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intel虛擬化技術是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intel虛擬化技術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ntel虛擬化技術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ntel虛擬化技術是什麼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37的網紅方保僑 Francis Fo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左右逢源不可再 在內地工作或生活的人應該都知道,由於中國有「防火長城」,所以無法使用Facebook、 WhatsApp、Twitter、Google search、Telegram等,以及瀏覽一些外地網站,除非利用超技術「翻牆」,才可穿越「防火長城」。因此,大家在香港的網站上看見有那麼多內地網...

intel虛擬化技術是什麼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2 14:15:08

【凱鈞話趨勢-生活】 WFH不卡卡神隊友!精選5款筆電+5款WIFI路由器配備,提升居家辦公效率,通訊一路暢行無阻!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人都改採WFH(Work From Home)的模式,不論是遠距線上工作、上課、會議視訊等,忙碌關頭,訊號可不能卡卡!為確保訊號順暢,重點3C配備缺一不可,...

  • intel虛擬化技術是什麼 在 方保僑 Francis F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5 10:03:58
    有 8 人按讚

    左右逢源不可再

    在內地工作或生活的人應該都知道,由於中國有「防火長城」,所以無法使用Facebook、 WhatsApp、Twitter、Google search、Telegram等,以及瀏覽一些外地網站,除非利用超技術「翻牆」,才可穿越「防火長城」。因此,大家在香港的網站上看見有那麼多內地網民留言,毋須大驚小怪,「翻牆」在內地已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但在外國,只要是民主國家,基本上什麼程式和社交媒體都應可在互聯網上暢通無阻地使用,網民皆能暢所欲言。

    很多內地企業在推出國際化的服務時,往往非常受歡迎。例如銀聯卡在內地使用者眾,故近年在外國推展也非常順利;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外地非常流行,有愈來愈多外國商店接納這些支付工具。可是,原來除了美國運通於2018年成為首家可在內地進行結算的信用卡公司之外,直至今年2月份,Mastercard始獲准在中國結算,由此可見外國企業在內地拓展其實面對不少障礙。

    隨着美國政府開始改變對華方針,中國企業在美拓展亦漸見阻力,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和TikTok便是一個好例子。字節跳動原希望讓內地網民使用抖音,外地民眾則用國際版TikTok,兩個程式之間彷彿有一道虛擬防火牆,惟這個如意算盤如今遭華府打翻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字節跳動於今年11月12日前出售TikTok在美業務,並銷毀所有美國用戶資料;字節跳動則稱會循法律途徑上訴。

    美國總統大選臨近,中國的即時通訊軟件和社交媒體,被華府認定為可隨時在互聯網興波作浪,左右選情。除TikTok之外,特朗普亦簽署了行政指令封殺WeChat,除非騰訊(WeChat母公司)在9月中之前能把其在美業務售予其他美國公司, 否則便須終止服務。不過有傳部分美企如蘋果、英特爾(Intel)、迪士尼等,對封殺WeChat感憂慮,更有市場分析指一旦WeChat在蘋果App Store下架,或令iPhone銷量大跌25%至30%不等。

    此外,美國新推出的「潔淨網絡計劃」(Clean Network Program)同樣針對中國企業,一些中資電訊商和雲端服務供應商均名列封殺清單。日後一家企業如欲同時擁有中美兩國市場,當然不是全無可能,但須好好計劃如何切割公司架構,避免遭中國或美國封殺。這意味着,單一企業以往在中美兩地可左右逢源,倘特朗普於11月總統選舉中勝出,之後便可能行不通了。

    方保僑_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

  • intel虛擬化技術是什麼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1 05:50:47
    有 232 人按讚

    歡迎A.C.年代的Paradigm Shifts

    Covid大流行已籠罩整個世界逾半年,徹底改變全球人類生活方式,史無前例。早前中國、日本、韓國、澳洲和西歐,似乎已成功遏制疫情,每日確診數字,減至數十、單位數,甚至零。但好景不常,近日全球各地死灰復燃,包括香港、中國內地、澳洲、西班牙,甚至已3個月無新症的越南等等!可能因為隨着社會重開,人民防疫意識逐漸鬆懈?或因被疫情仍未受控的地區、經貨運相關工作人員滲透入去?相信兩個因素都有一點,但最令人擔心的是「聞風喪膽」的第二波,已開始重臨北半球!Covid的季節性不太明顯,但專家相信仍是有的,憑過去經驗,所有大流行都有第二波。但即使有,不是應該等到秋天才出現嗎?如不幸似1918年那次流感大流行,那一次第二波的來臨,從七八月盛夏已開始,且感染和死亡人數,都遠比第一浪嚴重!只盼今浪疫情不會比第一浪更嚴重!

