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inhabitants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nhabitants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nhabitants中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劉昱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李戡發文指出,某臺大教授的著作有多處抄襲,我看完之後十分駭然。因為張亞中老師曾對蔡英文的論文事件發表評論:「倫敦政經學院不是正規大學」,著實是金玉良言啊!現在張總校長是不是也會發出正義的怒吼:「臺大出這種教授,不是正規大學。」 . 這樣的話,還真的虧大了,因為我才剛拿到畢業證書誒!早知如此,要選...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nhabitants中文 在 劉昱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戡發文指出,某臺大教授的著作有多處抄襲,我看完之後十分駭然。因為張亞中老師曾對蔡英文的論文事件發表評論:「倫敦政經學院不是正規大學」,著實是金玉良言啊!現在張總校長是不是也會發出正義的怒吼:「臺大出這種教授,不是正規大學。」
.
這樣的話,還真的虧大了,因為我才剛拿到畢業證書誒!早知如此,要選最正規的孫文學校就讀。不過似乎不必多慮,前述所指臺大某抄襲教授正是張亞中本人,張總校長是不會自我批評成非正規教授的。心中大石瞬間卸下,所以我拿到的,應該還能算是正規證書吧。
.
———(以下李戡全文)———
.
《張亞中,你抄錯行了!》
.
張亞中1998年出版《兩岸主權論》(台北:生智文化,1998)一書,不止一次抄襲楊永明1996年發表在《政治科學論叢》第七期的論文<民主主權:政治理論中主權概念之演變與主權理論新取向>。關於證明抄襲的方法論、抄襲者慣用的掩蓋手法和心態,我在《蔣介石日記的濫用》(被中共查禁)裡做了充分論證。現在我用這些方法,來還原張亞中怎麼抄襲楊永明,而且還抄錯行。
.
一、《兩岸主權論》第9到10頁,張亞中寫道:
.
國際法百科全書亦將主權定義為「一個國家獨立於其他國家之外,且於法律上不受其他國家的影響,以及國家對其領土和人民的政府權力享有最高性,與排他性的管轄權」。【注釋是「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Installment 10.,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and Company, 1987), pp.397-418, at pp.403-404.」】
.
這段引文,和楊永明<民主主權>頁144的段落幾乎一模一樣:
.
國際法百科全書定義主權為「一個國家獨立於其他國家之外,且於法律上不受其他國家的滲透影響,以及國家對其領土和人民的政府權力的至高性和排他性的管轄權」【注釋是「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Law, op.cit., p.404.」】
.
楊永明和張亞中都引用了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的內容,不過楊永明漏寫了書名中的Public一字,我們翻開這本書第404頁,可找到楊永明引文對應的原文:
.
State sovereignty now meant a State's general independence from and legal impermeability in relation to foreign powers, and the State's exclusive jurisdiction and supremacy of governmental powers over the State's territory and inhabitants.
.
這段話明明出現在百科全書第404頁,而非第403-404頁,為什麼張亞中會寫成「pp.397-418, at pp.403-404.」?
.
二、這個「兩段式頁數」的寫法,正好出現在楊永明論文頁143-144:
.
為方便區分起見,學者稱描述國家內部的主權概念為「內部主權」(或「國內主權」),而在國際法上的應用則被稱為「外部主權」(或「國家主權」)。【注釋是「See 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Law, Rudolf L. Bindscdhedler et al ed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and Company, 1987), pp.397-418, at pp.403-404.」】
.
我們翻開百科全書,果然分別在第403和404頁看到「external sovereignty」(外部主權)和「internal sovereignty」(內部主權)的用法,說明楊永明的注釋沒問題。奇怪的是,楊永明這段引文,也出現在張亞中《兩岸主權論》第10頁:
.
有些學者區別主權的概念為「內部主權」與「外部主權」,前者指的是描述國家內部的主權;後者指的是國家主權在國際法的運用。【注釋是「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op.cit., p.404.」】
.
