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implicit字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implicit字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implicit字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implicit字根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聰明才智 – 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21) 養兒育女系列文章到了最後的段落,我們來討論一個許多父母都想知道卻常常揠苗助長的題目:如何讓小孩子變聰明、學習成績優異。 提到中醫幫忙增强聰明才智,許多人會想到「補腎」、「提清陽上頭」、「加强氣血」等等。爲什麽要補腎?中醫認爲「腦為髓海」,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畢業季=分手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

implicit字根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35:19

《仇亞犯罪—疫情之下浮現的種族歧視傷疤》 ⁡ 作者|王紀芙 校正|楊小逸 ⁡ - ⁡ 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美國的死亡人數已突破60萬。而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用「功夫流感」、「中國病毒」等具歧視性的字眼稱呼COVID-19病毒 ,某種程度上激起了美國人對亞裔的仇視,使已經...

  • implicit字根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7 08:07:12
    有 320 人按讚

    聰明才智 – 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21)

    養兒育女系列文章到了最後的段落,我們來討論一個許多父母都想知道卻常常揠苗助長的題目:如何讓小孩子變聰明、學習成績優異。

    提到中醫幫忙增强聰明才智,許多人會想到「補腎」、「提清陽上頭」、「加强氣血」等等。爲什麽要補腎?中醫認爲「腦為髓海」,髓屬於腎家,想「補腦」也就想到了補腎。提升清陽,或者說提好的水上頭,能讓人耳聰目明、神清氣爽,自然也就應用在提升頭腦的功能。而加强氣血,是對人體整體功能的輔助,好比加强後勤補給,前方戰線的各種機制才能好好發揮。

    《東垣試效方》中有個知名的方劑,「益氣聰明湯」,常常被大家當作增强聰明才智的藥方。「益氣聰明湯」的中藥組合為黃耆、人參、葛根、蔓荊子、白芍、黃柏、升麻、灸甘草。藥方的意義為葛根、升麻提升清陽,黃耆、人參、炙甘草補中益氣,蔓荊子清上熱,白芍補血斂陰,再視病人情況而加一些黃柏來清熱瀉火。後代醫家因而解釋「益氣聰明湯」的「益氣」為補益中氣作用,「聰明」為耳聰目明、聰穎智慧的意思。

    然而,常常看我文章的讀者大概已經猜到了,當我像上面那樣平鋪直敘地陳述,代表事情沒那麽單純,文章一定有轉折。沒錯,這也是爲什麽一開頭時說許多父母都是揠苗助長。我們先暫時跳開中醫的架構,來談一談腦部的運作。人頭腦的運作十分複雜,並非你想做一件事情,頭腦就會老老實實按照指令來進行。人類的意識(Mind)和頭腦(Brain)的關聯性,至今仍然沒有被充分理解,和物理的統一場論一樣,被列爲人類最迷惘的幾個大問題之一。不過,所有腦部研究都同意一點,那就是「The mind uses the brain to make the mind. (意識使用頭腦來建立意識)」,簡單的說,人的意識會改變頭腦實質的結構及反應,而頭腦的實質結構及反應會改變人的意識,無論人們是否有靈魂或佛教所謂的「自性」,這個意識與頭腦的相互改變的關係都是存在的。

    舉個例子,當人壓力大、心情緊綳的時候,頭腦會自動進入備戰狀態,好像馬上要和敵人打鬥或逃離老虎追趕一般,增强主導負面情緒的頭腦部位反應,壓制主導正面情緒的頭腦部位反應,也大幅增强反射動作的快速控制,壓制思考複雜問題的大腦部位。頭腦也會下令分泌大量的皮質醇(cortisol),壓低免疫系統的功能,以免發炎現象為戰鬥能力帶來負面的影響。頭腦也會自動減少製造新的神經元(neuron),降低新神經元鏈接的不確定性。同時,不同神經元在短時間内一起反應,彼此的鏈接即會加强,以後會更常一起反應。因此,當主導負面情緒的頭腦部位有大幅反應時,無論當時你做什麽事情,都會和負面情緒連結,一起被收藏到隱性記憶(implicit memory)裡,長期改變主導隱性記憶的頭腦部位結構。換句話説,下一次你做類似的事情時,明明應該是高高興興的,負面情緒卻突然跳了出來。這也是爲什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一聼到某個人説話的聲音就開始莫名地煩躁,一看到某個場景就開始莫名地害怕等等。如此的意識與頭腦互動會產生惡性循環,一開始壓力大、心情緊綳造成頭腦的改變,做類似事情時自動產生負面情緒,而這樣的反應加强及擴大與負面情緒連結的事情範圍,直到有一天,做什麽事情都心情不好或怨氣十足,變成了所謂的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這種情況下的學習及思考能力,當然也就糟糕透了。另一方面,神經元越使用越容易激發,越不使用越不容易激發,而神經元彼此之間的鏈接越少互動,就越可能被頭腦自動修剪掉。也就是説,大腦用來思考複雜問題的部位越被壓抑,該部分的神經元的反應會越差,人的聰明才智也就越低落。而學習及思考能力下降,挫折感增加、心情低落,使得負責思考複雜問題的部位更被壓制,這又是另一個惡性循環。