    Covid疫情是個歷史分水嶺,亦引發出不同的大趨勢,例如WFH和疫苗研發的催化劑。甚至某些既有的認知,都會因今次疫情而出現paradigm shift(典範轉移)。

    (1)近年很多人都高叫着「去全球化」口號,指摘全球化對發達國家的中低下層工人「不公平」,被中國的「奴隸勞工」搶去飯碗,所以西方必須與中國decouple!

    Covid大流行令到全球旅遊業突然停頓,去全球化加速成真?國際旅客大跌90%以上,近乎消失。大家仍有點Phantom limb syndrome(幻肢症候群),很難接受不能再出境旅遊的殘酷事實,非常期望可在極短期內恢復「正常」。但據聞航空界內部的估計,最快都需要3年。但想清楚一點,資訊確是實體旅遊的一個局部替代品。

    很快,不少人已開始習慣WFH,且享受減少無謂出差,即使山長水遠去開會,很多時候也只不過是呆坐看PPT,其實安坐家中也能做到!最近Alphabet宣布,所有員工,都可選擇延長WFH至明年7月!既顯示他們對漫長疫情的擔憂,亦代表對WFH不會影響生產力的信心。

    對需要勞動的工作,例如工程、食物處理和物流等工作,WFH當然不行。即使處理資訊為主的白領工作,分別仍是有的,希望仍能保持八成工作效率(可能太樂觀,哈哈)。SFH(Study From Home)更困難,兒童專注力較短(有說法一歲一分鐘),學習效果比課室差很遠,此外學習群體生活當然也是重要一環。高年班情况會好些,但如唸理科,實驗是最重要的,舉例醫科,看完開腦手術視頻,絕不可當真正實習過!

    Ivy League(常春藤盟校)等名校處境更尷尬,這些大學的部分價值來自Networking,同學之間,與名教授和成功校友的交流機會,都很重要。這些關係在宿舍、教室和飯堂容易建立,網上則極難。不少學生已投訴,要求「回水」。普林斯頓「良心發現」,竟自動減學費10%,但哈佛和耶魯則「冥頑不靈」,不單不減,反而仍堅持加價約3.5%!但其實強如他們,私底下仍擔憂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某大學院長曾告訴我,他相信即使疫情過後,網上教育的比例仍必大幅上升,所有人都必須適應。

    如果連哈佛都變成一所網上學府,再無實體資源限制,有教無類,為何不變成一家無國界學校,全球收10萬,甚至100萬學生!其實很多大學,都已有數百科目提供免費網上課程,但暫不頒發學位。未來會否演變成類似遊戲公司的freemium模式,基本上堂免費,如要拿學位,才需要付費?

    實體去全球化虛擬全球化同時進行

    在可見將來,把生產鏈遷離中國,亦是一個不可能的夢。中國處理疫情已算最好,生產力已大致恢復,其他疫情嚴重地區,如印度、墨西哥和美國,無法可比。如疫情持續兩年,西方企業即使有意找其他生產基地,都無法推行。早前facebook發出奇怪通告,勸喻員工即使WFH,仍應留在矽谷,警告如搬至生活水準較低的地區,公司或考慮調整薪酬!這通告其實暗藏一個恐嚇,如員工選擇搬至生活水準較低的地區,公司也可全球招聘,例如中國和印度,人才更廉宜!