由此可見,張亞中抄錯行了!張亞中根本沒看過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這本書,他這兩個出處,都是直接抄襲楊永明。名詞解釋那段,張亞中為了掩飾抄襲痕跡,故意在楊永明翻譯的引文裡改動數字,例如他省略了「滲透」兩字,殊不知這樣一省略,嚴重扭曲原意。換句話說,如果張亞中親自翻過百科全書,根本沒道理漏掉這個字。張亞中改動完楊永明翻譯的引文後,以為大功告成,在抄注釋的時候,卻不小心抄錯行——他該抄的是頁404,卻抄成了楊永明的另一個注釋頁397-418和頁403-404。另外,「內部主權」和「外部主權」那段,張亞中本來該抄頁397-418和頁403-404,卻抄成頁404。
.
三、除此之外,張亞中《兩岸主權論》頁8的引文「國家在其範圍內有宣稱不受其他限制和控制的自由,則必須同樣承認其他國家在其範圍內也有相同的自由。」【注釋是「F. H. Hinsley, Sovereignt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66), p.158.」】這段話和楊永明<民主主權>頁144「國家在其範圍內有宣稱不受其他限制和控制的自由,則必須同樣承認其他國家在其範圍內也具有相同的自由」只有一字之差,在張亞中自稱看過原文的情況下,他的中文翻譯和楊永明翻譯的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將「具有」換成「有」,顯然構成抄襲。
.
四、同樣道理,張亞中《兩岸主權論》頁20的段落「國際法學界也開始強調民主制度是一項逐漸成形的國際規範,「民主統治」被強調為國家與政府合法性的構成要件之一。」【注釋是「Thomas Frank, “The Emerging Right to Democratic Govern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86, No.1 (Jan. 1992), pp.46-91.」】這段話,張亞中抄自楊永明<民主主權>頁147的段落「國際法學界也開始強調民主制度是一項逐漸成形的國際規範,民主統治(democratic governance)被強調為國家及政府合法性的構成要件之一。」【注釋是「Thomas Franck, “The Emerging Right to Democratic Govern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86, No.1 (Jan. 1992), pp.46-91.」】張亞中除了把「及」換成「與」,其他地方一字不漏照抄楊永明。
.
五、同樣道理,張亞中《兩岸主權論》頁20-21的段落「更有學者指出政治參與權已經成為一項普遍性原則,應該受到國際法的保障。」【注釋是「Gregory H. Fox, “The Right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17(1992), pp.539-607.」】這段話,張亞中抄自楊永明<民主主權>頁147「福斯(Gregory Fox)更指出政治參與權(political participation)已經成為一項普遍性權利,而應該受到國際法的保障。」【注釋是Gregory H. Fox, “The Right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17(1992), pp.539-607.」】張亞中除了把「權利」改成「原則」,其他地方幾乎照抄楊永明。
.
凡是引用的文獻不是自己親手翻閱、而是從別人文章看到的,一定要加上「轉引」兩字,否則就是抄襲。這五個案例中,張亞中在注釋裡除了交代文獻來源,後面全都該加上「轉引自楊永明,<民主主權:政治理論中主權概念之演變與主權理論新取向>,頁XX」,但他都沒有。張亞中讀了兩個博士,必定了解學術規範,卻仍故意為之,有何資格動輒以「張老師」姿態教育別人?光是在《兩岸主權論》的其中一章,張亞中就有五個注釋抄自楊永明。有了這項紀錄,我很好奇張亞中在《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揚智文化,1998)書裡引用的大量英文文獻,以及在《德國問題:國際法與憲法的爭議》(台北:揚智文化,1999)書裡使用的大量艱澀冷僻的德文文獻,其中有多少處可能有類似這樣的行為?
inhabitants中文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六四與你有約 !
