564元)相差不太遠。我覺得向上甚至突破機會,大於向下跌穿頸線。市場將會憧憬其業績表現。

    阿里巴巴(9988)突破上升通道,走勢不太差,燈號維持5粒綠燈。美團(3690)昨提及其特性是悶一段時間,有心機就繼續持貨。現時於200元水平上落,或待業績後才突破。其業績表現或受累旅遊、酒店等業務發展,但其外賣、餐飲業務不可能太差,我對其業績仍然有信心。

    下個月再講。

    (純分享,請閣下對投資決定負全責)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