    隨着網上生活和經濟發展,其實世界正同時進行兩個平衡但相反方向的paradigm shifts:「實體去全球化」和「虛擬全球化」。

    (2)另一個流行概念,是世界貧富懸殊嚴重,變得愈來愈不平等。周三美國聯儲局記招,正好有人問這是否過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後遺症?主席Powell(鮑威爾)答得有技巧,盡量推卸責任。他指出貧富差距拉闊現象已發酵近40年,言下之意即與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後的非常規貨幣政策無關。這些政策反而對製造就業有極大幫助,疫情爆發前的2月,美國失業率處50年最低水平。他認為貧富懸殊的真正原因是全球化,美國本身教育制度失敗,工人競爭力減弱,和科技進步取替部分工種,亦形成一個技術分界,不懂科技就做不到薪酬較高的職位。

    他的解釋有點道理,但當然貨幣政策也有責任。寬鬆貨幣政策,可追溯到1987年,Greenspan(格林斯潘)當上聯儲局主席開始。前任的Paul Volcker,骨頭也較硬,夠膽把息口加至17厘,徹底消滅通脹,才有空間讓Greenspan後來放寬,打造了近40年的國債牛市,其間股市雖出現數次股災,但大方向仍為向上。

    GFC後的QE,只是寬鬆政策的加強版。過去半年的無限QE,再加上極端財政政策,就更不用說了,口頭上仍說是市場經濟,實質上已完全操控貨幣和資本市場,實行極左的MMT(Modern Monetary Theory,現代貨幣理論)和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政策!結果是股債市場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美國3000萬人失業,但亞馬遜老闆Bezos(貝索斯),就創下一天財富上升130億美元的世界紀錄!

    周三美國國會反壟斷聽證會,Bezos首次虛擬出席,背景是一家裝修普通的書房。不肯定是否故作低調,但貴為全球首富,相信房子絕對超豪。但我想指出,在疫情中,即使巨富如Bezos,都只能躲在他們的豪宅中,生活仍非常舒適,但不見得可夜夜笙歌,相信連私人飛機也極少使用。我不是否認他們生活跟平常老百姓有巨大分別,但在疫情下,客觀來說,實際生活上的差別確實縮細了不少!當然如疫情很快過去,他們必回復原來多姿多采的生活,但疫情真的會很快過去?

    我也在探討現代貧富概念,與古代的區別。人類歷史上,直到西方的大約100年前,中國更只是40年前,貧窮的定義是絕對性的:貧窮等如缺乏糧食,營養不良,身體孱弱,容易生病,且缺乏治療,所以一般很短命!現代窮人生活當然仍不好,居住環境較差,區內學校質素較差,罪案率較高,和工作沒有前途。然後眼看Bezos等billionaires愈來愈富,心裏當然不爽,甚至非常憤怒,會走上街示威暴動!但在發達社會中的現代窮人,幸而絕大多數並不飢餓(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所以某程度上,貧窮逐漸變成一個較抽象,較相對的一個概念。

    如疫情延續下去,窮人肯定較受苦,因為essential worker,只是美化低下層前線勞工的代名詞。失業者反而更好,如可無限期延續豐厚失業金,為何每個人都需要上班?從前我也質疑過,如社會到達某個豐衣足食水平,部分人,尤其極富和享受UBI的「窮人」,真可能不用上班,只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或什麼都不做。這情形或有點像伊甸園,但較接近天堂還是地獄,就見仁見智。

    料「相對性」不平等愈來愈嚴重

    如我的觀察有一定道理,我們已需要重新考慮貨幣政策、經濟制度,甚至fiat currency(法定貨幣)的定義、使用方法和必須性。數碼貨幣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類似高科技以物易物,會否更適合未來世界?

    在「不平等」問題上,我認為同樣有兩個平衡但相反方向的發展:「相對性」不平等愈來愈嚴重,但其實貧富的「絕對性」分別則愈來愈小。這亦是一個思考社會問題的「New Paradigm」!

    (3)回到較現實的市場,也出現一些非常重要paradigm shifts。世界正進入數據年代,有何證據?暫時全球市值最大的仍是一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沙特亞美),市值1.7萬億美元,稍勝蘋果、微軟和亞馬遜。但大家應記得Aramco曾到處尋覓上市地方,但不成功,最後只可回老家利雅得上巿,且近乎強迫自己人認購,所以估值意義不大。

    另一個更佳世代改變的佐證是印度Reliance Industries的轉型。在Mukesh Ambani領導下,除傳統下游石油提煉企業外,同時成功發展出一家全面資訊企業,包含移動電訊、光纖和鐵塔等基礎設施,和線上線下電商平台等。在半年內集資300億美元,吸引了Google和facebook等投資者。股價升了2.5倍,Ambani亦榮升亞洲首富,全球第五富。

    印度Reliance轉型 證世代改變

    半年前我曾分析過美國製造業的盛衰。成功例子用了Tesla,無話可說,汽車製造、電池、AI,和最重要的宣傳伎倆,都領先全球,所以股價今年升逾250%,市值已超越豐田!Tesla的崛起,當然亦代表EV取替內燃機,石油年代終結,和未來AI年代的多重paradigm shifts!