    言歸正傳,如何提升聰明才智。由上面的例子,大家不難猜到,想要變得比較聰明、學習能力比較好,最重要的是長期保持正面的情緒及身體的健康狀態,這也是爲什麽許多醫學研究表示,多接近大自然、適度運動、養寵物等等,除了讓人心情愉快、增强免疫力以外,也會提升記憶力和思考力。另一方面,對小孩子而言,睡眠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充足的睡眠不但直接幫助小孩子身體的成長,也對智力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依據美國對中學生的長期追蹤研究,在類似背景下,每晚睡九個小時的中學生,平均成績明顯比睡八個小時的中學生好,而每晚睡八個小時的中學生,平均成績也明顯比睡七個小時的中學生好。關於睡眠的論點,中醫本來就如此認爲,不過,得外加一個條件,那就是晚上十一點到半夜三點是最重要的睡眠時段,如果小孩子是半夜三點睡到中午,即使是睡足了九個小時,也還是枉然。

    結論是,中醫幫忙提升聰明才智,重點在於幫助小孩子情緒平穩、睡眠良好,同時處理他們健康上其它的問題,讓他們不受疾病的困擾。這和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補腎」、「提清陽上頭」、「加强氣血」並沒有衝突,只是得知道爲什麽要做些動作,做這些動作能不能讓小孩子情緒平穩、睡眠良好等等,並不是拼命地補腎、補氣、補血就會比較聰明,小孩子過度進補,反而影響他們正常生長的步調。

    這裡得補充一點,許多父母讓小孩子不斷地做數學練習題、背很多英文單字等等,大量的重複練習確實可以加强神經元的鏈接,在腦部產生强固的處理網路,通常也很容易在考試成績上表現出效果來。然而,這樣的做法也有不少負面的問題。第一,如果小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快樂、壓力很大,那麽思考複雜問題的整體能力會被抑制下來,得不償失。第二,大腦爲了處理某項不斷重複的動作,得修剪附近部位的神經元鏈接,也就是當人太專注在某一項工作時,學習及應付其它事情的能力將無法同步成長。這點對專業人士而言,可能問題不大,但對正在成長、學習各種不同事物的小孩子而言,不一定是件好事。第三,許多醫學及教育專家指出,小孩子每天都需要一段「無聊」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找東西來玩、來想,藉由這樣的過程來提升他們的想象力、思考力、創造力。如果每天的時間都排得滿滿的,又是數學、又是鋼琴,短時間内可以讓父母虛榮地炫耀小孩子數學多好、音樂多好,長時間下來卻損害了小孩子獨立思考及應付複雜問題的能力。那麽,小孩子長大了,或許可以成爲馬雲手下領高薪的程序員,卻失去了像Elon Musk那樣引領Tesla和SpaceX的思維能力。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848)

  • implicit字根 在 Zooey Says 說說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30 23:57:06
    有 12 人按讚

    📘 和孩子邁上英文閱讀: Systematic Synthetic Phonics
     
    #自然發音指導方法
    許多家長都知道 phonics 自然發音,但可能不一定知道 phonics 還有兩大主要的指導方式:
     
    1️⃣ Analytic phonics
    不明確的去教導 letter sounds (也被稱為 Implicit phonics),以單字為最小單位,而不是 phoneme 為單位。常見的方式是讓孩子從一組單字辨識出共同的聲音。例如,已經知道 brick, pick 怎麼念,觀察出 -ick 這個 pattern 的念法,接著在看到新字 kick 時, 就可以透過組成 k + ick 來推論念法。
     