『台灣vs中國:脆弱的民主 Taiwan vs China: A Fragile Democracy』
法國導演 Alain Lewkowicz去年在台灣拍攝的紀錄片, 終於要播出了,就在六四那一天 ! 公視很敢挑日子!而且比法國早一個月播出是怎樣?!
(公視網址) https://reurl.cc/XeOG9e
因為他們在台灣拍攝小組的口譯是我朋友,所以我有幸參與後製的翻譯過程。我一個人大概翻譯了快十支長長短短的影片吧而? 總長度應該有五小時, 加上朋友翻的,大概十小時跑不掉。 我問阿嵐: 你這是幾分鐘的紀錄片啊? 他開玩笑地說: 一季啦!
結果剪成103分鐘,真正去蕪存菁!
片中訪問的人很多,黑白兩道, 藍綠雙色,統獨二元,一次到位!有些讓我邊翻譯邊冒青筋...我就不爆雷,大家記得收看!唐鳳與資訊戰的部分非常精彩喔(希望有剪進去)!
阿嵐非常愛台灣,這幾年他去台灣的次數比我還多。 他在台灣拍攝的時候大概是去年二月到四月,彼時法國還沒封城, 他們回來之後,我只去了攝影工作室兩次,邊看影片邊翻譯, 後來就封城無緣再見。
阿藍嵐算是東歐移民的第二代, 法國土生土長, 同一時期與我在巴黎第一大學碩士部就讀, 後來進了 FRANCE RADIO做節目,他一直很關注香港跟台灣的民主與人權。
更好玩的是他家裡擺滿了台灣的各種你意想不到的小紀念品: 斷掉的交通號誌、嘉南羊奶的盒子、廣告商標...就是一些台灣當地人覺得很平常的物事,以導演勘景的眼光來看是非常具有在地性的文化小物,即使他看不懂中文。
他還做得一手好菜, 美酒美人樣樣不缺。去他家時,跟他談到我當時工作的協會, 早在十年前他就拍攝過巴黎溫州人的紀錄片, 還幫助他女兒的溫州同學的父母申請居留等行政事項。
是一個內心強大溫暖敏銳的人, 但嘴巴有時很賤,法國人咩不意外....他的IG都在拍櫥窗的假人模特兒,而且是特寫臉部,常常不小心滑到會心跳漏一拍 !
(這是英文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jqi9b1hHU
inhabitants中文 在 YK樂團 - YK band - Yerko Lorca & Kuan Y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歌上架!!】
這是一首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及 蓋亞文化 出版的台灣史前奇幻冒險小說「風暴之子」擦出火花的歌曲-〈古老森林的後裔 Grandsons of Ancient Forest〉。
-
歌曲以風暴之子的故事情節為發想,用聲音和旋律來打造人們對於這個失落卻無比珍貴的臺灣古文明一卑南文化的情感連結。在三千多年前的部落裡,人們追隨著古老的信仰,彼此相依的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著,而這片土地,我們稱呼為「台灣」,你是否也曾聆聽過這片山林,山林裡長眠於此的人們,正在與我們訴說這片土地的美麗故事,而這一切從來就不該被遺忘。
-
*NEW SONG RELEASED*
各大平台聆聽 Hear it at Digital Platform:https://snd.click/trt
ps. 部分國際平台因應年末假期會晚點曝光唷:D
Some platforms during the year-end holiday will postpone the release date 😀 More detailed song information is as follows!