    失敗例子我用了兩個,其中一個是波音。寫文章時航空業仍未停頓,但當時波音已被737 Max問題困擾。現在情况當然更差,737 Max仍未獲批准重飛,訂單不斷被取消,如無政府支持,可能已經破產。市值低於1000億美元,連Zoom的市值都超過700億美元,在不久將來超越波音都有可能。Zoom的崛起,正代表資訊取代實體旅遊的A.C.(After Corona)年代。

    同樣的,Netflix的市值亦已超越迪士尼,A.C.年代,不止主題公園去不了,連已有過百年歷史的電影和電影院行業的遊戲規則,都正在徹底重寫。

    另一個失敗例子是Intel,從半導體先鋒和昔日霸主,淪落到今天景况,非常唏噓。上周公布業績,不止比預期差,更宣布7nm技術再度延遲,其實也不意外,因為本來連10nm都一直未做到,就索性企圖直接跳到7nm,成功才怪。更驚人的宣布是將考慮找代工廠,外包生產最核心的CPU!亦即暗示將逐漸把主要生產交給台積電。Intel股票插水超過15%,但台積電股票則在兩日內急升20%以上,帶領台灣加權指數,衝破1990年創下的歷史高位!台積電亦榮升至全球市值排名榜的第十位!

    我曾說台積電是數據年代全球最重要的公司,現在更接近事實。在美國壓力下,不止要答應在美國設廠,最終更需屈服,停止接華為的單。但台積電仍將繼續南京廠的擴產計劃,服務其他中國公司。

    中國彎道超車 較預期早最少7年

    (4)另一個重要paradigm shift,是美國領導全球的年代,包括經濟、軍事、科技、教育、語言、文化,和意識形態等等範疇,已漸被中國崛起所挑戰。

    周四美國剛公布第二季GDP空前下跌32.9%,亦即是美國和中國的名義GDP,變得前所未有的接近。叮噹馬頭,不肯定誰領風騷,讓分析師計算一下吧!重點不在中國是否已超越美國,重點的是彎道超車的時間點或比預期早了最少7年!如美國下半年經濟能成功重開還好,但看現時疫情發展,殊不樂觀,即是兩國GDP差距,未必能重新拉闊太多,尤其如美元繼續大幅貶值。

    在美國打壓下,中國科技發展不易,但仍能迎難而上。Tiktok是全球最火的社交平台,活躍用戶超過8億。如被美國逼得太緊,或將從字節跳動分拆出來,估值高達500億美元,可能對投資者來說更好。華為面對壓力更大,但仍能靠內銷,超越三星,成為智能手機一哥。中芯國際(0981)技術仍落後台積電兩代以上,但其實已追貼Intel,非常難得!

    大陸流行講量變而質變。現時在西方輿論的偏頗報道下,不少人仍對中國,有很多無理、反科學、甚至種族主義驅使的歧視和徧見。假如當中國GDP增至美國的1.5倍,科技、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斷上升,到時世人對中國的觀感會否改變?

    其實現時超過70%的美國年輕人支持社會主義,反對他們認為過分自私、製造太多社會矛盾和不公平的資本主義。暫時,他們拒絕中國式社會主義,但就接受北歐式社會主義。本來瑞典是最多人崇拜的,但迷信群體免疫,處理疫情手法固執、反科學,甚至殘忍,結果累死很多國民,北歐鄰國仍拒絕開放邊境。瑞典連保護國民健康和生命的最基本責任都做不好,體制真的比中國好很多?

    我歡迎以科學和理性為本,以改善人類生活和地球環境,推進世界和平為目標的paradigm shifts!