    2️⃣ Synthetic phonics
    由下而上的教學方式。從個別的 letter sounds 開始學習,明確地教孩子將 letter 對應到聲音 (phoneme),進而透過 blending 的技巧把多個 phoneme 混成一個單字,也能夠把一個字拆解成一個個的 phoneme。
     
    🔺 根據美國 NRP 針對近年來對於閱讀教學研究的總結,認為明確 (explicit) 且系統化 (systematic) phonics 指導能給 kindergarten 到 6th grade 孩子很大的幫助,其中「系統化」是關鍵,必須明確定義範圍和步驟來引導孩子。
     
    👉 https://bit.ly/3eWHYKl
    👉 https://bit.ly/2YQoEZk
     
    🔺 雖然 systematic synthetic phonics 對於閱讀表現低落或是真有閱讀障礙的孩子特別有幫助,但一般情況下無論採取哪個方式,只要透過系統化的指導對孩子閱讀都很有幫助。我自己則是買了一套採取 systematic synthetic phonics 方式的教材,到目前為止我自己覺得蠻滿意的。
     
    #學習階段和步驟
    以下是我帶 Zooey 練習閱讀的步驟,是我參考購買教材的一些建議加上自己網路上閱讀的資料最後定出來的步驟,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 培養 phoneme awareness
    如同前面好幾篇文章分享的,透過一些遊戲可以培養孩子對於聲音操作的熟悉度。孩子兩三歲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而且可以一直持續到後面的階段。
     
    ✅ 學習 letter sounds (對應單字和聲音)
    這是 synthetic phonics 的基礎,除了父母自己來教學之外,也可以透過一些多媒體來協助,請參考之前的分享 (https://bit.ly/3jqAVLO)
     
    ✅ 學習 blending
    學會 letter sounds 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 blending 的教學。學習 letter sounds 和 blending 可以交錯進行,不一定要等 letter sounds 全都學會才開始 blending,但要確認每次 blending 的教學都是根據前面學過的 letter sounds 為基礎。
     
    ✅ 閱讀 decodable books
    學完 letter sounds 和 blending,就會有基礎的閱讀能力。此時可以買 decodable books 給孩子閱讀,這些書本透過設計讓內容至少 90% 甚至 100% 都是可以透過自然發音規則來閱讀的,除了讓孩子熟練 decoding 的技巧也增進閱讀的自信。
     
    ✅ 學習 digraph & diphthong
    digraph 指的是兩個字母組成一個音,diphthong 則是由兩個母音結合成的單音節母音。這邊的規則比和之前的不太一樣,也比較複雜,建議留到孩子基礎的 blending 技巧熟練後,再引進這個主題。(已經開始閱讀 decodable books 後即可慢慢開始這部分的教學)。
     
    💡 目前 Zooey 正在這個階段中走到半路。
      
    ✅ 學習 sight words + sight words 讀本
    前面階段只會會帶入最基本的 sight words,等到自然發音學的差不多後,才會帶入更多的 sight words 並閱讀讀本來熟練。
     
    ✅ 閱讀 leveled books
    phonics 和 sight words 都走完後,便可以進入分級讀本,讓孩子一步一步獨立閱讀書籍。
     
    #個人心得分享
    和 Zooey 進行閱讀練習期間,有幾個心得和大家分享。
     
    ✅ 避免圖文對應
    圖文對應的書雖然比較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但也容易讓孩子會依賴圖片,導致看圖來猜測而無法真的練習 decoding 文字的技巧。decoding 文字的技巧是自然發音的關鍵。因此建議挑選教材時可以找文字和圖片分開的編排,讓孩子完成閱讀再看圖來具象化剛剛閱讀的內容。
     
    ✅ 讓教學變成遊戲
    進行閱讀練習久了之後真的挺枯燥的,年紀小的孩子更容易受不了,這時候父母可以發揮創意,將各種練習都變成遊戲。例如,我自己就會讓 Zooey 把每個念出來的字用筆圈起來,然後連成一排後,可以畫線連起來。或是念出每個字後,我就透過塗鴉呈現出來給他看。
     
    #Zooey3Y6M4D
    5 個月前從 letter sounds 開始,到現在可以自己看著書念 short stories,爸爸覺得感動 ❤️

  • implicit字根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5 11:58:06
    有 257 人按讚

    【字典查不到的答案】老師,solid / firm 這兩個字都是「紮實」,該怎麼區分?