-
特別謝謝帶我們了解許多卑南文化的 葉長庚、宜婷、芸甯,難忘那天驅車前往台東參觀卑南文化的遺址、由你們帶領我們翻閱文獻、近距離觀看這些出土文物,聆聽背景文化與故事。卑南文化做為台灣重要的史前文化之一,能有這些轉譯的發想與執行,每個環節都令人興奮,期待越來越多人以新的目光聆聽這些土地蘊藏的美麗故事。
----
【歌曲介紹】
Vali,是風的古語,也曾是一名少年與一頭雲豹的名字。狂風暴雨中,一條獨木舟劇烈起伏,卻始終不曾沉沒。船上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昏迷的小孩—瓦利。這個在風暴中存活的奇蹟男孩,在踏上海境的土地後,將以風為名,在異族部落裡蛻變重生,開啟屬於他的遠古冒險長征......。
-
歌曲內少年歌唱著一段部落長老們流傳的古老旋律,旋律裡唱述著:
Dee ie enssaa dnaaya(半月下的太陽之子)
Ii issee ento ui(靈魂永駐幻化成樹)
Kii inssee essaa libaya(聽,森林的細語唏囌)
io si kenna(唱述大地的美麗故事)
-
而歌曲開端則訴說:
Mriya dehita
iude taka emu
Ameyín sáiya
(所有神話的背後都源於一段真實故事)
-
主要演奏樂器為Lira de la estela de Luna,是由伊比利半島Luna(月亮)小鎮出土的一座石碑上圖案所復刻出的樂器,中文譯為月亮里拉琴(或稱塔特西里拉琴),該石碑目前存放於西班牙當地Zaragoza博物館,年代距今三千年左右,恰好與卑南文化時期有所重疊。歌曲中點綴著多種原始的傳統樂器,像是以羊趾甲製作而成的 Chajchas、早期以木頭製成的笛子 Quena、會發出下雨聲音的Palo de Lluvia 求雨棒、以種子製成的 Güiro de calabaza seca、跳舞專用的腳鈴 Pad Ghungroo、羊皮手鼓Frame Drum等等,期許用更開闊的聲響,編織出人們對於卑南文化的無限想像。
*********
【Information about Grandsons of Ancient Forest - Vali Original Soundtrack】
Vali is Taiwan’s first fantasy-adventure novel set in prehistoric times (more precisely, about 3,000 years ago). It is based on the Peinan culture.
-
• Plot: The word “vali” means “wind” in an ancient language of Taiwan, and it is also the name of the boy and clouded leopard in the story. During a fierce storm, a canoe is violently tossed about on the water, staying afloat in spite of the tempest. All that is in the canoe is an unconscious boy, whose survival is a miracle and who will later be named after the wind—“Vali.” He ends up living with a tribe that is not his own, transforming, experiencing rebirth, and embarking on a long adventure…
-
• About the song: The song, inspired by the plot of Vali, creates a musical and emotional link between listeners and a lost yet incomparably precious ancient civilization of Taiwan—the Peinan culture. Over 3,000 years ago, the inhabitants of a settlement on this island lived and depended on one another while following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We call this island “Taiwan.” Have you ever listened carefully to its mountain forests and the people who sleep eternally in them? They are telling us the beautiful stories of Taiwan, stories that never should have been forgotten.
-
In the song, the boy sings an ancient melody passed down by the village elders, which goes:
Dee ie enssaa dnaaya (Children of the sun, beneath a half moon.)
Ii issee ento ui (Their spirits live eternally in the form of trees.)
Kii inssee essaa libaya (Hear the whispers of the forest,)
io si kenna (singing the beautiful stories of this land.)
-
The beginning of the song goes:
Mriya dehita
iude taka emu
Ameyín sáiya
(All myths are based on true stories.)
-
The main instrument is Lira de la estela de Luna(Lyre of Luna). It is the recreation of one of the oldest string instruments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 It was created based on an engraving representing a string instrument similar to an ancient Mediterranean lyre. This engraving is on an anthropomorphic funeral stele dating back three thousand years that was found in the town of Luna (Zaragoza) in 197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raving are very similar to the style of the Tartessian period (10 to 6 B.C.).
Besides, this song is dotted with a variety of original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like Chajchas, Quena, Palo de Lluvia, Güiro de calabaza seca, Pad Ghungroo, Frame Drum, etc.
*********
小說《風暴之子》作者:奇幻作家 葛葉
封面繪師:Nofi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授權
Yerko Fuenzalida Lor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