    (中環資產持有Amazon、Apple、Microsoft、Reliance、Tesla、Netflix、TSMC、SMIC及三星的財務權益)

  • intel虛擬化技術是什麼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4-04 13:25:52
    有 7 人按讚


    AIoT時代 台灣要軟硬通吃

    2018年04月04日 04:10 中國時報 林建甫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更多突破,物聯網(IoT)萬物相聯的蓬勃發展,兩者也匯流進化成AIoT,正驅動「智慧應用」排山倒海而來。現在全球5大科技龍頭Google、Apple、Microsoft、Amazon、Intel及中國三大電網巨頭BTA(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無不卯足全力搶進AIoT的市場。

    從物聯網出現以來,各方就提出了許多可能的應用層面。起頭發展緩慢,就是IoT不夠聰明。但現在AI的演算法愈來愈厲害,大數據的量愈大,對深度學習愈有幫助,也讓AI的運算愈來愈精準。

    舉例來說,「車聯網」是目前IoT應用領域中最具有潛力的產業之一。車聯網運用先進感測器、通訊傳輸、數據分析、自動控制等技術建立一個高效率、智慧化的交通管理系統。但現在最紅的「無人車」,正隨著人工智慧成長加快前進的腳步,也更拉動車聯網。因透過無人車即時的資訊回報,能讓車聯網的大數據分析更加準確。愈多無人車上路,車聯網的效益也更高。

    因此如果想要在AIoT領域爭一席之地,首要任務就是擁有大數據。數據不只是傳統的財務、銷售數字,而是包含社交媒體討論的網路爬蟲所得及影像圖資擷取分析蒐集的非傳統數據,讓「精準行銷」愈來愈盛行,帶來了巨大的效益。所以傳統經濟學講的四大生產要素:勞動、土地、資本、企業才能,現在已經不足以描述企業界的觀點,必須納入「數據」才能知道你的客戶要什麼,你要生產什麼。

    其實,在AIoT時代中,「精準行銷」只是市場後段,能打造專屬商品的「精準生產」將改變生產至銷售的整個產銷生態。未來消費只要在網路上下單,全自動化工廠就能完成量身打造的商品。

    各家科技廠也極力運用各種方式採集數據。不管在零售業、製造業、醫療業、交通運輸業等,誰能採集愈多數據誰就是贏家,因此擴大領域與擴充實力是基本手段;如何擴大與擴充自然需透過跨領域、跨界來合作或整併才是快速地領先群倫之路。所以,橫向或縱向之併購情形將持續延燒,以期借力使力迅速獲得海量數據,從數位化時代躍向數據時代。

    客製化、智慧化生產有兩個必須攻克的重點。第一個部分是生產前的確認與準備。專家提出了「虛擬工廠」的概念,即在電腦中設置一個與實際生產完全一樣的工廠進行模擬,包括相關軟硬體、參數、數值矩陣的設計,並透過3D技術將實際生產情況予以視覺化分析,增進可能的生產效率。待所有生產流程在虛擬環境中模擬完善,再實際進行生產。另一個重點是於生產活動的當下,各智慧化設備的整合及配合,愈是靈活、彈性的自動化生產設備,能讓商品可調整空間愈大,使生產製程得以迅速調整完畢,不致因為製程變動而釀成停機。換言之,我們可以藉由從生產過程中取得的各種資料,分析問題所在或可改善的地方,達到提升良率、優化製程、縮短生產周期等效果。愈複雜的商品需要更聰明、智慧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協助,同時更高效能的人工智慧與智慧機械能縮短生產時間,才有辦法支應多樣化的客製生產。

    回過頭看看台灣,我們在ICT的製造上成就不俗,硬實力厚實。目前全球發展均朝向虛實整合、開放式平台及建立生態系的共通性發展為主軸,許多高科技大廠提供各種深度學習、雲端計算的平台或資源,邀請全球的開發者參加,一起突破各種難題。與國際大廠的合作,也是底子深厚的台灣ICT製造業的機會。

    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善長靈活、彈性的製造生產,轉型成小量、多樣化生產並不困難。因此以硬體製造技術的優勢進入「軟硬整合」的門檻更低,「精準生產」更能掌握發揮,幫助台灣在AIoT做到國際領先。

    人才為發展之本,AIoT帶動全世界科技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廠商,也對相關專業人才產生龐大需求。長期以來台灣「吃硬不吃軟」,影響軟硬整合的競爭力。未來一定要做好人才培育的工作,建立「軟硬通吃」,才能在AIoT時代取得好成績。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