    今天我們要來看一個,英英字典也難以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搭配詞、語塊的學習。語塊的學習,其實可以以一個比較有效率、實際的方式,解決傳統教學中「字辨」的議題。

    曾經是學生的時候,我也曾經著迷過「字辨」,喜歡從定義下手,搞清楚什麼字跟什麼字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但學了語言習得科學以後,知道這樣的 explicit knowledge 是否能順利地轉換成寫作、口說時「即時」要使用的能力 (implicit knowledge) 還有很大的疑問時,我開始尋找答案。

    ✔︎ 後來找到了 "usage-based approach" 這個圍繞在語塊、頻率等概念學習外語的方式。

    例如,很多學生都問過我 solid 和 firm 的分別。傳統的教學法可能是翻很多不同的字典,讓學生理解定義的些微差距。但實際的世界就是:「大家在使用時,根本沒有時間想那些細微差距、有些時候也分不出來差別」。

    這時我們就可以借用「語料庫對於語塊的統計整理」,暫時幫我們解決問題。其中我們可以分成 3 大面向:

    1️⃣ 只有 solid 可以接
    solid waste、food 固體垃圾、食物
    a solid majority 絕大多數
    solid proof 強而有力的證據
    a solid player 能力很不錯的球員
    a solid 6 hours 整整 6 個鐘頭
    a solid start 不錯的、好的開始
    solid effort 紮紮實實的努力

    2️⃣ 只有 firm 可以接
    a firm believer 堅定的信仰者
    a firm handshake 堅定、強而有力的握手
    a firm voice 堅定的聲音
    a firm stand 堅定的立場 (solid 偶爾可以,但不高頻)
    firm tofu 硬的、老豆腐

    3️⃣ solid 和 firm 都可以接
    a firm / solid foundation 良好、紮實的基礎
    firm / solid support 有力的支持
    a firm / solid performance 穩紮穩打的表現
    a firm / solid understanding 良好的理解
    to be on firm / solid ground 有理論基礎、站得住腳的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工作上、學術上會用到的表達方式,都是有一定範圍的。將這些東西先整理好,加以用對的方式練習,短期間之內可以把英文學好絕對不只是口號而已。

    在 6/1 (一) 我會帶來一場改變ㄧ生英文文法、搭配詞公開課。如果你喜歡「實際」、但又基於實證科學的英語學習方式,如果你想要將過去學習的洞一個一個補起來,我有信心一定能對你的學習帶來改變。

    公開課名額有限,請確認出席後方才報名,確保每個人的學習權利。感謝!

    公開課一秒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05160334409934872000

    • 時間: 6/1 (一) 19:30 - 21:00 pm (19:00 開始入場)
    • 地點: 台北市朱崙街60號2F (MRT 南京復興站)

  • implicit字根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6-25 19:00:05

    #記得打開CC字幕 #畢業季=分手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29 為什麼會有分手潮?
    03:07 等等!難道我們的感情敵不過時間的考驗?
    03:45 我們的觀點
    06:32 提問
    06:5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她打開了人生的視野,決定和「台灣上層階級培育出來的菁英」男友分手:https://reurl.cc/5WN4V
    → Economist: ‘Tis the Season to Break Up:https://reurl.cc/Lro4K
    → 社會比較:https://reurl.cc/Elv4k
    → 真的有年末分手潮?:https://reurl.cc/RGoq6
    → How do holidays influence relationship processes and outcomes? Examining the instigating and catalytic effects of Valentine's Day:https://reurl.cc/m5QM7
    → 七夕分手潮:我們還能當朋友嗎?:https://reurl.cc/jZeyM
    → 多年前 Gary Lewandowski 根據 Facebook 的統計圖指出,暑假對於大學生來說的確是關係終止(同時也是關係開始)的時刻(summer-lovin-or-summer-leavin),但比起畢業和假期,更重要的或許是兩個人對彼此的感覺是什麼,問題是,如果他真的有分手的念頭,會跟你說實話嗎?
    → [1]Lee, S., Rogge, R. D., & Reis, H. T. (2010). Assessing the Seeds of Relationship Decay: Using Implicit Evaluations to Detect the Early Stages of Disillusionm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6), 857-864. doi: 10.1177/0956797610371342
    → 這邊是海苔熊的觀點:https://reurl.cc/Ndogm
    *特殊時機
    ・二月十四號 白色情人節 而且時間在剛開學
    ・七夕情人節 時間正好也在在暑假結束快開學
    ・過農曆年,一起見對方家人
    上述節日跟情侶尤其相關,有比較多的機會去思考與對方的關係

