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intact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intact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ntact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ntact中文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

intact中文 在 James Au, PT,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1:12:28

💥 Pectoralis Tear(附中文) “What do you need to know” - Allan came forward to me last week suffering from pain after trying for his bench press PR. He wa...

intact中文 在 ʟᴏʀʀᴀɪɴᴇ |ɢғ/ ʜᴇᴀʟᴛʜʏ • ʀᴇᴄɪᴘ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06:32:19

👩🏻‍🍳𝐂𝐑𝐄𝐀𝐌𝐘 𝐂𝐎𝐑𝐍 𝐒𝐎𝐔𝐏🌽🥣 粒粒粟米濃湯 (中文食譜在下面👇🏻) ——————————————————— We haven’t had can soup for quite a long time, it’s actually very easy to make your own ...

  • intact中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10:51:27
    有 11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intact中文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10:49:28
    有 32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intact中文 在 貓的成長美股異想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07:57:19
    有 59 人按讚

    🌻
    美國聯準會(Fed)在美東時間22日下午2時(台灣23日凌晨2時)宣布利率維持在趨近零的水準,但暗示升息可能會比預期來得快一些,同時也大幅下修今年的經濟展望。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764746

    🌻Adobe(ADBE)電話會議內容讀後感

    ADBE前兩天發表財報了.

    這次ADBE在財報後下跌, 主要是兩個原因(如下). 不過個人覺得是瑕不掩瑜:
    1. 因為之前已經漲了不少(投資人期望太高)
    2. 因為Digital Marketing這部分的業務受到季節性的影響, 所以表現不是很突出(沒有比預期高出很多)
    a. net new Digital Media ARR (3% beat vs guide, vs 15% beat in 2Q21 vs 35% beat in 3Q20).
    b. 有分析師在問(“Maybe just -- can we double-click on the seasonality commentary in the quarter? Because if we look at the beat versus guidance on net new digital media ARR, it looks, at the same time you had the weakest beat, but then the strongest guide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which kind of speaks to and confirm some of those seasonality comments that you made.)
    i. 高層對此的回答是, 主要是疫情後, 加上正值夏季, 大家的日子回復到正常&放假外出, 所以這部分的業務有受到影響(I think going into the quarter, we had expected that the consumer with a little bit more return to normalcy as what's happening in the environment.)
    ii. 高層又說了一些話, 不過重點就是他不認為這是甚麼大事”So, net-net, I would say that the growth prospects for that particular business and the growth drivers remain intact. But again, very much in line. And this is what we feel good about the insights that we're getting on the business.”
    iii. 也提到, Q4通常會是digital marketing業務的旺季(表現會不俗的意思)

    另外, 覺得這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當高層與分析師提到這些事情:
    • 常在一些公司的電話會議中提到omnichannel這個字(疫情後, 更明顯了). 這次高層也有提到. ADBE可說是omnichannel概念股:
    o “I mean, a big part of that i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are thirdly doing the multi-channel omnichannel, whatever they want to call it. And I think that's only going to continue to be a driver of our Digital Experience Solutions. Because today that stable stakes and so we just look at it and say whether you're shopping in-store over they are shopping online. You need a solution that treats you like a customer that we know of.”
    • 網路上影片(video)的興起, 以及串流影音, 有提高了Adobe的營收天花板(用句分析師的術語, 就是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expansion.
    • 當使用者製作了越來越多的內容, 內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的能力就越顯重要, 內容上的流程管理(workflow)也越顯重要. Adobe的產品能夠幫內容製作者解決這樣的問題.
    • 而Adobe各產品間的相容性, 標準化, 整合能力, 是它的競爭優勢之一:
    o And one of the things we did really well is what we called our named user deployment and how, you know, when we have these enterprise licensing agreements, we offer enterprises the ability to download and distribute within the companies. And the more we do training and evangelism of the products, that leads to adoption. So, I would say there's an el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there's an element of more content.

    而最近ADBE有個新聞, 引起了我的注意, 就是它即將在自己的平台上, 提供付款服務(payment service). 根據之前研究SHOP的經驗, 這有可能會對股價造成一定的漲幅:
    On Sept. 15, Adobe announced that it will add payment services to its e-commerce platform this year to help merchants accept credit cards and other ways of paying. The move will deepen Adobe's rivalry with e-commerce firm Shopify (SHOP).
    For the service, Adobe has partnered with PayPal (PYPL), which will process a variety of payment types, including credit and debit cards as well as PayPal's own payment and buy-now-pay-later offerings.
    https://www.investors.com/news/technology/adbe-stock-adobe-beats-fiscal-q3-targets/

    接下來該怎麼辦? 對於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如ADBE, 我能說的就是buy the dip(逢低買進)了. 供參.

    🌻The Facebook Files
    一個星期前, WSJ上面有個關於FB的大篇幅調查報導.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The Facebook Files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facebook-files-11631713039

    這篇文章挺長, 也沒有看到華爾街中文版本的完整翻譯, 不過可以看看這篇:
    https://on.wsj.com/2ZmFimp

    "《華爾街日報》的相關調查顯示,這家社交媒體巨頭心知肚明,其平台會傷害用戶,而且是以該公司常常完全了解的方式造成傷害。目前,全球近半數人口都是Facebook旗下平台的用戶。其中一些證據尤其令人不安:據《華爾街日報》報導,Facebook的內部研究顯示,在報告稱有過自殺念頭的青少年中當中,有13%的英國用戶和6%的美國用戶把這種念頭歸結於Instagram。"

    另一篇相關新聞: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683

    "《華爾街日報》於13日揭露Facebook的XCheck系統,也就是內部系統中的VIP名單,數百萬名人、政治人物與記者等知名公眾人物都在特別的一份「白名單」之內。"

    "這些「貴賓」在社群上發布的內容可以躲過一般的審查系統,即使發布明顯的不當內容,也不會立即被刪除。《衛報》報導,Facebook的獨立監督委員會表示,在閱讀該篇報導後,決定要審查XCheck系統,並要求Facebook對其進行報告與解釋。"

    🌻我喜歡的Apple TV影集, "Ted Lasso", 是這次艾美獎的大贏家, 很多主要演員都得獎了.

    很高興這兩年, 因為有這部戲的陪伴, 讓我撐過了疫情, 家人離世, 以及一些烏煙瘴氣的事情.

    前幾天看演員的得獎影片, 一位娛樂記者問得獎的男配角(也是編劇之一)說, 你覺得這部片的核心思想是甚麼. 他說, be curious, not judgemental.

    就像得獎的女演員在劇中一開始是很鴨霸很壞心的球隊主人, 但這樣做是因為被前夫傷透了心, 所以想要弄垮離婚後分到的財產(也是前夫的最愛--球隊); 外表看起來永遠陽光燦爛做啦啦隊的男主角, 在青少年時父親自殺, 造成了他心裡永遠的痛&障礙(讓他在球賽時, 會有突發恐懼症).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多面, 很多個故事. 尤其在社群, 大家都是萍水相逢, 對彼此的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 而有時候在社群裡, 看到有人會因為只看到一個面向, 就去下斷語. 這其實是人之常情很難避免, 所以我們需要常用第二層思考去提醒自己. 社群裡需要更多的同理心.

    “Be curious, not judgmental” – Walt Whitman(惠特曼)(美國詩人)

    Picture來源: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1/09/apples-global-hit-comedy-series-ted-lasso-sweeps-the-2021-primetime-emmy-awards-scoring-history-making-win-for-outstanding-comedy-serie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