    *為什麼?
    ・期待感落差
    ・過去專家調查發現,伴侶們在壓力增加的時候,溝通技巧會惡化,以聖誕節來說,就不只是檞寄生下接吻的浪漫,從節日前的採購、備餐、買禮物、付帳單…,都是聖誕節的一環。
    ・此外,感恩節和新年還更慘。神經心理學家夏普(John Sharp)就解釋,「日光時間變短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人們變得更疲勞易怒,此時自我療癒也變得相當流行。」
    也就是說,進入冬天的我們少了溫暖、少了日光,卻多了壓力。

    ・此外,歲末也會促使大家反省這一年的「作為」。
    「這段時間以來我快樂嗎?」
    「我跟他真的適合嗎?」
    「這個人是否可靠?」
    「一年來的相處,他是否值得我等待、犧牲其他更多更好的機會?」
    「我是否還有更多的可能,而不是被對方綁在這關係裡?」

    *換環境
    ・當兵
    ・遠距離
    ・畢業後就業
    →環境改變,兩人開始有不同的生活經驗,久而久之能有共鳴的是可能也逐漸減少,而漸行漸遠
    但也有人不這麼想

    *可能就只是巧合
    ・定義:相關的事物基於偶然的因素同時發生
    ・然而有些人並不會用「偶然」來解釋巧合,反而會自動尋找事物之間的關聯意義,比方說上述的「時機點」或是「換環境」
    事實上,關係的結束並非一瞬間,而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
    Steve Duck是研究人際關係的著名學者,他曾經提出一個引用率相當高的關係結束模型(1982),從關係的破 裂(breakdown)開始,區分了六個關係結束的階段(phases of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分別是:

    ・1.關係的破裂:關係中的一方開始對這段關係感到不滿意或是不耐煩。
    →接著,必須跨越一個「我再也不能 忍受(I can stand this anymore)」的門檻之後,才會進入到第二個時期「內在心裡階段」
    ・2.內在心理階段(intrapsychic phase):對關係感到不滿的這個人,會開始對伴侶感到不滿,於是他/她可能會對外發展其他替代的關係或社交活動
    →當他/她認為自己「進 行抽離、離開的活動擁有其正當性(I’d be justified in withdrawing)」的時候,就進 入到了第三個階段「互動階段」
    ・3.互動階段(dyad phase):兩人開始相互對峙(confrontation),兩人的問題 透過直接的或是間接的方式被揭露出來,使得兩人可能會發生爭吵、協商或是修 補彼此關係
    →而當雙方的關係無法挽回,跨越了「我們決定要分手(I mean it)」 這個門檻的時候,就進入到了第四階段「社會階段」
    ・4.社會階段(social phase):兩人會開始向各自的社會網 絡進行解釋和說明,向外尋求一些協助與支持,在此階段中,雙方的分開已經是 無法避免的情形了,雙方都已經接受分手的事實,並試圖要去面對它
    →一 旦跨越了「分手是無法避免的(it’s now inevitable)」這一個門檻的時候,就進入到 了第五階段「墳墓妝點階段」
    ・5.墳墓妝點階段(grave-dressing phase):分手者開始整理過去的回憶,並同時進行自我修補 的過程,他/她會開始發展其版本的分手原因和過程
    →而當分手者「準備好要迎 接新生活(time to get a new life)」的時候,就進入到了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恢 復階段」
    ・6.恢復階段(resurrection phase):在這個階段中分手者會開始準備面臨新的生活或是新的關係。

    在 Duck(2007)的模型中,這六個階段的關係並不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如果在某一個階段時,兩人該階段的問題已經得到修補或解決,於是此對伴侶的狀況將不會往下一個階段進行,而是回到之前的某個階段,繼續維持兩人的關係。

    但是,如果一對伴侶最終是走向分手一途,他們則會 經歷此六個階段的歷程。於是,在此,我是將這六個階段的內容依序描述介紹出來,而不談可能折 返回到之前的階段或是繼續維持兩人關係的情形。

    ・就我們的看法會認為,關係中的問題本來就存在了,「換環境」或是「特殊時機」只是一個契機,讓關係中的問題浮現,而分手則是因為在當下兩人可能都無力、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只好選擇分開。
    ・心理學家Silvia(2009)曾提出一個看法,我自己也蠻認同的。她提到,「只有相處時不需特別「用力」 (pay effort extremely)的關係才能維持長久,也能抵擋這種時序情境的考驗」。
    ・溝通對彼此的期待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